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第三帝國的興亡

作者:威廉.夏伊勒
第三帝國的興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第二十五章 輪到了美國

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第二十五章 輪到了美國

他問道:「閣下的意思是不是說,德國與美國之間即將進入實際戰爭狀態?」
現在,時間越來越緊了。
不管怎樣,日本方面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六日(星期六)晚上,已下定決心要在太平洋上給美國一個沉重的打擊。但華盛頓或柏林方面卻沒有人知道,這次打擊的確切的地點和時間。這天早晨,英國海軍部告訴美國政府一個消息:發現一支龐大的日本入侵艦隊正在穿過暹羅灣向克拉地峽方向駛去,這表明日本方面將首先進攻泰國或馬來亞。下午九點,羅斯福總統以個人名義給日本天皇發去一封電報,請他一同尋求「驅散烏雲的辦法」,同時警告說,日本軍隊侵入東南亞將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局勢。美國海軍部的情報人員已就日本海軍主要艦隻的位置起草了最新報告。報告說,絕大部分軍艦都在日本國內港口,其中包括此刻已開到離珍珠港不到三百英里,正在把轟炸機發動起來,準備於黎明時起飛的特遣艦隊的全部航空母艦和其它艦隻。
希特勒十分懂得,只要美國由羅斯福總統領導一天,希特勒的征服世界、與義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的狂妄計畫就一天不得實現。他在私下談話時把這一點說得很清楚。他認為,早晚要對付美國,而且用他的說法,要「狠狠地」對付。但是一次只能對付一個國家,這是他的戰略迄今得到成功的秘訣。對付美國的時候一定會到來,但只有在打敗英國和蘇聯之後才能這麼做。到那時候,他將在日本和義大利的幫助之下,對付暴發戶美國人。勝利了的軸心國家將輕而易舉地使孤立無援的美國人屈服在它們的淫|威之下。希特勒盡力想在對美國下手的準備工作就緒之前,使美國不捲入戰爭;要做到這一點,日本是關鍵所在。
雷德爾憂傷地寫道,「因此,海軍總司令和潛水艇艦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撤回了他們的建議。必須把暫時按照原先發佈的命令列事的理由通知各潛水艇」。
「向他們詳細解釋:雖然美國在向蘇聯運送物資——這些物資的品質不好,數量也不大。一旦我們對美國發動戰爭,我們將截獲美國開往蘇聯的一切船隻。此點務望盡力取得諒解。
「為此,德國政府決定與美國斷絕一切外交關係,並且宣佈,在羅斯福總統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同樣認為自即日起已與美國處在戰爭狀態。」
希特勒要問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美國和英國有無可能暫時放棄東亞,以便首先擊敗德國和義大利?」海軍元帥也請他不必擔心。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護照發給美國代辦,以及下列——」
「日本人選擇的時間事實上正是俄國寒冬的意外困難使我軍士氣遭到嚴重壓力的時候,也正是德國人都十分擔心美國早晚要參加衝突的時候。因此從我們的立場看,日本的參戰再及時也沒有了。」
「(奧特在向柏林拍發的電報中說)我回答他,德國未來的立場是無庸置疑的。日本外務相於是說道,他從我的話中瞭解到,德國在這種情況下將會認為自己與日本的關係是共命運的關係。我回答說,照我的看法,德國當然願意兩國在這種形勢下有共同的協議。」
兩個星期以後,即三月十八日,海軍元帥雷德爾在同希特勒、凱特爾、約德爾開會時,強烈地要求迫使日本趕快進攻新加坡。雷德爾解釋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因為「整個英國艦隊已受到牽制,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爭還沒有準備好,美國艦隊的力量也趕不上日本」,這位海軍元帥說,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決涉及英美兩國的其它一切亞洲問題」,同時,自然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活。這位海軍元帥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只有一個障礙,在他提起這一點時,希特勒一定是大皺眉頭的。雷德爾警告說,根據海軍情報,日本只有在「德國開始登陸英國以後」,才肯在東南亞對英國採取行動。在這次會議的海軍方面的記錄中,沒有記載希特勒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雷德爾肯定知道最高統帥既沒有在今年登陸英國的計畫,也不存這種希望。雷德爾還提了另外一件事,元首未置可否。他「建議」「把對俄國的打算告訴」松岡洋右。
「但是,如果里賓特洛甫仍堅持要求我方在這個問題上作出保證,由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別無他法,只有發表一項——聲明,大意為:我們在原則上將阻止美國通過日本海面向蘇聯運送作戰物資;同時也使他們同意,允許發表補充聲明,大意為:如果從戰略上考慮,我們仍有必要避免蘇聯對日本作戰(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能截奪蘇聯的船隻),就不能徹底執行這項保證。
十二月六日到了。這一天,朱可夫在莫斯科前線發動反攻。德軍在風雪嚴寒中踉蹌後退,這使希特勒有更多的理由要求接受他的交換條件。東京的外務省為這個問題感到十分不安。海軍特遣艦隊現在離珍珠港已不遠,珍珠港已在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的航距之內。迄今為止,美國軍艦或飛機一直沒有發現這支特遣艦隊,這真是個奇蹟。但是,它還是隨時有被發現的可能。東京給在華盛頓的野村和來棲發去一份很長的電報,指示他們於第二天,即十二月七日星期日午後一時正拜訪赫爾國務卿,告訴他日本拒絕美國的最新建議,並著重說明,談判「實際上已經破裂」。東京現在拼命要求柏林提供書面的支援保證。但是日本軍閥對德國仍然沒有推心置腹,沒有把第二天即將對美國進行攻擊的消息告訴他們。但是他們越來越擔心,除非日本同意不僅對美國和英國作戰而且也對蘇聯作戰,希特勒可能不肯作出保證。東鄉無計可施,只得再給大島大使發出一份很長的電報,要求他盡力在俄國問題上拖延一下德國人,除非萬不得已不要讓步。日本的陸海軍將領們儘管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有能力對付得了美國和英國,但總還算清醒地認識到,即使有德國的幫助,日本也不能同時再與俄國交戰。東鄉在那個決定命運的星期六(十二月六日)發給大島的指示和其它被截獲的電報一樣,被赫爾國務卿的譯電專家翻譯出來,使我們能夠窺見在這最後關頭日本對第三帝國所玩弄的外交手腕。
希特勒在這樣不顧前後作出孤注一擲的決定以後,現在卻突然滿腹狐疑起來,他有幾個問題要向海軍元帥提出。元帥「是否認為敵人在最近將來會採取步驟,佔領亞速爾群島、佛得角,甚至進攻達喀爾,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喪失的威信」?雷德爾認為不會。
日本外務相現在正在取道西伯利亞和莫斯科前往柏林途中。一路上,如赫爾國務卿所說,他發表了好戰的親軸心的談話。三月二十六日,他到達德國首都。當時正是希特勒感到十分狼狽的時候,因為那天夜間貝爾格勒發生政變,南斯拉夫的親德政府被推翻了,元首正忙於制訂鎮壓這個難以駕馭的巴爾幹國家的新計畫。因此他要等到二十七日下午才能接見日本客人。
松岡是贊成立即進攻俄國的,但是東京政府並不接受他的看法。政府的態度似乎是這樣:如果德國果真像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能迅速打敗俄國,他們就不會需要日本的幫助。可是,東京方面對納粹能否取得閃電式的勝利尚難肯定,這就是他們所以採取上述態度的真正原因。
「(他回答道)敵人不可能放棄東亞,即使是暫時放棄也不可能;英國如果這樣做,將嚴重危及印度,同時,只要日本艦隊占上風,美國也不可能從太平洋撤出艦隊。」
「這個稱作總統的人對我進行的侮辱性攻擊,我是不屑理會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實在是無聊透頂。歸根到底,這個字眼,無疑不是在歐洲而是在美洲創造出來的,因為在歐洲這裡沒有這種匪徒。再說,我也不是羅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為我認為他是狂人,和威爾遜一樣的狂人——他始而煽動戰爭,繼而顛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偽善外衣把自己可恥地掩蓋起來,然後慢慢地、肯定地把人類引向戰爭,還賭咒發誓請上帝來證明他進攻別人是多麼正當。——簡直跟從前共濟會會員慣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樣——
