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原本大學微言

作者:南懷瑾
原本大學微言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篇 外月之學 二八、帝王樣板齊桓公

第四篇 外月之學

二八、帝王樣板齊桓公

從表面聽來,諸子百家爭鳴,那一定是何等的熱鬧,非常的有趣。事實上,所謂爭鳴,所謂諸子的學術思想,都是圍繞著一個傳統的中心在轉。這個中心,便是「道」,也就是儒、道並未分家,諸子百家也並未分家的天人之際的「道」。尤其重在「人道」。換言之,諸子百家的學說,提出的主張,都是希望人民生活安樂,社會平安。使人人有安樂的一生,有一個圓滿歡欣的家庭,有一個富強康樂的國家。
但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事實很有趣,我也常把東方和西方文化相互對比,以太陽繞地球一晝夜作比方,卻發觀東西兩方人類歷史文化的變化現象,同在五百年之間,必有王者興,幾乎完全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我們的歷史,到了春秋以後,名王迭起,但有道之士的哲人也應運而生。中國有個齊桓公,配上一個管仲。而在西方,也是名王配名師,湊巧的真有趣。歐洲有個亞歷山大,配上一個亞里士多德。印度也有一個阿育王,配上一個優婆鞠多尊者。當然,在這個階段,什麼日本、美國,連個影子還沒有呢!

同時,我還說,我讀了許多中西方有關的政治學的書,還不及中國民間傳統流行的十二個字,說的徹頭徹尾,清清楚楚。是哪十二個字的真言咒語呢?那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誰能領導天下國家達到這個目的,就可封神了!尤其有關天人之際的「風調雨順」啊!換言之,這四個字,包括沒有風災、水災、地震、旱災等等的內涵啊!至於人事和人道,統統在後面的兩句話中,一望便知,可惜一生也做不到。

鮑叔,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見一惡,終身不忘。和圖書

今天還須向管仲借鏡

臣之所不若(管)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加勇焉,弗若也。
在中國的歷史上,到了春秋初期,以齊桓公作標題,管仲作內容來講,管仲的政治哲學,和他的政治體制的實施,可以說就是後來兩千年來歷史上,帝王政權的大樣板,直到現在,同樣還有他的權威價值。

管仲怎麼報答鮑叔牙?

不但是齊桓公,我一生親自看到好幾個白手成家發財成巨富的大老闆們,死後的狀況,兒女們停屍不葬,鬧著打官司、爭財產,還背地罵爸罵娘的多著呢!因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開的藥方,是真對症的。可惜我國我民不肯吃藥,所以長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歎了!
其實,幾個有名的聖哲之教,都是針對醫治人性惡習的藥方。因為我們的民族性,存在有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無信、無恥的老毛病,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開了「仁、義、忠、孝、禮、智、信」等藥方。老子開的,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味偏方,也可治百病的。印度人歷來存在階級仇視,所以釋迦牟尼開了「平等、慈悲」兩味大藥。兩千多年前的西方風氣,太過自私狹隘,又加粗暴,所以耶穌開了「博愛」一味單方。不過https://www.hetubook.com.com,現代人看不起老古方,拚命要向唯錢主義,去買新發明的西藥吃,實在不知道那些化學劑品的藥,今天說對,明天又說不對,恐怕不一定靠得住吧!小心為妙啊!人性,有善惡兼具的根底,去惡為善是健康的人生。蔽善從惡便是病態的人生。可惜人們喜歡以病為樂,因此造成人類史,是一部病理學醫案史。所以中西的聖哲們,也只好永遠擔任醫療的護理工作了。
但他在心理意識上,會不會有煩惱、有憂患、有悲哀呢?那當然是有的。尤其在王室家族的家庭矛盾、權位爭奪的利害鬥爭上,隨時都有煩惱迫人而來。但好在他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平常大多都活在醉夢之間,正如莊子所說:「酒醉則神全。」貪杯耽酒,有時如有道之士的修養一樣,容易忘身忘物。
所以我平常喜歡開玩笑地說,你們辦大學,給學位,隨便怎樣辦都可以。只有兩個學位,是絕對無法定位的。一是政治,一是軍事,這兩種是無法給予什麼博士頭銜的。因為這兩者並不屬於專才之學,而是通才之學的範圍。你只要看《封神榜》,姜子牙輔助周文王、武王建立了八百年的周室王朝政權,他的坐騎,叫做四不像。最後論功行賞,他一手分封天地神祇,但忘了自己,無可奈何,只好自封做一個「社稷神」拉倒。這是一個最低層起碼的小主管,從基層上保護人民土地的土地神而已。真正的政治家、軍事家,是通才,是四不像,是社稷神。姜子牙、管仲都是這種人。

從他輔佐齊桓公尊王(擁護周室的中央王朝),稱霸四十年後,他死了,這個只管亨現成福的hetubook.com.com齊桓公,第二年也就完了。
大家讀歷史,都知道千古以來,最好朋友的知己交情,都稱讚「管鮑之交」,有通財之義。其實,還都是向錢看的話,根本不懂「管鮑之交」的要點。我們且看鮑叔牙開始推辭相位,力薦管仲的話說:
第一,是他開始用「姜太公呂望」治齊的方針,發展工商業經濟、整頓財政、改變稅制,先求利民富國。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千古不朽的名訓。
第五,不但如此,他對於傳統文化的「形而上」道的哲學,猶如曾子著《大學》所說的「明明德」及「正心、誠意」之學,乃至「外用」於實際政治理論之間,都有很高明的深度。如果以我的觀點來看,後世的儒家理學家們,未必能望其項背。無奈後人都把他身後的著作《管子》,只視為政治學的學術,未免太可惜了!

