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勵志文粹

作者:山繆爾.斯邁爾斯
勵志文粹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心性的修養

心性的修養

從修養心性而完成的最高人格,其力量實屬無限。品性到達至善的境地,則確立不拔,如日月之經天,江河之行地,浩然無極,沛然莫禦,引導世人入於坦蕩大道,庸眾以為模範,弱者以為良師,邪惡則用為療治的聖藥,凡是與之接交者,均常樂於相伴而不離棄!
有品性的人,其言語行為,必無處而不自保其赤子之心。普通常人,亦有激發良知的時候,但大抵都由外界的感觸而起,時過境遷,往往又會回到或明或暗的境域。稟性純厚,雖云得自天賦,而一個人心性的積漸修養,則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功和_圖_書的。世上絕無不事修養而能品性純粹的人,所謂「生知安行」,這種由憬悟而得到的恬適的意境,實非常人所能幾及。
真正無上的智慧,是由經驗而進之以修養,由德性而引之為神明。人因天稟優厚而得的處世經驗,斷無由克己忍耐而得的處事經驗為多。逖拉斯說:「智德兼備者,其人不但能因智以成德,必且能因德以成智。」巴瑪斯敦死時,格蘭斯登在下議院讚揚他說:「諸位不要以為巴瑪斯敦已死,他至今猶在我們之中,何以呢?他有良好的模範垂示我們,使我們能夠嚴守崗hetubook.com.com位而不渝。他品性的修養,和克盡職分的表現,都非常人所能企及,如果我們的議會,人人都有與他同樣的性行,自必不致溺職,不致失權,這樣,我們豈可不景仰慕效,而懸一巴瑪斯敦的影像在我們當中嗎?」巴瑪斯敦直至垂老而性行不衰,人所覺為難堪的困苦,他則怡然處之;人所不能忍耐的憤怒,他則忍而不較;用能脫離忿瞋,臻於自然純粹的境地。
心性的修養,當自慎行始,世人因不謹細行而受禍者,比比皆是。世間任何細微的事情,苟造其因,必有其果,倘視為事小而忽m.hetubook.com.com之,勢必轉被其害。巴克才能過人,三十五歲便為國會議員,英國政治史上且特筆書之。其奇才由於天稟,幹練冠絕儕輩,惜其性行上有一弱點,便是缺乏和平的性情,居常喜逞其才能,往往任性而行,喜怒無常,使人捉摸不定,因而害於行事,終遭失敗。和平的性情,看似無關大節,但缺少,則天賦奇材,亦必為所擾累,鮮有成功。一毛之細,以光臨之,必留其影於地,一行之微,豈可忽視?
良心生於虔敬,虔敬便是用心專一;人之所以能夠互相親和,互相密結,皆在有此虔敬之心。基督教所以和*圖*書崇拜一神,中國儒家所以倡畏天命的學說,即是使人心有一歸宿,不致動搖無主,用能澄清世俗的紛擾,而維持神智的清明。心地湛然光明,一無渣滓的人,即因其信仰託命,自有所在。
有品性的人,又必有主敬之念,具有這個觀念,則思想才會高尚,人格才會高貴,言行才會純潔。對於世上凡百事物,一個人必須無處而不生其虔敬之心,如果不能遇事虔敬,精神自必渙散而無著落,興言入德之方,無異緣木求魚。惟其能敬,才能常保堅定而不動搖,常自主而不被動;意識自有宰制,不為外物所擾,中心自有主見,不為蜚言和*圖*書所惑。
行為是性情與經驗結合而生的產兒,一個人,不能專本內界的心性行事,必須體察外物,由經驗變化,品性的精神,才能盡量發揮。經驗由思慮以出,無思慮,經驗亦無所裨益;人之好惡榮辱,決非僅惕於榮辱而始有所趨避,實於榮辱之外,更有所以為之主宰者。巴斯卡說:「人不能思索,不啻即是一株脆弱的蘆葦,是自然界中最無能的東西。」培根說:「經驗若是任其如不羈的野馬,奔馳無向,反使人陷於昏亂。」思慮乃是理性的制裁,發於自然的順應,而非漫然的對付,有之,則行為皆光明磊落,既不背乎事勢,而亦合乎至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