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治日本

作者:茂呂美耶
明治日本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PART2 食、衣、住、行與娛樂 從人力車到電車

PART2 食、衣、住、行與娛樂

從人力車到電車

話說回來,在明治時代初期發揮很大作用的中、長途公共馬車,隨著鐵路的發展而逐漸消失,變成以近距離為主。明治二十三年(一八九〇)時,全國的公共馬車總計約兩千八百多輛,明治三十三年(一九〇〇)時增至六千多,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〇)時更增至八千五百多輛,但大部份都是近距離用。
後來又有人接著在同一條路線行駛,另一人則在品川和新橋站之間行駛。
事情發生於明治十五年十月。
在交通網和通訊網都還未發達的那個時代,經濟、信息都剛起步的那個社會,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也可以自由進出小巷的人力車的存在,確實是不可或缺的社會大支柱。
人力車正式被批准營業後,僅僅一年,大街小巷就滿溢著人力車。可見人力車與社會需求恰好相合。
由於設備簡易,運費便宜,而且有定時路線,很快便成為大眾交通工具,沿線的公共馬車逐漸被驅逐。據說在明治十九年(一八八六)時,乘客數多達六百萬人,運費收入高達十三萬日圓。
日本開港讓外國人進來後,馬車也隨之進來。外國人帶進來的馬車是奢侈的交通工具,本來僅限宮中、貴族、高級官吏、御用商人等一部份人使用。但是,公共馬車出現後,就成為普遍的交通工具。
明治七年(一八七四),有人從英國進口二層式、三十人搭乘的馬車,在淺草雷門和新橋站之間行駛。營業時間是上午六點到下午八點,一天往返六次,全區收費十錢,中途下車三錢。可是,因發生軋死人的事故,導致歇業。和-圖-書
但是,鐵路馬車公司當初鋪設的四英尺六英寸的軌道,就那樣保持原樣地讓電車公司接管,成為電車軌道,之後又成為東京市營路面電車軌道。東京都電的軌道幅度也與路面電車軌道相同,目前僅存的都電荒川線軌道幅度也一樣。
初期的公共馬車,車輪時常脫落,甚至把乘客拋到車外。大概是車輪還未進化到可以承受馬車的速度,這算是迄今為止從未發生過的新時代交通事故。馬車沒有屋頂,下雨時,乘客還得自備雨傘,撐著傘坐在馬車上。
奧宮健之說服車夫管理人,分發「來者必有酒喝」的傳單,在神田神社召集了三百餘名車夫,琅琅演說:「製造馬車是一種自由,但在天下的公路安裝軌道獨佔固定地方,是一種不自由。我們必須結盟,向公司抗議,讓公司廢除軌道。」
也就是說,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鐵路馬車的影響,至今仍殘留在現代日本,殘留在我們眼前。
不過,鐵路馬車也並非完美無缺。因為除了候車站,軌道地基沒有鋪修,每逢雨後,軌道內會出現小河般的水窪,持續都是晴天時,則沙塵彌天飛舞,馬車宛如在沙漠中奔馳,投訴意見和牢騷的乘客也不少。
鐵路馬車的出現剝奪了人力車夫的客戶,導致人力車夫陷於生存危機。這時,出現了一個人力車夫的代言人,煽動車夫反對鐵路馬車。這男人是自由黨黨員的奧宮健之和-圖-書
明治四年(一八七一)時,街上已有一萬輛以上的人力車,翌年,東京府內的一萬頂轎子完全消失,人力車則增加至四萬輛,成為日本代表性的公共交通工具。失去工作的轎夫,大部份都改行當人力車車夫。
簡單說來,鐵路馬車就是有軌公共馬車,將鐵路和馬車併合為新式的交通工具。公共馬車出現於明治二年,鐵路於明治五年開通,鐵路馬車巧妙地兼具了兩者的方便性,算是文明開化期特有的交通工具。
路面寬廣的道路行駛雙軌,狹窄的地方行駛單軌,各處設立候車站,費用是一區二錢。雖然鐵路馬車逐漸佔用了主要道路,黃塵萬丈的公共馬車被趕到岔道,但因為鐵路馬車活動範圍有限,因此直至電車出現的二〇年代末,鐵路馬車和公共馬車各行其道地並存。
整體說來,明治五年開通鐵路,明治十五年出現鐵路馬車,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京都開通電車……大眾交通工具逐漸演變為以電車為主。
過幾天,因奧宮被捕,「車會黨」也自然而然地消滅了。那以後,人力車也沒有被淘汰,和鐵路馬車並排在街上,生意照舊好得笑口常開。
人力車的種類很多,有單座、雙座,也有豎起四根柱子的,更有三輪、四輪的同乘型等。後來甚至出現豪華的泥金畫人力車。人力車店通常設在道路左右兩邊,車夫是新時代的新職業。光是出現新職業這件事,便可證明人力車的登場給社會帶來極大影響。
明治十八年(一八八五),在東京銀座開了一家商店的秋葉太助,開始出口人力車。秋葉大助設計出有車篷、擋泥板的人力車,不但提高了人力車的性能,也裝飾得既豪華又精緻,通過大量出口,獲得莫大財富。https://www.hetubook.com.com

