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近古篇 源賴朝的崛起與平清盛的死亡

近古篇

源賴朝的崛起與平清盛的死亡

平治之亂中被清盛俘虜了的源賴朝,那時十三歲,若沒有慈悲為懷的老婆婆池禪尼來救,早成為刀下之鬼了,經過整二十年伊豆的流放生活,他變成冷靜深沉、喜怒不形於色的一條好漢。監護他的人北條時政雖然是平氏族人,但早就看出源賴朝是個傑出人物,他不但沒有當他是個囚犯,反而選他為東床佳婿,把女兒政子嫁了給他。而賴朝確也是個人才,他默察平清盛的作為,知道他狂妄自用,終會垮台,他秘密地糾合了同志,令他們分散各地,布成情報網,京裡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向他報告,甚至其他要衝之處,都有他的眼線。他自己卻好像端坐在伊豆,一心念佛不問世事的樣子,所以平清盛從來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以仁王的鋤奸企圖,宇治川的戰敗,源賴政的自殺,以及以仁王的被弒,他都得到報告,知道這是起義的機會到了。他便會同了丈人北條時政以及同志八十五人,在治承四年八月十七拂曉襲殺了平氏派駐的官吏,五天之後便由伊豆出發,正式反了,沿途又糾集了一些黨徒,居然也有了三百人左右,不過烏合之眾,難以敵對有訓練的隊伍,到了石橋山,遇見了平氏的正規軍,一接觸便潰散了,北條在「甲斐」有舊,賴朝急命他往「甲斐」逃去,聯合所有的同志再圖發展,他自己則率領了殘餘,偷渡到了安房,然後轉來上總,上總的太守平廣常居然和他合流,揭起了以仁王討清盛的旗幟,進入到武藏野了。
到了治承四年,清盛急於想以外祖的資格攝政,便把女兒德子所生未滿兩年的小娃娃,捧了出來為帝,號稱安德天皇,而尊他父親高倉為上皇。高倉則一肚皮的狐疑,爸爸被囚,兒子為帝,究竟是凶是吉,清盛對他本身如何處置,他不敢問也不敢向人打聽,祇有求神保佑了,他於是偷偷乘了宋朝來貿易的商船,出海到了嚴島參拜神社請賜奇蹟。他回到了京都時是四月初九,果然就在這一天神祇降靈了。
當時的才子學者藤原兼實在他的實錄《玉葉》裡寫道:
清盛大怒,把維盛叫來痛罵:「你奉命為追討使的那一天,就是將性命獻給皇上了,倘若你軍敗屍骨無存,倒沒有什麼可恥的,但是現在你這追討使不交兵就全軍覆沒,還有臉回來!」他恨極了,但他沒有勇氣處罰他的孫子。藤原兼實在《玉葉》裡寫道:
在平等院激戰的晚上,清盛忽然心血來潮,由褔原趕到了京都,幾天後他向天皇、後白河法皇、高倉上皇宣布,定在三日遷都褔原。這是晴天霹靂,誰也不敢問理由。六月初二,天皇、法皇、上皇依命起程,在攝津過了夜,三日到了褔原,褔原一切都沒有準備,三皇祇好委屈著分別住宿到平氏族人的家裡。大臣們更是無處容身,和*圖*書祇好露宿了。幸好六月天氣,雖然夜涼如水,也還熬得過去。褔原,倚山面海,風景優美,祇恨面積太小,縱然想大興土木,無奈地方侷促,劃不出幾條通衢大道來,六卿百僚勢不能舉家遷居,弄得妻離子散怨聲載道,但誰也不敢公然抗命不來,深怕會惹重罰,真是敢怒而不敢言。清盛面臨到眾叛親離的局面了。
那時清盛還在褔原忙於建都,他連連接到捷報,「快騎」並傳說賴朝已經戰死,清盛也深信不疑,以為么魔小醜是不堪一擊的,毫不在意,忽然東國有情報來說賴朝沒有死,並且氣勢浩大,自成勁旅了。清盛大怒,他也發現自己做錯了,叫道:「東國奴輩,皆彼父祖家人,而我派彼於東國,是使彼群來滅我家也,何異借盜鑰乎!」他於是趕去見上皇,二十歲的高倉。《日本外史》寫清盛與高倉之間的對話,極其生動,照錄如下:
