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章 文成公主與漢藏關係 元朝汗王與西藏薩迦派的「檀法關係」

第八章 文成公主與漢藏關係

元朝汗王與西藏薩迦派的「檀法關係」

八思巴第一次回歸薩迦寺時,以所修得的佛法和皇帝所賜財物,普施藏地,使上下尊卑人等,皆得滿足。不久,皇帝又遣使持金詔來迎,八思巴上師奉召進京,為皇帝灌頂。並奉命仿藏文字母創製新蒙文,用來拼寫蒙語。皇帝又封他為帝師、賜玉印,並供以西藏三區(衛藏、阿里和安多),還以大斗量珍珠一斗為供養。
八思巴的弟子和他弟弟、侄子、侄孫輩等,有不少人在中央和中土各省,位居顯赫。的繼任為帝師,有的尚公主,有的受封為王。至於受封為司空、司徒、國公等,並賜金、玉印章者,終元一代,前後不斷。同時,西藏各地方領主來京謀求職位封爵者,多不勝數。元代歷朝也極力攏絡西藏宗教上層人物,崇其封爵,厚予賞賜。《元史》記載了:國庫半耗於蕃僧。
然而,帕竹王朝意圖重建吐蕃傳統,又不能忽視取代蒙古人的漢人,在中土所建立的漢人政權。揚棄薩迦派的施主,又去爭取更大慷慨的施主——推翻蒙古人的明王朝。漢人政權的明王朝是認同唐朝的,漢唐盛世的並稱,使人遺忘李唐皇族的胡人血統(註)。強調吐蕃法王松贊干布的功德,不但有助佛法弘揚,又能提高民族自尊。順理成章的美文成公主、神化文成公主、尊崇文成公主,更足以取悅中土大施主。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王統世系明鑑》以「掘藏(gter-ma)」為基礎,完美的結合了歷史編纂學,成為後世文成公主傳說進入歷史傳統繼承的最佳典範。
八思巴上師後來又回到薩迦,於衛藏曲彌仁摩寺,集僧伽七萬餘人,供黃金、茶葉、綾羅衣物等無數,大轉法輪。享壽四十六歲示寂。
薩迦王朝的後繼者——帕竹王朝的「大司徒」,對薩迦派向蒙古人卑躬屈就,感到羞恥。他要重塑吐蕃精神,意欲揚眉吐氣和-圖-書。在帕竹王朝「大司徒」的鼓勵與授意之下,頌揚吐蕃王朝的創造改編等文學作品,紛紛出籠。聲稱作於吐蕃時期的「掘藏(gter-ma)」作品,也大量出土。收錄改編文成公主傳說故事,最為精采的「藏文史籍」著作《王統世系明鑑》,寫成於這一時期。該書的作者是「大司徒」的上師及終生好友。

蒙古綏服西藏的過程

「帕竹王朝」與文成公主傳說

由於薩班本人對於歸順蒙古的意願並不很高,只是被推作代表,不得不然。所以在中途拖延了三年,才抵達甘肅涼州的闊端駐帳。
藏文史籍明確記載(註)了,當時各政教勢力集團投靠蒙古諸王的具體情況。如:止貢派依靠蒙哥,薩迦依靠闊端後又依靠忽必烈,蔡巴派依靠忽烈,達隴派依靠阿里不哥,雅桑、帕竹、塘波三者依靠旭烈兀,噶瑪派先依靠忽必烈後轉投蒙哥。
忽必烈曾對八思巴所提出「檀法關係」:「上師必坐於高座,徒弟對上師五體投地,並從此悉聽師言,不得與師意有違。」之內容,極為震驚。他從來就不知道,皇帝供奉上師還必須作出如此大的讓步。因為自古以來,從未有上師對皇帝提出這種要求。因此,忽必烈表示不能接受。
西元一二四四年,蒙古使臣攜皇帝聖旨,赴藏迎請薩班大師到中土。薩班大師得到消息,召集各教派領袖協商時,京俄大師力勸薩班大師遵旨到蒙古,並決議供給大量旅途所需物品。薩班大師在行前,已同各教派首領取得一致的意見。同年由其侄子八思巴與恰那朵結陪同赴蒙古。
當時勢力最龐大的乃是噶舉派,所以忽必烈在選擇薩迦派的八思巴作為上師之前,曾經屬意噶舉派的高僧噶瑪拔希。但是,噶瑪拔希拒絕了忽必烈,投靠了當時的hetubook.com.com大汗——蒙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後,蒙哥陣亡。
八思巴跟隨叔父薩班大師,離開第一故鄉——薩迦的時候,年僅九歲。一直到他四十三歲,回到西藏弘法為止;他只在三十歲左右時,回過西藏一次,停留了四年,又重返大都。因為八思巴自年幼即長期居住在蒙古,人生中黃金時期近三十年——青少年與壯年時代,也均在蒙古朝庭中渡過。所以,說他是半個蒙古人,並不為過。這種背景,使他與忽必烈,乃至蒙古宮庭親眷、部屬,均能建立良好的關係。
十三世紀中葉,蒙古人開始關注西藏時,已經是在遠征中亞、西亞及東歐諸國之後了。那時候,蒙古正在進行統一中國的大業,除了西藏、西夏、南宋、金國之外,中國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均在蒙古的勢力範圍之下。
在這段期間,二十三歲的八思巴和大他二十歲的忽必烈,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們兩人的關係,奠定此後薩迦派與元朝的關係,以迄數世紀後西藏與蒙古、滿清的關係。

