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回 睿宗登基 二、父子相峙:三郎李隆基發動政蠻的政治盤算

第十一回 睿宗登基

二、父子相峙:三郎李隆基發動政蠻的政治盤算

相王李旦拒絕在政變後當皇帝,可以說是反將了一軍,把難題拋給了政變組織者。那麼,面對他的推讓,政變功臣是如何反應的呢?負責起草詔書的劉幽求首先說話了,他跟李隆基說:「相王疇昔已居宸極,群望所屬。今人心未安,家國事重,相王豈得尚守小節,不早即位以鎮天下乎!」現在國難家難一波連著一波,相王過去就當過皇帝,現在眾望所歸,希望相王趕快出來收拾局面,鞏固勝利成果。那麼,李隆基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嬰懷。雖有天下,猶讓於人,況親兄之子,安肯代之乎!」我爸爸非常悟淡,不想當皇帝,特別是不想取代姪子當皇帝。根本不跟爸爸商量,直截了當就替爸爸拒絕了。
那麼,李隆基為甚麼一定要瞞住李旦呢?是不是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是因為他太孝順了,不肯讓爸爸冒政變的風險呀?我們不能相信,因為這個理由不成立。李隆基和李旦可是父子至親,按照古代刑法株連親屬的原則,一旦政變真的失敗,即使相王沒有參與,難道就不會受牽連嗎?這樣看來,所謂「事成福歸於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純屬騙人的鬼話,不足採信。既然李隆基不讓相王參與兵變,不是出於對他人身安全的www.hetubook.com.com考慮,那又是因為甚麼呢?一言以蔽之,是因為他自己也想當皇帝。
為甚麼說是李隆基幹的呢?有兩條史料可以證明。在政變之前,有人就提醒李隆基,是不是應該跟相王通一下氣。結果李隆基說:「我曹為此以徇社稷,事成福歸於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今啟而見從,則王預危事;不從,將敗大計。」我們為了李唐江山拋灑熱血,不成功則成仁。如果成功了,相王坐享其成便可,不必讓他冒風險。一人做事一人當,哪能讓父親擔驚受怕呢?所以不能告訴李旦。第二條史料說的是在政變主要環節已經基本完成,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都已經被萬騎殺死的情況下,劉幽求對李隆基說,現在應該定下讓相王接班的事了。結果李隆基立刻制止了他,並說,此刻還不是時候,一定要集中全力,繼續追殲殘餘力量!直到把所有的敵人都一網打盡,李隆基這才來到相王府邸,叩見相王,向他稟告,我剛剛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把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統統結果了。事先沒跟您打招呼,請您不要見怪,現在已經沒甚麼危險了,我想請你出來主持一下局面,安撫眾人之心。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李隆基從頭到https://www•hetubook•com.com尾就沒想要讓爸爸參與政變。
相王沒有接受。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他是「固辭」,堅決推辭不幹。那麼李旦為甚麼一定要推辭呢?傳統的解釋是李旦性格太悟淡了,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任何時候只要可能,他都要把當皇帝的機會讓給別人。當年武則天立他當皇帝,他當了三年,不是就把天下讓給母親了嗎?後來唐中宗當皇帝,立他當皇太弟,等於讓他當接班人,他也推辭掉了,甘心當安國相王。連母親和哥哥讓他當皇帝他都不願意,怎麼會忍心從姪子手裏奪取天下呢?史書上說這是他的一貫性格,說他是個真正的君子,所以他當然不能接受李重茂的禪讓。還有人認為,中國古代講禮,即使心裏願意,表面也要推辭,實在推不掉了,再羞答答地接受下來,這不就叫「三讓而後受之」嗎?李旦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我覺得,不論是李旦的性格,還是傳統禮法,都會對他的行為產生影響,但是,在現實政治利益面前,這些絕不是最關鍵的因素。關鍵因素是相王的處境太尷尬了。怎麼尷尬呢?儘管我們說唐隆政變是有唐一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宮廷政變,但是,在整個政變過程中,相王李旦完全是個局外人,根m•hetubook•com.com本沒露過面,沒立過功。大家知道,中國古代當皇帝無非就是兩種途徑,一種是繼承來的,一種是奪取來的。而相王李旦呢?按照繼承的原則沒他的份,按照奪權的原則他又沒參與,忽然黃袍加身,這種處境非常尷尬,讓他覺得這個皇位不能輕易接受,不如先推讓一下,以觀後效。
