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作者:李開元
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案 尋找秦始皇的表叔 二、銅戈的祕密

第三案 尋找秦始皇的表叔

二、銅戈的祕密

「造」,製造。「郃陽」,縣名,該銅戈的製造地,當時屬於秦國首都內史地區,在今天的陝西省韓城縣南。
呂不韋從秦王政元年到十年,擔任丞相達十年之久。隗狀擔任丞相的時間,如果從秦王政十七年起算,到二十八年,至少有十一年以上,如果到三十三年的話,就在十六年以上。王綰擔任丞相的時間,如果從二十六年起算,到二十八年的話,最少在兩年以上,如果到三十三年的話,就在七年以上。馮去疾和李斯,在始皇帝在世時,至少擔任了三年丞相,二世即位第二年被趙高陷害誅殺,通算下來,至少也做了五年丞相。
通過這張表的排比,我們可以看出:在始皇帝在位的三十七年間,出任丞相者至少有七個人,他們分別是呂不韋、昌平君、□啟、隗狀、王綰、馮去疾和李斯。七位丞相當中,五位都是史書上有記載的,有名有姓。
在出土文物裡,有不少由魏冉領銜監造的銅戈,比如傳世的「十四年相邦冉戈」,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二十一年相邦冉戈」等。銘文的「十四年」和「二十一年」,就是秦昭王十四年和二十一年;「相邦」,就是相國,地位略尊貴於丞相;「冉」,就是相國魏冉的名字。在秦國歷史上,相國只有一人,丞相或者一人,或者由二人承擔,分為左丞相和右丞相,沒有同時置相國又有左右丞相的事例。從而,啟和狀這兩位人物,不應當在魏冉為相國的時候出任丞相,他們不是秦昭王時代的人,這件銅戈也不是秦昭王時代的產品。
排除了秦昭王十七年的可能性後,這件銅戈的製造年就只能是秦王政十七年,「啟」和「狀」應當是秦王政十七年出任丞相的兩位人物。

〈4〉填補歷史的空白

由於「十七年丞相啟狀戈」的出現和破解,昌平君這位秦國歷史上神秘人物的人生,終於從歷史的黑洞中浮現出來了。我們再一次補充他的人生經歷,更加完整地列表如下:
昌平君是一位活躍於秦楚兩國政壇的神秘人物,通過我們的追蹤調查,他前半生的身世,已經大致清楚了。
現代人自大狂妄,常常低估古人的智慧,眼前的這種古代制度,可能比我們今天的產品監管制度更加嚴格,大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還是回到文物考古的追查,歷史疑案的偵破中來,考察丞相啟和狀這兩位人物,他們究竟是誰?
嘉,丞兼,庫𦞠(左月右隼),工邪

〈3〉破解「丞相狀」

查閱史書,秦王嬴政即位以後,第一位出任丞相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呂不韋。他在嬴政的父親莊襄王時代一直擔任丞相,嬴政即位以後繼續留任。莊襄王在位三年,呂不韋作了三年丞相。莊襄王去世以後,呂不韋從秦王政元年開始,被尊為相國,又擔任丞相職務長達十年之久。秦王政十年,呂不韋受嫪毐之亂牽連被免去相國一職。呂不韋免相以後,誰接替他出任丞相,史書上沒有記載而出現了十六年的空白。
由此看來,在秦始皇時代,丞相的任期都比較長,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政治穩定,君臣關係和諧,吏治有連續性,這都是以前被我們忽視了,或者是視而不見的地方,原因出在歷代對秦和秦始皇的偏見。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將來有機會再說。話題還是回到昌平君與丞相啟的關聯上來。
又仔細想了一想,事情怕不是那麼簡單。坐車要買票,售票處的電光板上顯示出大大小小的站名,從民國、清朝、明朝、宋唐,一直到漢秦周商,你買哪一站?這件銅戈,我們只知道是秦國的,當然買秦代這一大站了。不過,秦國的歷史將近六百年,國君有三十六代之多,秦代的大站之下,還有無數的中等車站和更小的小站,你在哪裡下?總不能站站都下來吧,你必須做出判斷和選擇。這個判斷和選擇,涉及歷史學和考古學中的一個基本學問,或者叫做基本功,稱作年代學,也叫斷代。

