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作者:李連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帝國崩潰:明王朝被什麼擊潰了 第一回 官風民風敗壞

第五章 帝國崩潰:明王朝被什麼擊潰了

白銀帝國中最大利益的獲取者們,在白花花的世界中喪失了自我,從而官僚主義在官場盛行,最終帶動各主導階層流氓化,明末的中國成為弱肉強食、法律和道德蕩然無存的國度。不幸的是,又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在社會和自然的雙重壓迫下,百姓們為了生存只有揭竿而起了……

第一回 官風民風敗壞

與此同時,各類關於白銀的民事、刑事案件層出不窮。例如,萬曆年間浙江的張應俞編纂的《杜騙新書》百分之九十記載的都是白銀交易以及欺詐案例。天啟、崇禎年間的河北王肯堂縣令也統計了他任知縣時審理的三百零四件案例,涉及貨幣、財產的就有一百六十五件,其中涉銀案件就有八十九件,占全部案件的百分之二十九;涉銅錢案件為四十件,占全部案件的百分之十三。北方銅錢的使用比南方要廣泛,因此,北方銀銅比例大約是一比二;同期的南方地區,則在一比三至一比四。
蓋自累朝以來,饑荒年歲,止見斗米三錢倍增七錢者,余等痛此遭逢,尚謂稀有之事,豈料崇禎八、九年(一六三五、一六三六)來,蝗旱交加,浸至十三、四年(一六四〇、一六四一),天降大饑,商雒等處稍康,四外男婦奔走就食者、攜者、負者、死於道路者,不計其數;萬狀疾楚,細陳不盡。余等菜羹糠食,幸得生全,出此大劫。回思苦狀,可傷可畏,日夜難忘,以故糾眾同心,立石謹志,後之考古君子覽焉。
當晚明成為白銀帝國之後,皇族、官僚、富商們窖藏大量白銀使得市面上流通的白銀並不多。百姓們賣兒賣女、賣田賣地都無法繳稅。因此,大量百姓逃戶,土地荒蕪,村莊敗落。早在萬曆朝,這種情況就已出現。自一五五一年到一六〇〇年(嘉靖三十年至萬曆二十八年)徽州的地價跌幅達百分之四十,請注意,這是在土地市場極不發達的情況下hetubook•com•com出現的現象。
如果沒有外敵,沒有內亂,這種情況還不至於非常危險,但是崇禎就趕上了這個倒楣時期。而且,史上最大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也來湊熱鬧。自一六三八年(崇禎十一年)開始,中國連續十數年發生大範圍的乾旱,其後是瘟疫,與此同時水災、地震也頻繁發生。這一切又造成了糧食危機、通貨膨脹。在經濟發達的蘇州地區,一斤大米的價格達到了一百文,在陝西某些地方一斤大米的價格高到二三百文,顯而易見,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大富之家也難以承受。崇禎年間,陝西華州故縣堡的百姓將當時的物價刻在了石頭上。因為時人摘錄較少,特別刊錄如下。
白銀帝國帶動了畸形娛樂業的發達、拜金思潮的盛行。「笑貧不笑娼」,「有錢能使鬼推磨」幾成共識。由於中央政府缺錢,不得不開始公開「賣官鬻爵」,做官成了一種買賣。利用職權壟斷某一領域、區域的商業,也成了政府及其官員來錢更多更快的途徑。
劉宗敏在北京搜刮大臣富商的錢具體有多少無人得知,僅他上交的白銀就達一千萬兩,那麼,其他將領呢?李自成在北京抄家抄的白銀最保守地估計,三千萬兩應該能夠達到。而這些大多是大臣們的窖藏,窖藏地點到底有多少只有主人知道。在北京有多少白銀被窖藏了恐怕永遠是個未知數。
用內帑的藏銀?崇禎搖了搖頭。因為,這筆鉅額銀兩是用於賑災、軍餉的,萬萬不能動。雖和-圖-書然農民軍、後金實力強大,但想攻破北京城沒有一兩年是絕對攻不下來的。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決定:內帑不能用,還得繼續號召大臣及皇親國戚們捐錢。
崇禎借錢
然而,令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北京以及周邊地區正處於人間地獄。遍布大半個中國的乾旱使得糧食歉收,百姓被餓死的不計其數。因為戰亂、政府缺錢等原因,政府根本沒有辦法深埋屍體,如此又造成大災後的大疫。北京城內的許多守軍官兵都感染了瘟疫,崇禎皇帝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其實是紙糊的城頭。頃刻間,北京被攻陷了,崇禎皇帝只得自殺殉國。

