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作者:李連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章 帝國之殤:明朝二百餘年的經濟政策與權力鬥爭 第三回 一條鞭法權力鬥爭中的七大集團

第六章 帝國之殤:明朝二百餘年的經濟政策與權力鬥爭

第三回 一條鞭法權力鬥爭中的七大集團

一五四八年(嘉靖二十七年)夏言被殺,嚴嵩獲得了最終勝利。其後在長達十四年的首輔生涯中,專權、媚上、貪污受賄等,終致被人評價為奸臣。即使在此情況下,嚴嵩依然沒有能夠控制住六部。例如他一手提拔的南京刑部員外郎楊繼盛就在六部職位上反水,列了他的十大罪狀。
海瑞沒有加入張居正的改革團隊,雖然很遺憾,但並沒有對一條鞭法的推行產生抵觸。因為,實行一條鞭法是所有改革者的共同願望,改革派內部存在派系也很正常。只不過,過去我們過分關注了以張居正為首的改革派,而忽視了以海瑞為代表的其他改革派。
參謀部門階段:自洪武十三年(一三八〇)罷相後,六部權力和地位獲得大幅提高。皇帝為了減輕自身工作負擔,設置了多個部門,而作為參謀秘書部門的內閣最終脫穎而出。朱棣即位後,為了保證政權的合法性,不可能全部殺掉對自己有異心的六部九卿。所以,他把目光投到了內閣上,希望內閣對六部形成制衡。即位一個多月後,朱棣便將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調入內閣,內閣權力迅速擴張。即使如此,吏部尚書仍然是百官之首。
海瑞因為長期在官場受到壓制、早年生活又長期處在貧困邊緣,對於官員腐敗問題有著深切認識,他以「祖制」為武器,對腐敗官員、士紳豪族進行了無情打壓。在某種程度上,海瑞是官場上的理想主義者。
第五,反土地兼併、支持一條鞭法者之間,因改革的方法策略不同發生改革路徑之爭,如海瑞和張居正。
高拱這個人非常有才,而且對經濟問題非常在行。然而,由於其性格過於莽撞,恃才傲物的他難以和張居正等人一同為政。最終,高拱被張居正、馮保等人聯合轟下了臺。
閣臣徐階也暗中與嚴嵩進行爭鬥,最終在鄒應龍的配合下,使嘉靖於一五六二年(嘉靖四十一年)罷嚴嵩。一五六三年(嘉靖四十二年)徐階成為首輔後便接連提拔高拱、郭樸等一起入閣。高拱與徐階的鬥爭又再次開始了,鬥爭結果是高拱被罷官,徐階退休,一五六九年(隆慶三年)李春芳這個老好人繼任首輔。
張居正則是官場上的實用主義者,他深諳官場之道,無疑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用人上,他不像海瑞那樣嚴格要求下屬,只要能給他做事,張居正就不拘小節大膽擢用了,到了後期張居正對那些阿諛奉承且無能力才幹的人也開始任用。
一條鞭法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因為均徭法出現後並沒有改變土地兼併的現狀,但它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卻比較明顯。為此,能臣廉吏們便開始以均徭法為基礎進行更廣泛的改革。於是,一條鞭法出現了。當以張居正為首的改革集團力推一條鞭法之後,反土地兼併運動才真正進入了高潮。圍繞著一條鞭法各方勢力悉數登場,從而進入了明代權力鬥爭最激烈的階段。這些權力鬥爭都包括哪些呢?