這位矮小精悍的日本大使聽了又驚又喜,但是他還想核實一下自己是不是理解得不錯。
日本大使在給東京的電報中說,這位納粹外交部長還告訴他,就在八日清早,「希特勒已下令德國海軍,不論在何時何地與美國船隻遭遇,即行攻擊」。但是這個獨裁者在宣戰問題上仍拖延不決。
從施密特的記錄中可以清楚看到,松岡並沒有充分體會到元首所作保證的重要意義,因此希特勒又說了一遍。
由於日本自己也有烤著的栗子取不出來,它堅決不肯為希特勒從俄國的火中取栗,因此對德國來說,在征服蘇聯以前,不讓美國捲入戰爭,就成為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元首深信德國可以在冬季到來以前把蘇聯征服。
當外國廣播收聽台首先收到偷襲珍珠港的消息時,柏林已入夜了。外交部新聞司一個官員打電話給里賓特洛甫,把這個震撼世界的新聞告訴他,里賓特洛甫起初還不相信,並且責怪這個官員打擾了他,大發了一通脾氣,他說,這個報告「很可能是敵人耍的宣傳花招」,下令天亮以前不許吵醒他。因此,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作證時也許說的是真話,不過也就是這一遭:「這次襲擊使我們完全感到意外。我們過去認為日本可能要進攻新加坡或香港,但我們從不認為,進攻美國會對我們有利。」可是,同在法庭上所說的正好相反,他對日本進攻美國實際上是極為高興的。或者說,他給齊亞諾的印象是這樣的。
「希特勒今天說過,在德國、日本同美國之間,在生存權利問題上有著根本的分歧。我們接到報告,日美談判由於美國方面採取了強硬態度,實際上已無取得圓滿結果的希望。
不論希特勒為何猶豫不決,使國會會議延期了兩天,但從繳獲到的德國外交部與駐華盛頓大使館之間的來往電文中以及外交部其它檔案中可以清楚看出,元首實際上在十二月九日,即他從俄國前線的大本營回到首都的當天,即已作出要對美國宣戰的重大決定。看來這位納粹獨裁者之所以要延遲兩天,並不是為了作進一步的考慮,而是為了反覆推敲他的國會演說,以便使向美國宣戰一事能對德國人民產生應有的效果。希特勒深深瞭解,德國人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記憶猶新的。
十一月十三日,他又發佈一項新的指令,命令德國潛水艇在盡力避免與美國海軍交戰的同時,在受到攻擊時必須進行自衛。
「我們希望在戰略上的條件成熟以前,避免——與俄國發生武裝衝突;因此,要使德國政府瞭解我們的這種處境,並與他們進行商談,使他們至少在目前不要堅持在這方面交換外交照會。
聰明的德國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在十二月十一日的日記中,竟沒有把德國已對美國宣戰的事情記載下來。他只提到那天晚上他聽了一個海軍上校所作的關於「日美海戰的背景」的講演。日記其餘部分寫的全是從俄國前線許多情況緊急的地方陸續傳來的壞消息。這些消息,也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已無暇設想將來會有這麼一天,他的力量日衰的部隊可能還得和來自新世界的生力軍交手的問題。
「美國有許多人,其中還包括身份很高的人(他繼續說,暗指上邊談到的那些集團的人士),已經看出並和*圖*書完全認識到這個事實了。羅斯福已有漸成眾矢之的之勢。他設想解救的辦法唯有一條,就是把公眾的注意力從國內轉移到對外政策方面——在這一點上,他周圍的猶太人支持了他——猶太人的一切窮凶極惡的卑鄙手段都彙集到此人周圍,他則伸出手來。
大島將軍是德奧古典音樂的熱烈愛好者。儘管局勢如此嚴重緊張,他還乘飛機到奧地利去參加莫札特音樂節。但是這位奧地利偉大作曲家的美妙音樂,他並沒能欣賞多久。十二月一日,他接到緊急通知,趕忙回到柏林。一到大使館,便看到新發來的指示,要他加緊行動起來使德國在協定上簽字。一點時間都不能耽誤。
「他(希特勒)害怕,美國和日本一旦達成某種協議,就意味著使美國免除了後顧之憂,美國將會更快地發動突然進攻或參戰——他擔心他們會達成協議,因為日本有某些集團是希望與美國取得和解的。」
這就是說,在擊潰蘇聯以後。然後就輪到美國了。兩個月以後,七月二十五日,正當對蘇攻勢進入高潮時期,希特勒對晉見他的雷德爾更明確地談了這個問題。據雷德爾筆記:希特勒對他說,「東方戰事結束以後,他將保留對美國採取嚴厲行動的權利」。希特勒對這位海軍首領又強調地說,但是在此以前,他仍然希望「避免美國宣戰——這是因為考慮到陸軍正在進行緊張的戰鬥」。
「於是美國總統越來越致力於製造衝突——多少年來這個人只有一個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爆發一場衝突。」
十月十六日夜間,美國驅逐艦克爾納號在援助遭受德國潛水艇襲擊的護航隊時,發射了深水炸彈,德國潛水艇對它發射魚雷,作為報復。船員十一名死亡。這是美國在對德國的不宣而戰的戰爭中的第一批傷亡。緊接著就有了更多的傷亡。
「德國一旦受到削弱,用不著多久,日本就將發現它自己處於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我們坐的是一條船。現在是決定我們兩國未來幾世紀命運的時刻——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的告終。」
希特勒對美國的政策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矛盾。雖然他根本瞧不起美國的軍事力量,但在戰爭的頭兩年中,卻仍然盡力使美國不捲入戰爭。正如前文所述,使美國不捲入戰爭,是德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主要任務。他們用盡一切手段,包括賄賂國會議員、試圖津貼作家和資助「美國第一委員會」,來支持美國孤立主義者,使美國在戰爭中不參加到德國的敵人方面。
從這位外交部長剛剛說過的話來看,大島覺得這個回答是奇怪而不能令人滿意的,因此在談話快要結束時,他堅持再回到主要問題上來。他問道:假如戰爭果真擴大到「一直在援助英國的那些國家身上」,德國將採取什麼行動?
雷德爾又爭辯說,他手下的海軍指揮官們如果出於,「誤會」而襲擊美國船隻,不能要他們負責。希特勒反駁說,至少在遇到軍艦時,海軍要先「確實判明」是敵艦以後才能進行攻擊。為了使海軍將領們正確領會他的意思,元首於七月十九日發佈了一項特別命令,規定「在擴大的作戰區域內的美國商船,不論是單獨航行或者在英美護航隊中航行,如果在使用武力以前即已判明為美國商船者,不得進行攻擊」。在美國也已承認是不可入內的封鎖區中,可以襲擊美國商船。但是希特勒在他的命令中又特別規定:這個作戰區「不包括美國到冰島之間的航路」。「不」字下面有希特勒自己劃的著重線。
這一天,日本航空母艦特遣艦隊駛向珍珠港。在華盛頓方面,赫爾在這一天到白宮,去,向國防會議提出警告說,國家面臨著來自日本的危險,他並向美國陸海軍首腦著重指出日本進行突襲的可能性。同一天,柏林舉行了一個有點奇特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三個軸心國家以非常盛大而鋪張的典禮延長了一九三六年簽訂的反共公約。正如有些德國人所說,這是個空洞的姿態,對於把日本拉進對俄戰爭沒有起絲毫作用,只不過是給專門說大話的里賓特洛甫一個機會,攻擊羅斯福是「頭號戰犯」,並為被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領導人出賣了的「忠實、虔誠——的美國人民」灑幾滴鱷魚之淚。
從當時形勢看來,希特勒一定是用了非凡的克制能力才做到這一步的。但是,對於那些年輕的潛水艇艦長來說,他們在北大西洋的驚濤駭浪中執行任務,不斷遭到日益奏效的、美國海軍艦艇也常常參加的英國反潛艇措施的騷擾,要他們這樣進行自我克制顯然是更加困難了。七月間,希特勒對雷德爾說,如果有一個潛水艇艦長「出於誤會」擊沉了美國船隻的話,他絕不會查究。十一月九日,他在慕尼黑那個人所共知的啤酒館裡,對「納粹黨元老」作每年一次的講話時,對羅斯福的演說作了回答。
由此可見,問題已不在於希特勒想不想對美國進行戰爭,而在於選定什麼時候發動戰爭。第二年春天,發動戰爭的日期在元首心裡已經有點譜兒了。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雷德爾海軍元帥與最高統帥會商,悲哀地報告說,海軍「不得不打消佔領亞速爾群島的計畫」,原因很簡單:力量不夠。但是到了此刻,希特勒對這項計畫的興趣卻大起來了。據雷德爾的秘密劄記所載,希特勒的回答是這樣的:
野村吉三郎海軍上將就是這樣一個集團中的一員。他於一九四一年二月到華盛頓任日本駐美國大使,從三月份開始直到最後一刻,與科德爾.赫爾進行了一系列目的在於和平解決兩國分歧的秘密會談。這些會談使柏林方面感到極為不安。