李隆基這番表態太有趣了。我覺得,這其實是他的一個試探,想要看看劉幽求的反應,我爸爸不幹,你們能不能直接推戴我當皇帝呀?可是,劉幽求雖然號稱聰明能幹,政變當天晚上就起草了一百多份詔書,但是,他一時還真沒明白李隆基的意思,只是說:「眾心不可違,王雖欲高居獨善,其如社稷何!」一聽「眾心不可違」,李隆基覺得沒戲了,看來現在讓大臣直接推戴他,還為時尚早。只好和大哥,也就是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一起去找相王,勸他說,天下現在翹首以待,還得您出來收拾殘局,穩定江山。相王李旦本來對兒子的用心看得一清二楚,現在兒子既然已經妥協,也就放心多了。太平公主呢,本來政變前也並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只是想擁立相王,然後自己掌握一定的實權而已,所以也不會有甚麼意見。政變的兩個最主要的功臣都首肯了,相王也就不再清高,半推半和-圖-書就地接受了下來。但是,前面也說過,相王當皇帝畢竟沒有法統的依據,怎麼樣才能從姪子手裏合理地接受皇位呢?這時候,太平公主出面了。
可是,大家肯定會奇怪,既然政變一方已經決定擁立相王,為甚麼沒有讓他參與政變呢?讓李旦領導政變,政變後再讓他應天順人當皇帝,不就順理成章,可以避免尷尬嗎?當年神龍政變要擁戴李顯當皇帝,不是就讓李顯參加了嗎?為甚麼到李旦這兒,非要把他蒙在鼓裏呢?這個問題的癥結不在別處,就在李旦的三兒子,也就是政變的軍事總指揮李隆基身上。是李隆基堅決主張瞞著他爸爸,不讓他知道政變的消息。
我們說過,相王李旦是當時李唐皇室最有號召力的人。如果他參加政變,那麼這場政變就變成李旦和太平公主兩個人的事了,李隆基在政變中的地位就要大大降低。如果這樣,政變一旦成功,李旦自然是順理成章地當皇帝,但李隆基可就慘了,無論他在政變中出過多少力,也不會輪到他接班。為甚麼呢?因為李隆基不是嫡長子。他號稱三郎,是李旦的三兒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而且,他的母親竇氏在世的時候不過是李旦的一個側妃,也就是妾。古代講究子以母貴,所以李隆基的先天出身實在不怎麼樣。那麼李旦的兒子中有沒有hetubook.com.com出身比他好的呢?當然有了。李旦的嫡妻所生的長子李成器當時還活得健健康康,而且已經受封為宋王,平時老成持重,人緣也相當不錯。李隆基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而嫡長子實力又比較強,所以無論怎樣都不會輪到他接班。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投身政變,豈不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嗎?自命不凡、雄才大略的李隆基當然不甘心。所以,他索性就就對相王封鎖消息,自己建立奇功,作為日後出頭的資本。因為他有這樣一番心思,就把相王晾到一邊去了。
可能有人要問,李隆基這麼做,難道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不反對嗎?太平公主當然不會反對,因為她也想要權力啊。如果李旦參與了政變,那麼太平公主再有聰明才智,她在這場政變之中,也只能處於輔助者的身分,是個配角。而如果她把相王蒙在鼓裏,然後再擁立他當皇帝,那她就是擁立者的角色。輔助者在政變之後的利話怎麼能比得上擁立者呢?有了這樣的私心,太平公主也就默許了姪子的做法,姑姪兩人心照不宣,雖然表面都說擁護相王,但實際上誰也不願意真的讓相王參與,這也使得相王在政變之後的處境非常被動。在這種情況下,李旦索性擺出一副高姿態,拒絕接受小皇帝李重茂的禪讓,想要看看妹妹、兒子以及政變功臣的反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