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張良:墨道兼修奇謀士

作者:吳未
張良:墨道兼修奇謀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三 戰勢逆轉.韓信封王假成真

十三 戰勢逆轉.韓信封王假成真

張良又道:「待我軍心稍得穩定,然後再另作部署。全軍安危,就在這一段時間中。」
楚漢相爭才三年多,韓信已從劉邦軍中一名沒沒無聞的中下級將官,一躍而升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手掌兵符,坐擁十萬雄師,如今又被封為齊王。這南面稱孤道寡的光景,與三年前的日子相比,何等懸殊!韓信沒有理由不為此高興。
劉邦在成皋把傷養好,回到廣武前線之後,攻下齊地的韓信派人來見劉邦,向劉邦提出了一個要求。
劉邦停住罵聲,聽得張良在耳邊悄悄說:「大王坐困廣沛,難道還能阻止得了韓信稱王?他既開口要求,您不如就答應了他,並且還要厚待他,使他不至在齊地與大王為難。否則,恐有劇變!」
要是等到楚軍恢復實力,兩家重開戰局,到那時,漢軍將比以前更為辛苦。那時未必再有許多天下之士前來奮力相助,而劉邦也未必有精神重新對付楚軍。現在乘著機會大好,那怕己方再苦再吃力,也要一舉大破項軍。否則,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費,局勢又會回到初出關中時的模樣。
等到龍且率軍追來,渡河一半時,上游漢軍放水,沖走楚軍,並將他們一截為二。此時韓信率軍猛擊已經渡河的楚軍,斬殺龍且。
張良搖頭,「韓信那裡諸將,多是大王豐沛故人,不至於會跟隨他作亂。韓信所率又多是趙地之卒,將卒未能融洽,也不致生變。韓信目前得不到齊人歸心,事情斷無成功之可能。」
此後,韓信就在齊地源源不斷的送兵給劉邦。從前他攻打齊地時,所用的就是趙地之兵,因此逐步收用齊人,對韓信來說也不是太難。只不過如此一來,韓信手頭所掌之兵,始終不超過十萬人。
雖然張良在對大局及趨勢的把握上從未失算,不過他卻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有朝一日,竟會成為劉邦派信的使者。
張良看得出,項羽行將覆滅,他也知道,要是劉邦大獲全勝,項羽必定是死路一條。他想要為項羽留條活路,卻又想不出兩全的計策。目前兩方議和罷戰,雖能一時無事,張良卻也不願看到,劉邦把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勝利希望給斷送了!
然而張良心中卻是複雜得很。聽到楚漢議和消息,張良反覆想了許多。
韓信聽到這裡,知道如此一來,軍中將士對於漢王,將是感恩不盡,自己又如何能夠例外?雖然,韓信不是沒有想過擁兵自重,但漢王如此加恩於己,這種想法,便再也容不得了。
張良認為,龍且戰死,手下楚軍在韓信追擊之下投降,意味著楚軍戰鬥力的下降。在從前,根本沒有人會想到,楚軍竟會投降!
想必是由於出乎意料的緣故,劉邦坐困前線,日日盼望的就是韓信的勝利捷報,以及增援兵力,不料,他卻派使者來勒索自己,一急之下,他就罵開了:「好小子!老子在此地受困,日夜費心勞神,你卻要做什麼『假王』?」
「子房以為,我當毀棄和約,追擊楚軍?」劉邦語氣沉重,顯出異樣神態。
正在張良為難之時,劉邦來找他了。
對於張良,韓信是早聞大名,雖然並不如傳言中的丰采照人,而已顯憔悴,但言行舉止間,仍流露著不凡的儀態。
兩軍相爭,項羽卻提出這種建議,簡直如同孩兒戲耍一般。這樣的貴家子弟脾氣,豈是為政天下者的做法?
項羽疲乏,劉邦更是疲乏。五十幾歲的劉邦,雖然https://www.hetubook.com.com素以精力強健著稱,卻也已經耐不住幾年來相爭的折磨了,因此當項羽送回劉邦家小,兩下罷兵時,劉邦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項羽建議。他也已經厭倦了這種長期的兵戎生涯。
「漢王意欲添兵,我當不容推辭。只是我這裡一時不能用齊人,而齊人也未必信得過我。這樣吧,」他看了看張良,「我先派部分兵員隨先生去滎陽,日後當續向漢王增送兵員。我這裡逐漸可以用上齊人,到時再將訓練妥當之兵交與漢王。」
「他是想來要脅我?」劉邦低聲問道。
「子房,陳平向我說,乘此機會,應該追擊項羽軍,最後一舉平定天下!」劉邦一開口就這樣說,張良頓時明白,項羽的覆滅是注定的了!