希特勒以為美國孤立主義者和一大部分實業界人士對羅斯福的「新政」也有這樣的評價,至少是也有一部分這樣的評價。他竭力想利用這一點。他哪裡知道自從珍珠港事變以後,這些集團的人士和全體美國人民一樣,都已一致支持他們的國家了。
一九四一年三月五日,希特勒發佈了一項稱作「關於與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號基本命令」的絕密指示,把他的對日新政策通知了軍事將領和外交部的高級官員。

希特勒在國會裡:十二月十一日

「如果日本與美國發生衝突,德國方面將立即採取必要的步驟。」
但是,不到三個月,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極大的轉變。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即納粹軍隊大舉進犯俄國之後的第六天,里賓特洛甫打電報給德國駐東京大使歐根.奧特將軍,要他盡一切力量促使日本從背後迅速襲擊俄國。電報指示奧特要利用日本人搶奪領土和財富的貪慾,同時力陳這是使美國保持中立的最好辦法。
雷德爾海軍元帥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動確實是歡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二日,他和元首談話,寬慰後者說,「由於日本的有效干預,大西洋的局勢將會有所緩和」。他談到興高采烈時說道:
這個納粹獨裁者由於德美關係終於破裂似乎感到欣慰,他還要讓德國人民也同他一樣感到欣慰。
希特勒不僅對這個隨便作出的保證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而且,還因為沒有把他在佔領巴爾幹以後立即要進攻俄國的意圖告訴日本而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松岡在三月二十八日的一次談話中,轉彎抹角地問里賓特洛甫,在他回國途中,要不要「在莫斯科停留,以便與俄國人就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或中立條約的問題進行談判」。呆頭笨腦的納粹外交部長滿不在意地回答說,松岡「在莫斯科如果可能就不必提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也許和當前形勢不完全適應」。他並沒有十分瞭解未來事件的意義。
里賓特洛甫又說,美國即使真的參戰,「也絕不會對三國條約的國家的最後勝利產生多大危險」。日本艦隊一定會輕而易舉地打敗美國艦隊,戰爭將以英國和美國的垮臺而迅速結束。這樣的話對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動聽的,所以里賓特洛甫大講特講。他勸日本在華盛頓正在舉行的談判中,態度要堅決,「說話要乾脆」。
「佔領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的戰略重鎮,肯定地意味著我們三大強國取得了整個作戰中一項決定性勝利。」
十一月十五日,來棲吉三郎作為幫助野村進行會談的特使抵達華盛頓。來棲此人曾出使柏林,簽訂過三國條約,多少有些親德傾向。赫爾國務卿不久便發現這位日本外交使節沒有帶來什麼新建議。赫爾認為,他此行目的在於力圖說服華盛頓立即接受日本的條件,如果不成,則以談判來麻痹美國政府,等日本準備就緒,便發動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襲擊。十一月十九日,東京給野村發來不祥的「風向」暗號,赫爾的密碼譯電員立即翻譯出來。在日本大使館每天收聽的東京短波廣播中,如果日本新聞廣播員插|進「東風,有雨」的字眼,那就意味著日本政府決定與美國作戰。東京方面還通知野村,在收到「風向」的警報時,立即銷毀所有密碼和機密文件。
儘管如此,希特勒最初並沒有瞭解到俄日中立條約的意義。四月二十日,當雷德爾向希特勒問起這件事時,希特勒說,這項條約是「在德國默許之下」訂立的,並說他歡迎這個條約,「因為這麼一來日本就不能隨意對符拉迪沃斯托克採取行動,應該引它去進攻新加坡」。希特勒這時深信德國能在當年夏天消滅俄國。他不想讓日本在這項蓋世武功中與他平分秋色,正如他過去不願意與義大利分享征服法國的果實一樣。他也有絕對的自信,可以用不著日本的幫助就能打敗蘇聯。里賓特洛甫道出了他的主子的這種思想。他在三月二十九日對松岡說,一旦俄國逼得德國「動手打起來」,「如果日本軍隊無法進攻俄國,他認為是對的」。
羅斯福要把「反德情緒煽到戰爭的高峰」的動機是什麼?——希特勒問道。他解釋有兩個原因。
施密特說,松岡聽了這番話,眨一眨眼睛,滿臉顯出驚訝神情。里賓特洛甫這才趕忙叫他放心,說他不相信「史達林會採取不明智的政策」。施密特說,在這當兒,里賓特洛甫被希特勒叫去討論南斯拉夫危機問題,按說他應該舉行正式午宴招待貴賓的,竟也忙得顧不上了。
「羅斯福的『新政』立法是完全錯誤的。毫無疑問,繼續執行這樣的經濟政策,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會把這位總統搞得焦頭爛額,儘管他有如簧之舌也是枉然。他如果是在一個歐洲國家搞這一套,遲早要被控犯有故意浪費國家財富的罪名,給送上國家法庭;恐怕還難免被控犯有非法謀利罪而被送上民政法庭。」
「美國的面前擺著三條路:它可以武裝自己,它可以支援英國,它也可以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援助英國,就不能武裝自己。如果它拋開英國不管,英國就要被打垮,那時美國就會發現自己處於單獨同三國條約國家作戰的境地。但是,美國要想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是絕對不可能的。」
「戰後,羅斯福做起金融投機的買賣來。他從通貨膨脹中,從別人的不幸中謀利,而我呢——躺在病院裡——」
與此同時,他又大大過高估計了日本的軍事力量。看來他真的相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強海軍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後,便會掉過頭來進攻俄國,幫助他完成征服東方的大業。幾個月之後,他對一些部下確實說過這樣的話:他認為日本的參戰,「對我們有著非凡的價值,即使光是從它所選擇的時間來看」。
www.hetubook•com•com毫無疑問,若不是羅斯福總是給邱吉爾打氣,英國早就不會打下去了——三國條約的一個首要目標就是威嚇美國——阻止它參戰——我們必須用盡一切辦法,阻止美國積極參加到戰爭中來,並且阻止它過於有效地援助英國——一旦拿下新加坡,阻止美國參戰也許就大有希望,因為美國是不能冒險把艦隊派到日本海面去的——這樣一來,羅斯福的處境就十分困難了——」
「德國為了阻止美國人在歐洲登陸,已作了種種準備工作。它將用潛艇、飛機對美國進行一場激戰,德國有豐富的戰爭經驗——美國絕不是它的對手,且完全不說德國士兵顯然遠遠勝過美國人這一事實。」
赫爾國務卿立即獲悉德國施加的這種新壓力。這是由於當時人們所稱的「魔術」而獲悉的。原來美國政府從一九四〇年底開始,依靠這種「魔術」,把日本用絕密電碼拍發的電報和無線電報都抄收下來和翻譯出來了——不僅是來往於東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電報,而且還有來往於東京與柏林以及其它各國首都之間的電報。德國的要求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六日由豐田打電報告訴野村,還附有指示,要野村把德國的要求用一種大為緩和的口氣轉達給赫爾。
「如果情況屬實,如果日本決定要與英國和美國交戰,我深信這不僅有利於德日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且必將為日本自身帶來有利的結果。」
潛水艇當然早已這樣做了。

「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

「既然像日本駐莫斯科大使所報告的那樣,俄國實際上已處於崩潰邊緣——日本就決不可能在完成軍事準備工作之後不解決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問題——
這張支票終於兌現了,但那是在希特勒再度猶豫之後才兌現的。
「羅斯福犯下了一系列違反國際法的嚴重罪行。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船隻及其它財產所受的非法侵奪,被拘留而失去自由的人受到威脅和掠奪。羅斯福日益囂張的挑釁最後竟發展到這般地步:他命令美國海軍在任何地點襲擊並擊沉懸掛德國和義大利旗幟的船隻,這是對國際法的粗暴違反。美國部長們對於用這種犯罪手段擊沉德國潛艇竟還大肆吹噓。德國、義大利的商船遭到美國巡洋艦的襲擊和劫奪,船員遭到監禁。