褔原決定為新都之後,發現種種條件都不夠,不但面積不足以規劃成為略具規模的城市,尤其散在各要衝的平家莊宅不敢動分毫,因此無法實施都市計劃。同時平家的子姪在京都早有豪華的邸宅,誰肯放棄那美輪美奐的天地,重新再來經營這片新地區呢!平宗盛,清盛的第三子,第一個反對遷都,他株守著京都的老宅硬是不搬,平家的大亨、皇室的外戚平時忠也昂然不理。而朝中大小官吏不能不服從命令的一個個叫苦連天,在新搭蓋的茅屋裡度日,而秋風一起,寒風透骨,一向舒服價了的嬌生貴胄,都生起病來。同時偌大一個華美的京都,經過了幾百年的慘澹經營,驟然放棄,登時荒涼了起來,百業蕭條,人跡稀少,首先要求還都的是延曆寺的和尚,他們凶得很,居然要挾說,如若不依,他們就要動武!平宗盛也苦諫他父親,父子之間發生了很大的爭吵,這時已經到了十一月裡了,海天呈現著一片灰黑,更令人想念京都的燈紅酒綠來,延曆寺又再度上奏請還,可是十一月十一日在褔原營造的皇宮完工了,清盛請天皇移居,二十日豐明節照樣的舉行,到了二十三日忽然發令:「一個人都不許留,全部離開褔原回到京都去!」就這樣,二十六日天皇、法皇、上皇以及平氏一家、大小官吏隨從士兵,浩浩蕩蕩地又遷回去了。
鹿谷之變暴露後,清盛恍然感覺到已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心高氣傲的他,不肯自我檢討,反而認為是法皇對他不起,有功不賞,好歹不分,因此憤恨不平,有意發作,幸而到了治承二年(西曆一一七八年),忽報皇后德子有喜了。德子是他的愛女,選進宮裡為高倉天皇之后,已有八年之久,始終未孕,此次懷胎,清盛真是驚喜交集,如果一索得男,將來登基為帝,自己和圖書豈不是可以以外祖而攝政了麼!這是歷來人臣最高的願望。清盛於是親身到嚴島祠,請求神祇賜降麟兒,等到十月臨盆之期,偏偏難產。廷臣紛紛議論說是過去殺人太多,怨魂作祟,清盛也深感內疚,延請了高僧禳禱,法皇這時也虔誠地替兒媳婦誦經念佛,經過一陣子鬧哄哄之後,真所謂精誠格天,孩子安然出世了!清盛抱著新生的嬰兒,喜極而哭,由於寧馨的出現,清盛對法皇的怨氣軟化了,為了表示他的喜悅,特地選獻了錦帛黃金等物,哪知法皇卻又多了心,說道:「怎麼!拿我當專幹祈禱的!居然給我賞錢!」兩人之間誤會很深了,尤其重盛故世之後,居中調解的人沒有了,而清盛經常又不在京裡,他在褔原地方另闢了他個人的據點,因此法皇的左右更容易挑撥是非了。治承三年,嫁給藤原家裡的盛子,是清盛的三女,青年守寡,這時病故了,她留下的遺產很多,都由公家接收了。她的夫弟(小叔子)藤原基房位為攝政,奏請法皇任命他八歲的孩子師家為中納言,這一缺循序應該由藤原基通遞補的。基通是盛子的義子,也就是清盛的義孫,而這位小叔祇顧到了自己的兒子,把嫂嫂家裡的關係忘得精光,他最不該的是奏請法皇將原來已經賜給了平重盛的越前國的領地,在重盛死後馬上收回,這簡直是昏了頭,故意與平家為難了。清盛那裡忍受得了,恰巧這年的十一月裡,京都大地震,人心惶惶真像是末日到來,互相走告,說是太政大臣要來了,果然到了十四日,清盛率領了全身披掛、金甲耀日的幾千騎士,由褔原殺奔到都城裡來了。基房情知不妙,趕忙叩謁法皇,說:「清盛來修怨於臣,恐不復能奉侍左右矣!」法皇答得好:「雖朕亦不能自保也!」君臣二人牛衣對泣還能有什麼用處!清盛這次無人諫阻,他實行逼宮,把後白河法皇遷到鳥羽殿關起來,由武士看守,祇准信西的兩個兒子進出陪伴他。又免了基房等四十三個人的官職,卻將那位想補為中納言而不得的基通,擢升為攝政了。這時任何官職都不過是徒擁虛名而已,大權集中在清盛一身,他一意孤行為所欲為,可憐物極必反,褔兮禍伏,清盛的末日快到了。
追討使敗後,竟無下文,清盛神情自若,了無驚恐之態,宛如中酒,平家氣運恐將盡矣!
