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作者:李連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帝國思維:從輕商走向重商直到倚商 第一回 明政府與商人的故事

第三章 帝國思維:從輕商走向重商直到倚商

明代中期之前,士農工商的排序沒有太大變化。但中後期由於陸路、水路交通發達,貿易有了很大發展,國內經濟日漸發達,以晉商、徽商為代表的「十大商幫」初步形成,商人也由沒有戶籍的百姓,變成了可以參加科考、享受政治權利的商籍百姓。甚至到了萬曆年間,形成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但在白銀的誘惑下,商人與官的關係日益緊密,從而形成了在官商一體化下的各種虛假繁榮,經濟出現了泡沫化。
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一些商人由走私、海盜、商人三位一體變成了明朝末年新增的「漢奸」四位一體的複雜身分。
明代中後期,明政府逐漸採用了「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商人由「民之末」變為與士至少是平等地位的社會階層。商人之家大多是長子、次子參加科舉,三子之後從商。
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一直是官紳共治。在一些家族觀念比較重的地區,有些人只知有宗族而不知有國家,宗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例子並不鮮見。同理,家族乃至家庭利益也同樣可以高於國家利益。中國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又造成師生關係與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同樣重要。
而當商人與官、士合流之後,就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現象,正如崇禎皇帝所哀歎的那樣:「居官有同貿易」。
商人勢力在明代之前就已經非常強大,例如著名的陶朱公、呂不韋等。明代最知名的商人首推沈萬三。

第一回 明政府與商人的故事

本們以為朱厚照一死皇店就該壽終正寢了,然而,繼任者嘉靖皇帝朱厚熜卻拒絕了首輔楊廷和革皇店、武裝隊伍回歸之前各衛所的建議,繼續開設皇店。當然,他開設皇店也不全是為了自己揮霍,也有充實內帑用於各種外交的考慮。然而,內帑用度劇增的主要原因,是皇帝的無限度的吃喝玩樂。所以,不能因為嘉靖皇帝命令遼東各地的皇店所收的稅收,作為封賞各國使臣、少數民族頭領之用,就將這個主要問題遺忘。內帑如果沒有那麼多奢侈消費,自然不會虧空。
可是,之後的明代君王們既無朱氏父子的勇氣,又無治國才能,對商業問題的處理越來越單一化,最典型的行為就是加徵賦役。例如「鋪行之役」即無償或低價提供官府所需,如科舉的相關物資、接待藩王進京之需、皇帝或親王選后選妃之需、戶部的草料等。
如此一來,規模較大的對商人徵稅的就至少有:皇帝開的皇店、中央和地方政府開的官店、藩王開的藩店、文武官員開的官店軍店衛店(錦衣衛)以及正規稅收單位等。重複徵稅的結果是什麼?就是高額的稅賦。如果說朱元璋父子時代商業稅是貨品的三十分之一,再加上各種腐敗成本等總稅費成本不過十分之一的話,到了嘉靖萬曆時代則可能至少達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謠言是怎麼煉成的

