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劉邦:大風歌(下)

作者:王立群
劉邦:大風歌(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章 老子姓劉名太公 老大影響大

第八章 老子姓劉名太公

老大影響大

一是為了身後,提前退位

秦始皇首創「太上皇」一詞,用來追封已故的莊襄王,而劉邦將這個專有名詞的外延擴大,使「太上皇」成為父皇的尊稱,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國古代史上的「太上皇」在劉邦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細細研究這些「太上皇」出現的前因後果,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稱謂形成的幾大原因。
劉邦登基後之所以大封功臣、大封劉姓諸侯王,目的都是為了穩定政權、安定天下。那麼,天下真的會因為他的這一連串舉措而安定祥和嗎?
唐高祖李淵於武德元年(六一八年)代隋建唐,即皇帝位於長安太極殿。武德九年(六二六年)六月,秦王李世民以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同謀害己」為藉口,發動「玄武門之變www•hetubook.com.com」,迫使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李淵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為唐太宗。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李淵交出皇權,純屬不得已。

四是他人擅立,只能默認

六是淡泊政務,誠心內禪。
宋人洪邁對唐睿宗、宋高宗、宋孝宗大加褒獎,稱他們「與堯舜合其德」。皇權以內禪的形式轉移,是對皇位終身制的一種突破,但是,這種積極因素微乎其微。
天寶十五年(七五六年)安祿山叛亂,唐玄宗李隆基避亂到馬蒐,太子李亨隨駕。父老請留太子討賊,李亨早有想法,乘機脫離玄宗,駐軍朔方。大臣請太子李亨即位,李亨於是在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唐肅宗尊李https://m.hetubook.com.com隆基為「上皇天帝」。唐玄宗無奈,只好自稱太上皇。寶應元年(七六二年),玄宗死。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的長子,貞元二十一年(八〇五年)以皇太子即皇帝位。即位後,久病不癒,只好立廣陵王李純為皇太子,下詔令皇太子全權處理國事。第二年,唐順宗又下詔:讓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稱太上皇。這樣,李純即皇帝位,為唐憲宗。元和元年(八〇六年)憲宗率百官為太上皇上尊號為「應乾聖壽太上皇」。不久,太上皇病死,年四十六。

二是年老有病,無法履政

清高宗弘曆,即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據說,弘曆即帝位時曾焚香告天:如果能夠在位六十年,即傳位太子,不敢破聖祖康熙在位六和圖書十一年的極限。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正式冊立皇太子,並將第二年定為嘉慶元年。嘉慶即位後,尊乾隆皇帝為「太上皇」。但是,國家大政、重要人事安排,太上皇都要親自處理。所以,雖然乾隆名義上歸政於嘉慶皇帝,但實際上卻大權在握。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太上皇弘曆去世,終年八十九歲。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退居二線,卻仍然握有實權的「太上皇」,他的訓政長達三年,直到他去世為止。
不論如何,劉邦開創的尊皇父為「太上皇」的制度,對後世中國古代政局影響極大。「太上皇」的形式之所以如此複雜,實在是皇權的誘惑與重要使它很難內禪。
一四四九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挑唆下親征蒙古,釀成「土和*圖*書木之變」,他本人被蒙古瓦剌部俘獲。他的弟弟朱祁鈺在北京即位,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第二年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但軟禁於南宮,朱祁鈺做了皇帝,不願還位。朱祁鎮沒有辦法,只好做他的太上皇。景泰八年(一四五七年),擁立英宗的大臣趁景帝朱祁鈺生病,發動兵變,迎英宗復位。這是中國歷史中唯一一位被迫退位後又成功奪回皇權的太上皇。

三是迫於形勢,不得不交權

五是退居二線,實掌政權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年)十二月,宋徽宗趙佶以金兵逼迫,命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不久,又下詔「內禪」,讓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稱道君皇帝。皇太子趙桓登基為宋欽宗,尊徽宗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宋徽宗至和*圖*書鎮江府躲避金兵。金兵撤退,徽宗又回到京師。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金兵攻破汴京,徽、欽二帝被俘,押至北方軟禁。
後涼太祖呂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上皇」。呂光晚年病重,太子呂紹雖為正宮嫡子,但年輕仁弱,庶長子呂纂與次子呂弘既有能力又有野心。呂光擔心自己死後呂紹掌控不了局面,所以生前傳位給呂紹,自稱太上皇帝,希望用既成事實來保住呂紹的皇位。死前,他再三叮囑呂纂、呂弘,要以國事大局為重,千萬不要兄弟相殘。否則,必然會被外人算計。呂光病重,不久死去。呂纂、呂弘立即發動政變,逼呂紹自殺,由呂纂繼位。後來,呂隆(呂光弟呂寶之子)又殺呂纂自立。連續不斷的內亂導致國勢日衰。最終呂隆被後秦、南涼、北涼三國相逼,降於後秦,國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