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作者:岳南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產 突破傳統的圍牆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產

突破傳統的圍牆

九、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綜合和總結。主要研究人:李學勤
劉雨,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研究員。
羅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王世民,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辛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朱鳳瀚,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教授。
(五)夏商周天文獻資料庫、計算中心和聯網設備的建立。主要研究人:孫小淳
(十三)鄭州商城的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楊育彬
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架構。
(三)商州東龍山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
二、提倡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毫無疑問,完成此工程主要靠歷史和考古學家,自然科學有關專業應參與協同。可綜合調度使用我國已建成的物理、化學、地學、天文學等現代設施。除確係必要的以外,能不新建的不必新建。計畫定得太大,會影響預定目標的實現。
劉次沅,中科院陝西天文臺研究員。
吳振武,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卅)「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考。主要研究人:劉次沅
五月十六日的會議,象徵著夏商周斷代工程全面啟動。中華古文明也將以此為起點,在時代激流的撞擊與震盪中一步步揭露它的真面目。
馬福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研究員。
彭裕商,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需要和新的考古發現,又增設了以下八個專題:
張培瑜,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
楊育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陳久金,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
(五)禹伐三苗綜合研究;
(四)邢臺東先賢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
二、商代後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工程專家組主要人員除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等四人外,分別是: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教授。
(九)早期夏文化研究。主要研究人:方燕明
陳美東,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曹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卅五www•hetubook.com•com)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綜合和總結。主要研究人:李學勤
胡鐵珠,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副研究員。
(六)新砦遺址的分期與研究;
(二)甲骨文賓組、曆組日月蝕卜辭分期斷代研究;
四、堅持重大科學問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我贊成成立三個工作組,分別研究夏、商、周三代。工程後期每一工作組都應提出一份研究報告。再由專家組在首席科學家的主持下,提出綜合報告。應盡量達成一致意見。如有異議,允許保留,不必強求一致,以多數通過為準。最後提交全國性學術團體討論,多數通過後發布,報國家備案。這大致是地質學斷代標準檔的起草、討論和通過發布的程式。地質學界的做法行之有效,很值得參考。
(十四)小雙橋遺址的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宋國定
(廿八)晉侯蘇鐘專題研究。主要研究人:馬承源
(廿七)西周青銅器分期研究。主要研究人:王世民
裘錫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四)夏及商前期都城文獻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主要研究人:辛德勇
(廿六)晉侯墓地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李伯謙
(廿九)西周金文曆譜的再研究。主要研究人:陳久金
(廿二)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曹瑋
(一)夏商周年代天象文獻資料庫。主要研究人:員羅琨
二、夏商周年天文年代學綜合性問題研究。負責人:陳久金。
彭林,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卅二)常規法技術改造與測試研究。主要研究人:仇士華、陳鐵梅
(七)夏商周三代大火(心宿二)星象和年代研究。主要研究人:江曉原
八、碳十四測年技術的改進與研究。負責人:仇士華
(二)文獻中夏商西周編年的研究。主要研究人:朱鳳瀚
廖名春,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二、對有典型意義的遺址、墓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期研究,並作必要的發掘,取得系列樣品,進行常規和AMS(加速器質譜儀)的碳十四年代測定。
(十六)殷墟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楊錫璋
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架構。https://m.hetubook.com.com
一、有關夏商周年代、天象及都城文獻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負責人:楊升南
(七)周原西周文化分期與研究;
殷瑋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趙福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繼宋健之後,李鐵映在發言中強調:「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自信心,是這一項目的意義之一。從各種條件來看,現在我們有大量的考古發掘,有現代的科學技術,又有國外的研究可以借鏡,我們的條件不比德國人研究埃及史的條件更差,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完成這一課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創新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夏商周斷代問題,兩千多年來沒有得到解決,說明它有難度,所以,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方法上,都要去掉一切迷信,一切因循守舊,在工程開始之時,就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科學精神,開拓這一研究的新局面……。」
七、西周列王的年代的研究。負責人:張長壽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計畫成立之後,根據大陸國務院會議精神,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等四位首席科學家,便著手起草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項目的可行性報告、經費使用計畫,以及推薦專家組成員名單。
(廿三)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徐良高
一、西周共和元年(西元前八四一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六)夏商周三代更迭與五星聚合研究。主要研究人:徐振韜
張長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宋國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三)有關夏商西周年代、天象的重要文獻的可信性研究。主要研究人:廖名春
(廿一)先周文化的研究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王占奎
