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戰國日本

作者:茂呂美耶
戰國日本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大事篇 屈指謀將毛利元就(一四九七~一五七一)

大事篇

屈指謀將毛利元就
(一四九七~一五七一)

陶晴賢事前當然也威逼利誘能島、來島二大水軍,但直至二十八日當天,陶軍、毛利軍雙方均不曉得二大水軍到底會幫哪方。中午過後,海面出現三百艘船隻,正是能島、來島二大村上水軍。他們對嚴島陶軍不屑一顧,直接停泊在毛利這方海岸。據說,毛利軍見狀歡聲雷動,嚴島上的陶軍則啞口無言。十月一日,陶軍戰敗,陶晴賢在島上自盡,得年三十五。
有關毛利元就的逸聞,最有名的是「三矢之訓」。據說元就以三支箭訓誨三個兒子,說一支箭很容易折斷,三支箭則很難折斷,告誡兒子務必團結。其實此故事是後人虛構,不過毛利元就確實親筆在家書中寫著:「倘若三人之間稍有隔閡,三人必均滅亡。」
這位戰國屈指謀將https://m.hetubook.com.com於一五七一年六月病故,享壽七十五。此年,武田信玄五十歲,上杉謙信四十一歲,明智光秀四十三歲,織田信長三十七歲,豐臣秀吉三十五歲,德川家康二十九歲,石田三成十一歲,伊達政宗則仍是個四歲幼童。
同年四月,宮尾城竣工,毛利讓敵方間諜放出「元就很後悔築了宮尾城,正日夜擔憂萬一陶軍攻來,恐怕會不堪一擊」的假情報,並讓重臣謊稱將與陶軍裏應外合……在毛利的種種策略下,陶晴賢逐漸失去理智,九月二日率領兩萬大軍出發。陶軍勇將均主張走陸路,陶晴賢卻一心想先拿下嚴島,確保海路運輸後,再沿岸收回被毛利占領的諸城。
村上水軍大致分為因hetubook.com.com島(廣島縣)、能島(愛媛縣)、來島(愛媛縣)三大家,三家均採取獨自行動政策,各自擁護不同大名,但彼此都有不打自己人的默契,團結心很強。此時毛利元就僅有因島村上水軍和三兒子小早川隆景水軍,加上其他,總計一百二十艘而已,拚不過陶軍的五百艘。宮尾城撐到二十七日,能島、來島村上水軍仍未出現。翌日,毛利元就只得率軍移至嚴島對岸。
九月二十一日,陶軍分乘五百艘,渡海上島,佈了銅牆鐵壁般的陣勢,而宮尾城兵僅有六百。陶晴賢命千名勞役挖掘城牆,並切斷供給城內的水路。元就雖然接到「城兵撐不過十天」的報告,卻無法立即伸出援手,他在等唯一能讓此封殺戰術成功的村上水軍和-圖-書(本為海盜,戰國時代成長為海上武士團)到來。
對這位謀將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一九九七年NHK製作的大河劇《毛利元就》來看。
毛利元就自一五五五年三月起便施展離間計,讓陶晴賢殺掉自己旗下大將,並在嚴島北部興築誘餌——宮尾城。嚴島是瀨戶內海航路要衝,神聖之島,通稱宮島(廣島市),古來即為大內氏侵攻安藝國時最重要的前線基地。毛利打算在嚴島引誘陶軍上陸再封殺全軍。
翌年九月,日本史上著名的嚴島之戰爆發。這場戰役為何能流芳百世呢?因為當時毛利元就只能動員四千兵力,而陶晴賢則有兩萬,元就以寡敵眾得勝,埋下日後統治安藝、備後、周防、長門四國(廣島縣、山口縣)之礎石,又讓毛利家成為支配和*圖*書中國地方十國的戰國大名,故又別稱「海上桶狹間之戰」。毛利家於日後的關原合戰中是西軍將帥。
大內義隆本為統治西日本七國的名門守護大名,於一五四二年遠征出雲(島根縣),慘敗尼子氏手下,又在這場戰爭中失去養嗣子,便和出雲國尼子氏、豐後國(大分縣)大友氏締結和約,自此沉迷風雅之道,朝夕宴請自京都逃至地方城市的公卿貴族與文化人,整天調弦弄管,吟風詠月。八年後的一五五一年,重臣陶晴賢等人叛變,殲滅了主君及其嗣子。
戰後,毛利元就盡己所能重建嚴島,並修復嚴島神社神殿,如今嚴島神社已於一九九六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對後人來說,毛利元就在此事也有相當大的貢獻。
hetubook.com•com
陶晴賢本身並無躍升大名之野心,只是眾臣主張「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深恐大內氏再如此萎靡下去,總有一天必定自取滅亡。因此在眾重臣叛變成功後,陶晴賢立即擁立主君外甥為大內家當主,自己則退於幕後掌握實權。陶晴賢決意討伐主君時,曾向當地各小領主求助,安藝國(廣島縣西部)毛利元就正是其中之一。
毛利元就長年臣屬大內氏,受過大內氏眾多惠顧,然而當時他只是支配半個安藝國的小領主,對陶晴賢的叛變之舉敢怒不敢言。他表面佯裝臣服陶晴賢,裏面則專注養精蓄銳,擴張領土。三年後,毛利元就終於向內外宣告與陶晴賢斷交,並在數天內攻下安藝國內的陶方諸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