「我深深瞭解,羅斯福的思想與我的思想有著天壤之別。羅斯福出身富家,他所屬的那個階級在民主國家中有一帆風順的坦途。我只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得靠勤勉工作才能打開一條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羅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戰爭的好處,這種好處是那些在別人流血時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個執行命令的普通士兵,戰後復員歸來,自然仍和一九一四年秋天一樣窮困潦倒。我和千百萬的人共命運,而弗蘭克林.羅斯福則是和所謂『上層的一萬家』的人共命運。
雷德爾急忙趕到「狼穴」,元首正在那裡指揮著他在俄國的部隊。雷德爾要求希特勒對這樣一個問題做出決定:「應該把美國佔領冰島看作是參戰,還是看作是一種應該不予理睬的挑釁行為。」在德國海軍看來,美國登陸冰島是一種戰爭行為。海軍在一份長達兩頁的備忘錄中,請元首注意羅斯福政府對德國犯下的其它各種「侵略」行為。海軍還要求有權在必要時可以在護航區內擊沉美國貨船和進攻美國軍艦。希特勒沒有同意。
因此,元首最後說道,「任何人都不能想像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動手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他竭力誇張地說:「這樣的時機,一去難得再來。這是歷史上千載難逢的機會。」松岡表示同意,但是提醒希特勒說,可惜他「做不了主。此刻他不能代表日本帝國作出肯定採取行動的保證」。
「羅斯福總統已經下令他的艦隻一經發現德國艦隻立即開火。我已命令德國艦隻在遇到美國艦隻時不要開火,但在遭到攻擊時進行自衛。任何德國軍官如果沒有採取自衛行動,我將把他送交軍事法庭審判。」
十二月九日,漢斯.狄克霍夫奉命起草一份關於羅斯福反德活動的長篇清單,以便元首在國會演說之用。狄克霍夫當時在名義上仍然是德國駐美大使,但自從一九三八年秋兩國撤回主要外交使節以來,他一直在外交部無所事事。
這樣乾脆的保證正是日本政府一直在期待的。不錯,這年春天希特勒曾對松岡作出過同樣的保證。但是自從那時以來,希特勒為日本拒絕參加侵俄戰爭很不高興,似乎早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了。現在從日本方面說,剩下的唯一問題是讓德國把它的保證寫成書面文件。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島將軍興沖沖地給東京打了報告。第二天,發來了新的指示,通知他說,華盛頓談判「現已破裂」。
日本對美國在珍珠港的艦隊發動突然而猛烈的襲擊,無疑也受到希特勒的讚賞——他之所以讚賞,更由於這種「突襲」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拿手好戲。十二月十四日,他在給大島大使頒發德國雄鷹大十字金質勳章時,表示了這種看法:
雷德爾洩氣極了。這時「大西洋戰役」正酣,德國沒有占上風。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資源源運到英國。「泛美中立巡邏」使德國潛水艇越來越難以進行有效的活動。雷德爾把這些情況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沒有收到多大效果。三月十八日,他又晉見希特勒,報告說,開向英國的美國貨船得到美國軍艦護航,一直到冰島。他請求授權給他不經警告而攻擊美國軍艦。他要求採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國在法屬西非獲得立足點。他說,美國如果獲得立足點,「是十分危險的」。希特勒聽了回答說,他將與外交部(不是任何其它單位而是外交部!)磋商這些問題。這不過是搪塞推託海軍將領們的一個辦法。
日本人其實無須這麼擔心。希特勒並不堅持要求日本在對美英兩國作戰的同時,也對俄國作戰。原因是為什麼,不僅東京的軍國主義者或其它任何人不明白,也是違反邏輯和難以理解的。雖然,如果希特勒堅持的話,可以想像,戰爭的進程也許就會不一樣了。
「現在已到了作出嚴重決定的最後關頭,」東鄉對奧特將軍說,「美國正在認真地準備戰爭——日本並不怕談判破裂,它希望一旦發生那種情況,德國和義大利能按照三國條約站在它這一邊。」
「(來電指示說)因此,請閣下立即會晤希特勒總理與里賓特洛甫外長,將事態發展的概況秘密地通知他們。告訴他們:英美兩國最近都採取了挑釁態度。告訴他們:英美正計畫向東亞各地調集軍事力量,我方必然也將調兵進行對抗。極端秘密地告訴他們:日本與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之間存在著由某種武裝衝突而突然爆發戰爭的極大危險,還要告訴他們:這場戰爭爆發的時間可能比任何人想像的還要快。」
「又一個黑暗的日子!」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用這句話開始他的日記,這一年除夕那天的日記也以此開頭。這位德國參謀總長對就要發生的可怕的事情有了預感。
「也許他們會同意的(他在十二月四日的日記中開頭寫道),因為除此而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但是德國人越來越不喜歡惹得美國出兵的主張。與此相反,墨索里尼倒是樂意的。」
真的,柏林在十二月十日深怕美國先宣戰,里賓特洛甫嚴令德國駐華盛頓代辦托姆森,絲毫不得有什麼疏忽大意以致將希特勒第二天的行動計畫洩露給美國國務院。十二月十日納粹外交部長通過一份長電給托姆森發去了宣戰聲明全文。他自己一定要在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半在柏林把這個聲明交給美國代辦。托姆森奉令在一小時以後,即柏林時間三點半準時把宣戰聲明送交赫爾國務卿,要求發給他護照,並把德國的外交代表事務委託瑞士代理。里賓特洛甫在電報的末尾警告托姆森,在遞交這一照會以前,切勿與美國國務院進行任何接觸。他說,「我們希望在任何情況下不要讓美國政府搶先這一步」。
「(東鄉打電報給大使和特使說)我們所以要求在二十五日以前解決日美關係,有種種為你們所猜測不到的理由。但假使能於二十九日簽字——我們決定等到那一天。這次我們已下定決心,限期絕對不再改變。到限期以後,事情就會發生。」
日本人方面現在已得到一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已贊同的條約草案,但是兩人都還沒有簽字,這使他們還是放心不下。日本人懷疑元首之所以拖延,是因為要求得到交換條件:若要德國參加日本對美國的戰爭,日本就必須參加德國對俄國的戰爭。日本外相在十一月三十日發給大島的電報指示中,就一旦德國人和義大利人提出這個棘手的問題時該如何應付,發出了幾點指示。
前邊已經說過,希特勒給日本派定的任務,不是讓美國參加到戰爭中來,而是使它置身於戰爭之外,至少要暫時做到這一點。他知道,如果日本拿下新加坡,威脅印度,這就不僅對英國是一個嚴重打擊,而且也會把美國的注意力——以及一部分力量——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去。甚至在他請求日本進攻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後,他仍然認為日本這樣做不僅是可以幫助他打垮俄國而且是可以進一步壓迫美國繼續保持中立的一種手段。說來奇怪得很,不論希特勒本人還是其它任何德國人,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日本另有它自己的一套打算,他們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日本在沒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消除後顧之憂之前,是不敢在東南亞對英國、荷蘭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更不用說從背後進攻俄國了。不錯,納粹征服者對松岡做過保證,說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一定跟著參加,可是現在松岡已經下野了。此外,希特勒也曾經常不斷地要求日本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集中力量對付英國和蘇聯,因為英國和蘇聯的抵抗使希特勒無法贏得這場戰爭。這些納粹統治者不明白,日本可能首先考慮的是對美國進行直接的挑戰。
「昨晚被里賓特洛甫鬧得通宵不安(齊亞諾在十二月五日日記中開頭寫道)。他兩天以來遲遲未給日本答覆,現在卻一分鐘也不能等待了。夜間三點鐘,他派馬肯森(大使)來訪,送來一份關於日本參戰和同意不單獨媾和的三國條約的草案。他們要我叫醒領袖,但我沒有照辦。領袖很高興。」
「元首仍然贊成佔領亞速爾群島,以便遠端轟炸機可以從那裡起飛去轟炸美國,可能在秋天就會有這樣的需要。」
