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滅蜀記

作者:李柏
滅蜀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上卷 滅蜀之卷 二

上卷 滅蜀之卷

二人行禮告辭,正要出營之際,胡淵忽地轉身對鍾會道:「大都督,要破劍閣,其實還有一法……鄧征西月前領軍走陰平小道直趨蜀中,我等只要待其繞至劍閣之後,自後方偷襲蜀賊,則賊兵必定大亂,我軍再趁勢攻關,豈不勝券在握?」
丘建雙手接過令箭,道:「得令!」
在場諸將見龐會、荀愷所獻之計均被駁斥,也無人願再發言,大帳內一片寂靜,唯聽得鍾會手指輕敲桌面之聲音。鍾會嘆了口氣,正要再說些什麼,一將忽然出列道:「稟都督,胡烈有一想法,卻不知可行與否?」
那主帥輕撥秀髮,漠然道:「胡將軍,你也是百戰之將,難道不知『法令不行,軍心不定』之理嗎?若我饒了許儀,軍士們必說我循私苟且、畏懼權勢,這場仗,你說,可還打得下嗎?」
「令你領本部軍馬五千人沿白水河谷直趨白水寨,不破不休!」
一旁軍法官躬身道:「罪當斬首。」
此時一名粗豪將領大步出列,昂聲道:「都督,末將以為,大軍久駐,不利士氣,我軍人數既多於蜀賊,都督可以破釜沉舟,以示滅蜀決心,然後命全軍朝劍閣諸關寨進攻,先殺盡蜀兵,再滅蜀國!」觀發言之人,乃將軍龐會。龐會乃曹魏故將龐德之子,龐德於樊城為蜀漢大將關羽所殺,因此龐會深恨蜀人,直欲殺盡而後快。
鍾會一拍手,站起身來,笑道:「胡將軍之言,正中我心,我軍多於蜀賊,分兵乃是上上之我在心中醞釀已久,想不到還是胡將軍一語點了出來……那本帥敢問胡將軍,若要分兵,我軍應在哪些地點故佈疑陣?又該在哪m•hetubook.com.com些地點併力一擊?想必胡將軍早有定見了,是吧?」
鍾會又下令道:「其餘諸將,各自回營整頓人馬,命兵上胄甲馬上鞍,攻城器械全數出帳,使蜀賊以為我等將攻城,吸引其主力聚集。今夜四更造飯,五更束甲,再聽我號令行事。此計務須保密,有洩露者,斬立決!」各將領命,遂分別回營去準備。
鍾會笑道:「二位確是年輕有為的好將士,勇氣可佳。」說罷從懷中取出兩枚紅色令箭,一枚交與胡淵,道:「既然如此……世元,你領一軍繞過白水河谷,走山路逕襲白水寨,途中若見山下有軍爭,莫得干預,明白嗎?」
另一名將官出列拱手道:「都督,劍閣險要,蜀賊久守其中,實是難以攻克,我軍不如先假意撤退,誘敵來追,再一舉衝入關内,則劍閣可破。」觀發言之人,乃護軍荀愷。荀愷乃司馬昭親姪,與鍾會素來友善,此次滅蜀之役,特領河洛一帶精兵三萬,充鍾會中軍。
那主帥姓鍾名會,字士季,為太傅鍾繇之幼子,自小聰明伶俐,反應敏捷,於洛陽中頗有名聲;年少便隨司馬懿東征,於討平毌丘儉之役中擔任參謀,頗有功勞;之後又助司馬昭奪權,因此得以晉身權力高層,被任為黃門侍郎;甘露年間,壽春諸葛誕叛變,鍾會隨軍出征,獻計離間東吳,助司馬昭平定淮南,昭大為賞識,以「子房」稱之,任為中郎,於大將軍府掌管機要事務鍾會年歲輕輕即已為司馬昭身旁屬一屬二的大紅人,無論時政損益,當世與奪,均有鍾會參與,當時竹林七賢之一嵇康之死https://www•hetubook.com.com,亦是鍾會所謀畫。