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劉邦:大風歌(上)

作者:王立群
劉邦:大風歌(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章 一升一降間的手段 韓信降侯

第二十章 一升一降間的手段

韓信降侯

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國士與重瞳。
韓信此時並不知道自己被人告發謀反,也不清楚劉邦此次巡遊的最終目的,但直覺告訴他事情有些蹊蹺,自己多半凶多吉少。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再看蕭何。蕭何是韓信的舉薦人,他對韓信的軍事才能了然於胸,當然也對劉邦的猜忌功力諱莫如深。在他看來,劉邦誘捕韓信時沒有追究自己這個舉薦者的責任已是萬幸,若是再強出頭為韓信說話,那也大不識趣了,勢必會引火焚身。
「淮陰」,指淮陰侯韓信,「國士」指「國士無雙」的韓信;「重瞳」,指「重瞳子」的項羽;「考終」,指自然壽命的終結。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劉邦眼中的英雄只有兩個,一是淮陰侯韓信,二是重瞳子項羽。項羽已死,韓信尚在。劉邦視韓信為大患,韓信豈能安然度過餘生?
聽完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劉邦一言不發(高帝默然),下來之後私下徵求陳平的意見,陳平沒有立和圖書刻作答,而是先問劉邦將軍們是什麼意思(諸將云何)。劉邦把眾人的意見悉數相告,陳平心裡有了底,反問道:第一,上書之事有人知道嗎?第二,韓信知道有人告發他嗎?第三,您手下的精兵能抵擋得過韓信的精銳楚軍嗎?第四,您手下有哪個將領的軍事才能可以趕超韓信的嗎?高帝劉邦一口氣做了四次否定回答。
二是劉邦畢竟已經兩次襲奪過他的兵權。
漢六年年初,劉邦突然接到密報,說楚王韓信謀反。告發的人是誰?從何處得到的消息?又有何證據?史書都沒有記載。因此,韓信這一次被人告發「謀反」就成了一樁無頭懸案。
一是他窩藏朝廷要犯鍾離眛。
劉邦用陳平的計策兵不血刃地解決了韓信這個心頭大患,但同時也生出了一個巨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楚王韓信被抓被降職,其他諸侯王會怎麼想?他們在陳地與劉邦相聚,每個人都心存一分恐懼,二分擔心,三分疑慮,四分不安,五分憂鬱,不知道今天的「韓信之災」什麼時候會落到自己https://www.hetubook.com.com頭上。這種五味雜陳的危機感,最終會將異姓諸侯王們一個個逼上叛亂之路。此時的高帝劉邦正躊躇滿志,完全沒有意識到潛藏的種種危機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他的生命也將被迫在連續不斷的征戰中走向完結。
盧綰升王,韓信降侯,一升一降,大有文章。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漢五年(西元前二〇二年)九月和漢六年(西元前二〇二年)十二月。漢初沿襲秦曆,每年以十月開始,所以實際上只隔了三個月。兩件事的實質是一回事——分封制度——其中蘊涵著兩個關鍵命題:分封的對象和分封的標準。
清人袁保恆在《過韓侯嶺題壁》一詩中講得頗為深刻:
陳平確認了這些資訊後,對劉邦說,皇上的兵不如楚軍精良,將領又沒人打得過韓信,既然如此,要是真派兵攻打,逼著他和您對著幹,實在太危險,也太不明智了。劉邦趕忙問道,那該怎麼辦?
在其他文臣武將一片討伐之聲中,張良與蕭何選擇了緘默。劉邦慶功宴上「連百萬之眾www•hetubook.com•com,戰必勝,攻必取」的讚歎猶在耳邊,漢初三傑的軍事奇才韓信轉眼就被降職為侯。至於那封莫名其妙的密報,劉邦真的相信嗎?信也不信,不信也信。所以劉邦才會誘捕卻不殺,僅僅是降職罷了。
陳平接著說:自古以來,天子都有巡視地方、召開諸侯大會的制度。南方有個「雲夢澤」(今湖北省江漢平原上的古湖泊群的總稱),皇上不如佯裝出遊,召集諸侯到楚國西面的陳地開會。韓信聽說您出遊,一定不會有所防備,在他前來拜見之時便可乘機下手,一名壯士就能把他抓住。
劉邦剛剛出發時,韓信還比較鎮定,但當劉邦快到楚國邊境時,他就有點繃不住了。為求自保,韓信忍痛逼殺了知己鍾離眛,帶著他的人頭去拜見高帝。劉邦一見韓信,立即下令將其綁起來,放到後車上。韓信幽怨地說:果然如人所說,「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輪到我死了。劉邦衝著韓信說,費什麼話,明擺著你是謀反!劉邦在陳地會和_圖_書見了天下諸侯,在徹底解決了楚地問題後,押著韓信回到洛陽。一到洛陽,劉邦就赦免了韓信,但楚王不能當了,直接降為淮陰侯。
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
張良是劉邦最為倚重的謀士,劉邦對他幾乎是言必聽,計必從。這次劉邦興師動眾,誘捕韓信,張良不可能一無所知,但他既沒有出面為韓信辯解,調解君臣關係,也沒有勸阻劉邦,解救韓信,而是聽任高帝率性而為。張良為何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失語?目前流行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他預知到誅滅異姓諸侯王將是劉邦鞏固江山的必然手段;二是,他看出了劉邦趕盡殺絕異姓諸侯王的決心。顯然,前者是後世人的史評,做為當事人,張良哪會曉得六年後呂后誅殺韓信的具體事宜,更不可能把誅滅異姓諸侯王與鞏固江山扯上關係。後一種解釋倒是很有可能。張良做為一代帝師,對韓信等開國功臣的最終結局已有預見,他明白自己再做什麼再說什麼都是無用功m.hetubook.com.com,倒不如明哲保身。
雖然無憑無據,但劉邦也不敢掉以輕心,他趕緊召集身邊的將領商討此事,這些將領一致認為應該立即發兵,殺了那個小人(亟發兵,坑豎子耳)!這個場面頗為有趣,韓信謀反之事是真是假,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根本無人質疑,只聽得一片「豎子」(愚弱無能)之聲。若是透過表象看本質,我們不難發現,出現這樣的狀況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劉邦身邊眾人對韓信的羨慕嫉妒恨(眼睛紅了,心就黑了);二是大家都明白韓信一直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無論是前者或是後者,都暴露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
話接前文,回到韓信降侯的事件中,從開始到最後,我們幾乎只聽到了劉邦與陳平兩個人的聲音,對韓信倍加器重的張良與蕭何,此時都在做什麼呢?
先說張良。
撇下與高帝劉邦同床異夢虎視眈眈的諸侯王們不說,他身邊那些尚未稱王封侯的元老功臣們,無不密切關注著皇上的一舉一動。盧綰被封了燕王,這必然會勾起更多功臣們的欲念,到時候,高帝劉邦又該如何打發他們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