〈1〉發現銅戈

https://m.hetubook.com•com
順著時間來繼續追查,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在位五十六年。這件銅戈會不會是秦昭王十七年的產品,啟和狀會不會是秦昭王的兩位丞相呢?考察史書的記載,秦昭王十七年時,出任相國的人是穰侯魏冄(冉)。這位魏冄,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他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的異父弟弟,秦昭王的舅舅,長期掌控秦國政權的楚系外戚集團的中心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他立了傳,對他在促使秦國強大的過程中的功績,大為稱讚。魏冉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功高震主,受到的非議也不少,他與昌平君極為類似,可以相互參照的地方很多,在本書的謎底中,我們會專門談到他。
這個詔書,我們簡稱「二十六年度量衡詔」。這個詔書,刻在統一後使用的升、權、量等各種量器和衡器上,是規範秦帝國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文件。
有了這張表以後,你知道應該買哪一站的票了嗎?換句話說,你該知道銅戈是在哪一個秦王在位期間生產的,啟和狀是哪一位秦王的丞相了吧?有沒有人馬上回答得出來?如果沒有,我提示一下,請大家注意「在位年數」。四年、五十六年、一年、三年、三十七年、三年、四十六天……,在這些數字後面,就隱藏著銅戈斷代的秘密。
確定大站秦代以後,我們必須進一步確定中間站,這件銅戈究竟是六百年秦代歷史中的哪一段,三十六代秦國國君中的哪一代?
追蹤調查到這裡,我請問大家,「十七年丞相啟狀戈」上面的「丞相狀」究竟是誰,應當是可以推想得到了吧?
然而,對於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歷史啊歷史,你究竟出於什麼原因,始終對我們保密,不願意把真相向我們披露?我們究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秦始皇時期丞相表
時間丞相資料來源
秦王政元年相國呂不韋《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政10年丞相昌平君《史記索隱》
秦王政17年右丞相啟
左丞相隗狀
〈17年丞相啟狀戈〉
秦王政26年右丞相隗狀
左丞相王綰
〈26年始皇詔銅方升〉
秦始皇28年右丞相隗狀
左丞相王綰
《28年泰山刻石》
秦始皇34年右丞相馮去疾
左丞相李斯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36年右丞相馮去疾
左丞相李斯
《史記.秦始皇本紀》
俗話說,一葉知秋。以這件銅戈為例,我們可以大體看出秦國武器製造的流程與制度。每一件重要的兵器,從生產工人、倉庫保管、工廠的責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總監製者,都要實名在產品上記錄。這種制度,古代稱為「勒名工官」,既是產品質量監管制度,也是產品流通監管制度,可以從頭到尾追蹤每一件產品的行蹤,在各個環節確立責任,不可不謂是一種相當嚴格而先進的產品監管制度。
這個詔書上的丞相狀,姓隗名狀;丞相綰,姓王名綰。他們的姓名,是見於史書的。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第二次巡遊天下,曾經在琅邪山(今山東膠南)刻石hetubook•com•com頌揚始皇帝統一天下的功績。在琅邪石刻上,隨行大臣們的名字都被刻上去了,隗狀和王綰這兩位丞相的名字也在其中,丞相隗狀排名在前,當是右丞相,丞相王綰排名在後,當是左丞相,同「始皇詔銅方升」的排名順序是一致的。
秦始皇時代丞相任期表
順序姓名任期時間
呂不韋秦王政元年~10年10年
昌平君熊□秦王政10年~?
□啟?~秦王政17年~?
隗狀?~秦王政17年~28年~?11年以上
~33年?16年以上
王綰?~秦王政26年~28年~?2年以上
~33年?7年以上
馮去疾?~秦始皇34年~37年3年以上
李斯?~秦始皇34年~37年3年以上
這個結果,用年代學的術語來說,就是確定了這件器物時間斷代的上限。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對稱的世界,正如你有了左手,還有右手,既然推定了上限,當然也就應該去推定下限了。秦國滅亡於西元前二〇六年,這一年,末代秦王嬴嬰率領百官投降了劉邦,秦國的歷史終結。毫無疑問,這件銅戈時間斷代的下限就是秦國滅亡的這一年。
