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作者:岳南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世界文的折光 埃及文明的湮沒與發現

第二章 世界文的折光

埃及文明的湮沒與發現

①Sarapis:又作Serapis,埃及—希臘宗教所奉祀的神。本來是冥神,後來被奉為太陽神,據說能醫治疾病、保證豐收。對他的奉祀沿著商隊路線從羅馬遍及地中海地區,各商業城市香火尤盛。
事實上,早於亞歷山大大帝之前約二百年,波斯王朝便征服過曾輝煌無比但當時已經暗淡衰頹的埃及法老王朝。當新崛起的亞歷山大開始率軍東征時,埃及的法老王朝不過僅剩虛名而已。「這個高大而脆弱的龐然大物,只被亞歷山大的戰刀輕輕一擊,便頹然倒地了。」隨著埃及的被征服,埃及人對本民族國家的統治地位完全喪失,一個由希臘人統治的新時代到來了。
埃及,以地理位置而言,以今天的開羅為界,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部分。上埃及是指埃及的尼羅河上游地區,即開羅以南地區。下埃及是指埃及的尼羅河下游地區,即開羅以北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關於埃及的氣候及地理環境,著名學者C.W.西拉姆(C.W. Ceram)曾如此描繪:「太陽早晨在湛藍的天空升起了,運行了,它那黃色的、滾燙而耀眼的光芒照在褐色的、赤色和白色的沙地上,映出的影子像沙上的剪影一樣輪廓分明。這是一片永世陽光普照的荒野,這裡沒有氣候的變化,沒有雨、雪、霧、雹,也很少有雷聲和閃電,這裡的空氣乾得要命,遍地都是五穀不生的砂礫和硬得發脆的土地——就在這塊土地上,奔流著偉大的尼羅河,它是眾河之父,人稱『萬物之父尼羅河』。它源遠流長,河水來自蘇丹的湖泊和熱帶雨林。每逢汛期河水就溢出兩岸,淹沒沙荒,吐出肥沃的七月的泥漿。每年河水高達五十二呎,如是循環往復,持續了千萬年。水退之後,河邊的乾土和沙地已經浸透,河水所過之處長出綠色的植物。播種的莊稼開始發芽了、吐穗了、成熟了。就這樣,尼羅河邊每年出現一個新的埃及,它是古代的穀倉。正如偉大的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所說:『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禮物」』,就連遠地的羅馬人的饑飽也要取決尼羅河的恩賜。」
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拿破崙的狂想很快成真。一七九八年五月十九日,拿破崙以共和國派遣軍的名義,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東征。這次目標直指埃及的征戰,不僅動用了三百二十八艘戰船以及共和國最精銳的三萬八千人的軍隊,還有一百七十五名各界精英隨行,其中有數學家、天文學家、化學家、礦物學家、東方語言學https://www.hetubook.com•com家、建築師、作家、畫家、詩人等等。拿破崙遠征的目標很明確,除了武力征服埃及,還要對這塊土地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考察。
發現羅塞塔碑的具體情節已相當模糊,但當時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塊石碑是一個名叫道特普爾的人發現的,有人則稱是布沙德所發現,但後來經拿破崙下令調查後發現,布沙德不過是一名指揮士兵們在位於尼羅河畔的拉齊德要塞廢墟進行挖掘的低階軍官,他本人並未發現這塊石碑,實際上挖出這塊石碑的是一個不知姓名的士兵。據科學家們後來推斷,這名挖出石碑的士兵可能有一定的文化水準,或者有些古物常識,所以當他發現石碑之後,能立即意識到這是一件非同尋常的東西並有意保留了下來,最後才為軍官布沙德所知。
由於羅塞塔碑的學術價值在當時所享有的崇高聲譽,許多成就卓然的學者紛紛傾全力投注破譯碑文,這項工作在英國、德國丶法國、義大利等地同時展開,但許多年過去了,卻毫無成績可言,致使有些灰心喪氣的波斯著名東方學家德.薩西發出了「這是科學無法解釋的一個複雜的問題」的感嘆。當時人們尚未意識到,羅塞塔碑的象形文字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釋讀,只有天才方能完成這一歷史性的重任,但天才又在哪裡呢?