蒙古諸王與西藏各教派的「政教合一」

忽必烈與八思巴始結「檀法關係」

八思巴之所以能與忽必烈建立如此密切的關係,是因為他自小在蒙古長大,蒙古已經是他的第二故鄉,他的很多觀念已經蒙古化。這點使他懂得和蒙古人相處,有助於他和蒙古人合作;並使蒙古人在西藏政策上,對他言聽計從。
西元一二四〇年,闊端汗命大將多達納波,率領了一支軍隊,進藏調查西藏實情,並進行勸降。開始的時候,雙方發生不小的衝突。蒙古軍隊火焚熱振寺和杰拉康寺,一路上還殺死了藏族大小僧侶五百多人。所幸,並沒有再發生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與流血事件。
對於蒙古人入侵一事,藏文史籍說:「蒙https://www.hetubook.com.com古軍隊運用大自在天神也生畏懼的戰術、戰術,來征服藏人,使全藏一切方隅都歸附在他們的威懾之下。」
忽必烈與八思巴,塑下了「檀法關係」的典範。在對西藏的建設上,八思巴在生前,為元朝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因之十三萬戶得以規畫完成。忽必烈為西藏所做意義重大的事,就是驛站的設立。其次,就是扶植薩迦派,使之從小派弱支,成為西藏各教派之首;並使西藏從分裂期,走向統一局面的「薩迦王朝」。
那是因為,多達納波將軍認識了止貢派(白教之一支)德高望重的京俄大師。經由京俄大師的開示,蒙古將軍進一步瞭解了西藏教派林立、各據一方的情況。京俄大師並力薦聲望極高的薩迦派領袖——薩班大師,勸說將軍迎請薩班大師赴中土議事。
薩迦政權依靠元朝而建立,也依靠元朝而生存。蒙古人的武力曾經四度進入康、藏,維護薩迦。元朝末年,蒙古人自顧不暇;薩迦政權也更加腐朽,官吏貪污暴斂,王朝內部也四分五裂。終被帕竹萬戶長,絳曲堅贊的強大武力所擊敗,結束了薩迦政權的統治,統一衛藏。元朝封絳曲堅贊為「大司徒」(註),頒給印信。
藏文史籍記載:「忽必烈與八思巴始結檀法(皇帝與上師)之供」。也由此開始了中土與西藏的「檀法關係」。忽必烈對西藏的統治施政,幾乎全透過八思巴而進行。薩迦派也因為八思巴在元朝宮庭的關係,由小派弱支發展成控制西藏整個十三萬戶的局勢。
從忽必烈與八思巴的關係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薩迦巴派代表西藏,如何來處理此一「檀法關係」。
西元一二四七年,薩班大師與闊端皇子舉行歷史性的會面。此後不久,薩班大師在涼州幻化寺,向西藏全體僧俗首領發布公開信,正式宣告:西藏從https://m.hetubook.com.com此歸順蒙古。這封信收錄於藏文史籍《薩迦世系史》。在此要補充說明一點:薩班大師作為西藏代表,是由於他個人的聲望。因為,薩迦派在當時的西藏,只是一固小派弱支。

