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作者:岳南
考古中國:史記遺落的1200年歷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章 商代後期諸王的年代 盤庚遷殷與列王的年代

第八章 商代後期諸王的年代

盤庚遷殷與列王的年代

在安陽殷墟出土的十數萬片甲骨刻辭中,記有干支日的甲骨為數眾多,從特點上看,殷人紀日雖然絕大多數是天干地支均書,但也有不少只記天干而不記地支,這種紀日法在曆組卜辭中最為多見。
盤庚(遷殷後)、小辛、小乙:共五十年。西元前一三〇〇至前一二五一年。
按過去學者們的研究,從帝乙二祀到十祀材料密集,依之可以排出這段時間的周祭祀譜和月份。常玉芝將帝乙祀譜與帝辛祀譜連接,得到帝乙應為廿一年或廿六年。如採用帝乙在位廿一年,則帝乙時月份和周祭與季節均不對應。如採用帝乙在位廿六年,月份與季節雖不對應,但周祭與季節基本對應,故以帝乙廿六年較為合理。因此,「工程」專家組決定採用帝乙廿六年這一方案,並由此推定帝乙元年在西元前一一〇一年。
到了商代晚期,商王及王室貴族每當遇有重要事情需要進行占卜或鑄銘紀念時,往往都要在刻辭和銘文的最後部分附記上當日的周祭祭祀,以此作為一種紀日的方式。由於以周祭的五種祀hetubook.com•com典對先王先妣輪番祭祀一周需要的時間是卅六旬或卅七旬,與一個太陽年的日數相當,所以一般在沒有閏月等的情況下,一種祀典對一位祖先的祭祀在一年中只會出現一次,因此,學者們稱為周祭。用周祭祭祀紀日與用干支紀日同樣方便,但商人往往是將此兩種紀日法結合起來,在卜辭和銘文中前記干支日,後記當日的周祭祭祀。
盤庚遷殷在西元前一三〇〇年。據賓組月蝕紀錄,武丁元年定為西元前一二五〇年,則武丁以前有五十年,這五十年內,應包括小辛、小乙兩個王。據《無逸》記載,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又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武乙和文丁分別在位卅五年和十一年。故武乙取卅五年,文丁取十一年。據商末周祭祀譜,帝乙為廿六年,帝辛為卅年。由此可得商後期王年的大致情況如下:
既然武丁、帝乙、帝辛等三王的在位年已推算出來,那麼著名的盤庚遷殷之年又是多少呢?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天干為:甲、乙、丙、和-圖-書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天干配一個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後,排盡所有組合,共六十對,以甲子開始,其後依次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酋、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至癸亥結尾,可以不重複地記錄六十年,六十年以後再從頭循環。
武乙:卅五年。西元前一一四七至前一一一三年。
盤庚遷殷到商亡的總年數,見於《史記.殷本紀》、正義引《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云: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這個「七百七十三年」的記載m.hetubook.com.com,不同版本有所不同。明嘉靖四年汪諒刻本、群碧樓藏明嘉靖王廷喆刊本及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作「七百七十三年」;武昌書局翻王廷喆刻本以及日本瀧川本皆作「二百七十五」,金陵書局本作「二百五十三」。七百七十三年顯然有誤、大多數學者改作「二百七十三年」,但這樣改動如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家饒宗頤所論,「亦乏據依,蓋其確數靡得為詳」。從文獻上難以判定二百七十五、二百七十三、二百五十三說之正誤。
從可考的材料看,遠古的時期,人們採用多種方法紀日,如結繩、刻木等等。當歷史發展到殷商時期,已經採用干支紀日法了。
文丁:十一年。西元前一一一二至前一一〇二年。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看,帝辛的周祭資料較為可靠,依之排出祀譜,可確定帝辛在位年代。利用周祭資料也可能排出帝乙祀譜,與帝辛祀譜連接,從而確定帝乙在位的可能年代。
祖庚、祖甲、廩辛、康丁:共四十四年。西元前一一九一至前一一四八年。
帝辛:卅年www.hetubook.com.com。西元前一〇七五至前一〇四六年。
接下來要敘述的,就是至關重要的武王克商之年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武丁:五十九年。西元前一二五〇至前一一九二年。
帝乙:廿六年。西元前一一〇一至前一〇七六年。
在周祭系統中,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譜有六件青銅器,這六件青銅器關係清楚,是商末三王祀譜最有根據的一段。經殷商曆法研究專家常玉芝對此排出帝辛元祀到十一祀祀譜,在曆法上等符合陰陽合曆的原則,在周祭上祭祀與季節基本對應,所以應屬可信。經相關學者研究,這段祀譜二祀正月初一日的干支應是丙辰或丁巳。按照這一特徵,再考慮當時歲首和月首的可能情況,得到帝辛元年可能的年代為西元前一〇八五、一〇八〇、一〇七五、一〇六〇年等。因武王克商之年確定為西元前一〇四六年,而周祭材料中記有廿五祀的青銅器應入帝辛祀譜,沒有發現更多的祀數,所以帝辛元年以選在西元前一〇七五年較為合理。
干支紀日的方法與干支紀年一樣,每天用一支干支表示,六十天www.hetubook.com.com一個週期,循環往復,可以無窮。這種干支紀日法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的優點是,用干支紀日不會發生錯誤,也不會造成重疊、此種紀日法從悠遠的古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沒有間斷,可見它的生命力多麼強大。
從以上得到的商後期王年的大致情況來看,被推斷為武丁時期至祖庚、祖甲時期的殷墟第一、二期的年代,與賓組五次月蝕推定的武丁年代(西元前一二五〇至前一一九二年)基本一致,或相當接近,整個商後期的積年和王世排序,與商前期以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年代序列銜接上沒有明顯的矛盾。
周武王克商之年為西元前一〇四六年,如採用二百七十五,則盤庚遷殷在西元前一三二〇年;如採用二百七十三,則盤庚遷殷在西元前一三一八年;如採用二百五十三,則盤庚遷殷在西元前一二九八年。因武丁元年確定為西元前一二五〇年,考慮到盤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總年數的合理性,以二百五十三說較妥,則盤庚遷殷在西元前一二九八年,為取整數定為西元前一三〇〇年。
盤庚遷殷:西元前一三〇〇年。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