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西藏的度母信仰——綠度母與白度母的迷思 「度母信仰」從印度傳入西藏

第五章 西藏的度母信仰——綠度母與白度母的迷思

「度母信仰」從印度傳入西藏

西方學者拜爾(Beyer.Stephan)有一部研究度母的專著,對這一事件有生動的描述:
在藏傳佛教前弘期,關於「度母信仰」在西藏的情形,似已無可追尋。顯然是要到佛教後弘期,印度高僧阿底峽大師入藏之後,才看到一些有關「度母信仰」在西藏較明確的記錄。寫於十四世紀上半葉的《布敦佛教史》,有段簡短的記載:「(阿底峽)尊者他獲得救度母的授記後,便來到西藏。阿底峽於甲午年六十一歲時或說六十六歲時,來到西藏,七十三歲時逝世。」

玄奘筆下的「度母」

結合古典印度教的度母信仰,隨著大乘佛教傳入西藏。沒有資料明確的指出,度母信仰在什麼時候傳入西藏,以及傳入的過程如何。雖然在八世紀的藏文《大藏經》,已經載有度母的祈禱文。但是在十一世紀以前,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西藏社會已有度母信仰。譬如漢人社會,漢文《大藏經》中,不乏度母頌之類的文字;但是,漢人社會迄今對「度母」仍然十分陌生,卻另外發展出女性形像的觀世音菩薩。——所謂「度母化身公主,松贊干布稱揚,度母顯像」云云,均是十一世紀以後,「掘藏(gter-ma)」陸續出土,才大量出現在西藏各類文獻之中。
「度母信仰」源於印度,傳入西藏後,與藏傳佛教結合在一起,成了藏人根深蒂固的信仰。
聶唐度母殿,位於拉薩西南四十公里處的聶唐地區,供養阿底峽生前隨身奉祀的hetubook.com.com度母銅像。現存度母殿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熱振活佛主持重修的面貌,最初的形制已無可考。目前,該殿除了供奉阿底峽本尊度母像之外,還有傳為阿底峽從印度帶來的土質尊勝塔、銅質阿育王塔,以及阿底峽塑像(傳說是阿底峽生前所塑,並親自開光,稱讚很像自己,後人稱做「像我像」)等。殿堂第二層,為達賴喇嘛出巡到此或來朝拜時,所居住的地方。
比較印度佛教的「度母」與印度教的「難近母(Durga)」,凸顯出印度史詩時代的印度教,對佛教的強烈影響。印度的「度母」與「難近母」,均是接受祈求,去解除「八種災難」,她們分別是觀世音與濕婆的配偶,具有許多相似性。「難近母」是一個守護女神,將她的皈依者,從囚禁、淹溺,以及其他災難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相對的,「度母」拯救人們於危險的海洋、束縳、偷竊行為中…等等。還有,難近母與印度的度母,均接受祈求,去護衛毒蛇咬傷。——以上可以看出,兩者救度功能的相似性。
西藏早期神話,敘述他們的祖先來源,乃是由獮猴菩薩與岩羅剎女結合,所生後代繁衍而來。岩羅剎女是貪著縱欲的,性喜食人;她以食人萬千數,要脅獮猴菩薩與之結合。獮猴菩薩出於慈悲心懷,才應允和她結合。可以這樣說,岩羅剎女成就了獮猴菩薩的慈悲善業,他必須透過岩羅剎女,才能顯現他的慈悲。

阿底峽大師與度母崇拜

https://www.hetubook.com.com
偉大的阿底峽……西元一〇四二年到達阿里,他帶度母進入西藏。……從他是一個孩子,他就被度母護佑,她是他前生的守護神。阿底峽的生涯,充滿了女神的幻象。當他年輕的時候,她召引他,放棄王室的權力,到其他國家去尋求一個導師。在他入藏前夕,雖然他年歲已大(六十一或六十六歲),女神仍然勸導他去西藏。當阿底峽詢問女神其中因緣時,她回答:「假如你去,你的生命當縮短。但是,你能教示利益眾生,並找出他們的領袖,使他成為一個堅定的虔信者。」他同意了。這裏所謂「堅定的虔信者」,就是阿底峽的首席弟子——仲敦巴,他為度母所建的西藏第一座度母廟,至今仍保存布聶唐(Nyet'ang)。

「凶猛」是為了鎮懾惡靈

「度母」是大乘佛教融合印度教的產物。從印度吠陀文學中,所獲得的女性神形像,似乎是後來度母形式的依據。由於考古學的證據,證明在阿利安人來到印度之前,在印度哈拉帕(Harappa)地方,早已有了女神崇拜。因此,類似「度母」形象的出現,是吠陀吸收了土著文化,以之融入吠陀文學。通過印度史詩時期的衍變,又融入大乘佛教。神話學與宗教學普遍承認,大乘佛教到各處弘法,吸收當地神衹,使其成為佛教萬神殿裏的一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慣例」。

