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啼笑皆非

作者:林語堂
啼笑皆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三 徵象 簿書篇第十六

卷三 徵象

簿書篇第十六


這裏安琪兒爵士給了我們一個清楚肯定的提示:英美在戰時及戰後將採取「單獨行動」。斯屈來脫先生及其他贊成英美聯邦統治世界的一般人,意思也完全一致。其他諸國,隨他們贊成與否,世界政府絕不以全球之同意為基礎。安琪兒爵士在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紐約市廳發表演說詞謂:
古爾柏森先生說得很清楚,中國因為人口甚多,領土易守,民族純粹,所以祇能得百分之四的分配率,而根據同那些理由,卻須給蘇聯美國百分之十五及二十之比率。古爾柏森先生也承認這「表面上的不公道」,而作如下「解釋」:

很明顯的,增加國際「流動部隊」的公共「集團分配軍」,而減少「大國」的國防軍,便能實現古爾柏森先生的一切願望。較之減低「集團分配軍」,增加若干國家的分配比率,而形成顯明的強弱之分,總要高明百倍。平均地方聯邦分配率均等,而提高公共集團分配率,似乎即能代表國際公道安全之原則,而引起人民的信仰,很簡單的,若是公共集體軍為百分之五十,那麼不論「反叛」之「國防軍」聲勢如何,其實力總不及順服「世界政府」的軍隊,除非整個世界群起而反叛世界政府——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公共集團分配率定於百分之三十二或三十四,亦可比較容易受各國接納,方式如下:
換句話說,沒有人能「吃通盤」。老實說,這手牌分配方法,叫沒人敢開盤。如果數字能給我們和平,這個計劃一定也能。如果繫鈴有術,如果蘇聯肯接受人家發給他的牌,如果玩牌的人都不打盹,如果大家技術一樣高明,或玩法一樣魯莽,或一樣小心,或一樣老實,或作弊通風的手段一樣高明;最後,如果玩牌的人彼此間都友愛信任,大家都不開口,那麼牌也玩不成了〔即無大戰〕。如果沒有旁的條件,沒有各國民族心不同,沒有國際野心不同,沒有文化傳統不同;如果能夠大家始終警惕;如果「世界政府」能當機立斷,遇事即刻調動「流動部隊」;如果不再組織一個李頓爵士考察團去花一年功夫交一個報告備案參考;如果「侵略」與「防守」的意義容易規限;如果沒有工業生產力改變軍事生產力的問題;如果沒有民航事業問題;如果大家同樣的尚武或同樣滿足現狀;如果無人祕密擴充軍備或公開否認軍力分配制度;如果沒有重洋海陸運輸問題;如果各「國防軍」及「流動部隊」距離衝突地點的遠近相等;如果各軍隊於頃刻之間都能集中作戰;如果到緊張關頭責任臨身,無人猶豫不決或保持中立;如果,比方蘇聯或德國叛抗時,捷克內部能一致,或捷克和波蘭能一致;如果,最重要的,沒有一個國家操縱「世界政府」;如果「世界法官」不為大國所左右;如果「世界議會」無法指揮;如果大國不操縱「世界政府」,不再把它常做國際聯盟般的私人機關;如果諸大國不致忘記道義,熱誠消散,彼此分裂,改變初衷,推翻原議;如果「流動部隊」不致為私人之利害奔波勞役;如果重要作戰物資,不致為人暗中操縱;如果化學工業沒有新的進步;如果沒有祕密武器發明;如果有人能保證各國民意不致改變;如果沒有自私和孤立政策;如果經濟霸道不致在任何一國崛興;如果天下真有公道可言,無種族歧視——那麼這個計劃還可能給我們和平。換句話說,如果這真是一場橋戲,紙牌實是紙牌,而非三心兩意,性好爭吵,隨時變動的人類,那麼,謝謝蒼天,無人玩牌,紙牌維持初發出時的原狀,我們便可避免戰爭了!
我們不妨研究一下這分配表,察看簡單的數字背後,隱伏著多少複雜的心理因素。美國海陸軍專家自然樂於接受古氏建議,英國專家也不致反對。但是幅員較大,人口較多的蘇聯為什麼要接受較美國更低的分配,尤其是鑒於英美素來攜手一致,印度聯邦及馬來亞聯邦又歸英美分別管轄。誰敢hetubook•com.com冒險去繫鈴在蘇聯這隻貓的身上?
這個分配方法,不僅能消除軍事獨裁及三兩國間的戰爭,並能消除集團戰爭。根據軍力分配原則,沒有一個在政治上可能的集團,能向其他世界聯邦國家發動侵略戰而不歸敗北。

