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張良:墨道兼修奇謀士

作者:吳未
張良:墨道兼修奇謀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一 旋失彭城,張良下邑獻定策

十一 旋失彭城,張良下邑獻定策

劉邦入關後,西魏王魏豹向漢王劉邦告假,請求回去探視他病重的母親。魏豹告假回到河東之後,立刻派兵封鎖黃河一帶渡口,斷絕與劉邦往來,轉投項羽。
此時關中已無後患,援軍陸續開到,於是劉邦決意在滎陽一帶抵制楚軍。
張良點點頭,「彭越善於游擊,又在梁地一帶日久,熟於地利、諳於人情,自然有對付項王的一套法子。」
張良想了一想,「九江王英布如何?他與項王有隙,是人盡皆知之事。」
如果英布對項羽忠誠,漢王劉邦的使者隨何前來時,他可以不見隨何,甚至可以抓起隨何交送項羽,藉此機會彌補二人之間的嫌隙。然而,英布卻沒有這麼做,相反的,他親自接見了漢王使者。這證實了,英布是可以被說服來對付項王的。
此時對劉邦而言,首要之事就是確定今後的戰略方針。張良已經向劉邦展示了一幅今後的戰略圖,除了在滎陽一線頂住楚軍攻勢之外,還要放手任用韓信等人,以迂迴攻勢來消耗項軍戰力,最終殲滅項羽。
這一悔一喜之後,原先高傲難馴之心,無意中就被乖乖套住,還沒意識到自己已形同劉邦屬下了。
劉邦想了一下,搖搖頭,「難說。」
韓信傳檄通知劉邦,此時距出兵之日,還不到一個月。
「韓將軍之計,可謂萬全。」張良說道,「不過滎陽一線,如此一來就將更為艱難。大王以為滎陽我軍,能否抵住楚軍?」
心裡有了這個底,隨何決定採取強勢的立場發言。
「子房是要我將關東之地分與他人,使他為我鬥項羽?」
近來,張良自感不能長時間思考,過去那樣可以一連思索上幾天的情形,近來是幾乎沒有了。他若不強行打斷思索,就會精神衰竭。大約張良確是過於勞心勞神了,這段日子來,他盡可能的少想事情。
趙王謀士李左軍對陳餘進言:「漢軍乘勝而來,其鋒銳不可擋。漢軍利在速戰,我軍切不可與之速戰,應另出奇兵斷敵糧道。」但陳餘不聽,決心要以自己的方式用兵。
劉邦考慮了半天,還是覺得不妥,「子房,你再說說有無其他?聯絡英布之事,我再慢慢考慮。」
漢軍騎兵原本建制混亂,管轄無方,此時得到李必、駱甲二位悉心管理,呈現靈活勇猛氣象,當下就在滎陽以東大破楚軍,遏止楚軍攻勢。
劉邦問西魏大將是誰,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劉邦知道柏直經驗不夠,不能抵擋韓信,又問騎將是誰,酈食其答說是馮敬。劉邦點點頭,知道馮敬雖有才能,卻也不能擋得灌嬰。接著又問步將是誰,酈食其答是項它。劉邦大笑不止,因為項它根本不是曹參對手。
然後,漢軍在滎陽駐紮,築起甬道直通黃河,取來秦時所建的敖倉儲糧以充軍食。敖倉就在滎陽以西不遠,規模巨大,儲備豐富,一時取之不盡。這對於劉邦軍心的穩定來說,無疑是天賜之便。
英布對於項羽,確是有不滿情緒。英布封王之後,不再想充當項羽的幫手,想好好享受南面為王的樂趣,每當項羽有事差遣,他都推託再三,不肯從命。而項羽因為歷來使喚英布慣了,對英布此舉十分不滿,動輒指責不已,英布也更覺難堪。
「大王若能發兵,項王必定要在九江逗留,只要留幾個月,漢王就可取得天下!將來,」隨何更誘之以利,「大王不但仍保有九江之地,還有大王所想不到的封賞呢!」
英布反叛項羽,給劉邦帶來了幾個月的喘息時間。這幾個月中,漢軍表面上的實力並沒有多大增益,然而這幾個月對於劉邦軍來說,卻是關係重大。
隨何見狀對英布說:「事到如今,不如殺了楚使,千萬不能讓他回去傳訊!大王還是迅即起兵,與漢王合力吧!」