當時的吏部尚書王瓊、兵部尚書王憲等六部九卿根本被排除在外。楊廷和面對王瓊的質問「九卿在廷,我為長,今日誰當立者,而不使聞?」僅僅是報以冷蔑的對視而已。首和*圖*書輔(元輔)之名這時才正式出現。
一條鞭法在嘉靖時期主要靠地方首腦推動,到了隆慶時期則主要靠高拱推動,如果沒有高拱在中央的大力支持、海瑞和龐尚鵬在地方的成功經驗,張居正想在萬曆初年獲得南方各省的廣泛支持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評價張居正的同時更不能忘掉他們的貢獻。而現在龐尚鵬幾乎被遺忘,海瑞則被當成了不識時務者,這對他們不公平。
一五七〇年(隆慶四年)戴鳳翔收受了徐階的賄賂後,彈劾海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並罷其官。針對戴鳳翔的攻擊,海瑞進行了反駁。儘管如此,作為「官場異類」,他顯然是不受歡迎的人,為此,海瑞怒罵同僚是「舉朝之士皆婦人」。顯而易見,這是罵大臣們經常背地裡說他的壞話。「水至清則無魚」的法則令他無法在官場中順風順水。
此處,重點談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詳見本書各章節。讀本書的朋友,往往會誤認為作者屬於反商主義者,其實不然。本書對於商人負面的評價主要針對官商階層。官商階層壟斷了當時商業的最主要部分:鹽、茶貿易。在這一時期的各種權力鬥爭中,反官商也是重點之一。這一時期,商人勢力尚未達到控制朝政的地步,但無疑已經在朝此方向努力,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商人終於有了自己的戶籍——商藉。
但令人遺憾的是,張居正並沒有吸取教訓,仍然固執地運用自己的權力,終至自身問題越來越嚴重。一五八二年(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就在張居正死後沒有多久,清算開始了。
其一,統治階層腐敗問題已經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朝堂爭鬥日漸激烈。
第三,傳統忠君愛國者與土地兼併者的鬥爭,如葛守禮與高拱、張居正等人的矛盾。
皇權的代表宦官勢力最終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魏忠賢勢力被消滅後,閣權與六部的紛爭其實已經變為朋黨之爭。朋黨之爭的危害更大,使得權力鬥爭成為一種常態。
六部借勢反撲階段:為了重新奪回權力,到了正德年間,六部開始與中官合作。吏部尚書張彩、王瓊等先後投靠劉瑾、錢寧和江彬等。然而這一時期,宦官勢力要比內閣強大得多,內閣大多聽命於中官。這時,內閣的權力仍然大於六部,以明武宗去世之後選擇嘉靖為帝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
明中後期(正德至隆慶,一五〇五~一五七二)的六十八年,土地兼併問題更加嚴重,已經影響到了財政收入。這一時期有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內閣與六部的權力鬥爭

「奪情事件」使得諸如龐尚鵬等地方實力派有為大員對張居正產生抗拒心理,七十人集團中先後有十人離開了張居正。張居正一死,受了多年窩囊氣的張四維、申時行等人開始與張居正改革群體的核心成員發生激烈衝突,而王國光等原張居正的親信很顯然看清了風向,向張四維靠攏,徐學謨則投靠了申時行。
第四,反土地兼併、支持一條鞭法者之間的傳統權力鬥爭,如高拱和張居正。
其二,以老晉商張四維、王崇古兩大家族https://www.hetubook•com.com為代表的官商階層的危害性日益顯現。
首先,張四維、申時行等潛在競爭者對張居正更加怨恨。其次,包括龐尚鵬、張岳在內的一些改革派內部的能臣幹將,敢於提醒張居正錯誤,善於推行張居正政策的大臣與張居正發生嚴重衝突,從而使得改革派內部的無恥小人得以受到重用。再次,同屬改革派但並非張居正陣營的官員,如海瑞等,張居正對他們失去了聯合的願望。
為了增強改革勢力,張居正於一五七二年(隆慶六年)六月調呂調陽、一五七五年(萬曆三年)八月調張四維等進入內閣。張居正用人為了防止對自身構成威脅,基本上選擇對其俯首帖耳之人。張四維之所以被選入,主要是其舅舅王崇古的原因。王家、張家在當時是老晉商的代表,是官僚商人的代表,其家族幾乎壟斷了鹽業市場,是富可敵國的政治加商人家族。