「萬歲,草民能夠幫助萬歲,乃是小民的福分,不勝感激。請問,我能做些什麼呢?」「我想請你幫忙出資修築四分之一的城牆,可以嗎?如果不可以,我們再商量!」「萬歲,休說四分之一,草民不誇海口,我願修建南京城一半的城垣。」「啊!先生不要說笑。如今戰事正酣,這可是打仗呀,不可兒戲。」「萬三不敢,萬三敢向您打包票,絕對不會慢於軍隊修建速度,絕不會誤事。」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你就是沈萬三?」「正是草民。」「我常聽說,你乃中國首富,可有此事?」「回萬歲,有些言過其實了,中國首富絕不敢當!不知萬歲有何吩咐?」「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今日都城城垣殘破,萬一出現戰事,必然無城池保障,因此,我想請你幫助修城。不知先生可否?」
劉公公一看是他,妙計上心來。他平時和楊公公因為工作分歧經常發生衝突。可各位注意,宦官可不都是壞人呀,這二位就是宦官中比較正直的,只不過性格歸性格品德歸品德。
徐學謨抗命
第二,沈萬三通番對朱元璋的禁海政策有很大的衝擊。
為了安撫自己的愛子,皇帝賞賜了大量田產。可貪欲之心是無止境的,景王看到荊州府江陵縣的沙市鎮地處長江邊,是商船停泊的好地方。這個地方經濟繁榮,往來貿易頻繁,可以收取鉅額商業稅,為此便向嘉靖請求割沙市鎮給自己作為封邑。剛一接到皇帝「同意」的聖旨,他就派人前往荊州丈量土地、清點店鋪和人口,結果遇到了一位敢於為民做主的好官。
朱厚照開的店即是皇店,屬於特權商之一。明代有各種各樣的特權商,除了朱厚照開的皇店之外,特權商店還有:官店、藩店、衛店、紳店等。官店成立時間最早,朱元璋在尚未稱帝時就已經建立。起初,官店是作為徵稅單位,而且是唯一的徵稅單位。當時和*圖*書,國家尚未統一,農業稅的徵收自然很難。為此,商業稅在朱元璋尚未稱帝時,是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朱元璋對此極為重視,為了保證商業興隆,也經常對官店減稅。占領南京稱吳王時,將官店改名為宣課司,各地官店改為通課司。很明顯,朱元璋希望用統一的政府徵稅機關代替這種半官半商的官店。
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十二月的某一天,荊州知府徐學謨一臉怒氣地看著一個人。「長史大人,千歲的命令恕在下決不從命!」對面那人冷冷一笑:「徐大人,這可是景王千歲的命令,你要知道這也是萬歲的旨意!」「哈哈哈,我既然是朝廷命官,百姓們也常說官為百姓父母,我這個『父母官』絕不能看著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而不聞不問。你們想讓我丈量土地、上交戶口,下官恕難從命!」「徐學謨!你不要命了嗎?」
「咋了?看劉公公你滿臉帶著官司,出了啥事兒了啊?」「您不知道呀,昨天永巷啊開了一家酒館兒。」「啊?這可是皇宮呀!誰這麼大的膽子兒,竟敢開酒館,我倒要去看看!老劉,你知道是誰開的嗎?」「好像,聽說,也許,可能是劉瑾!」「嗯,這倒是個事兒呀。不過,你們怕他我可不怕。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腳正不怕鞋歪,我去看看!」
朱元璋之所以殺死沈萬三之子,其原因有三點:
原來,隆慶皇帝朱載垕並不受嘉靖皇帝的寵愛,嘉靖非常喜歡自己的愛子景王朱載圳。當時的裕王朱載垕受到了絕大部分大臣的擁護,皇帝與大臣們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嘉靖以拒不上朝、拒不批改非緊急的奏章,拒絕接見反對派官員的「三不政策」予以對抗,但最終大臣們勝利了。
沈萬三長子沈茂(沈榮甫)生於元大德十年(一三〇六)春正月閏之甲申,卒於洪武九年(一三七六)秋八月之壬寅,得年七十有一。古人十五歲成丁可以娶妻,但沈萬三家族既然處於上升階段,想必也不會過早結婚。如此,我們上推十七年的話,沈萬三大概生於一二八九年左右。張士誠統治時期是一三五六年左右,那時,沈萬三的年齡在六十七歲以上。所以,說沈萬三在張士誠時代已死的《吳江縣志》可信。
朱元璋立刻命令常遇春出十萬能征慣戰的軍士出工修城,與此同時,讓戶部調集錢糧買運各種工具。然而,令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南京城以及周邊的商家的物資竟然都被沈萬三提前買下,只好從外省調集物資。沈萬三和朱元璋的修城之戰打響了。最終,竟然是沈萬三提前完工。聽到這一消息後,朱元璋端坐在龍案後久久沉思不語。