「美國只有在認識到他們面對的是堅定不移的決心以後,他們才會後退。美國人民——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子弟,因此是反對參戰的。美國人民本能地感到,羅斯福和幕後操縱的猶太人是在無緣無故地把他們拉迸戰爭中去。因此,我們對美國的政策一定要乾脆、堅定——」
但是希特勒這個絕對的獨裁者卻能夠作出保證,並真的在四月四日對日本作出了保證,這是在十分隨便而且誰也沒有要求他這麼做的情況下作出的,是在松岡拜訪了墨索里尼回到柏林以後。這第二次會談,是在納粹進攻另兩個無辜的國家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前夕舉行的。這天,元首沉浸在一片好戰的心情中,他急切地希望取得新的輕易的勝利,急切地希望對貝爾格勒報仇。他說,雖然他認為與美國開戰是「不合宜的」,他已經把「它包括在他的估計之內」。但是他並不認為美國的軍事力量有什麼了不起。
和-圖-書是在第二天,他的木頭腦袋想明白這一點,在這天的談話中他一開頭就談起這個問題。跟希特勒即將於四月四日隨便地作出保證一模一樣,他在談話開始時先提出了保證:一旦俄國進攻日本,「德國將立即投入戰鬥」。他說,他所以作出這項保證,「為的是讓日本放心地向南進攻新加坡,而不必擔心俄國的牽制」。松岡最後談到他前來柏林路過莫斯科時,曾向蘇聯建議簽訂一個互不侵犯條約,並暗示說俄國人頗有贊同的意思。里賓特洛甫聽了,又毫不在意,只是勸松岡對這個問題「表面上敷衍一下」。
納粹德國在這個問題上所以發生種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在這個關鍵時刻,日本沒有對德國推心置腹,把它的有關美國的重大決定通知德國。赫爾國務卿由於得到密碼譯電「魔術」的幫助,消息靈通多了。早在十一月五日,他便得悉新任外務相東鄉茂德已打電報指示野村,以十一月二十五日為根據日本方面的條件同美國政府簽訂協定的限期。日本方面於十一月二十日向華盛頓提出了最後建議。赫爾和羅斯福所以知道這些建議是最後建議,因為兩天以後,「魔術」給他們譯出的東鄉發給野村和來棲的一份電報就是這樣說的,只是限期延長至十一月二十九日。
「(里賓特洛甫回答道)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自然立即參戰。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絕無可能單獨與美國媾和。元首在這個問題上是下了決心的。」
不論里賓特洛甫有怎樣的意見——說來奇怪,希特勒仍有幾分重視他的意見——只有這樣納粹統帥自己,才能決定德國要不要向日本作出正式保證的問題。十二月四日夜間,外交部長顯然已得到元首同意簽訂條約的命令,在深夜三點的時候,他給大島將軍送去一份條約草案。條約載明德國將與日本一同對美國作戰,並同意不單獨媾和。里賓特洛甫在毅然孤注一擲,跟著元首改變了兩年來一直頑固堅持的政策之後,不由得希望他的盟國義大利也能迅速仿效行事。
到秋天,正當赫爾─野村談判繼續進行時,威廉街又恢復了春天用過的老策略。它在東京堅決要求日本方面指示野村向美國提出警告:如果美國對歐洲軸心國家繼續採取不友好行為,德意兩國可能要宣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要按照三國條約的規定參加德意一邊。這時希特勒仍然不希望美國參戰;他採取這種手段的用意實際上是為了恫嚇華盛頓,使它不敢參戰,同時緩和一下大西洋上的美國的敵意。
據元首的記事日曆所記,他於十二月八日夜間趕回柏林,第二天上午十一點鐘到達。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國際法庭上聲稱,他曾向領袖指出:按照三國條約的條款,德國並不一定要對美國宣戰,因為日本顯然是侵略者。
「元首詳細說明,他希望在『巴巴羅沙』計畫有相當進展之前,避免與美國發生任何事件。幾個星期以後,局勢就會更加明朗起來,並且可望對美國和日本產生有利於我的影響。到那個時候,美國由於受到日本的威脅的增加,便會不那麼想參戰。因此,如果可能的話,今後幾個星期內,必須停止在封鎖區內對海軍船隻進行任何攻擊。」
也是在那一個星期六的夜間,海軍部向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先生報告說,日本大使館正在銷毀電報密碼。海軍方面首先要譯出東鄉的長篇電報,這份電報共有十四個部分,陸陸續續拍發了整整一下午。海軍譯電員儘快地邊收邊譯,到下午九點三十分,一位海軍軍官已把前十三個部分的譯文送到白宮。羅斯福先生正和哈里.霍普金斯在書房裡,羅斯福讀了電報後說道,「這是說要爆發戰爭了」。但是究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電報上沒有說,總統也不知道,就連野村海軍上將也不知道。遠在東歐的阿道夫.希特勒也不知道,而且比羅斯福知道的更少。
但是里賓特洛甫仍不死心。七月十日,正是德國對俄國的進攻勢如破竹的時候(我們在前邊談過,甚至連哈爾德也認為勝利已經到手了),這位納粹外交部長在東線所乘的專車上給德國駐東京大使發去一份電報,重新提出更強烈的要求。
老實說,德國為破壞華盛頓會談作了最大努力。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威茲薩克向里賓特洛甫提交一份備忘錄,指出「目前日美之間達成任何政治協議都是不可取的」。他力陳,除非能防止產生這樣一種協議,否則日本將會脫離軸心。納粹德國駐東京大使奧特將軍經常訪問外務省,對赫爾─野村談判提出過警告。當美日雙方不顧這種警告繼續進行談判時,德國方面又改用一種新策略,竭力誘使日本把美國放棄對英國的援助和敵視德國的政策作為日美繼續談判的條件。
儘管希特勒有過規定,不要把德國即將進攻俄國的事告訴松岡——為了防止洩露消息,這樣做是必要的,但是我們就要看到,這給德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里賓特洛甫還是作了若干泛泛的暗示。他告訴客人,德國和蘇聯的關係是沒有毛病的,但是不大友好。而且,如果俄國威脅德國的話,「元首就要消滅俄國」。他又說,元首深信,如果打起來的話,「幾個月之內,俄國就不存在了」。
「(雷德爾在關於這次會見所寫的報告中說道)元首詳細解釋說,他迫切望美國的參戰能再推遲一兩個月。一方面因為東線戰事需要投入空軍的全部力量——他不希望分散空軍力量,那怕只是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東線作戰如能獲勝,將對整個局勢起巨大的影響,說不定還能對美國態度起巨大的影響。因此,他暫時不希望改變現行命令,而是希望切實避免發生事件。」
「你們用這種辦法宣戰,做得對!這種辦法是唯一正確的辦法。」

珍珠港事件前夕

這篇演說把柏林惹火了。納粹報刊把羅斯福罵作「頭號戰爭販子」,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回憶說,當時希特勒「非常激動」。但是,等到九月十七日下午,雷德爾海軍元帥到達東線大本營「狼穴」,力勸希特勒對「一發現就開火」的命令斷然採取報復措施時,元首的怒氣已經平息了。海軍元帥向他請求說,現在應該對德國海軍解除不得進攻美國船隻這一禁令了,但是最高統帥的回答仍然是斬釘截鐵的一個「不」字。
很久以來,德國海軍一直不滿意希特勒限制他們的活動,不許他們破壞美國對英國的貨運,對抗美國海軍艦隻在大西洋上對德國潛水艇和海面艦隻越來越厲害的敵對行動。納粹的海軍將領,比心思侷限在陸地上的希特勒看問題看得遠。他們幾乎從一開始便看到美國參戰必不可免,並力勸最高統帥對此要早作準備。一九四〇年六月法國戰敗以後,雷德爾在戈林的支持下,便立即敦促希特勒奪取法屬西非,更重要的是佔領大西洋上的冰島、亞速爾群島、加那里群島等島嶼,以防止美國佔領這些島嶼。希特勒表示頗有興趣,但是他要先進攻英國和征服俄國,然後再對付已處於絕望境地的暴發戶——美國人。參謀本部的男爵馮.福肯施坦因少校,在一份絕密的備忘錄中透露了希特勒在一九四〇年夏末的觀點。
希特勒所以這樣倉促決定把美國列進他的死敵名單中,另外還有一個理由。在那一個星期中曾出入總理府和外交部的施密特博士,明白地指出了這一點。他後來寫道:「我得到的印象是,希特勒雖然也估計到美國會宣戰,但由於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威望慾,要由自己首先宣戰。」希特勒在十二月十一日向國會所作的演說也證實了這一點。
「已經得到情報:有些(美國)軍艦正從大西洋調往太平洋。太平洋方面肯定需要更多的輕型軍艦,特別是驅逐艦。運輸船只會有大量需要,因此可以預料美國會從大西洋撤出商船。英國的航運任務將趨緊張。」
「(大島給東京發去的電報稱)里賓特洛甫回答說,希特勒當時正在大本營開會,討論宣戰該採用怎樣的形式才能使德國人民有個好印象。他將把你的要求立即轉達給希特勒,並盡一切力量促其迅速實現。」
這天上演的這齣戲的最後一幕是簽訂德、意、日三國協定,協定宣佈三國「在對美英聯合作戰取得勝利以前,絕不放下武器」、也不單獨媾和的「不可動搖的決心」。