閣臣級別:少傅、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呂調陽和申時行,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馬自強,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潘晟和張四維。
內閣六部合流階段:代宗時期,因為兵部尚書于謙保衛北京居功至偉,六部的權力開始上升。英宗時期,吏部尚書李賢進入內閣,內閣權力和六部權力開始合流。
張居正選擇張四維進入內閣,除了他自認為張四維是心腹之外,借助張家、王家的財力推行政策的用意也非常明顯。張居正在一五七三年(萬曆元年)十一月,上書推行考成法,十二月兵部尚書譚綸在兵部首先實行此法。在老部下戚繼光等人的幫助下,兵部考成法效果彰顯。張居正改革集團的核心成員如下:
然而,一五二四年(嘉靖三年)的「大禮議之爭」則使嘉靖與內閣的衝突激烈化。在張璁等六部官員的攻擊下,楊廷和、蔣冕、毛紀、費宏、楊一清等先後辭職。一五三〇年(嘉靖九年)張璁終於登上了首輔的位置,次年改名為張孚敬。其後張璁專權,排斥異己,最終於一五三二年(嘉靖十一年)被免職。一五三三年(嘉靖十二年)張璁復職,復職之後的他開始頓悟,在為官為政上開始努力工作。
第六,反土地兼併、支持一條鞭法者中,理想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的衝突,如張居正和龐尚鵬、宋儀望等的鬥爭。
地方權貴:兵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萬恭,刑部左侍郎、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王宗沐,右僉都御史宋儀望,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右副都御史張佳胤,右副都御史侯東萊,戶部尚書,右僉都御史龐尚鵬,右副都御史耿定向,右僉都御史曾省吾,右副都御史趙賢,右僉都御史李世達,左副都御史勞堪,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施篤臣,南京兵部侍郎應天巡撫王元敬,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胡執禮,陝西三邊總督郜光先,湖廣巡撫陳省,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高文薦等。
一條鞭法施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五三一年即嘉靖十年,先有江西南部即南贛都御史陶諧(先後兩次)、後有御史傅漢臣提請施行一條鞭法。由此,江西開始在南部大範圍施行一條鞭法。
內閣權力上升階和*圖*書段:仁宣時期,內閣開始干涉六部事務,楊士奇在宣宗時期主張保舉法,「三楊」開始有了選拔官員的權力,這一時期內閣主要奪取到了京官任免權。地方大員則仍由吏部管轄。
為了殺一儆百,遼東巡撫張學顏捏造劉臺貪污,張居正立刻命御史于應昌巡按遼東,核心成員、江西巡撫王宗載前往劉臺老家陷害劉臺。最終,劉臺的父親劉震龍、弟弟劉國被連坐。劉臺在充軍路途中暴死。可巧的是,劉臺和張居正同日而亡。張居正陣營的解體,「劉臺事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導火索,它使一些為官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內部成員開始對張居正產生敵對心態。
覆滅鐵拳:皇室之所以倚重張居正,乃在於皇帝本身尚未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當皇帝自認為有能力之後,張居正的問題來了。而這時,張居正顯然被自己織就的權力圖景迷惑了。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對皇帝、對朝臣的控制力。隨著一五七八年(萬曆六年)李太后隱退後宮,萬曆親政,張居正真正的敵人出現了。