五花八門的特權壟斷商

雖然沒有百姓抓官吏上京的案例,但是,以朱元璋對貪官的處罰力度看,可以確信:怕死的官吏們在硬性攤派方面已經將腐敗現象控制在了最低限度。真正的問題出現在正統年間以後,硬性攤派的情況越來越多。
首先就是皇帝本人的奢侈消費,大興土木造成巨大浪費,最終連朝臣都無法忍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〇)工部尚書溫仁和上疏:僅宮、殿、宇、壇、廚庫、陵、碑等就花了將近六百三十五萬兩白銀。修繕其做藩王時的住所也耗費了一百七十多萬兩。為了修建宮殿https://m.hetubook•com•com廟宇,他還命令四川運木頭、天水山運石頭,而取材、運輸,皇帝則一分錢不掏;瓦則由蘇、松、常、鎮、天等地供給:結果造成天下窯工、木工、瓦工等紛紛逃戶。就連嘉靖都承認自己的做法是全都靠百姓。上行下效,皇帝如此,皇親國戚們自然也紛紛效仿。
嘉靖、萬曆兩個時期,各種「白條」滿天飛。「白條」被稱為商欠。各地政府例如募兵、徭役、建造府衙府庫、修建交通基礎設施等,自然會產生各種費用,最簡單的就是糧草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往往給予「打白條」。「白條」上雖然也有規定還款日期的,但到了期無論商家還是其他百姓又有誰敢跟他們要債呢?所以,這些「白條」就成了「死帳」。
正德開店
「好,好哇。我過兩天就關了酒館。哎,你帶著的是什麼呀?」楊公公一聽,面露喜色,「這是我帶的大棗,孝敬您!」「好哇,給我吧!」「奴才榮幸備至呀!」「哦,對了對了,你得吃碗酒呀!」「小人素來不吃酒。」「不吃酒也得喝碗水吧,不過酒錢得照付。聽明白沒?」「奴才知道了!」可等楊公公剛一轉身離去,正德皇帝就轉向王公公說道:「這大棗看著不錯呀。你今天下午再給我支個攤子,我要賣棗!」
皇店除了開展各種利潤較高的貿易外,還在政府稅收之外,對各地商家另加稅賦。為了保障稅收行為不受反抗,還專門在官府之外,建立了另外一隻武裝隊伍。該武裝隊伍還四處遊走,對民間小商小販也不放過。要知道,在明初一般是不對小商小販徵稅的,而明武宗則開了先例,結果,他為害的人從大中商人擴展到了小商小販。
明初朱元璋實行的是「招商買辦」以及「和買取物」兩種方式。招商在第一章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就是招募商人供應物資,然後政府給予鹽引、茶引等作為交換。和買則是官方購買民間物資。但在現實中,官方購買往往是硬性攤派。作為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對於「和買」的弊端是非常瞭解的。因此,早在洪武二年(一三六九)他就曾經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按照市價購買,不能硬性攤派擾民。還經常派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員明察暗訪。到了洪武十九年(一三八六),朱元璋甚至規定百姓可以將硬性攤派的官吏捉拿上京。
第三,以民間的各類傳說看,如果真有鬥富一事,沈萬三以一介平民之身敢於與皇帝鬥富,在封建社會就不可能得到善終。
其後,朱載圳及其湖南湖北的其他官員繼續向沙市鎮伸手,理由嘛多得很,個個冠冕堂皇,但都掩蓋不了實質:貪圖沙市的商業繁榮,想從中央政府稅收中分一杯羹。可他們遇到了一位不怕丟官的好官,徐學謨堅持到他任荊州知府的最後一天。所幸的是,他的後任官員也還公正廉潔,沙市的繁榮得以繼續保持。
第一,作為張士誠曾經的金主,沈萬三家族即使是投靠朱元璋也不會受到真正的重視。
結果這些欠款仍然欠著,商業並沒有因此興盛起來,直到幾個重要人物出現,事情才開始有所轉變。在明代,商人階層首先要感謝的官員並非是張居正而是他的死對頭、著名的首輔兼改革家高拱。隆慶三年(一m.hetubook.com.com五六九)十二月,高拱第二次進入內閣,三個月後,上《議處商人錢法以蘇京邑民困疏》。隆慶皇帝看到這篇奏疏之後非常吃驚。自此,對於商人的壓榨才有所減輕。商業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官店改名後,朱元璋又先後建立了塌房,塌房就是官方貨棧。各地貨商的貨物在進行儲存時,收取稅錢三十分之一,仲介費三十分之一,存儲費三十分之一。塌房在英宗正統之前,除了代收商業稅外,尚沒有直接插手經濟活動的明確記載,但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開始,塌房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記載逐漸增多。特別是自司禮監太監金英仗著皇帝的寵幸私開塌房開始,皇帝家族(宦官因屬家奴性質,也算做其中)、官員大規模進入貨物仲介領域。
「你要替我犒軍?哈哈,好,你準備怎麼犒法?」「無論有多少兵士,草民願每人一兩銀子!」「好,好,好啊!」就在此刻,朱元璋對沈萬三動了殺機。不久,沈萬三被發配充軍,萬貫家財頓時灰飛煙滅。