亞歷山大大帝對埃及的征服,開啟了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時代。托勒密掌權後,又進一步宏揚兩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他在籌建亞歷山大城之時,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規模龐大的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托勒密二世還親自任命古希臘著名數學家厄拉多塞①為圖書館館長,負責蒐集、整理古希臘文學和其他民族優秀文學作品的抄本,翻譯《舊約全書》和巴比倫人的各種文獻,並組織七十二名猶太學者將《舊約全書》譯成希臘文。由於官方的支持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一大批希臘、羅馬的學者為之吸引,並陸續來到亞歷山大城,從事各學科的研究和學術交流,一時整個亞歷山大城大師如林,科學文化事業如日中天,成就斐然,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與日俱增,竟達到了七十餘萬卷,且這些圖書全部編目化,每冊圖書均有內容提要以及評論,包括了卅卷的鎮館之寶《埃及史》,這是埃及祭司、著名的僧侶學者曼涅托應托勒密一世的指示,用希臘文撰寫的最權威的古埃及通史。這部著作不但記載了遠古時代的一和*圖*書系列事件,而且極為詳盡地描述了民間習俗與宗教等大眾文化,為埃及年代學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曼涅托以罕見的遠見卓識在書中將古代埃及劃分為卅個王朝的斷代方法,直到幾千年後仍被學者們沿用。遺憾的是,到西元前四十八年時,羅馬共和國的一代雄主凱撒率部隊攻佔埃及,戰火蔓延到亞歷山大城時,亞歷山大圖書館也難逃此劫,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傑出的東西方文化研究中心被焚毀殆盡,不僅許多孤本藏書化為灰燼,最偉大的人類文化巨著、曼涅托的《埃及史》孤本也隨著火焰升騰,隨風消逝了。
到了西元四五〇年不但沒有人能辨認古代埃及的文獻,就連當地人為了讓占領者瞭解埃及而用希臘文撰寫的作品也就此消失,古埃及文明的鏈條徹底中斷,昔日的萬丈光芒被茫茫的黑夜湮沒了。從這時候開始,直到一八二二年法國學者商博良成功地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前的近代人,除了對雄偉的金字塔和刻有一個個生動符號的方尖碑等文物古蹟大加讚賞外,對埋藏在沙漠下的其他財富一無所知。沒有人真正認識到這裡沉睡著一個悠久而古老的文明,而且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輝煌耀眼的文明之一。如果不是十八世紀拿破崙的遠征,埃及文明或許還要繼續湮沒下去,正因為有了拿破崙那看似有些荒唐的遠征,才使人類重新發現了埃及文明,並催發了埃及學的誕生。
①Eratosthenes of Cyrene:西元前二七六?至前一九四?,希臘科學作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和詩人、已知測量過地球周長的第一人。
當羅馬帝國占領埃及的早期,埃及的祭司除履行日常的祭祀之外,還要教授弟子當地的語言文字。但自三九一年之後,這些祭司在狄奧多西一世嚴厲法令的打擊下,一批接一批地出逃了。這些祭司出逃所導致的後果是,無論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是保存在神廟中紙莎草紙上的作品,整個埃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辨識了。
七月一日,拿破崙的軍隊登陸埃及亞歷山大城,由於事出突然,城裡的駐軍和居民根本來不及抵抗就成了被征服者。七月廿一日,拿破崙的士兵經過艱難的行軍,橫越一望無垠的沙漠,終於看到了開羅,看到了這座「天方夜譚」裡的城市和它的四百座寺塔,看到了開羅最大的賈米—埃爾—阿沙清真寺那巨大的圓頂,在柔和的晨曦中,這些金碧輝煌的屋宇閃爍著光輝,而那些在沙漠中高高聳立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巨大、孤寂、冰冷的巨石建築,其鮮明的輪廓被莫卡塔姆山紫灰色的山坡烘托得格外顯眼,兩種景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吉薩高地的金字塔永恆地沉默著,以高貴的姿態見證著在伊斯蘭教之前早已死去的文明。