張良本該對劉邦勸諫,不過他沒有這麼做。眼見全軍上下一片歡騰,劉hetubook•com.com邦亦是喜氣洋洋,他若是潑劉邦一盆冷水,劉邦肯定不會高興。況且張良感到,劉邦不如從前那樣善於聽言了。
當滎陽一帶的戰事稍得平靜,劉邦首先想解決的,就是地處河東的魏豹。魏豹實力並不強盛,然而他憑險據河,一時難以攻破。但如果置之不理,又擔心他可能與滎陽一帶的楚軍協同作戰,鉗擊漢軍。
劉邦似乎對不能馬上擊敗項羽感到可惜,「除此之外,一時難道別無他法?」
張良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心裡,冒出了一股對戰爭的厭倦之情,彷彿那些打鬥殺伐,全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可笑動作和可悲念頭所構成。與圯上老人相遇之後,他以為自己的豪邁之情已經消退,沒想到,自己依然投入了戰爭,而且牽涉的程度,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了下邑,張良稍事休息,聽說劉邦馬上要召見自己,他深深感受到了他所背負的責任。
英布的運氣不佳,猜想也不會被劉邦禮遇和尊重。英布到時,劉邦正坐在床邊,讓兩個侍女洗腳,英布看了,頓覺胸中一股悶氣,覺得自己受了極大的侮辱。即使是項羽,也不如此對待過他!這可是他生平所受最大的侮辱!
「將軍如今已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人人都將待命於將軍,此是將軍之長;然而久戰生疲,此是將軍之短。將軍如果率疲倦之兵去攻燕國堅城,曠日費時,糧食殫竭,恐怕是欲戰而不可得。善於用兵者,不用自己之短襲他人之長,而是用自己之長擊他人之短!」
最慘的一幕發生在睢水上。數萬漢軍軍眾受到楚騎無情追殺,不得已投入睢水之中,人們前仆後繼,互相踐踏,堆積的屍體堵塞睢水河道,河水於是泛出兩岸,尋找出路。
劉邦搖搖頭,「我雖不欲如此,但此時無力收拾關東之地。項羽若來相爭,我又有何計策可使?」
很快,一重重的楚軍圍了上來。不一會兒,劉邦及其隨從軍眾,已被楚軍嚴嚴實實圍住。不等項羽下令猛攻,他手下的那些勇士們早已躍騎衝了上去,正在驅散劉邦左右之人。
一旦被這批擾亂軍心之輩衝決陣腳,那真比戰敗敵軍還可怕!
英布的反叛雖然不會對項羽造成致命威脅,但對人心卻有極大的影響。人們在詫異於「九江王英布居然也反了」之餘,不免對項羽的作為深深產生了懷疑。不同於從前齊、趙等地以及漢王劉邦的反項行動,九江王的反叛,等於是在項羽背後捅了一刀。
張良聽到英布來歸之事,不禁微微一笑。劉邦收服英布之心的舉動,他人實在學不來。英布好歹也是一路諸侯王,從前又是勇武過人的戰將,如今為響應漢王丟了地盤,孤身來投,心中定會盤算漢王如何待他。受辱時他大覺悔恨,當然心生自殺之念。不過,等到他發覺漢王竟然禮遇他,必然又大喜過望。
劉邦為安定人心,除下令饑民可往蜀漢就食之外,還確立自己的長子劉盈為太子,然後大赦罪人。他指定蕭何留在關中陪侍太子,全面負責關中之事,然後前往滎陽一帶,著手策畫軍事行動。
他馬不停蹄匆匆而北,路過故鄉沛縣時,才想起要把留在故鄉的家小帶走。不過,楚軍追兵已經趕到,又一時找不到劉邦的妻子兒女。情急之下,劉邦只得繼續西逃,途中恰巧遇到他的兒女,馬上載上車子一同逃跑。
圖像是展示出來了,然而真正決定目前這場戰爭的,還是相持雙方的力量消長。
「關東之地與其讓項王來占,不如讓他人來占。」
張良並不回答,卻反問:「大王有意捐棄關東之地?」
「還有一人,那就是大王如今拜為大將的韓信了!」和*圖*書