薩迦王朝的形成

絳曲堅贊開始建立「帕竹政權」,著力建設,修法森嚴。且自奉嚴謹,為僧俗之表率。
後來,由忽必烈的察必皇后(註)居中斡旋,提出折衷辦法:「在傳法時及人少時,上師坐上座。有皇子、駙馬、百官在場,或是人民聚集時,需要鎮懾,則由皇帝坐上座。吐蕃的行政,必須先與上師商量,否則不能下詔書。其他事項(指除了吐蕃以外的一切),上師可以不必過問。」忽必烈接受了這樣的條件。——這也就是元朝統治西藏,幾乎完全透過薩迦派來施行的緣故。八思巴對忽必烈所提維護自尊的要求,雖然被忽必烈有條件的接受,但八思巴仍未能得到後代藏人同胞的諒解。薩迦王朝的後繼者——帕竹王朝的創建者,就不齒於薩迦派托庇於蒙古人。
由於忽必烈與八思巴之間,數十年來的合作,他們建立了各種規範。使施政運作上所需要的制度與方法,都有一定的模式的可循。因此,在八思巴死後,忽必烈及其後繼者,才能依照慣例,繼續推展中央與西藏之間的互動。
事實上,蒙古綏服西藏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的,也經過了一番波折。
當時,西藏各宗教集團擁有各自的勢力範圍。他們都擁有眾多的土地、牧場、牲畜、奴戶,而且各自依靠的的地方勢力是互不統屬的。各教派看出要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必須依靠政治、軍事、經濟力量雄厚的政治勢力——蒙古人。因此,各大教派陸續派人到蒙古人的地盤去,各自去尋求強大的政治勢力,以為依恃。
勿庸諱言,元王室的巨量物資賞賜,八思巴以之和_圖_書使上下尊卑人等,皆得滿足;集僧伽七萬餘人,大轉法輪……等等。可以說是薩迦派得以淩駕其他教派,統治衛藏十三萬戶,乃至西藏三區的政治資本。再輔以政治冊封授權及蒙古兵威懾服,「薩迦王朝」乃得以屹立。
正好在成吉思汗晚年及他死後不久,他的幾個兒子,也正為了爭權奪位,鬥得不可開交。對於自動來歸附自己的西藏教派勢力,各汗王均加意攏絡。一時之間,諸汗王盛行與西藏各教派之一結交,蔚為風潮。演變成西藏各宗教勢力與蒙古諸王勢力,各自互相結合、彼此對立、分庭抗禮的情況。——這又是「政教合一」的另種一形式。
元初,構成皇帝與上師之間,「檀法關係」的傳法灌頂與供養布施,在藏文史籍中有具體的記錄。薩班上師圓寂後,八思巴為忽必烈皇帝傳授《歡喜大金剛》大灌頂;皇帝敕封他為國師,以衛藏十三萬戶作為灌頂供養。從此以後,整個西藏均歸薩迦派統治。薩迦派諸大德高僧,總攬西藏政教二權,備極尊榮。
後來,蒙古汗王及王子,也分別分封予各教派,他們原來在西藏的勢力範圍大致相等的地方與屬民。如:旭烈兀封給帕竹派屬民二千四百三十八戶,蒙哥汗封給止貢派屬民三千六百三十戶,忽必烈封給蔡巴派屬民三千七百戶,旭烈兀封給雅桑派屬民三千戶,阿里不哥封給達隴派屬民五百戶,闊端汗封給薩迦派除了阿里三圍以外的拉堆南北、古莫曲迷、襄、夏魯、羊卓等七個萬戶的地區及屬民一萬零八百八十五戶。
在蒙古軍隊進兵衛藏地區時,上述宗教勢力與地方勢力結合,以「政教合一」的型態,演變成數個大型教團的局勢,在西藏已經形成。當時,衛藏、阿里等各地的首領無力抵抗,各自請求歸順。在這種形勢之下,各大教派以其過去結合地方勢力的經驗,尋求新的勢力以鞏固自身的勢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