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似曾相識

作者:理察.麥特森
似曾相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部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一部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這正是這家飯店給我的感覺。她一定也是同樣的感受。
「在她的演藝生涯中,她只有一次演出缺席的紀錄。當年他們曾經在加州的科羅納多島大飯店特約演出,後來,當他們抵達下一個城市演出時,她卻缺席了。」
所以說,真的是在這裡發生的!
我好像去參加過那場宴會。
我又仔細看看那張照片。
那位老太太就是她嗎?
我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感覺?
我想到基督教科學派有一首聖歌,只不過歌詞有點不太一樣:「當兩心相繫,生命無限美好。當你們相遇,當你們分離,唯有彼此最誠摯的祝福。」
書中還提到她喜歡的音樂家。葛利格、德布西、蕭邦、布拉姆斯、貝多芬——
那一次,她來到這家飯店試演,隔了兩個月之後,她拍了這張照片。
老天,她的眼神!她的眼神好失落。看著她的嘴唇,我很懷疑她是否還有可能再次綻露笑容?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哀傷、這麼淒涼的神情。
羅密歐與茱麗葉:她對這個角色的詮釋,和她早年的首次演出比起來,有如天壤之別。感情細膩而又充滿張力,如泣如訴,充滿悲愴的氣息。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意志,將感情上的失落表達得淋漓盡致。那是我們生平僅見最悲憫、最富人性、最具感染力的茱麗葉。
此刻,我凝望著她的臉,忽然聽到好像有人想打開我房間的門。那一剎那,我忽然有一個瘋狂念頭,覺得是她來了。


我完全同意。
我對她幾乎就是這樣的感覺。

沒錯,我真的去過那裡。我想起來了。當時史蒂芬學院演出一場舞臺劇,結束之後為幾位演員辦了一場宴會。我和當年的女朋友也在場。
伊莉絲.麥肯娜就是那天晚上過世的嗎?
接著,書中引用了一八九〇年一篇著名的評論。那是第一篇關於她的評論。「午後的時光,當你在街上散步,可能會有機會看到那種侍女模樣的女人。伊莉絲.麥肯娜是我生平僅見最漂亮的侍女的角色。她是戲劇這棵樹上最嬌柔的一朵花。」
那麼,究竟出了什麼事?


如果真的可能發生過這種事,那麼,是不是最有可能發生在這個地方呢?因為,假如我要回到過去,在這樣的地方,我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此刻,我感覺自己已經和過去融為一體了。只不過,我有辦法真的回到過去嗎?
而且是在同樣的時間。
我愣愣地盯著一張照片,足足看了十五分鐘。這張照片裡的她所帶給我的衝擊,比先前看過的任何照片都還要更強烈。那張照片是一八九七年一月拍的。照片中的她坐在一張又黑又大的椅子上,身上穿著一件前襟褶邊的高領白色上衣,外面套著一件斜紋外衣。她的頭髮好像是用髮夾之類的東西挽起來,雙手擺在大腿上。她正眼看著鏡頭。
「有一個人被麥肯娜小姐迷住了(一八九八年),而且對她非常殷勤,每天晚上都到劇場去接她和她媽媽回家。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麥肯娜太太找了個機會告訴他:『為了公平起見,我必須告訴你,你只是在浪費時間。伊莉絲永遠不會結婚的。她把她的一生全部奉獻給演藝事業了,她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婚姻這件事。』」

「麥肯娜小姐自己應該很清楚,上天並沒有賦予她那種才華,足以扮演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悲劇女英雄。對於這一點,她應該不會感到意外,也不必難過。」
噢,老天,隔壁房間的人忽然又安靜了下來。我又叫得太大聲了。
真的是我嗎?
「她的女性密友總是這麼說,演藝事業就是她的生命,她對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毫無興趣。然而,有一次,在心https://www•hetubook•com•com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她不經意地告訴我,她生命中曾經有過一個人。她說那句話的時候,我注意到她眼中閃過一絲悲哀的神色。我從來沒有見過她流露出那樣的神情。她只是有點哀傷地微微一笑,淡淡說了一句:『我在科羅納多島的一段情。』然後就什麼都不肯再說了。」
她永遠是那麼與世隔絕。
事實:從此以後,她徹底變了。
我的腦袋痛得好像快要爆炸了。那種感覺就像每次喝醉的時候一樣。
「理查,好像有人愛慕你呢。」
多麼渴望此刻我就在她面前,拉起她的手,告訴她,不要這麼哀傷。
為什麼?
這似乎有點改變了我對他的觀感。
她最喜歡的酒是波爾多紅酒。嗯,我會去弄一些來喝,然後一邊喝酒一邊聽她最心愛的作曲家的音樂——就在這裡,在這家她曾經來過的飯店。
她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包括作者在內,沒有人聽得懂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要一直跳著看!你跳得太快了!把每一個描寫得很貼切的段落都口述下來。剩下最後這本了,柯利爾!」