蘇聯有鑒於戰前周旋資本國家之經驗,而懷疑資本國家在戰後之存心,可能採取絕對孤立之政策,等到他覺察世界聯邦確是為了蘇聯以及大家的利害而設……如果世界聯邦為維持軍力分配比例計,蘇聯軍力增加多少,聯邦也增加多少,蘇聯當不致反對。
(甲)集團分配軍 百分之三十四

心理方面的理由,還不止於此。古爾柏森其實不要中國被人猜疑為帝國主義國家,不要中國激起全球的猜忌。後來論到不立「軍力分配原則」的世界時,我們方看出其中真正的原因。
但是即使在世界聯邦之內,同一的難題仍然存在:要勒緊中國的工業頸喉呢?抑或聽她發展,直到她要求與人平等,重訂軍力分配率為止,那時候再用槍尖把她壓倒,或操縱「世界政府」把她鎮住呢?這必成變相的「五、五、三」舊戲——此次日本挑戰的根源。這種複雜問題之產生,全因為我們太重「事實」,而忘卻平等原則。
但是大國的分配率為什麼高,小國的分配率為什麼低?我們看見一種顛倒乾坤的理論,因為,古爾柏森先生說,小國會聯合起來攻打大國?歷史中幾曾有小國聯合起來防衛國土的事,不要說聯合進攻大國?歷史的事跡,豈不正恰相反?威脅世界和平的,可是挪威瑞士丹麥?且聽他的話:
      百分之六十六

原來如此,工業(即軍火工業)落後的中國,在威脅工業發達的蘇聯或美國!
國防軍(各單位百分之四)
國內若無平衡,就必須內戰。侵略者若不退出,就必須反抗帝國主義。世界唯一穩固的平衡,乃是平等。平衡立穩,方可望和平。小國家或許為了邊境爭執問題,有權利作戰;大國家不論如何,無權利作戰,因為大國作戰,勢必牽累全球。小國作戰,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事;大國作戰,多半因為他們要干涉人家的事。小國安寧,因為他們有足用的領土;大國作戰,因為他們永遠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生存空間」。最後,國不論大小,並非因知足而作戰;國不論大小,不知足便作戰。老子說得好:「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們不擬在此詳細檢討「世界聯邦計劃」。這計劃包括一個「世界軍備董事會」,一個「世界主席」,「世界董事會」,「世界法官」,以及「世界議員」。此外,有「世界憲法」和「三個時期」:「戰爭時期」,「停戰時期」和「戰後時期」,第一、二兩時期歸於「臨時政府」之下。其他尚有「世界領土表」,把地球劃成十一「地方聯邦」,包括「獨立兩通國」(如瑞士、但澤),以及「自治地方聯邦」(如印度及馬來亞)。

(此篇論古爾柏森的世界聯邦計劃,藉以證明數學之不能避開心理,及數學機械方法之不足恃)

拿中國的例子來說,此說之不合理,更為明顯。我知道古爾柏森氏對中國的感情不壞,他所應用的逆情悖理邏輯——加於中國的是一套,加於英美的又是一套——全非出於故意,也是人情所難免。英美蘇三國需要縱橫大陸的生存空間,所以必須予以較高的分配率;為了同一的理由中國卻不可得高分配率。為什麼?因為中國要「威脅」其他國家,且看:

牌已經發出,我們且坐下玩這場國際橋戲。據古氏說來,這個數學化分配軍力的利益如下:
為示公道起見,先得請讀者別把古爾和*圖*書柏森先生同強權政治家混在一起看待。他曾研究大眾心理,但是他不是心理學教授,也不是政治家;他是像你我一樣的平平實實肯用腦子的人。其次,他賦稟不凡,思路清明。如果歐克里特和拜柴果拉斯能救我們,古爾柏森也能。不寧唯是,古爾柏森還富於常識。他看得出,國際警察之存在,有如一陣煙幕,祇掩護住操縱局勢的行為——這是國際警察組織最大的危險——必引起國際間的壓迫和仇隙。而且他打定主意,盡力要消除這種危險。我們覺得他的用意實在可嘉。他評解今日的問題和補救方法,說得頭頭是道,條理不紊,我認為是看來最有意思的世界合作建議。其次,玩一場國際勃立治牌戲也很有趣,可以操練腦子。
但是古氏建議最特殊的一點,乃「軍力分配原則」。這是數學。按照古氏建議,每個地方聯邦可設「國防軍」,此外尚須定立「集團分配軍」,設「活動部隊」,由地方聯邦之全體會員指揮,彷彿撲克戲中一張「聽用牌」(Joker)一樣,更可說彷彿撲克戲中之「寡婦」,大家可以認取召用。


現在我們來討論數字怪物伊黎.古爾柏森(Ely Colbertson)的建議。或許歐克里特(Euclid)和拜柴果拉斯(Pythagoras)也能助我們一臂之力,以數字指示我們建立和平的方法。古爾柏森計劃勝人之處,乃是他的精確的數字推論,和應付大問題的明晰頭腦。問題乃是純粹的數學,「分配和平的制度」,有多大用處。
分配世界警察最理想的方法,似乎是給十一地方聯邦平均之軍力。但是這就是脫離現實了。計算分配率時,我們不僅須記住領土與生產力等因素,並須記住政治心理因素。如果各地方聯邦皆得相等的武裝軍隊分配率,較為貧窮的聯邦(佔大多數)必起而進攻少數富裕的聯邦。
論將來的局勢,為世界和平計,最好由美英蘇三國分得最大的分配率,各得一縱橫大陸之生存空間。這三國的經濟生命向內而非向外發展。(原文如此,不必懷疑!)此三國各遇有強大競爭國的威脅——如缺少生存空間之剩餘大國德意志威脅他們,或工業落後在胚胎形中的大國中國威脅他們。