一條鞭法之所以能夠暢行,一方面是張居正等力推,一方面則是因為之前的成功經驗帶動,統治階層內部面對財政收入的萎縮,為了江山穩定也有意對土地兼併進行抑制。
張居正死後,各方力量首先將炮火轉移到了新任首輔潘晟頭上。張居正改革群體的核心成員繼續與馮保合謀打擊張四維,直到中官張誠替代馮保的位置,餘下的成員吏部尚書梁夢龍、禮部侍郎王篆、工部尚書曾省吾等先後被驅逐。
高拱聯合政治盟友張居正、陳以勤、趙貞吉等對李春芳採取公然蔑視的態度,積極推動高拱回歸內閣。老實巴交的李春芳在忍受了長期蔑視後,終於在一五七一年(隆慶五年)五月辭去了首輔。
對於反對井田制的大地主,海瑞的回答很痛快:先教育,不聽者殺。很顯然,海瑞的治貪方略沒有得到統治階層認可。但他卻對井田制難以恢復的原因分析得非常正確:真正為了百姓利益的國君太少了,即使有也怕那些富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而造反。海瑞的一些做法引起了知識分子(包括文官)的不滿,他們決定反擊。
一五六一年(嘉靖四十年)御史龐尚鵬在廣州府從化縣開始施行,其後龐尚鵬調任巡案浙江御史,在南直隸松江府施行。一五六三年(嘉靖四十二年)以後龐尚鵬在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紹興府、金華府、衝州府、溫州府施行。這一時期浙江成為急先鋒,龐尚鵬成為地方首腦中。
覆滅導火索:劉臺事件。一五七六年(萬曆四年)正月,張居正集團的核心成員張學顏和同為一個陣營的張居正的門生劉臺發生衝突。與此同時,劉臺又與張居正發生衝突,劉臺以遼東御史的身分彈劾張居正。
海瑞與張居正之間的矛盾,是在對一條鞭法推行方法、路徑產生分歧下的政論之爭。海瑞並沒有加入以張居正為主導的改革派集團,但無疑海瑞屬於改革派,只不過他在改革路徑、改革方法上與張居正有著嚴重分歧。張居正深知問題出在皇權上,因此,他緊靠太后勾連宦官馮保。海瑞則憑一己之力孤軍奮戰。
其三,走私經濟已經發展https://www.hetubook.com.com到了武裝海盜、引外國勢力為害中國的地步。中國的武裝海盜與倭寇、葡萄牙和荷蘭海盜合流,已經嚴重影響明代的經濟、國家穩定。
吏部尚書王國光、梁夢龍,工部尚書吳桂芳、李幼滋、何起鳴,戶部尚書殷正茂、張學顏,刑部尚書劉應節、吳百朋、潘季馴,南京工部尚書徐栻,兵部尚書凌雲翼、郭應聘、陳瑞、鄭洛,禮部尚書徐學謨,南京兵部尚書劉堯誨。
然而,隨著張居正權力的穩固,迷戀權力的他對敢於反對自己的人使用了極為殘忍的手段。由此,改革派內部的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開始分裂。
一五六九年(隆慶三年)以後巡撫都御史海瑞,在南直隸(上海、江蘇、安徽部分地區)應天府、松江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常州府等地施行一條鞭法。這一時期南直隸成為急先鋒,海瑞成為地方首腦中的引領者。一五七〇年(隆慶四年)以後,王宗沐在南直隸揚州府、鳳陽府等地開始施行。
如上問題就帶來了張居正和以海瑞為代表的傳統廉潔派官員的激烈衝突。傳統廉潔派大多受儒家思想和前代清官榜樣的影響,自身為官清廉,對貪官切齒痛恨。如海瑞在自己兩袖清風的同時,還希望借助百姓的力量剷除貪腐。他說:「做百姓不可做刁頑不聽法度的百姓,亦不可做軟弱聽人打、聽人殺而不言的百姓。不言自苦,苦何日止!」他號召南京市民「如若仍前被害,可自放膽來告」,「或攔街、或叫門,不禁」。對於貪官污吏他決不留情,就連嘉靖他也敢直面痛斥;他更不惜背負道德譴責,對自己的恩人徐階鐵面無私。
明前期(洪武至永樂,二二六八~一四二五)的五十八年中,在經濟政策上的主體爭論是關於土地兼併問題。
明中前期(宣德至弘治,一四二六~一五〇五)的八十年中,土地問題雖然越來越嚴重,但這一階段,由於商業的大興,明政府在財政收入上還可以應付。此時,國家對經濟的管控衝動並不強烈,但地方官員因為能夠具體感受百姓疾苦,地方一些能臣廉吏們便開始了各種改革。由此,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的一條鞭法的前身均徭法便出現了。

三健將與張居正的衝突

張居正的權力鬥爭之路