「大王何不乘此機會,厚待韓信,賞賜他手下將士,廣布大王恩德,同時派人前往了解一番?」
劉邦正罵得起勁,忽然,他覺得兩腳像是受到什麼東西觸動。一看,原來是左右兩邊站立的張良、陳平,正輕踢自己的腳。
三、未經懷王允准,擅自劫脅諸侯軍入關;
這些想法在他心中盤桓已久,與張良接觸幾日後,他覺得張良對自己頗有好感,於是側面向張良打聽劉邦的想法。
六、封王不公,無理驅逐故王,使其部下爭相叛變;
劉邦宣說上述八條之後又下結論:「如此為政不公、主約無信、弒君殺降、大逆不道之人,天下難容!」項羽聽了怒不可遏,當下搭箭張弓,一箭將劉邦射下馬來。
「軍中尚不知大王傷勢如何,若知大王傷重,人心恐難收拾。」
當時兩軍相隔濰水。臨戰前,韓信派人去濰水上游,用布袋盛滿沙石堵住水流,然後在第二天開戰時,一與齊楚聯軍相遇便撤退,龍且看了還高興的說:「我早就知道韓信怯懦!」
龍且卻不以為然的說:「韓信這個人,他過去靠洗衣老嫗的施捨為生,連自己都養不活。這種胯|下之夫,談得上什麼指揮作戰?我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裡。況且我來援齊,卻坐守不戰,這像話嗎?」堅持要與韓信決戰。
四、違反懷王之意,燒秦宮室,掘秦始皇陵,大肆掠取財物;
五、坑殺已降的秦兵二十萬,又封降將章邯為王;
張良平靜的注視著劉邦。片刻之後,他緩緩地點了點頭。
八、暗中派人弒義帝於江中。
然而項羽為了向天下人證明,劉邦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只有自己,才能確確實實符合這一稱號,不惜在兩軍對峙之時,公開提出決鬥要求。其實項羽也不認為劉邦會接受挑戰,他只不過是要藉著證明劉邦的無能無勇,來再度激起手下將士們的自豪和自信。
劉邦只點點頭,卻沒再說話,看來他剛才說那幾句話已用盡了力氣。
張良笑笑,又說:「此次平定齊地,軍中十萬將士也是勞苦非常。因此漢王有令嘉獎全體將士,現有一批關中及河東、趙地資財,已隨良來此。漢王關照,命良代為發放。適才良已與右丞相曹參、御史大夫灌嬰等人談起此事。未知大王意下如何?」
劉邦想了想,「如今我封他做齊王,他那裡有任何情況,我也是鞭長莫及。不知他做了這齊王之後,又會如何?」
項羽現在,不僅要正面對付劉邦大軍,背後還有彭越、劉賈的騷擾,側翼又受到韓和圖書信的威脅。項羽第一次感到了一種莫以名狀的恐懼和惶惑。本來,項羽把龍且派到齊地,是希望龍且能夠將韓信逐出齊地,順便帶領齊楚聯軍北進,將趙地攻下,對劉邦實行側面包圍。不料傳來的竟是韓信擊殺龍且,楚軍戰敗投降!