張良覺得,自己必須要在大勢的引導上盡到責任。此次前來彭城,自己為何不勸說劉邦將兵力安排得更合理些?如果作一個比較像樣的布局,也許漢軍就不至於一下子全都被楚軍衝垮了。
這股毫無徵兆的怪風救了劉邦,他乘著混亂,在數十名貼身侍騎簇擁下,突出楚騎重圍。他知道項羽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途中也不敢停下。
雖說是放心,但韓信用兵,還是極為謹慎巧妙。
驚慌失措的漢軍軍眾,四處奔逃。然而不知何故,凡是他們逃往之處,總有楚軍出現。那該怎麼辦?只好轉身再逃。這樣來回奔逃,使漢軍已不知鬥志為何物,還是逃命要緊。
果然,就在劉邦大軍攻下彭城十天之後,項羽親率三萬精騎,悄悄從魯城穿過胡陵,拂曉抵達蕭縣,向漢軍發起攻擊。漢軍難以抵敵楚軍,紛紛逃散,中午時分,楚軍已抵彭城之下。
韓信平定趙地之時,趙兵有十萬人,在陳餘率領下前來井陘迎戰。
「如今大王不結交前途大好的漢王,卻把自身託給危機四伏的楚,臣私下裡替大王感到擔憂!」隨何看得出來,英布已經動搖了,又說:
趙王歇也發覺,張耳還在漢王那裡活得好好的。他對於劉邦騙了他感到十分不滿,宣布不再加入劉邦伐楚大軍。
換做是項羽,他將如何處置前來投靠自己的人?劉、項二人的區別,或許正在於此,想到這裡,張良會心一笑。
這種慌亂情緒有如迅速傳播開來的瘟疫,軍眾之中有不少人紛紛投入谷水、泗水。漢軍就如被森林大火趕逐出來的獸群,慌亂中不辨方向,只憑著本能往前奔。
韓信謙讓再三,「如果陳餘聽了足下之計,我早已束手就擒了。就因為不用足下之計,故而我得能入趙,在此款待足下。如今我誠心聽您計策,萬勿推辭!」李左軍這才說道:
漢王使者派出的效果一時不能顯現,楚軍趕來的消息卻日甚一日。五月裡,劉邦只好決定前往關中。此時,韓信攻下廢丘,章邯自殺,關中完全歸屬於漢,劉邦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劉邦好大喜功,對這種人也一概收錄,以致如今被他們連累得,連自己的精兵強將都站不穩,收不住陣腳,垮了。
隨何先是質問英布,如果他真的效忠項王,為何伐齊時他不肯為項王出力?如果他真的效忠項王,為何彭城有難他不發兵相救?然後他又分析,英布之所以不敢背離項王,是因為項王勢強,然而現下之勢,實為楚消漢長。分析過後,隨何導出一句結論。
「英布受封九江王之後,屢與項王不諧。項王前次擊齊,本欲調英布一同進軍,英布卻不從命,只派手下將領帶幾千兵前往效力。項王不滿,屢次派人前去訓說,英布雖未與項王破臉,也已是貌合神離。大王若能得英布之助,便等於削弱項王實力,一石二鳥。」
攻下趙地之後,韓信卻不再馬上去拿燕地,而找來趙王謀士李左軍,向他請教。
項羽乘著漢軍鬆懈之際,一舉擊潰了漢軍。張良對於楚軍的剽悍勁疾、英勇善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雖然早先張良就已聽說,不過直到今日目睹這場大戰,張良才對楚漢兩軍的戰力對比,有了實際的瞭解。
英布是個勇武之人,政治上卻全無遠見,他從未聽到過這種高談闊論,隨何一張利嘴說得鞭辟入裡,振振有詞,英布一時竟被說服了。
有個叫隨何的自願承擔此事,正中劉邦下懷。於是,劉邦就給隨何二十人,讓隨何做漢王使者,出使九江。
韓信請來李左軍,待若上賓,問以取燕之計。李左軍推讓,不肯承答,只說:「敗亡之虜,豈敢言軍國大事!」
就在這幾個月中,韓信得了劉邦增派的三萬兵,連同他原來的二萬兵,略平了趙地。趙地一平,等於為劉邦帶來了一大片土地和人民,無異實力陡增。在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之後,韓信也常把精兵增派到滎陽來,使劉邦在與項羽的正面交戰中,壓力減輕不少。
