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作者:汪幼絨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章 文成公主與漢藏關係 滿清與西藏達賴喇嘛的「檀法關係」

第八章 文成公主與漢藏關係

滿清與西藏達賴喇嘛的「檀法關係」

五輩達賴喇嘛到北京

清廷「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政策

五輩達賴喇嘛回藏後,以順治皇帝所賞賜之金銀財貨,在前後藏修建了十三座格魯派大寺,號稱黃教十三林;擴大並鞏固了格魯派在西藏的勢力與地。相對的,也奠定了日後清廷治藏的基礎。
西元一六一五年,順治帝派人入藏敦請五輩達賴喇嘛進京會晤。五輩達賴喇嘛率藏官侍從三千人,浩蕩入京。行抵青海,順治派內務大臣前往歡迎,國庫發給口糧。行至銀協地方,賞達賴喇嘛坐乘金頂黃轎入京。於一九五二年底到達北京。
以上足可看出,蒙藏的政教關係與「檀法關係」,其中的奧妙何在。政教合一的運用,在西藏可說是一種高明的藝術。
在達賴喇嘛未至北京前,順治召集滿漢大臣,討論歡迎達賴喇嘛的禮節。滿臣主張順治出北京親往迎接,有利撫服外蒙。漢臣則以為天下之主,出迎不當。雙方爭執不下。後來,順治採折衷辦法,https://m.hetubook.com.com以畋獵名義,出南苑與達賴喇嘛作為路遇,順便表示歡迎。
歐陽無畏上師從宗教的觀點,指出其間的奧妙:「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自有一種特殊的變態心理和異乎一般人的思想,所以只要有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能夠擔負喇嘛教的保護和推廣義務,達賴喇嘛是不惜將西藏的全部領土奉送的。只要有功於佛教的存在,賣國正是他做菩薩成佛的資糧,又何樂而不為呢!」由此可知,西藏人幾乎是沒有國家主權的觀念。若有,也是不同於一般的見識,自有其佛教徒的看法。從他們喜用的「檀法關係」來探討,正可以解釋這一點。
五輩達賴喇嘛甚至指稱,與薩迦巴始結「檀法」之緣的元世祖忽必烈,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後來的乾隆皇帝也被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和西藏古史神話指稱文成公主為「度母化身」,以異族身分饒益藏人,是同樣的邏輯。
順治入關做了皇帝之後,特地派人和圖書入藏問候達賴喇嘛、班禪喇嘛,並在各大寺熬茶、放布施。達賴、班禪也派人到北京賀朝、獻土儀。
同理,在清初,當固始汗和五輩達賴喇嘛探悉滿州人的實力後,就共同議定,派遣要員高僧前往陛見。希望能得到滿州人的支持,以鞏固該政教集團在西藏的地位。清庭本著「興黃教即以安眾蒙古」一貫的宗旨,對黃教優禮有加,並提供實質的幫助,促成了黃教達賴喇嘛在西藏政教領袖的地位。

「檀法關係」與「政教合一」

這是教權的自然轉移與推廣,三輩、四輩達賴喇嘛對佛教、對西藏是有大功德的。也因此,使得蒙古軍隊前來保護西藏,政權操在蒙古人手中。對西藏人來說,政權是否操之在我,反而是無足輕重的一回事。明末清初,五輩達賴喇嘛與蒙古固始汗的關係,亦是如此。相對的,藏傳佛教信仰,在忽必烈時代,就已經開始被蒙古人所接受,逐漸成為全民族的信仰,延續迄今。
當蒙哥去世,www•hetubook.com•com忽必烈繼大汗位時,當時結納蒙哥的大教派噶舉噶瑪,就失去了主導西藏的機會。忽必烈所支持的薩迦派,當時只是小派弱支,卻成為掌控全藏的首要教派。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漢藏關係、蒙藏關係及滿藏關係(漢蒙滿均代表中央政權),甚至英藏關係、俄藏關係等,無一不是以所謂的「檀法關係」為前提,才有發展其他關係的可能性。所不同者,中央與西藏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長遠以來,雙方不間斷的互動、互賴,培育而成了根深蒂固的政教傳統。若要輕言斷絕,則有待更艱辛而長久的考驗。(註)
而所謂達賴喇嘛的「騎墻政策」,除了以「檀法關係」來看待之外,也可以說是西藏傳統「政教合一」精神的實踐。考察西藏「政教合一」的形成,從十一世紀初以來,西藏的寺院僧團即常與地方勢力結合在一起,共謀發展。寺院僧團靠地方勢力保護,地方勢力藉寺院僧團以籠絡人心。西藏的大小教派由此形成後,在蒙古人掌控中原初https://www.hetubook.com.com時,各教派分別與諸位蒙古王子結納,形成另一種形式的「政教合一」。
清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十三輩達賴喇嘛因抗英而逃出拉薩。他離開拉薩之後,忽而聯俄,忽而向中央請援,忽而親英……。尤其是在十三輩達賴晚年,他一面與中央保持聯繫,一面維持與英國的友好關係。有許多藏事論著,評議這是十三輩達賴的「騎墻政策」,對十三輩達賴喇嘛頗有負面之評價。
因此,「求取可靠的護持者」,是西藏傳統「政教合一」的一種精神體現。令人失望的,終其一生,代表西藏的十三輩達賴喇嘛,並沒有找到一位可依恃的護持者。
明時及清初,黃教的興起與發展,大部分是因為蒙古人支持所致。黃教初期與蒙古關係的發展,使得三輩達賴喇嘛圓寂後,轉世到蒙古土默特部的領袖——俺答汗的王孫中。四輩達賴喇嘛以蒙古親王的身分,成為西藏黃教的領袖,也變成蒙古人的精神領袖,可說是「政教合一」發展到極致了。
清初,五輩達賴喇嘛派https://m.hetubook.com.com伊拉古克等三活佛為代表入清,到達盛京時,清太宗親率諸親王、貝勒、大臣,出懷遠門迎接達賴喇嘛的代表。同行返回到馬館前,皇帝率眾拜天行三跪九叩禮畢,才進入馬館。皇帝上御座,達賴喇嘛的代表三位活佛朝見時,皇帝起立還禮。三位活佛以達賴喇嘛書進呈,皇帝站立收受,以優禮待之。

十三輩達賴喇嘛的「騎墻政策」

清太宗如此隆重對待達賴喇嘛使者,雖與其「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政策有關;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滿州人長於權宜措施,不在乎紆尊降貴。此舉對五輩達賴喇嘛的意義非凡——滿清皇帝對格魯派達賴喇嘛,比之蒙古皇帝對薩迦派教主,態度更為謙恭。
滿清初興,滿人君臣通權達變,而漢臣拘泥迂腐,由此可見。滿清末期,由於漢化太深,且猶有過之;與洋人接觸時,堅持要洋人行大跪之禮,只見形式,不務實際。前人古風,已經完全失落了。
當時,天朝皇帝這種禮遇,使格魯派沒有屈節的負擔,心安理得的接受中土大施主的供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