劉邦躺在床上,見張良來,支起半個身子,左右侍從連忙上前扶住,讓他往後靠著,他才能夠與張良談話。看樣子,劉邦的傷勢還真不輕。張良細問左右侍從事情始末,才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這廣武澗,少說也有八十丈寬,項羽竟能一箭射中劉邦前胸,使他重傷,若是再隔得近些,這箭豈不是要穿胸而過?張良不禁暗暗冒著冷汗。
今日,項羽與劉邦兩人約定在廣武,隔著一條深澗,作一次當面對話。對話時,項羽提出要與劉邦單打獨鬥,項羽說:
「漢王對軍中將士,另有褒獎。凡從軍在外征戰者,家中一律免除今年徭役,並特賜糧食衣物。另外,」張良見韓信有動容之狀,便繼續說下去,「凡為國殉職者,皆賜棺材一口,並護送回鄉安葬!此時,軍中大約已盡知此事,大王亦當為之心慰,自此之後,軍心將更穩定。」
服完藥後,劉邦似是精神好了些。他示意張良坐下,然後打手勢要其餘人都離開,只留下左右親信二人在旁照顧自己。
「這就是所謂的主兵權。只是太壓雙目,看來除了掌有兵權之外,一切都不如意。」張良心想,韓信笑起來時,眉間一揚,又顯出一股清氣,「這表示此人心地尚善,本非惡類。那麼,他倒是受人欺負居多了。」
於是楚漢雙方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劃分疆域,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兩家就此協定,世代和好,永不侵犯。
劉邦眼中一時發亮。他稍稍動了動身子,像是要掙扎著起來,卻忍不住痛,左右連忙上前扶住。
韓信在齊地坐穩之後,開始進攻楚軍。消息傳來,項羽自己撐得住,他左右之人卻覺得為難。項羽此時空有一身勇武和好主意,卻不能違背全體楚軍將士的心願——他只好決定與劉邦暫時休戰。
韓信此人不容小覷,龍且不知道,項羽也曾經忽視了他。而張良雖然從一開始,就感覺到韓信不凡的價值,但他也沒有料到,韓信這個人在日後的楚漢相爭之中,竟會起如此重要的作用。
韓信心中微微一凜。他在趙地、齊地作戰,多賴曹參、灌嬰二人為左右手,如今張良既已與他們談及漢王封賞之事,就不必自己另外插手了,還是依漢王之旨為是。當下說道:「漢王既有此意,則有勞先生了。」
張良由韓信被拜為大將時,對劉邦所說的一段話,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兩件事中看出韓信的才能。雖然張良是在不得已之下,才出了那個不算是上選的計策,但同時,他也是想考驗漢軍的實力。如果漢軍中沒有人能夠解開這個難題,那就證明漢軍斷無可能與楚軍爭奪天下。
張良聽說了劉邦在陣前被項羽放箭射傷的消息,急急忙忙趕去探望劉邦。
劉邦示意他們退下,自己重又躺下不動。歇息了一會兒,只聽劉邦緩緩說道:「子房,你暫且先回去。我自有主意。」
張良見韓信如此說,知道他已盡力了。韓信帶兵極其有方,齊人經他訓練,不出三月,就能夠上陣頂事了。
韓信上書中說,齊人反覆多詐,又與楚國接鄰,若非德高望重之人,難以鎮住齊地。因此他要求劉邦允准他暫為齊地「假王www.hetubook.com.com」——也就是暫時代理齊王之位。
張良見狀,知道劉邦一動身就疼痛難忍,無力與自己談話,於是起身告辭。
劉邦動容道:「與其讓天下之士跑到他處去尋求事功,不如就將他們留下,讓他們個個得意而回!」他笑看張良,「子房,你與陳平,是眾人之中勸我乘機追擊楚軍的兩個。其餘人,怕是還未想到呢!」
「子房請為我詳言!」
「楚軍久戰生厭,加上糧運不繼,側翼又受到韓信威脅;我軍雖也是久戰而有疲意,卻無後顧之憂,加上兵員、糧食源源不斷,故而尚可一戰。若全軍上下都知此戰可以擊滅楚軍、一統天下,士氣將更旺盛,求戰之心更切!」張良看劉邦正考慮著,又說,「如今天下未曾一統,天下之士也就心無定處,說不定會在他處起事。良只怕大王有意恪守和約,而手下諸人卻將因此離去,投奔他處!」
看樣子,韓信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張良接上說道:「漢王屢次對我說起,韓將軍之功,非同尋常,當以王侯封之。只是軍務纏身,一直未能操辦一個隆重大禮,行此封賞。如今齊人反覆,不甘降服,當此之際,漢王毅然決定,封將軍為齊王,並請將軍鎮撫此地。雖然不及操辦封王儀式,但特派良前來為大王道賀!」
冬十月,劉邦背棄鴻溝為界的誓約,率軍追擊正在後撤的楚軍。
二、假傳懷王意旨,殺宋義而取代之;
不過他覺得這樣有欠磊落,亦於道義上有虧。再說,自己心中所能謀畫的,無非是有關戰爭韜略的部分,其餘的,他一概不懂,又如何自立為王?
張良這一番話,到底在韓信身上起了什麼作用?沒有人知道。但是後來,當項羽派武涉前去遊說韓信,說韓信可以自立為王,與劉、項三分天下之時,卻被韓信直言拒絕了,使得武涉失望而去。
劉邦眼見衰竭的楚軍尚有如此反擊能力,而自己的軍隊一時卻強攻不下,不由得又心煩起來,他又來找張良商量。
張良聽韓信這麼說,便微笑點頭,「如今漢王就有一事,希望大王鼎力相助。項軍英勇無比,漢王那裡多有艱難。滎陽一線如若崩潰,則危及關中,而大王也將被孤立於齊地。故而漢王請大王速速增兵滎陽,以鞏固前線,擋住項羽進攻之鋒。如此,大王在齊地,方能從容鎮撫一方,並伺機側擊項軍,為漢王減輕正面壓力。此事,不知大王如何安排?」
他憑漢王的名義統率全軍,除卻帶兵行動,指揮作戰,其他的無須操心,一切都有漢王擔待。不過,漢王好像又對他的有些作為不甚滿意,為何沒有問罪於他?