清盛是做給人看的,不但示恩於源氏,並且表示他大公無私!但是老將源賴政豈能不懂!清盛儘管賣好,源賴政硬是不見情,硬是不感激。這時他已七十有五歲了,並沒有病,身子硬朗得很,他久儀以仁王詩歌的盛名,也深知以仁王的遭遇,特來探探口風有無反「平」的意願,兩下交談和*圖*書之後,異常投契,老將於是掏出擬訂好了的討伐清盛的計劃,祇需以仁王降旨,由他負責傳檄東國各地的源氏子孫,共同起兵討賊就行了,以仁王大喜拜倒在地,真是正合孤意。他立刻親自起草討「平」檄,自封為最勝親王以取個吉利。老將得到了密旨之後,他利用當年風行參拜熊野神社的習俗,派人趕到熊野去散發以仁王的旨令,果然各地的英雄豪傑聞風而起,真是如火燎原,「討平氏」的呼聲響徹雲霄了。
維盛才二十三歲,以右近衛中將,做追討使率領大軍出征,行到中途,聽說賴朝領兵二十萬,由鎌倉出發,越過了足柄山,到達黃瀨川,又和北條時政所召集的軍隊二萬人會合。兩軍隔著富士川布開陣勢,維盛手下將佐意見不合,尤其任嚮導的齋藤實盛建議繞道速戰,未被採納憤而歸去了。最糟的是維盛所帶領的兵都是新募的,沒有見過大接戰,看見對方黑壓壓的一群,漫山遍野的旗幟,已經膽顫心驚,十月二十日的夜裡,忽然到處聽到嘩嘩一片銜枚疾走的聲音,是河裡的水鳥群飛,士兵驚起,以為源家軍來夜襲,於是「人馬相踏藉而走」,全軍潰散,逃得無影無蹤,只剩下追討大將軍和他的主要將佐十騎,狼狽回到了京都,是治承四年的十一月五日。
陛下妙齡,蓋未及知耳,往時有為義、義朝者,敢行凶逆,欲敵法皇,臣以謀略誅夷之,而義朝少子有賴朝者,此豎子,獲之伊吹岳麓,當斬,臣繼母為請宥之,臣即召見之,曰十三歲,短身涅齒,有問輒答不知,特憫其幼稚,且自謂與源氏非有宿怨,特以君命焉爾,遂宥之,今聞其在配所,敢謀不良,臣不堪悔恨,請得宣旨討之。上皇曰,稟法皇,答曰,主上幼(這是指安德天皇才兩歲),陛下親父,決在聖斷,何直稟法皇為,陛下莫乃庇源氏乎?上皇哂曰,猶為此言邪?即賜宣旨。因問大將可屬誰,曰臣嫡孫維盛可。
由這篇記載裡,可以看得出清盛的火氣與度量,他對於後白河法皇始終耿耿於懷,也懷疑皇室袒護源氏。
當天夜裡,真是鬼使神差,忽然以仁王府裡來了幾位不速之客,以仁王是後白河法皇的次子,他詩歌書畫無一不精,不過受了平家的排擠,始終出不了頭,連「親王」的宮銜都當不上,他胸懷鬱抑,已非一日,尤其眼看著清盛的跋扈不臣,幽禁自己的父親,更是氣憤填膺,但祇恨他手無縛雞之力,又與武臣之間毫無淵源,祇有徒呼負負。不過由於他才名很高,為人溫雅,尤其精於相術的少納言藤原宗綱有一天看到他,斷言他必將大發,身任國柄,這預言不脛而走。凡是恨清盛的人,都寄望在以仁王身上,認為祇有他才能滅清盛。初九m.hetubook.com.com夜深人靜,來訪的是源賴政以及他的兩個兒子。源賴政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將,在過去的幾次變亂中,都曾立了功而從未邀賞,眼看著平家班一個個大紅大紫起來,自己總沒有份,但他沉得住氣,以吟詩歌為樂,在詩歌壇上的知名度,也不亞於他的箭技武功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治承二年,清盛忽然良心發現,也不知哪裡聽來,說老將病重將死,於是他上奏本,舉薦源老將軍晉級為三位(品)官,文曰:
武藏野原是個荒涼的平原,漫山遍野長滿了草。這裡是葛西族的盤踞地,他們以畜牧狩獵為生,以山林為家,個個精壯慓悍,是一群善馳驅、使強弩的粗坯,他們這種肝膽相照不顧死活的鬥士,和京都裡習於禮儀的宿衛武士大不相同,源賴朝一到之後,葛西族的頭領葛西清重聞風來投靠,賴朝大喜,有了葛西族為後盾,他的氣勢大振,治承四年十月,他進入到鎌倉,以鎌倉為他的根據地了。
源平二氏國之堅也,而平氏獨膺上賞,遍及全族,此固平氏戮力王事應有之酬,蓋亦皇室眷念勳勞,不吝厚賜也。源氏亦多勇士,惜多附逆,致遭天討。惟源賴政者賦性正直,勇名滿天下,而屈居下位未蒙升擢者有年,茲年逾七十,尚未達三位,邇來復嬰重病,深恐不久於人世,懇賜加敘,庶幾生前得沐聖恩!