公共馬車與鐵路馬車

車會黨

說人力車是文明開化期的日本人的最大發明物也不為過。不但是廣泛使用的庶民交通工具,甚至出口至海外。英語的「Rickshaw」,語源正是出自日語的「rikisha」(力車)。
提到文明開化,一般日本人腦海會馬上浮出鐵路和煤氣燈等。不過,這些都是自歐美傳入的東西,明治政府倡導的近代化,說穿了無非是引進西洋的先進技術。可是,在這樣的西洋至上主義中,唯一的例外是人力車。人力車雖是日本人發明的,卻深深植根於文明開化的世界。
關於人力車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但是,就製造出與時代匹配的新交通工具這點來說,和泉等人的功績非常大。他們開始營業兩個月後,便出現新的營業申請者。
公共馬車於明治二年(一八六九)在橫濱開始營業,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廢止宿驛站制度之後,各地也跟著做起馬車事業。
日本製的人力車爆炸性地流傳於中國,別稱「黃包車」。而且中國各地紛紛建造了國產人力車工廠,人力車擴散https://m•hetubook•com.com至全境。據說,光是上海便有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人力車工廠。只是,一九四九年以後,統治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禁止人力車,此後,「黃包車」便成為歷史名詞。
最初開通的路線是新橋和日本橋之間,總計六輛。同年又開通了其他三條路線,兩匹馬拉曳二十四至二十七人乘坐的客車。新橋至上野廣小路之間的路線所要時間約四十分鐘,運費是六錢。
以此為開端,公共馬車的營業繁盛起來,明治二〇年代時,東京府內的公共馬車多達一百八十輛。公共馬車通常一邊鳴響發出獨特聲音的喇叭,一邊揚起沙塵在大道疾駛。明治十年(一八七七)左右,落語藝人橘家圓太郎模仿公共馬車的喇叭聲,博得人氣,那以後,市民便稱公共馬車為「圓太郎馬車」。
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時,又出現鐵路馬車。這個和之前的簡陋公共馬車不同,車身塗上華麗的油漆,用兩匹馬拉曳,在軌道上滑行,一出現就廣博好評。
之後,奧宮又連日在市內各處召集車夫,氣勢如虹。最後引起世間人注目,新聞記者給他們取了「車會黨」的名稱,此名稱就成為通稱。

人力車

奧宮的真正目的是以廢除鐵路馬車為藉口,煽動車夫,打算發展為群眾運動。十一月,他在淺草召開結黨會,演講題目是「車夫政談演說會」,和-圖-書參加者多達兩千餘人。結果,演講內容完全與廢止鐵路馬車無關,滔滔說的都是自由民權論。
東京府准許人力車的營業是明治三年(一八七〇)三月,申請者是和泉要助、鈴木德次郎、高山幸助三人。明治政府認定此三人是人力車發明者,據說是和泉要助在東京看了馬車後,靈機一動想出人力車的構思,並於一八六八年完成人力車。
附帶一提,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關東大地震以後,為了代替受害的市營電車,日本從美國進口福特T型車當作公共汽車時,當時的人稱公共汽車為「圓太郎巴士」。此稱呼正是源自前述的「圓太郎馬車」。
明治三十二年(一八九九)時,品川至上野之間長達三十三公里又六百公尺的鐵路網完成。全盛時期總計有三百輛馬車,兩千匹馬。夜間,前往上野的班車亮紅燈,前往淺草的班車亮綠燈。
秋葉最初出口至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不久又出口至亞洲、非洲等地,讓日本人的產品流傳於全世界各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