因此,在離開漢中時,張良把這個難題留給了劉邦,他相信,能夠解開這個結的人,必是能夠指揮漢軍,最後對項羽構成威脅的人。結果,韓信解開了張良留下來的難題,現在也成為對項羽構成最大威脅的人。
如此一來,項羽等於退出中原,自大梁起,由北貫南直到陳郡這一大片土地,拱手讓與劉邦。項羽自此之後,轉回他的江淮之地,不再過問中原大局。
楚軍因為漢軍背棄盟約,勃然大怒,個個奮勇爭先,把漢軍打得大敗而逃。
這時,又有侍從過來,走到劉邦身邊,低聲提醒他該服藥了。張良眼看劉邦支撐著,在左右侍從的服侍下進藥。劉邦的氣色只是有些蒼白,不過他胸口上的箭傷確是厲害,稍一動身,就顯出痛苦難忍的模樣。
劉邦軍中大都是由見利忘義之徒組成。這批人有能量、善活動,在這種亂世中,他們所能和_圖_書起的作用比正人君子不知要大多少倍。維繫這批人的唯一核心,正是劉邦本人。如果失去了劉邦,就失去了統御他們的力量,這批人會如同他們蜂擁而來時一般,做鳥獸散逃去。
一、違背當初懷王「先入關中為王」之約;
劉邦一開口,韓信派來的使者頓時俯首伏身於地,不敢應答,更不敢仰視。
張良又問了大夫,說是一時不致有生命危險,不過,卻需要一段時間好好靜養。若是調養不當,或使創傷復發,那麼後果就難說了。
「大王是擔心楚軍乘亂來襲?」張良問道。
到了固陵,劉邦怕自己軍隊擋不住楚軍反擊,於是召集韓信、彭越兩支軍隊前來參加會戰。不料韓信、彭越卻不前來。
然而他又不無擔心。雖然憑良心說,劉邦待自己是關懷有加,禮殊眾人,不過劉邦身上,卻有一些什麼令韓信覺得不安。
劉邦只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向楚軍將士數說項羽的八大罪狀:
「子房,」劉邦說得甚是緩慢,聲音也低低的,全不似往日神采。「不想項羽如此膂力過人!我這傷一時間恐怕是好不了,也不能在此視事了。只是眼前的事,我卻放心不下。」
劉邦怎麼可能與項羽決鬥?他笑著回答:「我寧願與你鬥智,不願與你鬥力!」
大夫是聰明人,明白張良之意。於是,劉邦在隔天服用了大夫額外配製的藥後,強打精神,前往營區各地巡視,初步安定了漢軍將士之心。當晚,劉邦傷勢又有加重跡象,於是立即悄悄送到成皋去調養。
「天下不得安寧,只因你我二人相鬥。我倆不如今日單挑決鬥一場,贏者為王,敗者拱手相讓,不必再教天下人跟著受苦!」
劉邦聽後不語片刻,然後點點頭,只把眼睛朝張良看。張良心會,於是又道:「大王須示以無恙,方能穩住軍心。」
劉邦得到韓信增援的精兵,蕭何又從關中為他送來兵員,這使得劉邦在滎陽一線的防守,已不致為項軍衝垮。楚漢相爭以來,劉邦還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
在此戰之前,龍且還十分驕氣凌人,當時有人建言:「漢軍千里來戰,其鋒銳不可擋,不如堅守不出,同時派人到齊地號召人民抗漢。等到漢軍在齊地孤立無援,糧盡待斃、求戰不得之時,更可以將其輕鬆殲滅。」
韓信長得有幾分秀氣。雖然他生有一張四方臉,但因為臉色白淨,看來頗有纖細之感。他的五官端正,說不上出眾,只有雙眉極濃而粗,濃得發亮,粗得幾乎壓住眼睛。
劉邦呢?劉邦才不管項羽怎麼想,他只是笑而迴避。他不在乎項羽的挑戰,他的手下將士也沒有人在乎。
聽韓信如此問起,張良微笑答道:「漢王寬容待人,是天下人盡皆知的。項王只知親信身邊之人,對天下之士,卻心存輕忌,恰與漢王相反。故而楚漢相爭數年,漢王愈戰愈強,項王日漸勢窮,這雖說也是天意,卻不能說就沒有人心向背在其中起作用。
離開前,他叫來大夫,「若有一時速效之藥,請盡快先用上一用。然後再作長期治療。」
劉邦仍然沒有說話,望向張良的眼神中充滿了詢問之意。
從當年身為天下霸主,執掌天下諸侯命運,到三年之後自甘退位,避居江淮一帶不出,項羽經此慘變,頓時衰竭不少,連身旁之人都感到,這位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已明顯衰老了,雖然他才不過三十歲。
