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章 噶爾東贊的角色與作用 文成公主傳說與西藏的共妻家庭

第六章 噶爾東贊的角色與作用

文成公主傳說與西藏的共妻家庭

有一個民間故事,講到一個非兄弟組合的共妻家庭,為上述故事,提供了最佳參考。——這一民間故事是個愛情故事,講一個牧馬少年和放羊少女的愛情故事。這一對戀人因故被拆散,少女另嫁一位商人丈夫。牧馬少年聞訊尋來,當他要飯來到少女夫家,與少女會面後,兩人依依難捨。公婆知道了媳婦和少年的關係,便讓他留下來共同生活。此後,商人丈夫出門經商,牧馬丈夫在家放牧,日子過得十分美滿。最終形成了一種「薩松(藏文bza'gsum ba,意為三口子)」的結局。
在西藏一妻多夫的家庭中,子女歸全家共有,並不專屬於那一位丈夫。子女對外,都稱為某家的子女,不會說是誰的子女。丈夫們往往各有專職,有的專司對外應酬,有的專管農活、有的專理牧業、有的專門經商。在這種情勢之下,妻子自然成為家庭的中心。
依一般社會的觀念來看,會感覺十分荒唐。認為編造噶爾東贊與文成公主如何如何的故事,並不符合他對贊普絕對「忠誠」的形像。這是因為兩者和*圖*書對「忠誠」的定義不同之故。此點若與西藏氏族社會殘餘的特殊婚姻制度、出家為僧的習尚、叔侄傳承等傳統文化現象,綜合起來考察,就會獲得澄清。——絕對「忠誠」正是此一行為、此一傳說故事的基礎思想。
社會輿論所推崇的,是主婦對家庭的貢獻,根本沒有所謂貞節的規範。顯然,善於治家、調諧丈夫,才是社會注意的焦點。
而藏文典籍所載,有關女子在藏傳佛教中的皈依情形,也有助於我們瞭解此一議題。在佛教前弘期,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與其施主赤松德贊之間,就有一名極為重要的女子。《王統世系明鑑》記載:「國王赤松德贊娶有王妃五人,其中喀青妃益西措杰,獻給蓮花生大師作為供養。所以諸臣皆不悅,譖毀大師於國王。」蓮花生大師與益西措杰及另一名女子,在寺院供壇上,成為「仨神」,三人同享奉祀。
藏文典籍《土觀宗派源流》記載:「空行心要」密法,先由噶饒多吉從金剛持聽受,噶饒多吉傳給仁增室利僧訶,仁增室利僧訶再傳https://m.hetubook.com.com給蓮花生,蓮花生傳與佛母益西措杰。為利益未來有情(註)故,將大法作為「掘藏(gter-ma)」埋藏,後由蓮業能將「掘藏(gter-ma)」掘出。由佛子等三人,展轉傳授,流傳於世。——這一位女子益西措杰,原為赤松德贊的王妃,後來成為蓮花生大師的佛母。特別要指出者,因為她傳下「掘藏法」,享譽後世,地位尊崇無比。
主婦的性自由是被允許的,人們認為成熟的婦女應該享有這種自由,正如成年的男性一般無二。被懷疑有情夫的婦女,不會受到輿論的指責。人們談論這類誹聞,重點在於她有無智慧與手腕,處理好的她的丈夫,以避免糾紛或引起其他的麻煩。謹慎的自由與調解之道,比貞節具有更高的價值。
如果西藏社會不知貞節為何物,性自由也就毫無意義了。性自由與貞節,是一雙相對的語詞。實在情形是,在西藏傳統社會中,並不存在貞節概念。所以,不遵守其他社會所謂的「貞節」規範,並不意味著在本社會享有「性自m.hetubook.com.com由」的權利。也就是說,在其他社會認為是出軌的行為,在本族社會並未犯規,也不意味著享有特權,而只是通常的現象。因此,噶爾東贊與文成公主若被傳說故事加以撮合,並損於兩人在藏人心目中的高尚人格與完美形像。

西藏婦女的規範與地位

另一個民間故事,出自著名的西藏《尸語故事》,故事集裏可以一篇又一篇的增加,所以又名《說不完的故事》,其形式與西方的《天方夜譚》類似。這個故事是兩位王子兄弟,互相扶助成長的感人故事。此故事架構,後來成為有名的藏戲劇目之一——《頓月與頓珠》。這個故事的結局,以兩位王子合娶一位公主為王后而圓滿結束。——以上兩個故事,說明了西藏社會的共妻制度,並不限於任一階層。

主婦的治家與調節丈夫之道

佛母益西措杰

薩松(bza'gsum ba)——三口子與兄弟共妻

除了性自由之外,婦女各方面仍是受到很大的制約。例hetubook•com.com如:婦女要善於服從忍讓、和藹可親、舉止端莊。與男人相比,女人更不能忘記各種準則和禮儀,在公共場合必須安分守己、樂天認分。不論她自己心情如何,在外人面前,她必須微笑並隨時表現謙和厚道。從整個社會情況來看,人們對婦女的要求比對男人的要求更高。如果婦女的行為有偏差,也會受到比男人更嚴厲的批評。人們往往以粗心、無知、魯莽等為藉口,輕易寬恕男人的過失。而女人絕不可任性或放肆。
無獨有偶,赤松德贊與松贊干布兩位贊普,同為佛教前弘期三大法王之一。如果赤松德贊的王妃,由於另配他人,得以弘傳「掘藏法」而成為享譽後世的佛母;那麼,傳說故事安排松贊干布的王妃,由於委身他人而對吐蕃王朝作出極大貢獻,被後人景仰;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為弘傳佛法,一為利益俗政。從政教合一的觀點來看,她們二人的善業,均是同樣崇高的。所謂貞節的規範,並不存在於她們、她們的丈夫,以及所有吐蕃上下層級的道德範圍之內。用類似貞節的觀念,去衡量吐蕃人、西藏人的www•hetubook.com•com「忠誠」度,是毫無意義的。
關於一妻多夫制,主婦的作用與地位,在清朝的志書中,也可以找到明確的記錄。乾隆年間所編的《西藏志》記曰:西藏風俗,女強男弱。……一家兄弟三、四人,只娶一妻共之。……其婦人能合三、四兄弟同居者,人皆稱美,以其能治家。……不以淫|亂為恥,父母不之禁,夫婦不之怪。夫婦悅則相守,不願同處則自擇所欲而適焉。光緒年間的《西藏圖考》,係沿襲照錄。——上述與近代考察研究的結果,若合符節。
「一個傑出的青年,擁有許多父親。」是近代許多西方的非學術著作,經常津津樂道的故事:年輕的主角,有時候是一位英俊有為的青年,有時候是一位地方領袖,有時候是一位聲望極高的少年喇嘛甚至是一位小活佛。故事一開始,是旅行者拜訪了一個兄弟共妻家庭。幾位兄弟都私下告訴旅行者,自己是青年真正的父親。過了幾天,有一位外地商人來投宿,商人私下告訴旅行者,他是來看自己的親生兒子。當他去拜訪該家庭所供養的一位大活佛時,大活佛也說,青年是他的親生兒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