韓信派出間諜,在得知此事和圖書之後,迅速進兵,擺開背水作戰之陣。另派出灌嬰二千騎兵伏於側翼山間,準備會戰。趙將輕視韓信,嘲笑韓信不懂兵法,自蹈死地,於是傾營來追逐漢軍。
劉邦又搖頭,「英布曾為項羽手下一等戰將,如今雖與項羽有隙,也未必能為我所用。」
這樣一來,九江王就算是與漢王互有往來。此事項羽也略有所聞,但他正在前線備戰,急於要得到英布的協助,於是,他不停派使者去九江,有時候,使者還直接向英布催兵。
當劉邦在彭城飲酒作樂之時,天天身邊有陳平在旁侍陪,張良不在他身邊,他也想不到要找張良。然而眼前,劉邦第一個想到的人卻是張良。
隨何知道英布雖然動搖,卻還是對項羽有幾分懼怕,不敢明目張膽的背叛他。再加上往返九江與滎陽之間的西楚使者愈來愈多。隨何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直接闖入英布宮中,坐在楚使的上位,故意大剌剌的說:「九江王早已歸附漢王,楚國為何還到此地來徵發兵員?」
韓信用李左軍之計,燕國果然望風而降。這樣,劉邦的勢力也就漸凌駕項羽之上。項羽當然因此有些心急,所以他分散部分兵力來對付駐在趙地的韓信軍。
楚軍騎兵來勢甚猛,漢軍不是對手。於是有人向劉邦推薦李必、駱甲兩位秦人來率領漢軍騎兵。劉邦當下就打算拜李駱二人為騎將,但他們卻說,不如以劉邦親信為騎將,李駱二人願意輔助他取得成功。劉邦當下拜灌嬰為中大夫令,以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帶領漢軍騎兵。
看到眼前這種景象,張良一陣心痛。張良知道世事如煙雲,生老病死,種種苦痛,他原已看淡。然而眼前慘絕人寰的情景,卻不能不教他打從心裡感到悲傷。
張良也曾考慮,與劉邦手下幾位將領商量一下,以便採取一些預備措施,以防不測。然而,他也沒有這麼做。他想,在一團喜慶氣氛中,他的建議大概沒有人聽得進去。
兩人相互慰問之後,劉邦開門見山的問:「此次兵敗彭城,十多萬大軍潰散,一時也難收拾。項羽乘此機會,定親率楚軍隨後追來。我新敗之際,手下少有兵力可使,難道我又要退回關中?」
韓信軍過河後不奔浦坂,卻直攻魏都安邑。魏豹聞訊大驚,率軍倉皇迎戰,結果大敗,自己也被擒拿。西魏迅速平定。
英布的反叛行動在幾個月後就被項羽派出的項聲、龍且大軍擊破。英布敗得很慘,又不敢馬上帶兵歸漢,生怕自己被楚軍追殺。項羽對他已經恨之入骨,要求楚軍擒殺英布,因此英布是與隨何他們一起,抄小路悄悄來到滎陽的。
軍情突變,彭城內外漢軍還來不及反應過來,只見楚軍如急湍飛瀑般沖決而來,所過之處一片平坦,唯有倒地的漢軍軍眾。
劉邦的父親及妻子沒有遇上劉邦,他們受酈食其的保護,避開大路,打算從小路趕上劉邦,結果卻落入楚軍手裡,被項羽留下做了人質。
漢軍退至水邊,無路可退,在韓信率領之下,拚死作戰。此時,灌嬰二千騎兵從山間悄悄進入趙營,拔了趙軍旗幟,遍插漢軍旗幟,大聲鼓譟起來。趙軍不知就裡,回頭一看,還以為漢軍人多勢眾,從天而降,自己營壘已入漢軍之手,頓生怯意。趙軍人心一亂,漢軍更是奮勇當先,殺聲震天;趙軍後退中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漢軍乘勝追擊,殺了陳餘,擒了趙王歇,趙地迅速平定。
此時,更嚴重的反叛警報從九江傳來。不出張良所料:英布反叛項羽。
要在一場持續對峙的拉鋸戰中贏得勝利,有賴於戰時的韌性和後繼力是否充足,真正考驗楚漢雙方的艱難時刻已經來到。
天低草長,風疾鳥哀,白楊蕭蕭,流水嗚咽。張良望著眼前景象,胸中的情緒無以名狀。「若要天下太平,我怎能置身事外?不過問www•hetubook•com.com世事,聽其自然,真的就是自然嗎?不是!既有我張良此人,那麼我的言行就是自然!我自抑自扼,哪裡又算是聽其自然?凡事當說則說、當做則做,切不可毀我自然,才是自然。」他終於想清楚了,讓自己居於狂狷之間,能不偏頗。