一開始,圖書館的人還以為我是去找麻煩的。櫃檯的小姐說,我不能拿洛杉磯的借書證來這邊借書,可是我心裡明白,我不可能一整天都在這邊看書——因為離開飯店太久,我已經開始覺得不自在了。後來,還好有一個年紀比較大、比較有腦袋的館員過來幫我解圍。她看了我的證件,看了飯店的鑰匙牌之後,就給我一張臨時借書證,讓我借書。我差一點就想在她臉上親一下。
除此之外,和演藝圈其他的風雲人物比起來,她的私生活是比較鮮為人知的。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所知道的她,僅限於舞臺上的她。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她把媒體公關的一切事宜全數委託給她的經理。要是有記者想訪問她,她就全部推給羅賓遜先生,而他總是直截了當的說:「免談。」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她希望能夠保有隱私,一方也是因為這是多年來的一貫政策。打從十年前他開始擔任她的經理以來,一直都是奉行這個原則。
好吧,她看著我的那種神情,彷彿她認識我。大概是因為我讓她想到什麼人吧。就這麼回事。大概她以為我是她在那所學校裡認識的一個人吧。
事實:劇團的人走了以後,她自己一個人留在這裡。
接下來是一段對她外表的描述,很詳細。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描述她的外表。「她的外表高貴優雅,一頭金髮,眼眶深邃,綠色的眼睛灰灰淡淡的,顴骨微微隆起,給人一種纖細的感覺。」
她好像認識我。
剛剛我說了什麼?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的臉。這個女人臉上的表情彷彿歷經滄桑,飽受折磨,彷彿她的靈魂已經脫離了軀殼,整個人只剩下一片虛空。
這是她喜歡的一首詩嗎?還是她寫的詩?如果是她喜歡的詩,那麼,她為什麼會喜歡?如果是她寫的,她為什麼要寫這首詩?無論是她喜歡的,還是她寫的,這都足以證明,她媽媽告訴那個男人的話並不是真話。
聖女貞德:堪稱她演藝生涯的高峰。角色的詮釋淋漓盡致,如寶石般璀璨耀眼。
老天!
房間裡一片漆黑。
(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除了什麼?
這讓我聯想到什麼呢?
「愛,無限美好。」


……我開始相信,那是有可能的。

我一大早五點就起床了,到海灘去散步。我走了三個鐘頭,看看頭會不會比較不痛。到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八點半,頭終於不痛了,於是我就喝了一杯咖啡,吃了幾片吐司,然後叫服務生把車子開過來給我,要他教我怎麼開去圖書館。然後,我就出發了。

書上說,他對伊莉絲.麥肯娜第一眼的印象是,她看起來好柔弱。從我看過的那些劇場照片裡,我感覺得到,當年的舞臺劇圈子裡,女演員普遍都比較壯碩。這本書裡也提到說,她從來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場演出。這和我先前看到的他陳述的那篇文章內容一樣。
接下來開始有點矛盾了。我想,只要你肯下工夫做點調查,總是能夠挖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她從來不曾因為生病而缺席過任何一場演出,而且,只要演出的海報一公佈了,她就一定會出場。唯一的一次例外,是一八九六年的時候,她們劇團從聖地牙哥啟程前往丹佛市的途中,碰到一場暴風雪。」