專家們將這件新發現的銅戈,與已經肯定是秦代文物的眾多銅戈相比較,根據它們在形狀、材質、文字諸種方面都相似的特點,推斷出這件銅戈也是秦代的。這種方法,考古學中叫作類型學,思路是類比和類推。大體上是以某一件已經確定年代的物品做標準,將其他沒有明確年代的類似物品拿來作比較,根據類型相近的程度推定年代的遠近。我們在歷史車站確定買大站秦代的車票,就是根據這個方法的結果。這個結果是考古的專家們根據多年的經驗做出來的,相當可信。
有了這樣一張履歷表以後,昌平君這樣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一生大概是清楚了。不過,疑案的追查到此並沒有結束,請大家關注上表的最後一項。
毫無疑問,「十七年丞相啟狀戈」上面的「丞相狀」,就是二十六年「始皇詔銅方升」上面的「丞相狀」,他們應是同一個人,就是隗狀。隗狀在秦王政十七年時已經擔任著丞相,因為排名在丞相「啟」後,當是左丞相。到秦始皇二十六年時,他已經排名在前,擔任右丞相,直到二十八年還在任上。想來,他擔任丞相的時間,至少在十二年以上,算是一位老資格的總理大臣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總理大臣不明的歷史,由此而被填補了一半。
「嘉」,負責鑄造該兵器的工師的名字。
秦王在位時間表
世代秦王在位期間在位年數
30秦武王前310~前3074年
31秦昭王前306~前25156年
32孝文王前2501年
33莊襄王前249~前2473年
34秦始皇前246~前22137年
35秦二世前209~前2073年
36秦王嬴嬰前20646天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首先來看「十七年」三個字。這是標記產品生產年的數字。古代各國,大多以國王在位的年數紀年,銅戈上的「十七年」,是該銅戈製造時在位的王,也就是史書中不時見到的「今上」的第十七年,至於這位「今上」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當時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到了今天,就成了誰都不知道的秘密,成了有待破解的歷史疑案了——換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有待考證的歷史學上的問題了。這樣說來,歷史學上的問題,多是時間給我們製造的麻煩;這三個字告訴我們,該銅戈鑄造於某位秦王的十七年,至於是哪位秦王,有待考證。
「庫〔月隼〕」,庫,保管該武器的倉庫;〔月隼〕,該倉庫負責人的名字。
根據專家們的鑑定,這是一件典型的秦國兵器。類似的有銘文的兵器,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現。這件銅戈上的文字,當然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做出了相當確切的釋讀。今天,我們都來向專家們學習,一起來繼續解讀銅戈上的文字。
我曾經感嘆,歷史是消逝遠去的往事,是在時間中過去了的存在。我們之所以能夠知道歷史,是因為往事留下了資訊。往事的資訊,特別是久遠的古代的資訊,少而又少,亂而又亂,使我們難以窺探得到古史的真相。幸運的是,不時有不可思議的遺物,實實在在地穿越時空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些遺物既屬於當今,可以把玩觸摸,又屬於過去,可以牽連回想,將最為真實可靠的資訊,傳達給我們。
「工邪」,工,鑄造該銅戈的工匠;邪,工匠的名字。
這個時候,我再問大家買票的事,大家大概就不會猶豫了,買秦昭王站或者是秦始皇站。也就是說,這件銅戈,只能是秦昭王時代或者是秦始皇時代的產品,啟和狀也只能是這兩位王的丞相。這樣一來,我們的搜索範圍就大大地縮小了,我們買票花的錢也就可以節約了。這個方法,規範的說法叫做逐次逼近,通俗的說法叫做收緊包圍網。
歷史密碼的破解一環扣著一環,舊疑案的解決又引出了新的疑案,我們不得不繼續跟蹤追擊。
昌平君出生於秦國,父親是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國王太子熊元,也就是後來的考烈王,母親可能是秦昭王的女兒。昌平君是莊襄王嬴異的表弟,秦王嬴政的表叔,而華陽夫人則是他的姑母。伴隨莊襄王的即位,昌平君登上了秦國政壇,秦王政即位的時候,他是接受委政的大臣之一。秦王政九年,嫪毐之亂爆發,昌平君官居御史大夫,受命領軍平定叛亂,成為擁立秦王嬴政親政的第一號功臣,聲望和權勢都達到高峰。秦王政十年,他接替被罷免的相國呂不韋,成為輔佐秦王嬴政的第二任丞相。
