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文化要義

作者:梁漱溟
中國文化要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三、倫理之於政治

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三、倫理之於政治

(前略)而支那政家所為尚不止此。彼方合宗教法典儀文習俗四者,於一爐而冶之。凡此皆民之行誼也,皆民之道德也,總是四者之科條,而一言以括之曰禮。使上下由禮而無違,斯政府之治定,斯政家之功成矣。此其大道也,幼而學之,學於是也。壯而行之,行於是也。教之以一國之師儒,督之以一國之官宰。舉民生所日用常行,一切不外於是道。使為上能得此於其民,斯支那之治為極盛。(十九卷十七章)。
舊日中國之政治構造,比國君為和-圖-書大宗子,稱地方官為父母,視一國如一大家庭。所以說「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眾」;而為政則在乎「如保赤子」。自古相傳,二三千年一直是這樣。這樣,就但知有君臣官民彼此間之倫理的義務,而不認識國民與國家之團體關係。因而在中國,就沒有公法私法的分別,刑法民法亦不分了。一般國家罔非階級統治;階級統治是立體的,而倫理關係則是平面的。雖事實逼迫到中國要形成一個國家,然條件和圖書既不合(後詳),觀念亦異。於是一般國家之階級統治,在這裏不免隱晦或消融了。
(前略)是故支那孝之為義,不自事親而止也,蓋資於事親而百行作始。惟彼孝敬其所生,而一切有於所親表其年德者,皆將為孝敬之所存。則長年也,主人也,官長也,君上也,且從此而有報施之義焉。以其子之孝也,故其親不可以不慈。而長年之於稚幼,主人之於奴婢,君上之於臣民,皆對待而起義。凡此謂之倫理;凡此謂之禮經。倫理、禮經,而支那和圖書所以立國者胥在此。(嚴譯本十九卷十九章)
不但整個政治構造,納於倫理關係中;抑且其政治上之理想與途術,亦無不出於倫理歸於倫理者。福利與進步,為西洋政治上要求所在;中國無此觀念。中國的理想是「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之內容,就是人人在倫理關係上都各自作到好處(所謂父父子子),大家相安相保,養生送死而無憾。至於途術呢,則中國自古有「以孝治天下」之說。近代西洋人不是相信。從人人之開明的利己心可使社會福hetubook.com•com利自然增進不已嗎?這正好相比。這是就:從人人之孝弟於其家庭,就使天下自然得其治理;故為君上者莫若率天下以孝。兩方目標雖不同,然其都取放任而不主干涉又卻相近。孟德斯鳩《法意》上有兩三段話,大致不差:
就倫理組織說,既由近以及遠,更引遠而入近,故爾無邊界無對抗。無邊界無對抗,故無中樞,亦即非團體。非團體,即無政治,政治非他,不外團體公共之事而已。但一家族卻可自成範圍而有其中樞,有其公共事務即政治。不過這m.hetubook•com•com按之前說集團生活三條件(見第四章),不算真團體。中國過去之鄉治與國政大抵都是本於這種方式。
支那之聖賢人,其立一王之法度也,所最重之祈嚮,曰惟吾國安且治而已。夫如此,故欲其民之相敬。知其身之倚於社會而交於國人者,有不容已之義務也,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從而起矣。是以其民雖在草澤州里之間,其所服習之儀容殆與居上位者無攸異也。因之其民為氣柔而為志遜,常有以保其治安,存其秩序。懲忿窒慾,期戾氣之常屏而莫由生。(十九卷十六章)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