「這種做法就是談判盡可以談下去。但如一方發現另一方只是為了進行拖延,為了欺騙和侮辱對方,而不願意達成協議,一方則必須進行打擊——自然越重越好——不必為宣戰手續浪費時間。他聽到日本頭一批戰役的消息時感到十分寬慰。他自己就常常以極大耐心進行談判,例如與波蘭和與俄國的談判。但是當他看出對方不願意達成協議時,便不通過任何手續,發動突然的進攻。他將來還要這樣做。」
「三國條約的條文規定我們只有在日本自身受到進攻時,才給予援助。我晉見元首,將當前局勢中有關的法律問題作了解釋。我對他說,我們固然歡迎在對英國的戰爭中得到一個新盟友,但是如果對美國宣戰——則又意味著增加一個必須對付的新敵手。
「我對他說,根據三國條約的規定,既然發動進攻的是日本,我們就沒有必要正式宣戰。元首考慮了好一陣,然後給了我一個明確的決定。『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方面,』他說,『從政治上說,條約就不存在了。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國已經在向我們的艦隻開火。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一直是一個有力的因素。由於他們的行動,他們早已造成戰爭的局面了。』
這樣的吹牛使他無法不作出致命的保證。施密特在會談記錄中記了下來:
羅斯福和赫爾在華盛頓一直在充滿信心地等待著希特勒作出這個決定。他們在十二月八日對日本宣戰以後,就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要他們讓國會通過對德國和義大利宣戰的決議。但是他們決定等等再說。珍珠港的遭到轟炸,已解除了他們進行宣戰的一個束縛,現在,手頭掌握的若干情報更使他們相信,一意孤行的納粹獨裁者將會解除他們的另一個束縛。他們曾經仔細研究了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島大使從柏林發往東京而被美國截抄的電報,其中談到里賓特洛甫曾經對日本方面作出保證: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一定與日本站在一邊。在這項保證中,並沒有說明德國只有在確定了誰是侵略者之後,才給予援助。這是一張空白支票。美國肯定認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著要求兌現。
這位納粹外交部長還提出一點警告。這個警告也曾對佛朗哥提過,但是可悲地沒有產生作用。
雷德爾為了鼓舞元首情緒起見,又報告說:六艘「巨大的」潛水艇將「盡速」開往美國東海岸。
這年年初,二月四日,雷德爾向希特勒呈送一份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海軍方面表示十分懷疑讓美國繼續像現在這樣中立下去對德國的價值,實際上,海軍將領們都認為,美國參戰如能促使日本成為軸心方面的一員交戰國,反而「對於德國的戰爭努力是有利的」。但是納粹獨裁者並沒有為這種論點所打動。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上午七點半(當地時間),日本對美國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使柏林和華盛頓方面都猝不及防。儘管希特勒曾對松岡許下口頭諾言,德國將參加日本對美國的戰爭,里賓特洛甫也曾對大島大使做過保證;但是這種保證一直沒有簽字,日本方面也絲毫沒有向德國人透露過一點關hetubook.com.com於襲擊珍珠港的風聲。而希特勒此刻又正為了重行整頓在俄國戰場上喪魂落魄的將領和狼狽後撤的部隊,忙得不可開交。
「當德國在國家社會黨的領導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恢復和文化藝術的復興時,羅斯福總統卻沒有使他的國家得到絲毫的進步——這是不足為奇的,只要我們記住,他所號召支持他的那些人,或者不如說,把他叫來的那些人,都屬於猶太份子,他們的利益只在瓦解而不在建立秩序——
僅僅六個月以前,阿道夫.希特勒在一場在他看來勝利已經在握的戰爭中,面對的只是一個在圍困之中的英國。可是現在,他出於有意的選擇,使自己處於與世界上三個最大工業強國相對抗的鬥爭中。在這一場鬥爭中,歸根到底,軍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經濟力量。這三個敵國的人力合在一起,也大大超過了三個軸心國家。在一九四一年歲末十二月這多事的一天,希特勒和他的陸海軍將領們看來都沒有頭腦清醒地好好權衡一下這些事實。
而現在,里賓特洛甫被逼到牆角裡,卻遲疑起來。這位納粹外交部長顯然開始充分意識到,他對日本的輕率許諾所引起的後果了,因此態度變得十分冷淡,談話也是閃爍其詞。十二月一日深夜,他對大島說,他必須請示元首後才能作出任何明確的諾言。十二月三日,星期三,日本大使再到威廉街催問,但是里賓特洛甫仍然借詞推脫。儘管大島告訴他情況萬分緊急,外交部長的回答仍然是,他本人是贊成簽訂書面協定的,但必需等本星期晚些時候元首從大本營回來以後才成,正如齊亞諾在日記中頗為得意地寫到的,希特勒實際上已飛往俄國南方前線去見馮.克萊施特將軍,因為「他的部隊由於遭到一次意外的攻勢,正在繼續後撤中」。
「作戰的共同目標主要在於迫使英國迅速屈服,從而使美國不能參戰。
「多年以來,德國和義大利雖然受到羅斯福總統的令人無法忍受的挑釁,卻仍一直進行真誠努力,以防止戰爭的擴大並保持與美國的關係,這種努力現在已因此歸於失敗了。」

希特勒宣戰

「我要求你用一切辦法繼續要求日本儘早參加對俄國的戰爭——日本參戰越早越好,德日兩國的目標當然仍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會師。」
「(他回答道)在未來幾個月中,美國將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到太平洋。英國由於巨型軍艦已遭到慘重損失,也不願再作任何冒險。他們看來也沒有運輸能力執行這種佔領任務或提供補給。」
這時日本方面也求助於墨索里尼,他並未到前線去,十二月三日,日本駐羅馬大使拜訪墨索里尼,正式要求義大利根據三國條約的規定,在日本與美國的衝突開始時,立即對美國宣戰。大使還希望簽訂一個規定不單獨媾和的條約。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那個日本譯員「像片樹葉似地發抖」,墨索里尼則聲稱,他是「樂於」同意的,不過要等與柏林方面磋商以後。
這樣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大好前景,並沒有能打動軍國主義的日本政府。四天以後,奧特大使回答說,他仍在盡一切力量說服日本方面儘早進攻俄國。他說松岡是完全贊同的,但是東京的內閣中「障礙很大」,奧特必須對之進行鬥爭。事實上,性情暴躁的松岡不久就給排擠出內閣。他的去職,使德國暫時失去了一個最好的友人。儘管我們不久將要看到,柏林和東京後來又恢復了比較密切的關係,但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能密切到使日本人相信,幫助德國進攻俄國是明智的。希特勒又一次在自己擅長的慣技上,輸給了一個狡猾的盟友。
第二天,齊亞諾發現德國首都方面的態度極為審慎。
十二月八日(星期一)下午一時,大島將軍到威廉街,請里賓特洛甫澄清德國的態度。他要求德國「立即」對美國正式宣戰。
「正如他已經說過的,一旦日美兩國發生衝突,德國將立即參加。」
「現在請允許我對那個以這個人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確表示我的態度。正當我國軍隊在冰天雪地中奮戰的時候,這個人卻狡猾地喜歡發表爐邊談話,這個人是這次戰爭中的頭號罪犯——
俄國戰役爆發以後,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的理由就更多了。六月二十一日,對蘇發動進攻前夕,希特勒又對雷德爾著重地談了這個問題。這位海軍元帥曾興高采烈地對他報告,U─二五三號潛艇在北大西洋德國宣佈的封鎖區內發現了美國戰鬥艦德克薩斯號和隨行的一艘驅逐艦之後,如何「跟蹤前進,準備進攻」。他又說,「凡是涉及美國的事情,堅定的行動往往比明顯的讓步更為有效」。元首同意他所說的原則,但是不同意這一具體行動,並且再次對海軍提出告誡。

日本自有打算

「(聲明說)儘管從這次戰爭爆發以來,德國方面在與美國的來往中一直嚴格遵守國際法的規定,美國政府對德國終於採取了明顯的戰爭行為。這就在實際上造成了戰爭狀態。
「元首當時認為,美國現在要對德國進行戰爭是明擺著的事情。因此他命令我把護照發給美國外交代表。」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驅逐艦盧本.詹姆斯號在執行護航任務中被魚雷擊沉,全艦一百四十五名人員中犧牲了一百名,包括全部七名軍官。這樣,在最後正式宣戰以前很久,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爭就已開始了。