此次司馬昭意圖發兵滅蜀,滿朝文武多不表贊同,唯鍾會一人認為蜀漢可滅,司馬昭遂任鐘會為鎮西將軍,總理滅蜀事宜;鍾會領十萬大軍南下,自駱谷、段谷、子午谷三道進發,先破漢、樂二城,再取陽安關,盡取漢中之地,大軍再往蜀中推進與姜維所率之蜀漢大軍對峙於劍閣。劍閣山高關險,易守難攻,魏軍屢攻不克,一轉眼,已在此駐軍半年之久。
胡淵雖不明鍾會何意,但仍領令拜道:「得令!明白!」
一名文質將領高坐主帥大位,年約四十許,粉面朱唇,甚為俊秀。其身著一件長袍,外罩鶴氅,在一群金盔胄甲的將領中,顯得頗為突兀。
鍾會聞言先是一愣,然後哈哈大笑道:「世元,怎麼連你也相信鄧艾的鬼話,陰平小道之險,只有比劍閣更勝,蜀賊只消在道上擺個百來人,鄧艾必將全軍覆沒……再說,即便蜀賊在陰平道上確沒有駐軍,鄧艾之軍也不可能過得了『摩天嶺』,蜀諺云:『杜鵑欲歸,摩天奈何』,連鳥兒都飛不過了,人又怎能過得了?」
「末將在!」
鍾會待胡烈出帳後,又下令道:「田章將軍,你待胡烈軍出發後,率一千人進駐胡烈營寨,令軍士四處走動,勿使蜀賊發現該營已空。」田章領命而去。
鍾會重重哼了一聲,道:「暴虎馮河,匹夫之勇,其言不足採。」龐會怏怏退下。
鍾會待諸將均離去,向胡淵招了招手,便朝後帳走去,胡淵會意,跟著進了後帳,見一名矮小青年坐在帳內,一見鍾會與胡淵進來,慌忙和_圖_書起身行禮。胡淵知此人姓丘名建,年少時為胡烈手下親兵,其人雖矮短,但弓馬嫻熟,為人膽大心細,甚為胡烈欣賞;丘建之後改編入鍾會麾下,亦頗受鍾會器重,屢次擔任機密要務,均能圓滿達成,鍾會視為手上活棋,非有必要,斷不輕易動用。
兩名行刑軍士自行將許儀帶出帳,過不久,一人捧著銅盤,上頭盛著許儀的首級進帳覆命,那主帥看了一眼,低聲下令道:「將許儀屍首送回洛陽,據實呈報便是。」
鍾會冷笑道:「十萬大軍豈是說撤便撤得?再者,你道姜伯約與你一般豆腐腦袋,會中如此之計?」荀愷被奚落了一陣,含羞而退。
鍾會嘆了口氣,緩緩走開,道:「我視二位為心腹,場面話也不必多說。以前對付毌丘檢、對付諸葛誕,均不過是庸人廢將,以我之謀,自是游刃有餘。惟此次對手乃姜維,姜伯約乃當今第一用兵人才,我的聲東擊西之計固然巧妙,但恐怕仍是瞞他不過……」說著轉過身,又道:「我軍伐蜀已半年,雖已得漢中,但始終不能入蜀,大軍久曠,糧草接濟困難,只怕……只怕最後也只得退兵。」說著又重重嘆了口氣,神色凝重,與適才在帳內意氣風發迥然不同。
胡烈拱手道:「都督,末將一介莽夫,哪有什麼定見,只是粗提一些想法,詳細還請都督籌謀,屬下拼死去幹就是了。」
鍾會稍一擺手,要胡淵與丘建坐下,方才開口對胡淵道:「世元以為,我這次部署如何?」
胡淵拱手道:「都督算無疑策,此次必破劍閣。」
胡淵亦道:「是啊,都督,我軍已攻下漢中,蜀賊氣數已盡,此下和*圖*書若退兵,之前所戰不免前功盡棄,豈不可惜?若有差事,便給小子前去拼命,劍閣再怎麼險,我也不信攻不下。」