歷史學是時間的學問,歷史學上的問題和疑案,多是時間製造出來的麻煩。在當時不是問題的事情https://m.hetubook.com.com,到了今天就成了難題。就像這件銅戈上的「十七年」,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的「十七年」?丞相啟和狀,當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名人,總理大臣一類,家喻戶曉,只因為在時間裡浸泡久了,褪了顏色,變了形狀,就認不出來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時間列車製造成功了,帶著疑問坐上去,到歷史中去走訪走訪,不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嗎?
《索隱》說:「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這條資料中的郢,又稱郢陳,是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市。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記載,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由此看來,昌平君長期在首都咸陽輔佐秦王,他擔任丞相的職務,應當一直到被遷徙到郢陳以前。也就是說,昌平君從秦王政十年出任丞相到秦王政二十一年被免相遷徙出京,一共做了十一年丞相。如果我們的這個推測不誤的話,秦王政十七年,昌平君正在丞相任上,所以,「十七年丞相啟狀戈」上的「丞相啟」,無疑就是昌平君了,他的姓名,應當叫做熊啟。
我們再來解釋後半句。詔,下達詔書。狀、綰,接受詔書的兩位丞相的名字。法度量,規範度量衡。則不壹,將不一致的統一起來。嫌疑者皆明之,有疑難的都使其明確。這句話是說,於是皇帝詔令丞相狀和丞相綰,規範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統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確。
經過十六年的空白以後,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秦國丞相的名字才再一次出現在出土文物之上。這件文物叫作「始皇詔銅方升」,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刻有銘文如下:
第二任丞相昌平君,是我們根據《索隱》的史料補上去的。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熊元的兒子,他應當姓熊,不知道名。第三任丞相「丞相啟」是我們根據銅戈的銘文補上去的,不知道姓。昌平君在秦王政十年開始出任丞相,秦王政十七年啟在丞相任上,我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昌平君熊□與丞相□啟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呢?
「丞相狀」是丞相隗狀的情況清楚以後,我們就可以將見於文獻和文物的,在秦始皇在位期間擔當過丞相(包括相國)的人排列如下:
「丞兼」,丞,副工師;兼,副工師的名字。
有了這個線索以後,我們的搜查工作就可以進入收網階段了。
十七年,丞相啟、狀
有了這樣的結果以後,我們在歷史車站買票的時候,就可以考慮買一張從秦王嬴嬰到秦武王二年的票了。不過,從秦王嬴嬰投降的前二〇六年到秦武王二年的前三〇九年,一百零三年間共有七代秦王。七代秦王七個站,你買哪一站?還得動腦筋。歷史學家又來給你當顧問,他建議你說,不要急,拿張紙拿支筆,先把這七個站排出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別的線索。於是,我們列出下面這張表來:
造,郃陽
幸運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也往往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真實的消息。一九八二年,一批廢銅爛鐵從河北省薊縣運到天津,將要被回爐銷熔。天津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從這批廢品中揀選出一件殘破的銅戈,在這件銅戈的一面刻上發現有細如毫髮的三行銘文,放大鏡下,一共有十七個字:

〈2〉你買哪一站票?

歷史學是有關時間的學問,歷史學上的問題和疑案,多是時間製造出來的麻煩。下面,我們繼續來看上面這張表,請大家注意時間問題,注意秦始皇的這幾位丞相任期的長短:他們出任丞相一職,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為了便於大家考察起見,我們將上面的表稍加改動,製成一張新表如下:
廿六年,皇帝盡併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皆明之。
昌平君於秦王政十年接替呂不韋出任丞相,他的任期到什麼時候,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由秦始皇時代吏治穩定、丞相久任的通例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看,他的任期也應當比較長。至於長到什麼時候,《史記索隱》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以這件銅戈為例,我們怎麼來斷代呢?
昌平君履歷表
順序世代年齡經歷
秦昭王36年1歲熊啟大約於是年生於咸陽。父楚國太子熊元,母為秦王女。
秦昭王44年9歲熊元亡歸楚國,熊啟與母親一道留在了秦國。
莊襄王元年23歲開始進入秦國政界。
秦王政元年26歲成為輔佐年幼秦王的大臣之一。
秦王政9年34歲擔任御史大夫。嫪毐之亂爆發時,與相國呂不韋、昌文君一道受命鎮壓叛亂。
秦王政10年35歲呂不韋免相,昌平君出任丞相。
秦王政17年42歲監造「十七年丞相啟狀戈」。
秦王政21年46歲免相出京,遷徙到郢陳。
我們首先來看銅戈上的「丞相」兩個字。丞相,是官名,秦代官僚的頂尖,相當於今天的總理。官職,不是天生就有的,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代設置不同的官職。官職有沿革和歷史,這又是歷史學中的一門基礎學問,叫作官制研究。丞相這個官名,是秦國的官名,秦國政府最初設置丞相的官職,是在秦武王二年。秦武王是秦國的第三十代王,秦武王二年,相當於西元前三〇九年,這一年以前,秦國是沒有丞相的。由此我們就可以斷定,這件銅戈,是秦武王二年以後的產品,啟和狀這兩位人物,是在秦武王二年以後出任丞相的人。
我們再回到銅戈上來,銅戈銘文的前三個字是「十七年」。前面已經說過,「十七年」這三個字的意思,是某位秦王在位紀年的第十七個年頭。也就是說,這位秦王在位的年數,應當在十七年以上。有了十七年這個數字以後,我們再來看表裡的「在位年數」一欄,找一找七位秦王中在位年數超過十七年的有幾位。結果很明確,只有兩位,一位是秦昭王,一位是秦始皇。
「丞相」,秦國政府的首席大臣,是監督該兵器製造的最高責任者。「啟」和「狀」,人名,某秦王十七年製造銅戈時,兩位出任丞相的人的名字。
到了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已經四十六歲,他以秦王表叔、平叛功臣的身分出任丞相十一年之久,輔佐秦王統一天下,先後攻滅韓國(十七年)、趙國(十九年)和燕國(二十一年),可謂功高位重,權傾一時。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為什麼會被秦王嬴政免相出京,遷徙到秦楚交界的楚國舊都郢陳去了呢?到了郢陳以後的他,命運又將如何呢?
我們先來解釋前半句。廿六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這一年,秦統一天下,秦王嬴政稱皇帝。諸侯,指楚、齊、燕、韓、趙、魏等各國。黔首,指老百姓。黔是黑色,首是頭部,人用黑色頭巾纏頭,稱為「黔首」。秦從這一年開始,正式稱民為「黔首」。前半句話是說,二十六年,皇帝統一天下,各國萬民終於獲得安定,立尊號為皇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