思想蛻化,人人為銀而生死

崇禎坐在大殿上黯然神傷,他沒想到自己手下的大臣們竟然如此貪心。如今農民起義、後金的勢力越來越強,北京正處在危險之中,自己屢次號召大臣們捐錢竟然無人響應。最終,在自己的強力壓迫下,宦官王之心才捐了一萬兩,而據說他至少有三十萬兩白銀。更可氣的是自己的老岳父哭哭啼啼就是不給錢。如今,連家裡人都不幫忙,該怎麼辦?
在當時,商人中有文人可以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沒有文化的則可以通過捐錢成為官員。例如,正統年間的江蘇淮安人徐頤、常熟魏姓商人,二人花鉅資買了中書舍人的官職,其後魏姓商人還當上了主事。當時,北京有一句口頭禪叫「金中書,銀主事」。到了一四五一年(景泰二m•hetubook•com•com年),明政府正式允許賣官鬻爵之後,大富大商可以買大官,一般商人和地主通過捐錢也可以成為「義民」,好處就是可以頭戴紗帽、免除勞役。
感時傷悲記
頌曰:囑咐一塊石,記載千古愁;來世有見者,難道不淚流。計開當年時值:
白銀帝國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是無盡苦難。之前是官僚壓迫,而白銀帝國時期則是官商共同壓迫百姓。白銀在破壞了舊的等級觀念的同時,又催生了新的等級觀念。一些儒家理念中的正面思想,如「愛國」被效忠家族利益所代替。再如,信奉儒家思想的官員往往非常重視「名節」,然而,到了晚明,名節敵不過十兩銀子的官員大有人在。
「哎呀,我的媽呀!」周國丈聽罷,嚇得尿了褲子。「沒想到呀,沒想到。我曾想即使改朝換代了,我們這些人也能用得上,即使用不上交些錢也能保太平富貴,沒想到呀,你們這麼狠。好吧,我藏有白銀五十一萬兩,現在……」
從崇禎溫柔要錢一分錢沒有,再到劉宗敏痛打威脅交出五十一萬兩,其間的差距是多麼巨大。除了周國丈外,像沒有捐一分錢的大學士陳演,結果在劉宗敏的一陣皮鞭下,一次性就給了白銀四萬八千兩。結果,在僕人告發下又搜出了五萬兩。那位王之心太監也是如此,三十萬兩身價確實不是謠言。
為此,農民起義爆發了,明帝國滅亡了。然而,自然m.hetubook.com.com災害並不必然導致農民起義,一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政府是關鍵。晚明被自然災害擊垮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官僚腐敗。
稻米粟米每斗二兩三錢,小麥一斗二兩一錢,大麥一斗一兩四錢,蕎麥一斗九錢,莞一斗一兩八錢,麩子一斗五錢,穀糠一斗一錢,柿果一斗一錢五分,核棗一升一錢,鹽一升銀九分,清油一斤一錢六分,豬肉一斤一錢八分,紅白羅蒲一斤一分,棉花一斤三錢二分,麻一斤一錢,梭布一尺五分……
僅從成化十年到弘治元年(一四七四~一四八八),長洲一個縣就有差不多三百人花錢買「義民」的頭銜,每人四十兩銀。這一個縣,僅賣「義民」名號的錢就達到了一萬二千兩。然而,「義民」們不會做賠本買賣,因為可以免除勞役,這些人變著法兒地將不相干的人收攏在自己的家園內,形成了一大群不用繳稅的人。可以說,明政府在一方面增加了財政收入,卻在另一方面導致了長期稅收收入流失,並越來越對治理下的臣民失去控制。
「呸!姓周的,我告訴你,別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你老小子多了沒有,五六十萬兩銀子總是有的,快說,在哪裡?否則我非扒了你的皮。來人呀,給我拿刀來,我親自剝了他的皮。告訴你周國丈,剝皮很簡單的。用刀在你腦袋上劃個道道,把水銀一灌,哈哈,你嘭地一蹦這皮就下來了。如果大爺我高興,也可以用老辦法一刀一刀地把肉剮下來,生剝了你。」
然而,就在他死後沒有多久。他的岳父周老國www.hetubook.com.com丈就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抓進了大牢。劉宗敏手持皮鞭,點指國丈,「老傢伙,你還以為自己是國丈呢,告訴你不拿出錢來,你休想活命,說,銀子藏到哪裡去了?」「哎呀,劉將軍呀,劉將軍,我實在是沒錢呀。我女兒雖然是皇后,我也在蘇州開有買賣,但是常年戰亂買賣都賠了呀。皇上又是個節儉之人,對於我的賞賜幾乎沒有呀。所以,我窮呀!」
商人買官、買義民稱號,其主要不是為了免除勞役,而是使自己的生意更有保障。到了後期隨著高利貸經濟的發展,官商的關係又有了新的變化,商人向官員放貸,從而緊緊地將官員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例如翰林院修纂沈懋學,為了應付官場越來越奢侈的消費之風,怕被別人看不起,也向高利貸商人借了三四千兩銀子,最終給後世子孫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債務。即使國家處於危難時期,這些人同樣為了保護自己的榮華富貴拒絕幫助政府。例如,為了抵擋李自成起義軍,崇禎要求大臣、皇親國戚、宦官捐錢。結果如何呢?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崇禎皇帝號召捐錢結果官員也就捐了幾十萬而已,可李自成一逼問,至少得了兩千萬。正如崇禎所說:假如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大明就有救了。然而,這可能嗎?
糧食問題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國實在太重要了。假如糧食問題真的像茅于軾等教授說的那樣簡單,花錢買的話就好了。可惜,動亂、戰爭發生時,你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