所以說,她並不是被暴風雪耽擱的。或許她的劇團真的碰到了暴風雪,可是當時她並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她還留在飯店裡,而她媽媽或是她的經理並沒有跟在她身邊。
女人的祕密:在那個從容就義的場景中,她那充滿智慧的口吻,極力壓抑心靈痛苦的模樣,堪稱她演藝生涯的巔峰之作。
這是真的嗎?
她的表情好哀傷。
我轉頭看看會場四周,結果……我看到一個老太太和幾個女孩子坐在沙發那邊。
我又想到納特.古德溫對她的觀察。
我又打了個哆嗦。這麼快就要看到最後一本書了。這是滿足心靈飢渴的最後機會了。接下來就要挨餓了。
雷諾瓦傳奇:麥肯娜小姐的演出極度動人,藝術的感染力前所未見,將女性的魅力與溫柔表現得更真實,更有力。
還是回到書的內容吧。
我愛灰姑娘:麥肯娜小姐是如此的勇敢,充滿悲憫。她的演出足以令人心碎。(《紐約客雜誌》權威劇評家亞歷山大.沃爾科特的評語。)
我把那篇文章的最後一段抄錄下來。這裡就有點玄機了。
一八九六年以後的評語是:
書中說:「一九五三年十月,她心臟病發過世,就在——」

我已經好幾個鐘頭沒有動了。
(我)的摯愛,此時此刻,你在哪裡?
事實:此後整整十個月,她都沒有演出。

這個段落就很有意思了——不對,應該說太棒了。
第二本書是《名揚四海的天王天后》,一九〇三年出版的。在寫到她的那個章節,一開始的標題是「伊莉絲.麥肯娜賣木頭,賣豬,也賣雞鴨鵝。」文章裡寫說,除了演戲之外,她最在乎的是她那座位於紐約長島朗空科瑪的農場。農場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遠超過其他的一切。假如她沒有投身戲劇,那麼,她鐵定會成為一個農夫。除了演戲之外,其餘的時間,她一定會守在那座佔地兩百英畝的農場。只要演戲一有空檔,她一定會立刻坐上私人火車回到那裡。「回到那裡,她就可以躲開那些喜歡打探隱私的戲迷,可以隨心所欲的在田野間徜徉漫步。」
此刻,我聽的是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布魯諾.華爾特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我好像見過她。
作者特別提到,那十個月期間,沒有半個人看得到伊莉絲.麥肯娜。她一直待在她的農場裡,整天在田野間徘徊漫步。
一九二四年,她把自己寫下來的東西全部燒光了,包括筆記、日記和信件。她在朗空科瑪的農場挖了一個很深的洞,把那些東西全部丟進去,把煤油倒在那堆東西上,然後點火燒得乾乾淨淨。
這裡有一段寫到,一九和_圖_書〇四年,她和葛蕾蒂.羅伯斯到埃及去旅行。她們來到一座金字塔附近,放眼望去,夕陽餘暉籠罩了浩瀚無垠的沙漠。那一刻,她說:「這裡似乎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時間。」

這裡還有更多她的照片,主要是她的劇照:《第十二夜》,《聖女貞德》,《雷諾瓦傳奇》。有一張是她在「聯合大學」獲頒榮譽碩士學位的照片。還有一張是一九〇八年在好萊塢拍攝的。
有一本是她的傳記,書名是《伊莉絲.麥肯娜:私密傳記》,作者是葛蕾蒂.羅伯斯。我打算留到最後再讀,因為這一本雖然是此刻我最迫不及待想看的,不過,一旦把她的傳記看完,答案就揭曉了,所以,我想把這種抽絲剝繭的興奮盡可能延續久一點。
為什麼當年她住在這家飯店的時候,正好就是這個禮拜?我為什麼會想到要到樓下去?我為什麼會看到那張照片?為什麼我會被那張照片迷住?為什麼我會愛上她?為什麼我開始到處去找和她有關的書來看?這是巧合嗎?
第一本書的作者是約翰.德魯,書名叫做《舞臺生涯》。
我有辦法解開伊莉絲.麥肯娜的謎嗎?
這裡有一篇評論談到一八九三年她主演的《茱麗葉》。
又是一八九六年。
我為什麼不太相信這些話?我確實不相信,因為我立刻就聯想到先前看到的那篇文章裡,納特.古德溫說過的那些話。
此刻,我忽然喘不過氣來,兩邊的太陽穴和手腕感到一陣抽搐,整個腦袋一片空白。
我記得我當時的女友說……我已經忘了她長什麼樣子,也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不過,我還記得她當時講的話……
十個月後,那齣戲在紐約正式公演。
這不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會講的話。
她一直看著我。

此刻,我一邊寫,一邊聽著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我想,這應該是馬勒的交響曲中最不費神的一首,也是聽起來最輕鬆的。我希望自己的心思能夠集中在她身上。
我同意樂評家奧爾班.柏格的看法。他在唱片的封套上寫說(當時他已經讀過樂譜),這首作品是「馬勒生平最神聖的作品」。而指揮家華爾特則表示:「這首交響曲是強烈的宗教神靈氣息所激發出來的作品,有一種生離死別的悲愴。」他還說,第一樂章「瀰漫著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的氣息」。
我好像說,這是不可能的。
高貴之街:無比的優雅,感染力無庸置疑。

