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
正說清朝十二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儲位之爭:餘波

儲位之爭:餘波

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允礽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允祉死。
十五弟允禑,康熙帝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年羹堯與隆科多二人,對雍正來說,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對他們自己來說,則是知進不知退,知顯不知隱,泰極否來,自釀其禍。《清史稿》論者謂:隆、年憑藉權勢,無復顧及,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從對待同胞兄弟和近臣,可以看出雍正性格的弱點和心胸的狹窄。雍正和圖書皇帝的性格具有兩面性:說是一套做是一套、明處一套暗裡一套、外朝一套內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為他比其他兄弟聰明,而是因為他性格的兩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時候,能夠「掩短顯長」:其長,誠孝皇父、友愛兄弟、勤勉敬業;其短,殘忍苛刻、猜忌多疑、虛偽急躁——虛偽造作將「殘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蓋,特別是把自己貪祿天位的想法隱藏起來。所以在角逐皇位時,諸兄弟失敗,而胤禛獨勝。雍正的兩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訣,也是他鞏固皇位的法寶。他在做皇帝時,極力表現出節儉、愛民,隱藏其奢靡、殘忍。近年以來,關於雍正皇帝的學術論著與藝術形象,只突出、顯現其節儉的一面,而忽視、隱藏其奢靡的另一面,這就給讀者、觀眾以誤導。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禟出家!他藉故命將允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允禟定二十八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帝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六天,諸王非傳令旨和*圖*書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二十歲的皇子共有十五人:即雍正的大哥允褆、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七弟允祐,雍正八年(一六三〇年)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祹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允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年),享年七十八歲。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禛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十四弟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禵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和*圖*書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登上皇位之後,對骨肉同胞心狠手辣、刻薄寡恩,對待近臣也毫不容情。年羹堯和隆科多是突出的例子。
年羹堯,漢軍鑲黃旗人,父遐齡官至湖廣總督、遐齡女事胤禛潛邸,後為雍正皇貴妃。年羹堯在康熙時任四川巡撫、定西將軍,在青藏有軍功。雍正繼位,召撫遠大將軍允禵還京師,命羹堯管理大將軍印務。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二月,以羹堯《賀疏》中將「朝乾夕惕」寫為「夕惕朝乾」,而興文字獄,命罷其將軍,盡削其官職。「朝乾夕惕」出自《周易》,是勤勉努力、只爭朝夕的意思。雍正認為,年羹堯故意這麼寫,就是不想把「朝乾夕惕」的美名給自己。同年,定年羹堯九十二款大罪,其中有三十二條都夠殺頭。最後令其在獄中自裁,斬其子年富,餘子年十五歲以上者皆戍極邊。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
當然,雍正作為一個政治家,我們評價他的功過是非,主要的著眼點不應是其性情品格,也不應是其皇位的獲得是否正當。皇位爭奪問題是滿洲宗室內部雍正兄弟之間的利益分配和權力鬥爭的結果,我們不能站在雍正的立場,也不能站在大阿哥、二阿哥、八和-圖-書阿哥等的立場,而應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對雍正的評價,關鍵要看他對中國歷史、對人類文明做了哪些事情。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三個兒子:胤禛、允祚(五歲死)、允禵。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禵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禵被囚禁,作為皇太后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他囚禁胞弟相聯繫是很自然的事情。
五弟允祺,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允祺死。
有一種傳說,雍正的母親曾與年羹堯私通,入宮八個月生下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康熙遺詔」之事是年羹堯幹的。年羹堯的生年不詳,他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中進士,這年胤禛二十一歲,由此看來雍正同年羹堯歲數可能相差不多,不像兩代人。這像是從呂不韋納趙姬懷孕後送給莊襄王而後生嬴政(秦始皇)的故事移植過來的。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禩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禩和圖書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藉故命允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禩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禩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十弟允䄉,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允䄉賫印冊賜奠。允䄉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才開釋,後死。
隆科多,滿洲鑲黃旗人,其父為一等公佟國維,其妹為康熙的孝懿仁皇后。隆科多在康熙晚年任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康熙死時,唯有隆科多一人傳遺詔由雍正繼位。治喪期間,隆科多提督九門、衛戍京師。《清宮十三朝演義》說隆科多在康熙死後,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取下康熙遺詔,將「傳位十四子」,篡改作「傳位于四子」。這種改法上面說過不可能。「秘密立儲」制度是從雍正元年開始的,移花接木到康熙朝是張冠李戴。但雍正繼位同他舅舅隆科多關係密切。雍正繼位,隆科多說:「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將至之時。」隆科多雖受賜襲一等公、吏部尚書、加太保等,但仍被定四十一款大罪,命在暢春園外建屋三間,永遠禁錮。六年(一七二八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