張良是乘著混亂,從人群稀少之處逃出來的。早在漢軍攻占彭城之時,張良就已經在考慮該如何從彭城撤退。但是,變化如此之快,根本來不及重新部署兵力,他也只好自行突圍了。
好不容易,劉邦在下邑與另外幾批從彭城逃出來的手下之人相見。此時身後已無追兵,他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稍住。住下以後,劉邦得知張良正從另一條路趕來下邑,便下令召見張良。
從統率大軍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去攻占彭城,轉眼間淪為一路逃亡的敗軍之王,劉邦的心裡,實在不是滋味。
漢軍兵強馬壯,應當是勝券在握。不過,行前劉邦、韓信還是分別把酈食其叫去詢問一番。
「項羽用兵打仗,確是一等一的好手!」張良在心中嘆息。他知道,當今之世,說到打這種奇襲戰,無人能與項羽相比。劉邦今後若能對此加強防範,不給項羽可乘之機,讓項羽無從發揮,才有打敗他的可能。
眼見各諸侯王紛紛離開劉邦,原來降了劉邦的塞王司馬欣等人,此時也乘機歸降項羽。至此只有常山王張耳、韓信寥寥數人仍然跟隨劉邦,其餘的,不是歸附項羽,就是採取中立立場,與劉邦劃清界限了。
原來,英布所受是上賓的禮遇,而劉邦只是不拘小節而已!這個發現,使英布又驚又喜,決定在劉邦這裡安下身來,陸續招收九江殘兵敗將。此時劉邦也撥了一部分兵給英布,就請英布守在成皋。
不過楚軍攻勢雖然暫時得以遏止,然而漢軍依然艱苦萬分,幾乎筋疲力盡。此時,韓信從河東來告,要求劉邦增派三萬人,讓他前去收略趙、燕、齊三地,然後對項羽實行戰略大包圍。韓信的主意是不錯,不過滎陽前線,也實在吃緊,劉邦想聽聽張良意見。
戰場一片混亂,項羽率精騎在亂軍之中尋找劉邦,他打算乘此混亂一舉擒住劉邦,結束戰爭。因此,當手下騎兵來報,說前面發現漢王及其隨從時,項羽馬上命令所有楚軍都前來,包圍劉邦。他決心在這戰場上,用全部的兵力形成絕對的優勢!
「子房更思其次。」
項羽不肯死心,非要抓住劉邦不可,劉邦身後的楚軍追兵總是緊追在後,有幾次甚至逼得很近。劉邦驚惶之下,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去,想使馬兒跑得更快些,但是每次都被夏侯嬰跳下車抱回。劉邦情急大罵夏侯嬰,夏侯嬰卻置之不理,緊緊保護劉邦及其兒女。
就在此時,項羽決定放棄齊地,打算撤出兵力全力對付劉邦漢軍。
就在這個時候,平白無故一股狂風從西北邊捲起,灰沙揚天。這風勢甚急,把樹連根拔起,楚軍又面向西北,正面受風,軍士們睜不開眼又行不得路。狂風對人無害,馬卻受了驚嚇,紛紛逃散。
項羽的楚兵很快就布置妥當,向漢軍發動猛烈進攻。
而韓信問得更是簡單:「西魏王會不會用周叔為大將?」酈食其重申道:「就是柏直一人。」韓信笑道:「不過是個小子罷了。」於是放心出兵。
這一年關中大饑,一斛米賣到萬錢,竟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一時關中震恐,無人心安。劉邦與蕭何相商後決定:凡是饑乏無食者,可向巴蜀、漢中一帶就食。
韓信虛心下問李左軍該如何才是,李左軍見韓信意誠,於是獻計:不如先按甲休兵,鎮撫趙地之民,安定人心。然後派遣善辯之士前去燕國,顯揚漢軍乘勝而鬥之長處,燕人惶恐,必然不敢不從。燕人既服,然後兵臨齊境,到時齊人面對連連得勝之兵,也將不知所措。如此,則天下可圖。