說來說去還是回到軍備上的競爭,這已夠危險,兼又回到政治上的壓迫,那更加危險?
記住,美國前輩的政治家採取門羅主義時,並未先草擬完美的「汎美洲憲法」。他們連拉丁美洲諸共和國,都未與磋商。宣言是單獨發表的,在我看來,這足以為今日吾人作參考。
假使——雖然最不可能——世界聯邦組織後數年,產生了一個最強大的集團,英美德決定推翻世界聯邦而征服世界。若不定軍力分配原則,這個集團必能逞凶得志。根據軍力分配原則,這三國的分配總額,不過總數百分之三十九。反看對方,飛機坦克戰艦達總分配額之百分之六十一,其中百分之二十二係流動部隊,充任衝鋒軍,在英德兩國(百分之十九)尚未將工業生產機構轉成軍火生產機構時,優勢早已為人佔去,美國之百分之二十額量,也獨木難撐大廈了。
此外,世界聯邦能給中國機會發展工業,而不招引其他國家的疑懼。若無世界聯邦,強權政治可能促使其他各國進攻中國,不讓她五萬萬人口因振興工業而招兵買馬到太強盛的田地。
為什麼不如此建議呢?這裏就是根本癥結所在了。其性質是心理方面的。這個原則,對英美須徵其同意,對蘇聯則可強迫使其接受。「也許再減低英美的比率,較為妥當,但如此,英國議院便難予以通過,而美國也不致有三分之二議員投票贊成這個危險的方案。」但是有什麼「危險」呢https://m•hetubook•com•com?何況把集團分配軍提高,更無危險。但由蘇聯看法的危險,如何辦理呢?
軍力分配原則之例表
分配率警隊之國籍駐紮地所代表之地方聯邦
二〇%美國美國:西半球之租界根據地;馬來亞聯邦美國
二五%英國(以及英語自治區)大英帝國:印度聯邦之租借根據地英國
一五%俄國蘇聯俄國
四%法國法國拉丁歐洲(拉丁)
四%德國德國北歐(日耳曼)
四%波蘭波蘭中歐
四%土耳其土耳其中東
四%中國中國中國
四%印度(暫時歸於英國指揮之下)印度印度
二%馬來亞(暫時歸於美國指揮之下)馬來亞聯邦馬來亞
二%日本日本日本
二二%流動部隊(上面以外諸國之警隊)兩通國家以及世界聯邦之戰略島嶼各地方聯邦(集團分配軍)
奉告大國,你們至少也得裝個並不害怕的模樣罷!但是我們突然聽見說須來巡防世界了。彷彿格陵蘭人,沙摩亞人,臺灣人,緬甸人,都在威脅世界的治安,而諸大國卻全副警服,雄赳赳地高視闊步,手持木棍,小國一不聽話,隨時準備棒擊小國的頭額。其實我們應該輪換一下,叫小國來巡防制止大國擾亂治安,而任憑沙摩亞人,巴利人,愛斯基摩人,自由自在。可是不,我們不能解除大國的武裝,因為他們英勇作戰取得勝利後,不肯讓人解除武裝。好,那末,讓戰爭永遠繼續下去。頭一樣,你就要看見警察先生們先自開槍,互相對打起來,把我們這些可憐的弱小鄰居嚇得魂飛魄散。
反過情形來說,假使為共產黨操縱的歐亞,企圖推翻世界聯邦以及英美國家,若不立世界聯邦,那末共產化的日本、中國、波蘭、蘇聯、德國、法國,聯合對抗英美,勢必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若立世界聯邦,反叛國之分額比率,則僅達百分之三十三,對方實力,計流動部隊,英美本國軍隊,及世界警團之其他部隊,總共達百分之六十七。

十一國防軍(平均各單位得百分之六)
中國或不得已而接受此分配原則,或拒絕不納,是另一回事。如果她接受百分之四的分配率,那不是出於被迫無法,而是出於老子的大智若愚,以柔勝剛,居下不跌,不願招人疑忌的哲學。我對這點確信不疑。我所怕hetubook.com.com的,乃是歷史未久之國,睥睨古人智慧,不肯戒驕戒滿而弭猜懼,仇恨,傾覆於未萌。「裝做傻瓜」是一句道地的中國成語,有時候我竟忘記to pretend to be a damn fool並非英文成語。除了一個中國學者誰會稱他自己「守愚」「抱拙」。但是我知道,世界合作最後必因白種人的驕橫而致失敗。
     百分之二十八
軍力分配原則之例表
國名分配率國防軍飛機坦克戰艦和航空母艦
美國二%四〇〇、〇〇〇一〇、〇〇〇二〇、〇〇〇二〇
英國一五%三〇〇、〇〇〇七、五〇〇一五、〇〇〇一五
蘇聯一五%三〇〇、〇〇〇七、五〇〇一五、〇〇〇一五
德國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法國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波蘭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土耳其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中國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印度四%八〇、〇〇〇二、〇〇〇四、〇〇〇
馬來亞二%四〇、〇〇〇一、〇〇〇二、〇〇〇
日本二%四〇、〇〇〇一、〇〇〇二、〇〇〇
流動部隊(集體分配軍)二二%四四〇、〇〇〇一一、〇〇〇二二、〇〇〇二二
喪師折兵有時因為主將在想念俘在敵營中的情婦。和平破產,固為賴伐爾輩迭次往來柏林羅馬之間。如強權政治之觀念不變,大政治家仍沾沾自甚,昏迷不醒,既不知戰事因何發生,更不知戰爭目的何在——除了保守屬地,維持原狀——和平永遠要成泡影,而我們的子子孫孫,還得流血。
www.hetubook.com.com不,和平問題,並不是數字問題,而是強國的心理問題。世界和平問題,不祇是數字問題,正如率師作戰,不祇是佈兵立陣,察看地理兩件事一般;往往軍隊坦克俱全,問題全在率師將領之人格,頭腦,勇氣,機智,應付下屬軍官的方法,及對待長官,同事及敵人的態度。
中蘇英美(各單位百分之十)