但情況到了萬曆年間發生了變化,沙市逐漸凋敝了。不僅僅是沙市,全國的商業都陷入了衰落中。因為稅賦太重了,貪官特別是宦官為害地方的事情太多了。因此,萬曆皇帝便被人們稱為「萬稅」。當然,也有人從後來的「萬曆三大征」的部分錢款出自內帑為由,為萬曆皇帝的行為做辯解。但問題是,即使「三大征」獲得了勝利,也難以洗脫萬曆皇帝好財的惡名。
正德年間,宮中有一位楊姓太監出宮辦事。辦完事情後,又回了趟家,拿了一些家中的土特產:大棗。剛一進皇宮,就看到了冤家對頭劉公公。這位劉公公一邊走一邊嘬著牙花子,一邊嘬一邊不時地提起一個酒壺看還搖著頭。「怪了,怪了,真是怪了,當了幾十年的公公,什麼稀奇古怪的事兒沒看過,今天算開了眼了!」
「萬歲,沈萬三請求召見!」「准!」過了片刻工夫,沈萬三來到朱元璋面前。沈萬三邊走邊努力掩飾住心中的喜悅,入內之後,沈萬三的嘴角仍然帶著笑容。「草民參見萬歲!」「先生來了,多謝先生幫助,朕非常高興,如果天下的商人都像先生這樣,國家必興呀!」
也不能說朝廷官員絕無好人,至少在「白條」問題上還是有一些為民請命的官員的。例如,在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閏十一月,北京各草料商因為「白條」破產逃亡者不在少數,吏科給事中楊巍、錦衣衛都督陸炳等人就要求:在還款的同時,還要對因為「白條」問題造成貧困債務中的百姓進行幫助。儘管嘉靖皇帝對此給予了批示,並要求政府機構迅速解決;但問題是,嘉靖說完了就完了,從來不去進行「後續跟蹤」。最終,嘉靖皇帝有了「善於賴帳」的名聲。有些可能是他成心賴帳,有些則很可能是監督執行不利造成的。
當然,畢竟皇帝同意了,為了皇帝的面子,徐學謨最終不得不提出一個折中方案:每年送給景王府五百兩銀作為「損失」的補償。其後,湖廣巡撫張雨再次與徐學謨發生衝突,原因是為了討好景王及背後的皇帝,張雨要求將這一數字提高到二千兩。徐學謨同樣給予了拒絕。
「楊公公您可別去了,劉瑾現在正紅著呢。咱倆雖然有矛盾,但那些都不是啥緊要的,我可不願意看你出錯兒!」劉公公見楊公公真的要去,他突然有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劉公公,謝了。我老楊眼裡不揉沙子!他劉瑾這麼搞,這皇宮還不亂嘍!我現在就去!」楊公公說罷轉身就走,劉公公在後面緊隨幾步去拉楊公公,但被他甩開。
「劉公公,您這是怎麼了?」楊公公本來不想搭理他,但是大家都在一個地方上班兒,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說也不好,也就走上前去。
對於皇店在政府稅收外另外徵收的稅收額度,並沒有特別詳細的記載。官方比較明確的記載,就是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對於貨船每艘徵銀五兩的規定。這個規定,沒有規定船的大小、貨物的多少,所以,稅收如何很難確定。但是,皇店可觀的利潤令人垂涎。店址可以巧取豪奪或由官府選定,店員是公務員、軍人或內宮宦官,本來就有俸祿。因此,成本幾乎可以忽略。
一五〇七年,朱厚照在登基的第二年便在北京永巷開了一間酒館。永巷各位可別以為是在民間,其實永巷就是宮內的一條長廊。這小子親自當跑堂,皇宮裡面的宮女、太監們怎麼能不捧場呢。當然,這一行為中胡鬧成分比較大。但其後的行為可不簡單了。朱厚照以北京為中心,在九門設立了九家皇店,之後在各重要商業稅收重點地區如盧溝橋、河西務、臨清、宣府、大同等,商業中心如揚州、景德鎮等地紛紛開設皇店。
徐學謨見景王的長史離開,連忙叫來府寶書記,命他速速將此事上報給湖廣巡撫、布政司、按察司三衙門的長官,請他們迅速上報中央請求對景王的行為予以制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如果再加上本身貨品的成本、正常的運輸成本、人力成本,商人的利潤能有多少可想而知。不交稅或者少交稅的結果是什麼?輕則遭受毆打,重則殺頭。除了徵稅之外,商人頭上還有四把大刀懸著。
來到酒館前,只見門前站著兩個夥計,其中一個正是皇上的侍從宦官王公公。「小王子,你給我過來!」楊公公說著邊走邊點著王公公。王公公一看是楊公公連忙幾步走上來,「哎喲,原來是楊公公呀。您回來了,走,去酒館喝口去。」說著,就去拉楊公公。「放開,你給我放開!小王子,我問你這是誰開的?太不像話了,劉瑾開的?我去太后那裡,這太不像話了!不像話!」
明帝國對商業的摧殘還表現在:朱元璋等歷代明朝帝王以特權壟斷商業。這種壟斷行為到了正德嘉靖時期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特權商便是其一,它的出現使商人不能公平競爭,更使得政府的稅收機關多出了許多,商人特別是中小商人受到加倍的盤剝。第一章的「陸二燒燈草」就是對這種現象絕妙的解說。
沈萬三見朱元璋如此高興,心中一陣激動。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兒出了問題,沈萬三忽然提出了一個建議:「萬歲,草民聽說將士們四處拚殺卻缺醫少藥,我願替您犒軍!」

