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章 變調的文化英雄 「藏文典籍」對唐朝文化的記載

第四章 變調的文化英雄

「藏文典籍」對唐朝文化的記載

值得再提的,藏文典籍特別記載了,在松贊干布向唐請求碾、磑之前,文成公主早在入藏途中,在康地蓮花草原,曾經教授當地藏人,建造水磨及使用水磨的方法。

關於曆算

關於醫藥

極為著名的例子,是大昭寺、小昭寺的建築風格,明顯受到中土早期建築技術的影響。大昭寺的多層斗拱、欄干、托木等,與中土傳統建築的斗拱、雀替等,十分形似;而翹角飛簷的樣式,無疑是源自中土的技法。小昭寺中式大屋頂(歇山式),更與中土寺廟屋宇的形制相同。藏文典籍記載:「文成公主自中土召來許多木匠及神像塑匠,建成小昭寺。」「文成公主的五百僕役人等,自中土運來四根柱子,用於建造小昭寺。」
遍尋漢文史料,找不到唐朝有任何醫藥傳入吐蕃的記錄。但是,藏文典籍卻指稱:在松贊干布的父親朗日倫贊時代,中土的醫學、曆算已經傳入吐蕃。又記曰:到松贊干布時期,文成公主將大量中土醫學傳入吐蕃。藏文典籍《柱間史》記載了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醫學物品:「治療四百零八種病的藥物、醫療法一百種、診斷法五種、醫療器械六件、配藥法四部。」《賢者喜宴》則記載文成公主帶入了吐蕃最重要的醫書《漢公主大醫典》,並有漢僧二人將此書譯成藏文。此書號稱中土醫書在西藏的藏文首譯本,一般認為是藏醫最早的古代文獻。根據研究,其中確是包括了中土醫學的各種醫藥原理。西藏醫學史又提到,金城公主也帶了一部中www.hetubook.com.com土醫學名著到吐蕃,依藏文直譯為《月王藥診》;並記曰:此書原為五台山僧人江伯陽所編。根據研究,本書也是在診脈、驗尿、用藥,尤其在醫學理論等方面,都類似中土醫學的著作;而其中也包含了藏醫和印度醫學的許多內容。統計西藏文獻所記得出,吐蕃時期約有二十七部重要的中土醫書傳入西藏,有十一位中土僧俗醫生進入吐蕃,為西藏醫學作出重要貢獻。西藏最重要的醫學著作《四部醫典》,就是以《月王藥診》為藍本,編著而成。
西藏醫學史記曰:東松康哇將他所著《醫治中風命輪》等醫學專著,傳授給集藏醫大成的老玉脫雲丹貢布。老玉脫雲丹貢布就是藏醫經典名著《四部醫典》的編著者。還有一部醫書《中土後譯》,共一百一十二品醫方,該書有許多中土醫學的影響;也說是赤松德贊時期,唐朝僧人與吐蕃譯師合作翻譯而成。
藏文典籍公認中土五行算是由文成公主傳入。文成公主入蕃之時,帶進吐蕃約三百部曆算圖書,其中一部就是《八十五種五行算》。並說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均精通此術。大昭寺、小昭寺及吐蕃十二魘勝寺,均是經過文成公主堪輿、設計,才得以興建及落成。號稱西藏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其寺址也是中土占卜者所勘定的。
又記曰:金城公主在吐蕃也修建了一座寺院。金城公主的丈夫赤德祖贊遣使赴中土取經,他派遣唐人之子桑希等四名使者,到長安向唐皇請賜佛經;唐皇命人以金液寫在m.hetubook•com•com瓷青紙上的佛經一千部,賜與桑希等人。其後,赤松德贊又命桑希等人赴山西五台山,參觀學習寺院型制。桑希在五台山見到了漢僧金和尚,得其所賜佛經三部。並記曰:赤松德贊排除眾臣異議,命漢僧、印僧、精通漢語之吐蕃人等多人,合作翻譯這些漢文佛經。其後,又為了學習中土佛教的戒律,派遣巴賽朗、桑希等,帶領三十人的大型使節團,在唐皇的支持之下,習得戒律,並獲得唐皇所賜唐紙一百秤。
另外所記與佛教相關者,是說文成公主帶入吐蕃三百六十部佛經及十四種寺院法規施行法。又記曰:文成公主是吐蕃翻譯中土佛經的倡導者。又記曰:松贊干布聘請中土大壽天和尚到吐蕃,請他和吐蕃學者一起合作翻譯佛經,而文成公主是他們的施主。甚至還說:文成公主親自參加譯經。這些中土佛經和寺院法規的具體情形,今日並無蛛絲螞跡可考。因此,中土佛教,或者說唐朝佛教,是否在文成公主時,即已傳入吐蕃?並不能有肯定的答案。
藏文典籍又記曰:松贊干布時期,有一位中土醫生,將《中土大小雜病療法》譯成了藏文。他又與印度、大食醫生合編了一部醫書《無畏武器》,是一部以中土醫學為主,兼收印度、阿拉伯醫學的著作。又記曰:有兩位唐僧分別與吐蕃人合作,翻譯和註釋了中土四部醫書;含其他著作共有二十部漢文醫書譯成漢文。又記曰:赤松德贊聘有兩位著名中土御醫,其中一名編了《配藥十二品》,此書被譽為《紫冊》,並由吐蕃hetubook.com.com人作了註釋。赤松德贊時期,有所謂「四方九名醫」,其中唐人占了三位,他們為吐蕃翻譯了十部中土醫學著作。
藏文典籍所載,文成公主帶入吐蕃的文物,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覺臥」佛像,這一尊佛像,今日仍供奉在大昭寺的主殿正位上,成為藏人最高的信仰象徵。本書第一章介紹大昭寺時,已經提及,「覺臥」與文成公主的關係,乃是藏傳佛教後弘期,佛教徒所創造、設計出來的情節。