足見得清盛離奇的遷都還都,完全是一時衝動的行為,他那時已跡近精神錯亂,壞事做得太多,懷疑人家會來暗算,尤其以仁王的暗影不離左右,使得他坐臥不寧,實際上以仁王的密旨確實是在發生極大的作用,清盛擾攘遷都還都的當口,源氏諸雄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挺槍躍馬地形成氣勢,不再是星星之火了。
清盛還蒙在鼓裡,他祇知道是以仁王反對他,絕沒有懷疑到反他的主謀,就是他提升為三位的源賴政。他一方發動廷議,貶以仁王為庶人,改他的名字為源以光,發配到土佐去充軍,另一方他命令老將源賴政為先鋒,率領兵將剿滅叛徒,他慣用權術,以為利用了源賴政,源氏子弟就不會跟他作對了。哪知他所派遣的非違使,到了以仁王府,以仁王已經先得到了源賴政所遞的消息,逃到了圓城寺去了。本來各寺的和尚一向據山為王,互相嫉視,這時看見王子遭難,延曆寺、興褔寺的大眾都和圓城寺聯合起來,一致擁護以仁王抗拒平家,不過僧兵雖然凶狠,究竟不是久經征戰的隊伍,當然敵不過平家的正規軍,而源賴政所號召的各地義士,以事出倉卒來不及集中。因此平家的大軍一到,便無法抵禦。源賴政此時縱然帶了二子逃脫了平家營,投奔到以仁王麾下來合流,無奈寡不敵眾,祇好奉了以仁王往奈良方面退走,行到宇治和_圖_書川的平等寺的地方,被追兵趕上了。源賴政祇有拚死一戰,他仗著川流甚急,將那長橋拆斷了,不料敵騎由上游強渡而過,形成包抄之勢,老將看事不可為,拔刀自刎了,兩個兒子也都殉難,以仁王單騎逃脫,但到了光明山前為敵軍發現,被流矢所中,墮馬而死。文弱書生千金之子,為了鋤奸喪生,但他精神不死,討賊的密旨仍然活生生地傳遞著,像野火一樣,燒遍了東國。時為治承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西曆一一八〇年。他行年整三十歲。
一天之下,四海之內,王侯卿相,緇素貴賤,道俗男女,老少都鄙,無不歡喜,此事誠散眾怒,萬氏之所企望也。
旁觀者清,平家的氣運是完了。十一月二十六日,清盛奉了三皇由褔原回到了京都,第二天二十七日,延曆寺的和尚就宣布他們與源氏合流,二十八日平家的屬領「知行」、「差狹」等地的官人一個個也附了源氏,二十九日圓城寺的僧兵也與源氏的軍兵結集在一起了,明顯的,富士川的一戰,平氏的弱點暴露無遺,成為四面楚歌的態勢,但是對付僧兵還綽綽有餘,這時已如發狂的困獸,以清盛的第五子為大將向各寺進軍到處燒殺,結果數百年來的寶剎,興褔寺、圓城寺、東大寺,大佛殿都燒得精光,寺裡的和尚也遭了浩劫,死者千餘!
養和元年正月高倉上皇崩。英年早逝,是一位仁孝聰慧之主,詩歌都作得好,又會吹笛子,可憐受制於權臣,抑鬱以終。他逝後清盛發了慌,安德天皇才得三歲還不懂事,無法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想起左大辨藤原長方曾經勸他「宣復政於法皇」,於是祇好老著臉,把幽禁了兩年多的後白河法皇請了出來求他聽政,法皇不肯,他獻上了兩塊肥田「美濃」和「讚岐」來賠罪,法皇才勉為其難地應允了,士氣說也奇怪立刻好了起來,平家軍連連告捷,局面似乎又穩定了下來,但是清盛的死期到了,他有一次獨坐,忽然看見階下有數百個人頭,匯結成為一個大頭,然後張目瞪著清盛,清盛也就回瞪,人頭慢慢縮小而滅。他家裡養的馬,忽然老鼠在馬尾裡做了窩,占者認為不祥,以小犯大,鼠為子,馬為午,子午沖是源氏沖平氏之兆。
到了養和元年的閏二月末,清盛病了,發高燒,煩躁得不得了,泡進冷水裡去,水都會熱起來,他難過極了,號叫的聲音,連門外都聽得見,他知道快要死了,對家人說:「我位極人臣,又為帝者的外祖,還能有什麼憾事,祇恨沒有能看見源賴朝的頭而死,我死之後不要供佛,也不要念經,祇要斬了賴朝的頭顱,掛在我的墳前就行了!」病了七天,薨。六十四歲,他的願望始終沒有能達成。時為西曆的一一八一年,中國已是南宋孝宗時代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