「度母信仰」於十一世紀進入西藏

和_圖_書
這個資料所描述者:在七世紀的印度,每年的元旦,國王大臣豪族都來供養具有高大身量的多羅(度母)菩薩像,盛大的法會舉行了七天。並述及一個靈異的事跡,以強調其信仰。

尼泊爾公主是杜撰的人物

……磚精舍中有多羅菩薩像。其量既高其靈甚察。每歲元日盛興供養。鄰境國王大臣豪族。齎妙香花持寶旛蓋。金石遞奏絲竹相和。七日之中建斯法會。其垣南門內有大井。昔佛在世有大商侶。熱渴逼迫來至佛所。世尊指地以可得水。商主乃以車軸築地。地既陷水遂泉湧。飲已聞法皆悟聖果。
度母(梵文Tara,漢文文獻音譯作「多羅」)菩薩在印度受崇拜的情形,幸而有玄奘《大唐西域記》為我們留下了較早的記錄:
十一世紀以後撰寫的「藏文史籍」記載:「公元七世紀,第一尊度母像,在尼泊爾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被攜入西藏。」然而,尼泊爾公主其人其事,著名的義大利藏學家圖齊(G.Tucii)認為「純屬子虛烏有」。那是因為: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公主的兩則和親故事,情節太過相似,啟人疑竇。兩位公主如何被求親,以及被帶到西藏的過程;這兩則故事都依循相同的架構。
國王為使吐蕃臣民恪守十善之律,頒布了嚴刑峻法。規定「凡有損害佛教教法及違反吐蕃法律者,定予治罪。」並運用化身,將各種非人、精靈等,或捆綁,或鞭笞,或抉目挖眼,或刖膝斷腿等。這些幻象並非實事,而是為和圖書了使眾臣民心生畏怖,利於推行十善法而採用的手段。

「安詳」與「凶猛」的形像並存

而文成公主的婚姻真有其事,有許多鐵證如山的資料,證明那是千真萬確的。一些相關的細節,例如:決定求親、到達中土的過程,以及在允從松贊干布的求親之前,唐朝宮庭中所表現的遲疑與留難等等;雖然被傳說渲染誇大了,畢竟這一事件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西元四~五世紀,難近母與印度度母的畫像是相似的。一些考古記錄顯示,最早的度母雕像,的確產生於西元六世紀,這些度母像,呈現早期安詳的形式。度母呈現另外凶猛的一面,係在印度教和佛教密法(Tantras)的影響之下,較晚出現。

「度母」是大乘佛教融合印度教的產物

更進一步的,這兩則婚姻故事,也意圖將一些著名佛教聖像與聖跡被引入西藏的時間,上溯至兩位公主的時代。首先是從尼泊爾,其次是從中土。將大昭寺說成是尼泊爾公主主持興建,將小昭寺說成是文成公主主持興建。可以確定的,在松贊干布時代,佛教傳入西藏地區,其範圍遠不及西藏傳統文獻所記載的。大、小昭寺的建成,是否早在松贊干布時代?是否歸屬於兩公主的功績?都是大有疑問的。
度母凶猛的一面,均以可怖的形像出現,有的甚至意圖去挫折、毀滅對方。而在佛教密法的研究中,如宗教學家——斯念羅富(D.L.Snell-grove)在他所編輯的《喜金剛(Hem.hetubook.com.comvajra)》密法中,對度母凶猛暴戾的屬性,提供了解釋:「真正的殺生,是不應該做的,因其確是違反了佛教固有的觀念。殺生儀式以及其他相關項目等等,一直在密法中被提及,那是為了威赫不馴之生靈,進而制服他們,是引導他們進入正軌的手段。除此之外,若是真正殺了他們,即是破壞了偉大象徵的固有觀念,殺戳者將進入阿鼻地獄(Avici Hell)。」
而尼泊爾公主其人其事,除了藏文資料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佐證。加上故事情節中的種種破綻,就足以使人看穿,文成公主的婚姻和其間發生的事情,成為杜撰尼泊爾公主婚姻的基本架構,而被加以模仿。(註)所以,藏文典籍聲稱尼泊爾公主帶來第一尊度母像及其他相關事件,都必須予以存疑。
另一方面,岩羅剎女具有凶猛、可怖的性質,她竟是慈悲度母的化身。這種雙重性格,正可以解釋聖救度母與蹙眉度母,一正一反的兩種「相」。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公主的形像,正是這兩種「相」的衍伸。
這種解釋,也就是一些凶神惡剎得以進入大乘佛教萬神殿的理論基礎。更足以提供正當的理由,來接受諸佛菩薩或度母,其世間化身所作出的一些不合佛陀教化的劣行。例如:在十四世紀成書的藏文典籍《王統世系明鑑》,就曾為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法王松贊干布,辯稱其嚴刑峻法是推行善政的手段:
這種說法是符合邏輯的,因為凶猛只是手段罷了。無論顯示於形貌的是安詳或凶猛,其本質都是和善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