其後自一五八二年(萬曆十年)十月到一五八四年(萬曆十二年)八月,清算對象擴大到了勞堪、殷正茂、鄭洛、戚繼光、李成梁、張學顏、潘季馴等人。鄭洛、李成梁、張學顏等人最終被保留下來。
覆滅之始:一五七七年(萬曆五年)九月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病故,戶部侍郎李幼滋建議張居正可以「奪情」,這樣就可以不用守孝三年,繼續執政。起先呂調陽、張四維、潘晟、陳三謨等陸續要求皇帝懇留張居正。然而,十月十八日事態開始變化,張居正的門生吳中行首先向張居正開炮。其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刑部主事艾穆和沈思孝、鄒元標等先後上書反對「奪情」。
第七,前期(嘉靖時期)反土地兼併、支持一條鞭法的既得利益者,與隆慶、萬曆時期改革者之間的衝突,如海瑞與徐階。
在一條鞭法的施行過程中,張居和圖書正先後和高拱、龐尚鵬、海瑞發生衝突。張居正對於海瑞並不喜歡,認為他不諳世事對改革沒有什麼好處。因此,在隆慶帝、萬曆帝面前對海瑞頗有微詞,使海瑞入閣的希望落空。
第二,新興的商業力量,如官商集團(以王崇古、張四維為代表),走私海盜集團、商人集團在官府的代言者之間的鬥爭。
第一,傳統權力鬥爭。新變化是內閣與六部的權力鬥爭,內閣、六部與言官的鬥爭。
閣部鬥爭是明代權力鬥爭中的主軸,內閣的權力到了清代才徹底蓋過六部。在整個明代閣權經歷了由參謀部門到實權部門的過程。因此,切勿將張居正時期首輔的權勢推廣到整個明朝。
雖然,「反奪情」被萬曆和李太后、馮保等人壓下去了,可張居正為此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
尚書級別:吏部尚書、總督兩廣軍務的張瀚;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山西等鎮軍務王崇古;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方逢時;兵部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譚綸、吳兌;刑部尚書、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王之誥;工部尚書、薊遼總督楊兆。
一五三四年(嘉靖十三年)以後南直隸旌德縣知縣甘澧在浙江、廣東等地施行。一五四一年(嘉靖二十年)山東部分地區開始一條鞭法實驗,這一時期江西方面拔得頭籌,成為改革的急先鋒。
內閣權力大漲階段:一五三五年(嘉靖十四年)四月次輔李時成為首輔。一五三八年(嘉靖十七年)李時被罷官,其後夏言成為首輔。夏言成為首輔後,內閣在權力上已經壓過六部。傳統權力鬥爭已經進入爭奪首輔的階段。一五四三年(嘉靖二十二年)翟鑾為首輔,一五四四年(嘉靖二十三年)八月翟鑾被革職後嚴嵩就任首輔,為了制衡嚴嵩,夏言於一五四五年(嘉靖二十四年)九月重新入閣,一五四六年(嘉靖二十五年)再次成為首輔。
張居正擔任首輔後,將一條鞭法從地方推向全國,並將南方主體改革區擴大到全國。由此,他與葛守禮的衝突白熱化。他們之間既有改革與反改革之爭,又有六部與內閣的權力鬥爭。張居正之所以獲得勝利,除了皇權支持外,以張居正為核心的改革集團兵強馬壯也是重要原因。張居正文靠潘季馴、龐尚鵬、耿定向、宋儀望、勞堪,武靠譚綸、方逢時、王崇古、戚繼光、李成梁、殷正茂、凌雲翼、曾省吾等,逐漸掌握了權力核心。
改革派徹底分裂。在「劉臺事件」前後,張居正改革群體內部就已經因為權力劃分出現了分裂。
內閣、六部權力此消彼長階段:張居正統治階段,六部的權威被徹底壓制,六部放棄抵抗之心,成為內閣首輔的下屬。然而,一五八四年(萬曆十二年)張居正被清算後,六部終於找回了自信,再次與內閣爭奪權力。閣權被大幅度限制,六部權力也獲得了提升。
海瑞的一生可以說是反貪的一生,他認為:明朝風氣壞就是從正德、嘉靖開始,士大夫們爭先致富,結果士大夫越富裕百姓們越貧窮。為此,就應該講究道德、講究道義。面對當時土地兼併嚴重的狀況,他主張恢復井田制,實現國家控制的民均田地,百畝之田、五畝之宅外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貪腐之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