隱藏在最核心的謎是什麼?
看起來,她的內心世界愈來愈撲朔迷離了。解開了一個謎,底下卻暗藏著更多的謎。
接下來文章裡寫著:「他們本來一直在美國西岸各大城市試演那齣戲,但自從那次事件之後,整齣戲就停擺了,有一段時間彷彿就像是試演已經取消了。」
我心臟跳得好厲害。
事實:她回到自己的農場。
她是一個慷慨仁慈的人。舊金山大地震之後,她捐出了票房收入,一九一三年俄亥俄州的戴頓發生水災,她也捐了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義務參加勞軍演出。除了表演之外,她甚至還在軍隊營區和醫院裡擔任義工。
二十分鐘後,我走出圖書館,心裡暗暗感謝老天爺,還好世界上有證件這種東西。我風馳電掣地開回飯店。當我逐漸靠近科羅納多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又出現了,彷彿那座巨大的白色木頭城堡已經變成我的家了。我把車子交給那位泊車小弟,然後立刻迫不及待的衝進飯店溫暖的懷抱。我跑到露天平臺上,坐下來,閉上眼睛,讓飯店裡那股氣息滲進我的血管裡。露天平臺這是最能夠感覺到那種氣息的地方。它彷彿是整間飯店的心臟,坐在這裡,我可以感覺到自己沉浸在過去的時光裡。我感覺到一種寧靜安詳,https://m.hetubook.com.com深深吸了一口氣,睜開眼睛,然後站起來,手上拿著借來的書,走進後面的電梯,上到五樓,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
為什麼?
我躺在床上,愣愣地盯著天花板。再繼續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會被人用擔架擡出去的。
這麼說來,除了飯店之外,我們也曾經去過另一個同樣的地方。
我想,我快要瘋了。
剛開始,她的母親曾經和她一起同臺演出,而且都正好扮演媽媽的角色。比如說,在《假面舞會》那齣戲裡,她扮演波哥馬克夫人,而伊莉絲則扮演她的女兒蘇珊.布朗黛。又比如說,在《蝴蝶夫人》那齣戲裡,她扮演歐西安太太,而伊莉絲則是扮演她的女兒米莉安。書上說,她們還到加州去公演過《蝴蝶夫人》。我在想,劇團一定是經常到美國西岸去巡迴公演,所以當初才會在這家飯店舉辦試演。
「有時候,我覺得生命中最大滿足來自於,當你全力以赴想做到盡善盡美的時候卻失敗了。」
她最心愛的作曲家竟然就是馬勒。
一翻開書,扉頁就有一張她的照片。那是一九〇九年拍的。那張照片看起來彷彿是在降靈法會上拍的,彷彿有一個少女從另外一個世界看著鏡頭。乍看之下,她臉上似乎泛著一抹微笑。然而,當你仔細一看,那似乎是一種痛苦的表情。
我躺在床上……在這間昏暗的房間裡……在這家飯店裡……遠處隱隱約約傳來浪濤聲……她的照片就在我眼前……她用那無限哀傷的眼神凝視著我……
這裡又有幾篇和她有關的劇評,待會兒再看。


(你)到哪裡去了?
我應該回頭去看看那些戲劇評論。
拇指奇緣:一個得不到愛、沒有人愛的女人感覺內心被撕裂,感到絕對的孤立,女主角的演出將這種絕望表達得淋漓盡致。那種真摯的感染力已經達到巔峰狀態。
說不定傳記這一章的內容可以找到答案。整本書已經快要看完了,太陽也快下山了。我內心的希望也跟著愈來愈黯淡。等到整本書看完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沒想到這本書還附帶了很多照片。
這件事有點不太尋常,不太像她平時的作風。作者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儘管並不容易察覺),她的舉動震驚了所有的人。接著,葛蕾蒂.羅伯斯又寫了一句:「不過,後來還發生了更多事情。」這是什麼意思?後來又發生了另一件不尋常的事嗎?
那堆灰燼裡唯一倖存的,只有一張燒了一半的小紙片。那張紙片被一陣風吹飛了,後來被一個工友撿到。工友把那張紙片留下來,後來交給了傳記的作者葛蕾蒂.羅伯斯。葛蕾蒂把紙片的內容抄在書裡面。
我凝視著她的照片,把那張照片撕下來。我毀損了國家的財產,來起訴我吧。而且愈快審判愈好。