關於樂舞

西藏最早出家的第一批僧人,是所謂的「七覺士」,「唐人桑希」即此「七覺士」之一,有的資料記為「桑希之子——熱丹」。藏文典籍記載著「七覺士之中有唐人」,這件事頗不尋常,別具意義。而且記曰:大規模譯經,首先翻譯漢文佛經。並稱:所譯漢文佛經有十二箱之多,均藏於桑耶寺之漢經經庫。——桑耶寺確有漢文經庫,所藏漢文佛經與藏譯佛經,數量也不少,其年代卻是不詳。尤其有關吐蕃時期者,更是難以查考;這也正是藏文典籍的特色。

關於佛法

對應漢文史料所記:「吐蕃贊普於河源親迎文成公主時,嘆大國服飾之美,脫下氈裘襲紈綺。」藏文典籍記曰: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入珍貴服飾二萬件。並讚稱「工藝技巧精美、悅意之服飾,殊勝超絕。」也攜入了有關服飾工藝技巧之書凡六十部。有的藏文典籍還提到了,文成公主傳授吐蕃人製造、整理織機與織布的技術。

關於工藝

藏文典籍記載:金和_圖_書城公主對引進中土佛教的貢獻方面,在於開創佛事活動——即「謁佛之供」與「七期祭祀」。前者是指,松贊干布死後,唐軍大舉進犯來尋「覺臥」佛像之時,「覺臥」佛像被吐蕃人預先嚴藏;金城公主入吐蕃後,依照夢中文成公主指示,將藏在大昭寺南門內的「覺臥」,起出迎供於大昭寺主殿,開創了大昭寺朝謁「覺臥」的活動,通稱「謁佛之供」。後者是指,在吐蕃追悼亡臣的佛事,採用中土七七四十九天祭拜的相關儀式,叫做「七期祭祀」。
除了記載中土音樂師進入吐蕃之外,藏文典籍還提到,赤松德贊幼年時的兩位唐人伙伴。這兩位伙伴,其中一位是桑希,後來成為有成就的高僧;另一位叫賈珠嘎勘,他是一位舞者。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在藏文典籍中,都是精通音律的演奏家,常隨手攜帶琵琶,隨興彈奏。藏文典籍《拉達克史》記載了,唐朝所傳入樂器的名稱:「都松芒波杰贊普時(西元六七六~七零四年),自中土獲得多達曼、笛子、布桂、嗩吶等。」
藏文典籍聲稱,吐蕃重曆算,特地從中土學習曆算方法。《紅史》記載了松贊干布的父親朗日倫贊時代,從中土得到曆算和藥物。《賢者喜宴》記載,完成吐蕃統一大業的松贊干布,又「自東方中土及弭藥,獲得工藝及曆算之書」。《漢藏史籍》更進一步說,松贊干布特派「吐蕃聰慧者四人」赴中土,並對此四人說:「你等前往中土,學習有益吐蕃之經典文書……生死卜算、年月四時之法,因這些屬於中土,故你等應向專業學者學習之。」這些https://www•hetubook•com.com吐蕃人學會生死卜算之學問,均譯成藏文。該書並指出:其中一人習得八卦占卜之術,可作生死卜算。其中一人特別精通地學,地學亦即堪輿之學。
藏文典籍《賢者喜宴》記曰:有一位唐人醫生,藏名叫東松康哇,兩次進藏,終老吐蕃。他第二次進藏,是為赤松德贊治病。當時群醫束手無策,東松康哇手到病除,贊普終於痊癒。赤松德贊封他為「四方九名醫之首」。「東松康哇」之名為贊普所賜名,意為「名貫四方三千世界者」,並將藏南約兌地方封賜於他。東松康哇在吐蕃娶妻傳嗣,他的後代就是藏醫的北方學派。
藏文典籍又記曰:「文成公主在入藏途中,又將陶土製為陶器。」另外,藏文典籍記載:唐朝的製瓷技術,於西元六七六~七零四年傳吐蕃。藏文典籍的《漢藏史籍》對此記載頗為詳細:「當時茶葉已從中土傳入吐蕃。唐人飲茶多用瓷器,而吐蕃無瓷碗(註),贊普聞唐有之,因之派金字使者赴唐求取瓷器。但唐皇只賜與吐蕃醫藥、曆算、工藝和音樂師,而沒有賜與磁碗。唐皇對吐蕃使者說了,吐蕃如果有製磁的材料,可以派一位工匠到吐蕃。於是,吐蕃使者將一位製磁匠人帶到吐蕃,製磁匠人依照吐蕃贊普的吩咐,製造了不同形狀、不同圖案的六種瓷器,與中土磁器的風格大異其趣。這是中土陶磁製造技術傳入吐蕃的具體情形。」

關於建築

以上藏文典籍所述關於醫學者,幾乎均歸於唐朝傳入,有的甚至指稱為文成公主帶來引入吐蕃者;其實大部分是唐朝以後陸續傳入西藏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