雷德爾不滿意這種主張,事實上,他的日記中(現在可以從繳獲的文件中看到)關於同希特勒會見的記載,都流露出他對元首抑制德國海軍的做法的日益不耐煩的情緒。每一次會見時,他都想改變希特勒的看法。
「至於德國,它不需要羅斯福先生或邱吉爾先生,更不用說艾登先生,大發慈悲。它只要求它自己的權利!它將為自己贏得這種生存的權利,哪怕有一千個,一萬個邱吉爾和羅斯福合謀反對它——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與日本人打交道時,最初特別強調不要惹得美國放棄中立的重要意義。到一九四一年初,他們特別急切地想把日本拖進戰爭,不是去打美國,更不是打他們馬上就要進攻的俄國,而是去打顯然快要打敗、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國。早在一九四一年,德國就加緊對日本施加壓力了。二月二十三日,里賓特洛甫在薩爾斯堡附近的富許爾霸佔來的宅邸裡,接見了日本大使大島浩將軍。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作者認為他是一個比納粹黨人還要地道的納粹份子。里賓特洛甫對客人說,戰爭雖已取得勝利,但是日本「為了自身利益」,應該「儘快」參戰,佔領大英帝國在亞洲的領土。
七月九日,羅斯福總統宣佈美國軍隊將接替英國對冰島的佔領。柏林方面迅速作出強烈的反應。里賓特洛甫致電東京指出:「美國軍隊幫助英國,侵入了我們已正式宣佈為戰區的地方,這本身就是對德國和歐洲的侵略行為。」
第二天上午,里賓特洛甫與松岡會談,他的談話不過像放了一陣留聲機舊唱片,這種唱片是專門用在這種場合,放給這類客人聽的。只不過話說得比往常更愚蠢,而且還不讓短小精悍的松岡插嘴。這在施密特博士記錄的長篇會談秘密記錄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份記錄現在是繳獲的外交部文件之一)。「這場戰爭,軸心國家是贏定了,」里賓特洛甫宣稱,「英國認輸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接著他就催促日本「趕快進攻新加坡」,因為這將是「早日打倒英國的一個具有極大決定意義的因素」。面對著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這位矮小的日本客人眼睛眨也沒有眨一下。施密特回憶說:「他不動聲色地坐著,對這種奇怪的談話究竟有什麼印象,絲毫也沒有透露。」談到美國的問題,里賓特洛甫說道:
希特勒又花了一些篇幅繼續作這種不倫不類的對比,然後才談到他的第二點:羅斯福想利用戰爭來逃避他做總統失敗的後果。
十二月十一日,希特勒在國會中對那些機器人似的議員們發表演說,為他的對美宣戰進行辯護。這篇演說的主要內容是對弗蘭克林.D.羅斯福進行人身攻擊,指責這位美國總統為了掩蓋「新政」的失敗而挑起戰爭。他大聲咆哮道,「只有」受到百萬富翁和猶太人支持的「這個人」「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長期以來,他對這個人積累下來的滿腔鬱憤,如今一下子迸發成沖天怒火。這個人自始至終阻擋著他獨霸世界的道路;這個人曾三番五次痛斥他;正當英倫三島遭到沉重打擊而岌岌可危的時候,這個人卻對它進行有力的援助;這個人的海軍又在大西洋中使他屢遭挫折。
這並不是說,柏林方面希望日美達成諒解。那將使三國條約的主要目的——恐嚇美國,使它不敢參加戰爭——遭到破壞。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回答提審人員時,把元首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作了一個大概是誠實而確切的估計,不過也就是這一遭:
希特勒接著又歷數了羅斯福在這方面的活動。他從一九三七年羅斯福在芝加哥發表「隔離演說」說起。「現在他(羅斯福)害怕,」希特勒大聲叫道,「如果歐洲實現和平,他在擴軍方面浪費的千百萬美元就要被看作是明顯的欺騙,因為事實上並沒有人想進攻美國——因此他一定要挑惹別人進攻他的國家。」
隨著一九四二年新年的臨近,哈爾德日記中的記載也越來越有不祥的兆頭了。
也是在十二月九日,托姆森在華盛頓接到指示,要他焚毀電報密碼和機密文件。這天午前十一點三十分他急電柏林:「一切均已按指示採取了措施。」現在他才開始意識到柏林在鬧什麼鬼了。當夜,他密告德國外交部:美國政府顯然也知道了。他說:「此間相信,德國將於二十四小時以內對美國宣戰,至少是斷絕外交關係。」
這年整個春天和初夏,他一直搪塞推託。四月二十日,雷德爾又向他請求准予「按照海上截奪慣例,對美國商船開火」,希特勒也拒絕了。美德軍艦的第一次正式有記錄的衝突,是在四月十日發生的。這天美國驅逐艦涅布拉克號對一艘有進攻跡象的德國潛水艇發射了深水炸彈。五月二十二日,雷德爾帶著一份長篇備忘錄回到了伯格霍夫,他建議對羅斯福總統的不友好行動採取反措施,但是沒有能打動他的最高統帥。
「在三國條約為基礎上的合作必須以儘早促使日本在遠東採取積極行動為目標。若能做到這一步,英國的強大力量將受到牽制,美國利益的重心將轉移到太平洋——
「(他繼續說道)日本的突然出兵,一定可以阻止美國參戰。美國目前還沒有武裝起來,它不會願意它的海軍在夏威夷以西遭到危險。在日本出兵的情況下,美國參戰的可能性更小。日本只要在其它方面尊重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即使拿什麼喪失威望的論據來說服美國人打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國在日本進佔菲律賓時也不得不袖手旁觀,那麼它就很不可能宣戰。」
他說,這與他「自己的做法」是一致的。
「晚上,里賓特洛甫打電話來(齊亞諾在十二月八日的日記中這樣開頭)。他為日本進攻美國感到高興。他既然這樣高興,我就不得不向他道賀,雖然我對這件事是否有利並不是很有把握——墨索里尼(也)很高興。很久以來他就贊成澄清美國和軸心國家之間的關係了。」
但是正如雷德爾所說,「誤會」是不可避免的。五月二日,一艘潛水艇擊沉了開往南非的美國貨船羅賓.莫爾號,擊沉的地點在德國封鎖區外www.hetubook.com.com很遠的地方。臨近夏未時,又有兩艘美國商船遭到魚雷襲擊。九月四日,一艘德國潛水艇向美國驅逐艦格利爾號發射了兩個魚雷,都未命中。一個星期以後,九月十一日,羅斯福在一次演說中對這次攻擊作出反應,他宣佈已下令海軍,「一發現就開火」,同時警告說,軸心國家的艦隻如進入美國防區,那就是「自冒風險」。
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滅另一個國家(南斯拉夫)的決心以後,對日本外務相做工作了。他開始說道,「英國已經輸掉了戰爭,問題只在於英國能不能明智地認輸」。現在,英國還抓住兩根救命草:俄國和美國。希特勒在談到蘇聯問題時,比里賓特洛甫謹慎一些。他說,他不相信會發生與俄國打仗的危險。歸根到底,德國有著大約一百六十個師到一百七十個師的兵力「可用於防備俄國」。至於美國,他說:
阿道夫.希特勒對日本的輕率的諾言,是他在柏林與親軸心的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經過一系列會談之後作出的。時間是在一九四一年春天,正是德國對俄國發動進攻前不久。我們從繳獲的德日會談記錄中,可以追溯出希特勒又一個重大的估計錯誤的來龍去脈。這份記錄和納粹在這段時期的其它文件表明,元首是多麼無知,戈林是多麼狂妄,里賓特洛甫是多麼愚蠢,以至於他們不能瞭解美國的潛在軍事力量——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廉二世、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曾經犯過的錯誤。
「(里賓特洛甫解釋說)我們可以希望,迅速打敗蘇俄——特別是如果日本在東方採取行動的話——最足以說服美國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的英國站在一邊、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聯盟相對抗,是徒勞無益的。」
「我們將總是先動手,」他對那些歡呼的議員們說,「我們將總是先下手!」
希特勒還敦促日本佔領英國的其它海軍基地,甚至在「一旦不能阻止美國參戰時」,佔領美國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後部分命令:「千萬別讓日本得知『巴巴羅沙』計畫的消息。」盟國日本與盟國義大利一樣,不過是德國實現野心的工具,它們的政府都不能使元首推心置腹地把他的進攻俄國的打算透露給它們。
十二月九日,他回到柏林的當天,便下令召集國會開會,但是後來又把會議拖延了兩天,一直到十一日才開會。顯然,正如里賓特洛甫後來所說,他已下定了決心。他受夠了羅斯福對他本人和納粹主義的種種攻擊;他不能再忍受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對德國潛水艇的戰爭行動,雷德爾曾為此跟他嘮叨了差不多一年。他日益仇恨美國和美國人,而且有一種日益增長的傾向——後患無窮地低估了美國的潛在力量,從長遠來說,這一點對他更有不利的後果。
