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孤獨六講

作者:蔣勳
孤獨六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三 革命孤獨 一旦革命成功,便不可能再是詩

卷三 革命孤獨

一旦革命成功,便不可能再是詩

但是,革命者若不是最後畫下一個漂亮的句點,其實蠻難堪的。這是我一直想講的矛盾,革命者的孤獨應該有一個死去的自我,可是革命不就是為了要成功嗎?為什麼所有的革命者都是以失敗者的角色在歷史上留名?
參加學運的人不一定都是為了政治目的,包括我在巴黎一起參加學運的朋友,有些人就是因為男朋友或女朋友參加而參加,他們甚至不知道遊行的議題到底是什麼。和_圖_書但是,曾經感受過那份激昂的人一生都不曾忘記。
也許我應該再寫一篇有關台灣學運的小說,因為世界上很少有學運這麼成功。當年參與野百合學運的人,今天都身居要職,這時候對於學運的反省和檢討,以及對參與的革命者內在孤獨感的檢視,會是一個有趣的題目。為什麼十年來沒有學運了?是社會都改革了嗎?還是所有的夢想都不再激|情了?
和-圖-書在我經過台北火車站、經過中正紀念堂,十多年前學運的畫面還會躍入腦海,而十多年前學生對我說:「我不要搞政治,也不要參與這些東西」時,我說:「這不是政治,你那麼年輕,去旁邊感受一下那種激昂吧!」
革命者本身包合著夢想的完成,但是在現實中,一旦革命成功,夢想不能再是夢想,必須落實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瑣瑣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上,它便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可能再是詩。
後來這些人都變成很熟的朋友,也常常會碰到,我總是試圖在他們臉上找回革命者的孤獨感,如果我能夠找到一絲絲的孤獨,我會覺得很高興,雖然我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這個夢想,使他的官做得不倫不類?
這兩張臉要如何去疊合?對我而言,就像秋瑾那張照片的問題。
說這話時,我一直回想到二十五歲時在巴黎所受到的震撼。這麼說好了,你的www.hetubook•com.com生命裡有沒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夢想?沒錯,就是不切實際,因為青春如果太切合實際,就不配叫作青春了。
我還記得當年經過中正紀念堂時,看到一個約莫大二、大三的男學生,有一張很稚嫩的臉,已經被推為學生領袖了,他必須向大家發言,他必須懂得組織,這麼多的學生光是吃飯問題、衛生問題就叫人頭痛了。當他在台上講話時,有時會羞怯,有時會說得不好,有時還會撥一下頭髮讓自和-圖-書己漂亮一點;然後跳一個時空,這張臉可能到了立法院、總統府,仍然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
因為青春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的嘉年華。
如果你堅持革命者的孤獨,就必須是像司馬遷寫《史記》所堅持的美學意識形態。並不是說不能當劉邦,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劉邦而不是項羽,都想成為成功者而不是失敗者,但是在美學之中,留下的符號總是一個一個出走的孤獨者、失敗者。
這可能是我的問題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