一七九七年十月十七日,著名的法國將軍拿破崙在坎波福米奧(現威尼斯)和奧地利簽署了法義戰爭的停戰合約後,成了法國最得人心的人物。這位當時在不得人心的政治制度下,頗受公眾愛戴的將軍,在一時還不能政變和開始他那最為輝煌的橫掃歐洲的壯舉之前,已是「滿腦子精神病患者的狂想」,這種狂想使他打算要做一個如二千年前亞歷山大大帝般的蓋世英雄。這位小個子將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巴黎壓在我的身上,沉重得像一件鉛做的大衣。我們的歐洲如同一個土堆,只有前往六億人的東方,才能創建偉大的帝國,實現偉大的使命。」
這令人眼花撩亂的一切,拿破崙的士兵根本沒有心思仔細打量,因為埃及的統治者馬穆魯克王的軍隊正阻擋著他們前進的腳步,面對如蝗的敵軍,拿破崙指著巨大的金字塔,豪情萬丈地對他的士兵說:「士兵們,從這些金字塔的頂上,四十個世紀在注視著你們!」
這樣一個曾經擁有無限輝煌而光榮的文明國度,自亞歷山大大帝於西元前三三二年到來後,便宣告了古代埃及幾千年文明史的終結。
這塊舉世聞名後來被稱為打開埃及古代史之鑰的石碑,通體為「硬得像榔頭」般的磨光玄武岩,長三呎九吋、寬二呎四吋半,厚達十一吋。碑的一面鐫刻著三段不同的文字,第一段是象形文字,共十一行;第二段是通俗體文字,共卅二行;第三段是希臘文,共五十四行。這三段文字雖經歲月的剝蝕,已經有些模糊,但仔細辨識,還是看得清。所以當軍官布沙德率領士兵將這塊石碑運到開羅後,拿破崙手下一位懂希臘文的將軍便立刻著手翻譯上面的一段希臘文字。將軍發現這是西元前一九六年埃及傳教士寫的一道教令,內容是讚頌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埃庇範努斯的功績的。這段希臘文的成功破譯,立即引起了世界學者的矚目。當時的《埃及信使報》有評論指出,「在羅塞塔碑上可以找到通往古埃及王國的鑰匙,透過它有可能用埃及人之口來說明埃及。」由於碑文的三段文字安排本身就說明它們的內容是相同的,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在翻譯出希臘文以後,再設法找到希臘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m.hetubook.com.com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並不十分困難的。正當學者們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之時,拿破崙的遠征之夢結束了。
拿破崙在埃及的吉薩、布拉契、開羅舊城和開羅各建了一所軍隊醫院,好讓在戰鬥中負傷的官兵得到治療。在行政管理方面也採取了重要措施,按土地的好壞徵稅,全面普查人口……為了獲得埃及人的好感,拿破崙想盡方法讓法國占領軍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並開展大規模的建設工程。在精神生活方面,拿破崙以法蘭西學院院士的名義,簽署一切文告,並按照法蘭西學院的模式,建立了埃及研究院,此外還發行了幾份報紙,如《埃及通訊》、《埃及旬報》等。與此同時,隨拿破崙遠征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們也紛紛測量、清點、調查和蒐集一切能在地面上找到的東西。當然,這些藝術家和科學家最關心的是古代的埃及,於是,在古代遺址尚存的底比斯、盧克索和卡納克等地,考古發掘很快如火如荼地展開,就在這個時候,聞名於世的羅塞塔碑被發現了。