商人的艱難:懸在商人頭上的四把刀

「好大的膽子呀!」朱元璋一聽沈萬三如此狂妄,心中惱怒異常。但朱元璋畢竟此時有求於人,凡是幹大事的人都能屈能伸,因此,朱元璋笑道:「好好好,朕就跟你賭上一賭!」
到了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三月,僅宣府這個邊疆重鎮的「白條」就欠銀幾十萬兩。巡撫趙孔昭在緊急奏章中,請求戶部應急的錢糧就有:芻糧欠款十九萬一千零九十兩,商業「www.hetubook.com.com白條」二十多萬兩,「樁朋修墩」欠銀三千九百多兩。
朱元璋殺沈萬三的故事屬於歷史謠傳,儘管如此卻道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由於缺錢,明政府自一建立起就與商人構建了一種時而打壓時而利用的關係;第二:明政府打壓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壟斷商業利益,但歷史證明這不但做不到而且對於商業發展的危害極大。
朱元璋與沈萬三
「我這樣做也是為了大明江山,我主聖明,定然會理解我的心意。如果一時因愛子受到蒙蔽,怪罪我徐學謨,為了萬千百姓不要說徐某的一身錦衣,就是丟了性命,我也心甘情願。長史大人,請你速離此處,徐某恕不奉陪!」長史見狀冷冷一笑,悻悻地離開了知府衙門。
在明代懸在商人頭上有四把大刀:賦役、官府官吏的橫徵暴斂、地痞流氓、商業風險。前兩者對於整個商業集團有著致命風險。例如嘉靖年間就因為上述兩大問題,造成商業凋敝。
皇店(農業領域則是皇莊)是皇帝親自插手商業經濟的典型。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一五〇六~一五二一在位)在一些文學、影視、戲曲、曲藝作品中往往被塑造為讓人逗樂的皇帝,人們對他往往抱著開心的態度將他視做「活寶」。然而,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他則是「禍害」。這位皇帝什麼都喜歡玩,玩女人、玩鬥鷹駕犬、玩狼蟲虎豹、玩戰爭、玩潛伏,直至玩經濟、玩大政方針、玩國家。怪不得連唐伯虎這樣的人都對他的死歡呼雀躍。
皇帝和中央政府可以這麼辦,那麼其他權力階層的人也同樣可以這麼辦。因此,一些宗室藩王便打著皇店的名頭開設藩店,一些官員便打著官店的名頭兒開店。更有甚者,就連一些僅僅是有了功名但無職務的秀才也打著各種名義開設各種店鋪,收取小商小販的錢財並要求政府免稅。
朱元璋和沈萬三的故事六百多年來都被人用於影視小說戲曲曲藝之中。然而,故事是否是真實的呢?在諸多資料中,許多人都忘記了一點,在張士誠時期,沈萬三就已經死了。
「哎呀,楊公公呀。一位,上座!」楊公公聽著這叫賣聲,不禁循聲望去!「啊!萬歲!」楊公公連忙跪到了店夥計面前,只見這位身著短衣小襟打扮、肩頭掛著手巾板兒的傢伙竟然是正德皇帝。「萬歲呀,您乃萬乘之尊怎麼能幹這種事兒?」「不就是是玩兒嘛。」「萬歲呀,如果您是平常百姓家的公子,那玩什麼都行。但您是萬歲呀,做什麼事情都要想著這一點。李後主和宋徽宗都好玩兒,全都丟掉了江山,這些可都是前車之鑒呀!」
他怎麼可能再被朱元璋所殺呢?其實,被朱元璋所殺的是沈萬三之子。沈萬三之富有,據說多達二十億兩白銀。顯然,二十億兩是絕無可能的,中國是少銀的國度。如果按照一般說法,沈萬三只活了四十九歲的話,在短短二十年中賺取二十億兩是絕無可能的。要知道,劉瑾作為權傾天下的大宦官,其最終貪污所得也不過億兩。明代中後期,美洲、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也不過二億多兩而已。過往所說的,沈萬三勤勞致富,靠農業起家成為大地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即使他得到了蘇州富商陸德源的資助也很難。
這些特權商首先就是皇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