看來,納粹外交部長已被他自己的話弄得飄飄然了。十一月二十八日,里賓特洛甫參加了由希特勒主持的一次軍事會議,會開得很久。當晚他召見大島。這次會談給日本大使的印象是:德國對美國的態度(用大島隨後拍給東京的電報所說的話)已經「大大強硬起來了」。希特勒原定在對付美國的準備工作沒有完成以前盡一切力量使美國不捲入戰爭的政策,看來要放棄了。里賓特洛甫突然慫恿日本同時對英美進行戰爭,並且保證第三帝國給予支持。里賓特洛甫警告大島說,「如果日本猶疑不定——英美的全部軍事力量將集中起來對付日本」。——在歐洲戰爭還在進行的情況下,這是頗為愚蠢的論點。他接著說:
「如果德國政府拒不同意(上述辦法),並以我國參戰並締結一項不得單獨媾和的條約為他們同意的絕對條件,那我們別無他法,只有暫緩簽訂這項條約。」
「(雷德爾在關於這次談話的記錄中寫道)對俄國的戰事看來到九月底可以定局了,因此元首要求謹慎從事,在十月中旬以前,在對商船航運的作戰中,避免發生任何事件。」
那是五月間的事情。到了夏天,情況發生了變化。七月間,希特勒最關心的是唆使日本對蘇聯進攻,而在這同一個月中,由於日本侵入法屬印度支那,赫爾國務卿中斷了與野村的談判。到八月中旬,日本政府建議近衛文首相與羅斯福總統親自舉行會談,以便和平解決兩國的爭端,這才恢復了赫爾─野村的談判。柏林方面對日美恢復談判十分不快,不知疲倦的奧特不久以後又到東京外務省表達了納粹方面對這一發展的不快情緒。外務相豐田海軍上將和外務次官天羽甜言蜜語地告訴他,計畫中的近衛─羅斯福會談,只會有助於實現三國條約的目標。他們提醒他說,三國條約的目標就在於「防止美國參戰」。
一九四〇年三月十一日,里賓特洛甫曾對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擁有牽制美國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國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出兵歐洲對德國作戰。
「元首現在正在忙於考慮佔領大西洋諸島的問題,其目的在於日後對美國進行戰爭,此間也已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但是里賓特洛甫的迷夢很快就破滅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奧特大使從東京發來電報,向他報告說,種種情況表明,日本將要南進,目的在於佔領泰國和荷屬婆羅洲的油田,並說日本政府希望知道,一旦日本發動戰爭,德國是否將與日本患難與共。這項情報清楚地意味著,日本不是要進攻俄國,而是打算在南太平洋對荷蘭與英國「開戰」,而這場戰爭很可能使日本捲進與美國的武裝衝突中。但是里賓特洛甫和奧特並沒有領會到最後這一點。他們在這段時間中來往的電報表明,儘管他們現在失望地瞭解到日本不願意進攻俄國,但是卻仍然相信,日本的南進將是進攻荷蘭與英國的屬地,而不會是美國的屬地。像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樣,山姆大叔將繼續放在一旁,等到輪到它的時候再說。
這一天,近衛政府倒臺,換上來的是以狂熱好戰的東條英機將軍為首的軍人內閣。在柏林,與東條一樣好戰成性的大島將軍,連忙跑到威廉街,向德國政府說明這個好消息的意義。大島大使說,東條擔任首相意味著日本將更加靠攏軸心夥伴,華盛頓的談判將要告終。不知是否故意,他並沒有向他的納粹朋友們道出停止談判將必然會導致怎樣的結果,也沒有談到東條接任首相因而將有著比他們所設想的還要多得多的意義,那就是:除非華盛頓會談以羅斯福總統接受日本得以自由行動——不是進攻俄國而是佔領東南亞——的條件而迅速結束,否則日本新政府將決意與美國進行戰爭。這樣一種可能性從來沒有在里賓特洛甫和希特勒的頭腦中出現過,他們仍然認為,日本只有進攻西伯利亞和新加坡並使美國擔心太平洋的局勢而不敢參戰,才對德國有利。元首一直沒有懂得,他的糊塗的外交部長更不用說了,他們所渴望的赫爾─野村的華盛頓會談的失敗,恰恰會帶來他們力圖在時機成熟以前要避免的結果:美國捲進世界衝突中來。
「我認為大家一定感到欣慰,現在總算有一個國家,為真理和正義遭到史無前例的無恥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議——日本政府在與這個人進行了多年的談判以後,也終於再也不能容忍他的無恥欺騙了。這個事實使我們全體德國人民,我想還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民,都深深感到滿意——美國總統最後總該懂得——我這樣說只是因為他智力有限——我們已看透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標是一個接一個地摧毀別的國家——
雷德爾試圖爭辯說,在夜間是很難辨別出是敵艦還是中立國家的艦隻的。希特勒沒讓他把話說完,便責成他發佈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的新命令。於是,這位海軍首領當晚便發佈命令,停止對「封鎖區內外」任何軍艦進行攻擊,除非確定是英國軍艦。對空軍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但是日本外務相在返國途中一到莫斯科,就和史達林簽訂了一個中立條約。預見到這個條約後果的德國駐蘇大使馮.德.舒倫堡,曾把條約的內容用電報通知了柏林。它規定如一方捲入戰爭,另一方將保持中立。這個條約是在四月十三日簽字的。這是日本一直信守到底的唯一條約,雖然後來德國方面勸告日本不要遵守這個條約。因為到了一九四一年夏末,納粹就要央求日本進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蔘威),而不是進攻新加坡或馬尼拉了!
「國家社會黨開始在德國執政與羅斯福當選總統是在同一年——他接受的國家在經濟上凋敝不堪,我接管的國家則由於民主制度而面臨著全面崩潰——
「如果(他們)問起我們對蘇聯的態度,告訴他們:我國政府已在七月間發表的聲明中澄清了我國對俄國的態度。告訴他們:我國現時的南進行動,並不意味著放鬆對蘇聯的壓力;如果俄國與英美進一步攜手合作,對我國採取敵對行動,我們準備傾全力對付。但在目前,集中力量用於南方對我有利,我們暫時不對北方採取任何直接行動。」
德國侵俄的戰局既已弄到那種地步,隆美爾的部隊又在北非後撤,德國最高統帥和他的軍事首腦的注意力很快便從新的敵人方面移開。他們肯定地認為,這個新的敵人在遙遠的太平洋上已忙得無暇西顧了。直到過了一年之後,他們才回過來再去考慮這個新敵人的問題。而這一年,將是戰爭期間最關緊要的一年,是出現偉大的轉捩點的一年,它不僅將無可更改地決定這場衝突的結局(在整個一九四一年中,德國人都認為戰事差不多已經結束,德國差不多已經勝利了),而且要決定第三帝國的命運。第三帝國由於初期獲得了驚人勝利,地位扶搖直上,迅速地升到今人頭暈目眩的高度,希特勒當真相信,而且宣稱,他的這個帝國將會昌盛千秋。
講到這裡,國會議員們一躍而起,大聲歡呼,元首的話淹沒在一片瘋狂的喧鬧聲中。
里賓特洛甫遲疑了一下。也許他說得太過頭了。「羅斯福是個狂人,」他回答說,「因此誰也說不上他會幹出什麼來。」
日本的航空母艦艦隊現在正在駛往珍珠港的途中。東京迫不及待地希望德國簽字。在大島接到新指示的同一天,即十一月三十日,日本外務相與德國大使在東京舉行會談。他對德國大使著重說明,由於日本拒絕對美國要它退出三國條約的要求讓步,華盛頓談判已告破裂。日本希望德國正確估計它為共同事業作出的這一犧牲。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一個關係重大的日子。
沒有多久,下午兩點半,里賓特洛甫以極其冷淡的態度接見了美國駐柏林代辦利蘭.毛里斯。他讓毛里斯站著,聽他宣讀德國的宣戰聲明,隨後給他一份抄件,就打發他走了。
現在柏林方面才意識到要發生什麼事了。在發出「風向」電報的前一天,十一月十八日,里賓特洛甫突然接到東京一項請求,希望德國與日本簽訂一項規定兩國不與共同敵人單獨媾和的條約。這使他頗為驚異。日本方面所指的共同敵人是哪些,並沒有說清楚,但是很明顯,納粹外交部長是希望以俄國為第一號敵人的。他「原則上」同意了這項建議,顯然是放心地認為日本這下子終於要履行它將在西伯利亞攻打蘇聯的含混諾言了。這是十分可喜而及時的,因為紅軍在遼闊的戰線上的抵抗正日益猛烈,俄國冬天又已到來,它比原先預計的要早得多。日本對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太平洋濱海各省的進攻,可能會增添額外壓力,促使蘇聯迅速崩潰。
「元首認為(海軍元帥寫道),美國總統的態度仍在未定之中。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希望發生會導致美國參戰的事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