真正的政治家是什麼?

齊桓公聽了,就放棄仇視管仲的心結。甚至,聽到魯國把他綁起送回來,就親自出郊來迎接他。但管仲臨死前對齊桓公怎樣說呢!
第四,民富國強,社會形態轉變後,必然會產生奢侈逸樂的現象。同時,為了招徠國際商賈的需要,大膽開創了公娼制度,以免社會產生負面陰影,破壞善良風俗。
齊桓公死後,五千兒子,照樣翻版,各自結黨爭立,彼此攻殺。他的屍體停在宮中床上六十七天,爛了生蟲,也沒有人來顧問。這樣便是身不能修,家不能齊,自己又非治國之才的結果樣板。所以《大學》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並非只是戒條式的虛文啊!
小白齊桓公,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人物,他之所hetubook.com.com以會成為歷史上的名王,第一,他具有天生王子的身分,在當時社會政治的大環境中,有了機會,自然是有資格登位稱王的。管仲、鮑叔牙縱有帝王之才,在當時的社會政治上,是決不可能自立為王的。第二,他在個人的私生活上,雖然壞習慣的惡性很大,但對於處理大事的關節眼上,他能夠識人、用人、信任人。而且還有一個關鍵性的特長,遇事反應靈敏,決斷果敢。這兩點,正是管仲所希望找到的一個好老闆。第三,他天生有四十年成為名王的好運,碰上鮑叔牙和管仲。

齊桓公是什麼樣的人物?

例如我們特別提出在春秋時期,所謂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便是秦、漢以後兩千年來,大多數創業帝王的樣板。但不管是哪種版本,也都會影響他們所建立的王朝文化歷史幾百年,直到如今。無論你從唯物史觀、唯心史觀或其他角度來看,始終錯綜複雜,講得不會透徹清楚,豈不玄哉!

但是,以中國歷史的習慣來說,三代以後,所謂歷史上的名王,最了不起的,也只能算做英雄,決不是聖人。所謂這些英雄的名王們,也都像我小時候的一位老輩的詩說,「江山代有英雄出,擾亂蒼生數十年」,如此而已。他們與《大學》的「明德」外用(王)之學,所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豈只似是而非,可說都是背道而馳的。
三千年前,中國的歷史,出現以周朝王室為中心的封建諸侯聯邦政治體制,實行土地公有,以井田制度,建立農業經濟社會的典範。五六百年後,到了周朝王室的威信動搖,東遷洛陽作為首都開始,便進入所謂東周列國爭霸的春秋時代。歷史與文和*圖*書化,是分不開的並蒂蓮花,從春秋時代,直到戰國七雄時期,也就是中國文化所謂百家爭鳴,諸子並出的階段。
這就是「管鮑之交」的知己明言,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把鮑叔牙一條命送到小人手裡的用心了。
如果因人論事,可以說,使齊桓公在春秋時期成功霸業的是鮑叔牙。使管仲能輔助齊桓公而大展才能,成為千古名臣的,也是鮑叔牙。管仲能還報鮑叔牙的,就是臨死以前,堅持吩咐齊桓公不可以叫鮑叔牙繼任他的相位。因為管仲知道他死了,齊桓公也就完了,如果叫鮑叔牙繼承相位,一定死於非命,那他就對不起一生的真正知己了。
現在先讓我們來看史稱齊桓公的小白這位老兄吧!他天生是一個諸侯王的少子,照現在人用西方文化的習慣稱呼,在他少年的時期,當然是一個白馬王子。他本來就習慣於豪華奢侈的生活,尤其是他的稟賦個性,凡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及六欲有關的「吃、喝、玩、樂」、「嫖、賭、招、搖」,可以說無所不為、無所不會。即使他自己不會,旁邊左右跟隨他的人,為了討好他,也勢必引誘他學會。何況他自己又聰明,又敢作敢為,當然會養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根本談不上什麼「知止而後有定」,乃至「意誠、心正、身修」一類的戒條式的學養了。因此,他就變成一個貪玩、貪吃、酗酒、好色、亂|倫等惡性重大的世家公子。
第三,創立全民皆兵、全兵皆農的體制,以治軍的制度,編制民間社會。也可說是為後世有鄉鎮、鄰里、保甲,地方自治的創始者。
第二,由他手裡,漸漸改變了公有的井田制度,讓人民有合理的私有財產,做到了民富則國強的目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