可否容我建議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可否容我證明和平是可能的事?可否容我借歷史說明在世界上若干地帶和平不僅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有案可查的歷史事實?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既無條約,又無分配原則,都相處甚安。可否容我再說一聲,白種人未到亞洲前,亞洲已過了數百年國泰民安的日子?大溪第,巴利,沙摩亞〔太平洋島名〕也曾度過太平日子,格陵蘭,冰島也曾經見過和平。
這樣看來,古爾柏森先生置數學於心理學之前,不啻西人所謂拴馬於事後。在全球五六十個國家中,推翻世界和平者,紙有三四個強國。這些強國驕橫傲慢,縱橫全球,踢倒人家的籬牆,割奪人家的自由主權,攫取人家的財產——最後為了分贓不勻而互拼死活。他們先自己相打,後來還叫世界各國幫他們打在一起。這已經不像話。但是說和平之道,僅在解除小國的軍備,增強大國之權力,以防小國聯合起來進攻大國,那豈非更不像話?
古爾柏森先生,我不懂你的話。
      百分之四十
安琪兒爵士的火氣,真愈來愈大了。
論中國,這擁有五萬萬人口的英雄國家應得的分配率,似乎該在百分之四以上。其實她人口之眾多,就是分配率較低的緣故。中國不僅工業生產力低弱,領土比較易守,並且她的人口也眾多,種族也純粹。她可能訓練多於美國四倍的軍隊巡防內部。這巡防警隊雖然缺乏重兵器,在事實上,可成助戰的步兵。所以她的分配率,祇有百分之四。
(乙)集圍分配軍 百分之三十二
古爾柏森氏想解決的難題是,如何使「世界警團」,不妨害各國國家的主權。他的辦法,是在戰爭時期各國國防軍參加「世界警團」共同作戰;而在和平時期,則各守自己門戶,外國軍隊不能開入一步。其次,各國「國防軍」合力則成「國際警團」,分散則力各足以守土,而不足以攻人。


依照(乙)項方式,美英聯軍或中蘇聯軍的軍力,祇達百分之二十,而集團分配軍力則達百分之三十二,國際警團全部更達百分之八十。
可否容我說出其中理由?南美及加利比海得以安享太平,因為西班牙葡萄牙帝國業已崩潰。南美內戰是有的,但是我們不是談內戰,我們談的是世界史中的大|波動,今日世界若要和平,英、法、荷帝國必須拆散。這次戰爭,我知道還不足以引起反動,破壞這些帝國,我祇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能竟其功。如果帝國政府不為菲律賓、爪哇、印度、緬甸等人民的「自治能力」過分耽心,那麼菲律賓、爪哇、印度、緬甸便有和平可言了。如果他們繼續為各屬地的「自治能力」過分耽心,戰爭將永遠在他們自己國內繼續下去。
這又是芬蘭威脅蘇聯安全的舊調。為什麼不建議較大的「集團分配軍」而求安全,或多信託「世界政府」一點,依我看來,若研究政治心理的因素,倒不能為歷史上侵伐人國孽跡昭彰的大國說話,反而應替愛好和平的小國說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