帳下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並無一人發言。
鍾會道:「本帥再叮嚀一句,軍爭之時,情勢有利方進,休要勉強,若敵軍已扼守險要,則不需與敵人拼命,巡回營覆命便是……好了,明白就好,下去整頓人馬吧。」
鍾會哈哈笑了兩聲,走到一張大地圖旁,看著圖上密密麻麻的關寨名稱,沉思半晌,方才道:「咱們便從胡將軍之計,但……稍有些不同,用的是聲東擊西之法,」說著指向地圖上一處,「此處為白水寨,乃劍閣一線最東邊的關寨,亦是白谷入口,有蜀軍三千人駐守……胡烈!」
那主帥揮了揮手,道:「那便照辦吧。」
劍閣前,數十里旌旗飛揚,魏軍十萬人連營結寨,氣勢非凡。
鍾會又將另一枚軍令交予丘建,道:「丘建,你領一軍尾隨胡烈之軍而去,兩軍須間隔三十里,不得使胡烈發覺,若胡烈之軍受襲,則出面救之;若無受襲,則繼續長驅進蜀地,尋險要處下寨,以迎大軍。」
那主帥冷冷地道:「許儀自請出兵攻小劍山,五千精兵全軍覆沒,按軍法該當何罪?」
鍾會拂了拂衣袖,坐回主帥大位上,對帳下眾將道:「軍法已畢,諸位對劍閣一仗,可還有什麼看法?」
鍾會道:「胡將軍不妨說之。」
鍾會又笑了笑,對胡烈身旁一名青年軍官問道:「那小胡將軍呢?世元怎看令尊這分兵之計?」
胡烈道:「劍閣一線十四山六十五關寨,我軍可於各地多設營寨,故佈疑陣,令蜀賊分兵把守,則敵分www.hetubook.com.com為十,我專為一,我軍併力進擊,劍閣一線必可攻破。」
一名中年將官越眾而出,對行刑軍士喝道:「且慢!」說著轉身向那主帥拜道:「稟都督,許儀將軍勇猛善戰,素有戰功,此次攻小劍山誤中敵軍詭計而敗,實是情有可原,罪不至死;再者,許儀之父乃虎侯許褚,虎侯有大功於國,望都督念在其二代功績上,法外開恩,令其戴罪立功,胡烈願以自身性命為其擔保,望都督明查。」
「末將領命!」胡烈領了軍令,遂轉身出帳。胡淵待要跟父親一起出去,卻被鍾會叫了下來:「小胡將軍且留在帥營,本帥尚有用處。」
兩名軍士上前,將許儀拽住,向帳外拖去,許儀悶哼一聲將兩人甩開,沉聲道:「我自己會走。」說著起身向那主帥拱手道:「鍾大都督,許某有勇無謀,自請出兵,卻鬧了個全軍覆沒,此罪合當萬死,都督的處置,許某無半分怨言。許某死前還祝大都督早日破蜀凱旋,為我大魏一統天下,如此許某死也不枉,告辭!」說罷昂然往帳外走去。
中央主營內,一將單膝而跪,其衣衫破爛,渾身血跡,顯是歷經激戰歸來。
丘建拱手道:「主子勿憂,若有什麼難的差事,儘管給小的去辦,丘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鍾會輕咳一聲,道:「諸位若是都沒有意見,那以後便不需要軍議了,光陰如流,在此對坐相望,豈不浪費?」
那青年抱拳道:「小子又哪有什麼看法,但從都督調度便是。」這名小胡將軍名淵,字世元,乃胡烈之子,父子二人均為勇烈之將,甚獲鍾會倚重。
胡烈聽這麼一問,不禁愕然無語。那主帥別過頭去,不再言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