小牧師:麥肯娜小姐的演出有一種前所未見的活力,一種溫暖,一種鮮明的感情。
我努力壓抑自己,不要太急。
儘管書中的內容幾乎都已經被我寫在這裡了,我還是覺得自己看書看得太快了,因為我一直迫不及待的想去讀那本傳記。我就像是一個三天沒吃飯的餓鬼,光是那些開胃菜實在不夠塞牙縫。我迫不及待的想去享用主菜。
這裡有一張很漂亮的照片。她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戴著黑色的手套,而且似乎還打著一個蝴蝶結。她那頭長髮用髮髻挽起來,雙手交疊在一根柱子的頂端。她美得無與倫比,那一剎那,我再次愛上她了。那種感覺,就像我在「歷史文物廳」初次看到她的照片的時候一樣。看前面那些瑣碎的報導,那種感情上的投入似乎逐漸減弱。和_圖_書現在,看到這張照片,那種熾熱的感情又開始洶湧起來。我不在乎別人會不會說我瘋了,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太不切實際了,反正我只知道,我愛伊莉絲.麥肯娜。
此刻,要是那些史上有名的大偵探就在我身邊,該有多好。比如說,夏洛克.福爾摩斯,或是愛倫坡筆下的杜賓,或是美國推理小說名家艾勒里.昆恩。
老天,這種評論多傷她的心啊!那個該死的劇評家,我真恨不得一拳打爛他的鼻子。
事實:她終生未婚。
噢,老天。


我還是把燈打開好了。
我不得不相信,那一定是她住在飯店這段期間發生的。
雛鷹:她的光芒超越女主角莎拉.班哈特,就如同星星的光芒令月亮相形失色一樣。
我又仔細看看那張照片。
我的意思是,我的思想是很開放的,我什麼都能夠接受,除了——
我又漸漸恢復平靜,繼續往下看。
凌晨兩點零七分。我腦海中思緒起伏,揮之不去,根本就睡不著。無數的思緒像潮水般一波波洶湧而來。
小飛俠彼得潘:她的表演,用一種最簡單最優美的方式,展現了生命的力量。

先前讀到的文章裡提到,她從來不曾缺席過任何一場演出。這裡又有矛盾了。
她究竟是什麼時候產生這樣的轉變?

一定有辦法。
截至一八九六年為止,對她的評語可以歸納如下:
事實:後來,當她又復出演戲的時候,她幾乎是變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演員。
我剛剛跑到聖地牙哥的總圖書館去,現在已經回來了。去到那裡才發現,原來圖書館和我昨天去的那家書店,只隔了兩個路口。
她說,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可是,為什麼偏偏是十一月?
害妳那麼悲傷的人就是我嗎?
事實:她是和劇團一起到這裡來的。
我真不敢相信。
我不再放馬勒的音樂了。我想全神貫注的看這本書。她的傳記。
這裡又有另一個謎。

當然,我的意思是,我不願意相信。

一想到這個,我忽然感到很害怕。
細膩愉悅,可愛而節制,單純真摯,充滿個人魅力,優雅穩重,語調得體,機智慧黠,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
那位老太太為什麼一直看我呢?

「從前,看她演戲會令人心情很愉快,可是,自從《小牧師》在紐約公演之後,她的表演開始變得有點凝重,有一種莫名的深沉。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就是這麼回事吧。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她看起來如此絕望而無奈?
噢,老天,這怎麼可能!
伊莉絲。噢,老天,伊莉絲。


可是,為什麼世界之大,結果我卻偏偏跑到這個地方來呢?我事先毫無計畫,隨興所至。老天,我會跑到這個地方來,根本就是丟銅板決定的。
「——她到密蘇里州哥倫比亞的史蒂芬學院參加一場宴會之後。多年來,她一直在那所學院裡教授戲劇課程。」

一翻開那本傳記,作者開門見山就寫說:「舞臺劇史上,沒有第二個女演員像伊莉絲.麥肯娜那樣,個性如此難以捉摸。」
她說,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而且,我不相信我對她的愛會到此為止。
傳記的最後一章談到她過世時的狀況。我感覺心頭忽然無比凝重,陡然往下一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