「子房,你看韓信會不會叛變?」韓信的意圖化暗為明,使得劉邦有些著急。
「漢王為何能得眾人之心?因為眾人在漢王那裡都能放心展其所長,而不必再擔憂其所短。人非聖賢,皆有短長,漢王能讓來奔之人和-圖-書施展手腳,放心做事,竭智盡力。如此,則天下才智之士,誰不望風響應而來?」
想到這裡,韓信趕緊說道:「漢王如此恩德,全軍將士俱是感激不盡。韓信在此領受了。請先生將此意轉告漢王——但凡漢王有所差遣,韓信萬死不辭!」
張良也想見識見識韓信。如果把目前天下大勢比作一局棋,則韓信這個人,可以說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劉邦眼睛一亮,當即說道:「子房,此事我派別人,總是難以放心,還是請你為我走一趟,如何?」
劉邦離開的消息還沒傳開,韓信在齊地屢戰屢勝的消息就傳到了廣武。韓信以不足十萬的兵力,一舉擊潰楚將龍且帶領的齊楚聯軍二十萬!韓信乘勝追擊,將全部剩除楚軍收降,然後殺了齊王田廣,目前已平定齊地。
按照張良的想法,此時絕對不可與項羽議和。楚漢相爭這幾年,等的就是這一日,把項羽軍熬到無心再戰、無力再戰,此時漢軍就可以轉入進攻,一統天下。如果此時放過了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那麼,這幾年相持,又何苦來哉?
張良一笑,「韓信轉戰多年,多有大功,而位僅大將而已。如今他坐擁重兵,舉足輕重,想要向大王討個王做做,也是自然之事。」
楚漢兩軍交戰,數年相持不下,雙方主帥的安危,是關鍵中的關鍵。一旦劉邦因負傷而失去駕馭全局的能力,戰局將會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他曾經聽人說過,武將謀臣,若是功高震主,歷來都沒有好下場。也有人勸他不能不為自己著想,該要自立為王,與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才是。
七、逐義帝出彭城,自己竊而據之;
韓信的心情卻與劉邦不一樣。他是既高興又擔心。
項羽派使者去遊說韓信,這已是他示弱的舉動了,然而韓信卻不買他的帳,使項羽傷感不已。
「如此說來,大王是擔心軍心動搖。」張良說道,「我軍一動搖,楚軍就可乘機而入。如此則前線崩潰,危及全局。」
「楚軍,一時倒不致來襲。」劉邦說得甚是艱難,他似乎是極力支撐著與張良談話。「項羽那時離我很遠,看不真切。我只叫道:『狗賊射中我腳趾了。』他應該不知我傷勢,還在探聽消息。」
劉邦由大怒轉為實封韓信做齊王,是韓信始料未及的。這種額外封賞,須有特殊的禮節相應,劉邦安排下韓信派來的使者之後,就找張良商量此事。
「我軍苦戰相持,為的就是等到楚軍勢蹙力竭這一日。如今楚軍與我求和,表示時機已至,我軍若放棄此一機會,恐怕後患無窮!」
韓信喜形於色,「當初,不是韓信刻意要向漢王討封,只是齊人難治,需有位高權重之人鎮撫。不意漢王竟如此厚待,韓信必定以死相報!請先生為我向漢王申明此意。」
有鑒於此,張良認為劉邦此時不能示弱,即使傷再重,也不能留下這種印象。他想了想,說道:
韓信想了一想,知道此事不能推託,然而,手頭又確實容不得將士離去,便說:
劉邦反應也快,張良耳語才畢,他就重新操起罵腔:「大丈夫既然平定一國諸侯,自該做個真王才是,為何還要做什麼假王?太無道理!」
張良但笑不語,臉上的表情明白寫著,他的想法亦是如此。
聽了張良傳達的漢王意旨,韓信連忙說:「漢王待我,恩重如山,韓信有生之年,絕不敢忘。」
只是,張良對項羽此人,寄予深深的同情。在項羽的身上,張良看到了從前的自己,若不是當初自己藏身下邳,遇見了圯上老人,說不定,此刻自己也率了一方大軍,與劉項二人爭戰不已,弄得民不聊生,自己也有罪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