三、對各課題透過以上兩條以及其他途徑得出的結論進行綜合,進一步深化研究,得出盡可能合理的年代學年表。
鄭傑祥,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郭之虞,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五日,在經過數次修訂後,《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經過大陸十九位專家學和-圖-書者評審之後,通過施行。
林志純,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為了協助專家組進行項目的總體設計和實施中的組織協調,經夏商周斷代工程領導小組批准,設立專案辦公室,並聘歷史學家朱學文為主任、周年昌為祕書長、王肅端為副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及有關工作。
(卅四)加速器質譜儀法技術改造與測試研究。主要研究人:郭之虞
蔣漢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六、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負責人:張培瑜、俞偉超
(十)二里頭文化分歧與夏商文化分界。主要研究人:鄭光
安金槐,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至於「工程」課題、專題部分主要成員的資歷如下:
方燕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占奎,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俞偉超,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
三、夏代年代學的研究。負責人:鄒衡
劉一曼,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廿四)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趙福生
吳守賢,中科院陝西天文臺研究員。
四、商前期年代學的研究。負責人:安金槐
常玉芝,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劉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一)金文紀時詞語(「月相」)研究;
為便於組織研究,工程領導小組聘請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等四位著名學者為首席科學家,隨後由領導小組又聘任了相關學科的廿一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專家組再聘任不同學科的專家進行聯合研究。直接參與工程的來自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內共九大學科內的優秀學者達二百多人,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陝西天文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和圖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煙臺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
陳鐵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卅六)世界諸古代文明年代學研究的歷史與現況。主要研究人:林志純
楊錫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對於以上四點建議,宋健強調,不能設想這會是「最後的真理」。它只能是對中國古代史最新研究的一個總結。經多數科學家通過並發布後,即可為今後的國內外的歷史研究、教學和社會各方面提供一個到目前為止比較可靠的、可使用的系統紀年。如果以後有新的發現、新的證據或新的研究結果,隨時可以透過類似方式予以修改,向全社會公布新表。
五、商後期年代學的研究。負責人:殷瑋璋
(十五)偃師商城的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杜金鵬
對於工程的具體實施,宋健還向與會者提出四點建議: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李鐵映、宋健在中南海主持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夏商周斷代程領導小組、專家組專案辦公室以及有關單位及專家學者近五十人。會上,李鐵映、宋健聽取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領導小組組長鄧楠、專家組組長李學勤等有關人員的彙報,並頒發聘書給參加工程的廿一位專家組成員。宋健在題為《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發言提綱中指出:「中國的史學界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自己的勇氣與信心,要充分發揚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與創新精神。中國的歷史科學要想在世界上獲得其應有的地位,中國的歷史學家首先要站起來,要敢做大題目,使歷史科學成為中華民族的支柱性科學,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能正是一種綱領性的工作。廿世紀即將結束,我們不能把古史上的迷茫就這樣傳給下一代。自晚清封建帝制崩潰直至進入廿一世紀的一百多年來,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特別是建國後四十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的古代史研究已取得極其豐富的成就,處世紀之交的『九五』期間,應該做一個總結,對三代紀年這個關鍵問題歸納 出一個輪廓。」
(八)洹北商城的遙感與物探。
三、實施斷代工程,宜集中注意m•hetubook•com•com力於任務目標,不再引發大的辯論。
徐良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十七)殷墟甲骨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劉一曼
鄒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黃天樹,北京首都師大中文系教授。
一、對傳世文獻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進行搜集、整理、鑑定和研究,對相關的天文曆法紀錄,透過現代天文計算推定其年代。
(二十)武王伐紂時天象的研究。主要研究人:江曉原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研究員。
羅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八)夏商周時期國外星象紀錄研究。主要研究人:孫小淳
(卅一)西周曆法與春秋曆法——附論東周年表問題。主要研究人:陳美東
(十八)殷墟甲骨和商代金文年祀的研究。主要研究人:常玉芝
(卅三)骨質樣品的製備研究。主要研究人:原思訓
(廿五)天馬一曲村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主要研究人:劉緒
鄭 光,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徐振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
有了以上三大途徑,接下來便是設置課題和專題。經過論證,夏商周斷代工程經論證當時共設九個課題,下分卅六個專題,如下表:
一、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精力於關鍵問題。……應集中精力於總結近幾十年考古發掘、甲骨金文、竹書等新的考古和歷史科學研究成就。必要時,可部署新的發掘,對重點遺跡文物,集中力量進行研究。
在起草的可行性報告中,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最終目標是推算出一份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代年表。具體的目標如下:
劉健,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博士。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由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和定年技術等學科的專家學者聯合實施的系統工程。研究途徑主要有三:
原思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嚴文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十九)甲骨文天象紀錄和商代曆法。主要研究人:張培瑜
杜金鵬,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十一)《尚書》仲康日蝕研究。主要研究人:吳守賢
(十二)《夏小正》星象和年代。主要研究人:薄樹人、胡鐵珠
楊升南,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