一八〇一年九月,在英國和土耳其聯軍的攻擊下,亞歷山大城陷落,法軍被迫撤出埃及北部的占領區,法軍從埃及弄到的大批文物全被英軍截獲並運到了大英博物館。當時法國人千方百計想保住羅塞塔碑,但是,當英國外交官哈密爾頓在一艘即將開往法國的船上發現這石碑時,便把它毫不留情地扣留並運往倫敦,英王喬治三世得知這一消息,下令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並在石碑的題簽上寫著:「不列顛軍隊征服的戰利品。」法國人辛苦了一年,有些學者還因工作而喪失視力,如此得來不易的收穫完全付諸東流。但對法國人而言,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早在法軍撤退之前,羅塞塔碑及許多文物已做了石膏複製品,並留下了抄本和圖片,這些複製品運到巴黎後,學者們得以根據這些材料繼續研究。
戰鬥的激烈程度遠超出拿破崙與士兵們的想像,但拿破崙還是以卓越的軍事天才擊敗對手,進駐開羅。至此,他的雄心壯志正步步實現,那全面占領埃及、直搗印度的偉大計畫已完成過半。遺憾的是,拿破崙的好運不長,八月一日,法國艦隊在停泊港阿布基爾遭到了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的軍隊襲擊,幾乎全軍覆沒。但是,拿破崙沒有被打敗,反而從此開啟了遠征中最為光輝的階段——開始致力於開發埃及。
埃及文明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植根、繁衍、壯大、發展起來,並很快成為世界最古老、偉大的文明之一。關於這個文明古老和圖書的程度,已超出許多現代人的想像。早在羅馬的國會上討論制定未來的羅馬帝國各項政策綱領的時候,埃及已經是一個輝煌無比的龐大帝國了。當日爾曼人和凱爾特人在北歐密林裡獵熊的時候,埃及文明已經開始衰敗。按照後世研究者的劃分,埃及文明可分為前王朝時期和王朝時期兩大部分,前後延續了約四千年。在前王朝時期,埃及從原始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最後以國家的統一而告終。從西元前三一〇〇年起,一直到西元前三三二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時止,埃及先後共經歷了七個階段和卅一個王朝,因為統治的國王被稱為法老,所以王朝時期又被稱為「法老時期」。
西元前三二三年亞歷山大去世後,他的部將托勒密開始在埃及稱王,並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他的王位繼承者們對古埃及人的統治直到羅馬帝國占領埃及後才告終結。這一時期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托勒密埃及」。
西元三九一年,羅馬帝國的新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帝國版圖內所有非基督教的異教神廟。當時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中有一座被稱為薩拉匹斯①的神廟,這是西元前卅一世紀托勒密時代薩拉匹斯信仰由希臘傳入埃及後建立的,這座建築除神廟的功能外,還是繼亞歷山大圖書館之外又一座保存古代文獻、圖書的文化寶庫。狄奧多西一世的法令頒布後,這座神廟不但被關閉,還遭到了焚毀的厄運,神廟中逃過西元前四十八年那一劫的剩書,也隨之蕩然無存。
就在這個法老時期內,埃及文明從弱小的初始階段一步步走上鼎盛。關於埃及在當時世界格局中無與倫比的輝煌和繁榮,生於紀元前的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在他的史詩《伊利亞德》中曾記述道:「在埃及的底比斯,那裡的城有一百個城門,城門是如此寬闊,每個城門可供廿個男子騎著馬,駕著馬車並排通過。」直到離荷馬時代過去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在驕陽照射下的沙漠上矗立著一座又一座金字塔,單是其中的一座就用二百五十萬塊石頭、十萬名奴隸,工作了整整廿年才得以建成。它的蓋世威嚴和磅礴氣勢,成為幾千年來人們尊崇膜拜的偶像,正如十八世紀法國旅行家薩瓦里所發出的感慨:「這些古建築經歷了民族的毀滅,帝國的崩潰、時間的侵蝕,見到它們的外觀,令人油然生出敬仰之情。回顧在這些巍然不動的軀體面前流逝的茫茫歲月,心靈真會不由自主地震顫——向世界七大奇蹟之首致敬!光榮歸於建造者的血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