不過雖然計策在心,劉邦手頭一時也無人可以派遣。彭越本已歸屬劉邦,不過項羽新戰勢盛,不知他是否心和-圖-書生動搖。韓信遠在關中,難以隨喚隨到。至於九江王英布,劉邦與他素來無甚交情,也不知如何前去聯絡。
雖然滎陽的項羽兵力已經分散,然而劉邦仍然覺得吃不消。
不過旁人看來,那些問題也並非次要,而是需要從速處置的。像這次彭城之敗,張良就輕忽了項羽在奇襲、破擊戰方面的能力,而未能夠及時對劉邦進言。
張良調適的辦法是冥想,想像自己在一個空闊冥渺的境界之中,徜徉於其間,心府澄澈,萬念不起。往往要在冥想之後,張良才能像以往一樣,專心致志解決幾個問題。他很喜歡自己的心智在冥想後的狀況,因此也往往只把精神花在重大問題,而很少過問次要問題。
劉邦聞訊,當即從下邑移防虞縣,向後退卻。在虞縣,劉邦要一個能出使九江,並說服九江王英布發兵叛楚之人。只要英布能纏住項羽幾個月,劉邦就有把握收取天下。
「這就是了。」張良淡然說道:「楚軍剽悍強勁,我軍只可防守,難望有所進攻。目前即使九江王英布能夠側翼相助,彭越擾擊楚軍後路,我軍還是難過滎陽。長此下去,齊、趙、燕三地就會坐大。大王不如乘滎陽前線膠著之際,派韓信收略三地,使其為我所用;乘項王無暇他顧之機,收三地之財帛貨用以及人力,則我方與項王之間,優劣頓時分明。」
不過,劉邦的噩運才剛開始。
劉邦正在考慮一項重大的措施,以減輕自己所受的壓力,從而比較輕鬆的與項羽抗爭。此事如果可行,楚漢相爭之勢,將發生意料不到的另一種變化。
忽然有人大喊一聲,轉身便逃,帶動了千萬人拔腳飛奔,彷彿潮勢退去。
西魏平定,劉邦在西魏之地設河東、上黨、太原三郡,免除了來自側翼的威脅。更重要的是,現在關中一帶的後備物資和人力,得以從容沿黃河運送而下,也使得滎陽一帶的戰略防守有了更充分的保證。
魏豹陳兵浦坂,擋住臨晉的漢軍渡河。韓信在臨晉一帶假布陣勢,另遣一支精兵悄悄到臨晉以北的夏陽,用木罌渡河。木罌就是木頭做成的瓶甕,腹大口小,中間掏空,外加塞蓋。這種木罌一個個連接起來,浮在水上就可渡河。
一聽,英布、楚使都愣住了。楚使回過神來,倉皇離去。
張良此時很能瞭解劉邦心情。仗已經打了一段時間,雙方都已有厭倦之心。劉邦的軍隊戰鬥能力和後備資源,一時都還難與項羽相比,眼見一再失利,勝少敗多,自然會希望戰爭能馬上結束。而項羽雖有明顯優勢,卻也因對手一再堅持和不息的戰鬥力感到煩惱。
張良微笑點頭。
此外,漢軍軍眾雖有十五六萬,其中卻多有來去無定的烏合之眾。來投之人,大部分都是殺掠之徒,不能與強敵作戰,一見敵軍精兵便棄兵曳甲而走的,也是這種人。
漢軍占據彭城之後,以劉邦為首,日日沉湎於聲色酒肉,四處尋歡作樂,早已不把近在背後的楚軍放在眼裡。
對劉邦來說,這個教訓的代價也夠大了,不知道劉邦此刻明白了這一點不?
英布只好殺了楚使,起兵伐楚。
「那子房看,有誰能夠同我鉗擊項羽,壯我聲勢,最終為我破楚?」
劉邦這才點頭,「子房說得是。待韓信攻下廢丘,我就讓他為我東向與項羽爭天下!」
然而英布不能說什麼,兵敗勢窮而投人,又有什麼立場說話?英布忍氣吞聲,默默無言,在退出來之後,方才悔恨交加。「士可殺,不可辱。」受到這種侮辱,他只有自盡一途!不過,就在他回到漢王為自己安排的住處時,卻意外發現,自己的飲食起居,竟都與漢王相同!
劉邦派他的頭號說客酈食其前往勸說魏豹來降,不過卻沒成功。魏豹只說漢王待人傲慢,罵諸侯和群臣就像罵奴僕一樣,還說不想再見到劉邦。這樣一來,劉邦只有命韓信為左丞相,率灌嬰、曹參等將士前去伐魏。
張良只搖了搖頭,沒說什麼。
張良雖然一路奔波,不過,他自知體力尚可支持,只是那滿腦子的稀奇古怪念頭,可實在把他折磨得不輕。愈是有空閑,他就想得愈多,也就愈不得安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