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萬助的軼事
一
受刑人被這樣綁的時間一長,剛剛還抬著的頭就垂下了,整個身體也蜷了起來。通身的毛細血管因為血液不流通,由白轉紅。遠遠看去就像剛從滾水裡撈出來的龍蝦一般,「綁蝦米」的名稱就是從此而來的。
內山給萬助上的第一道「菜」是「跪算盤」,這種刑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受刑人跪在木製的大算盤上。這種懲罰直到二次大戰前夕,還能在大阪小學裡看到,主要用來懲罰不做作業的孩子。
奉行所的人嫌只罰萬助「跪算盤」太輕了,往萬助大腿上加了一塊大石板。這樣過了三天三夜,萬助對於「是誰叫你幹的」之類的提問,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他心裡明白,除了已經到手的二百兩黃金,米店的老闆們答應堅持到無罪釋放,每年都會給他相當於兩千石大米的現銀。「媽個X,誰說誰是孫子。」萬助心裡默默念叨著。
有人好奇地問他,受刑時是靠什麼挺過去的。萬助答得妙:「靠拼才會贏。我是拿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命來拼的。快要熬不住的時候,就默默地唸:『錢、錢、錢——』hetubook.com.com皮肉之苦跟著就淡忘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最讓他名利雙收的一次頂缸,是受米店行會之托,到堂島交易所去砸場子,破壞交易所的正常交易。他幹得非常出色。砸完了,便坐下來等人來抓。
萬丈高樓平地起,萬助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創業。十二歲時,他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在大融寺大街後面買了一棟價值十兩黃金的房子。樓上自己住,樓下借給賣糖果的作店面。他還雇了個老婆子給他洗衣服、料理雜務,一切都證明他在賭博上的天分。
萬助一共挨了兩次「綁蝦米」。「綁蝦米」是一錘子買賣,一般的歪瓜裂棗用這種酷刑逼供,綁一次就會和盤托出。挨過第一次,挨不過第二次。衙役之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上過兩次「綁蝦米」刑罰的囚犯,就把他當作死人看待。因為囚犯受了兩次「綁蝦米」刑罰還不招,他也不會再招了。事情到了這一步,內山也無可奈何了。罵了一句:「這小子嘴巴好緊,準是中邪了吧?」給萬助下了這個帶點迷信和圖書色彩的結論後,揮揮手讓衙役把萬助釋放了。萬助靠這次「頂缸」狠狠賺了一大筆錢。
到了第三天,局面還是這麼僵持著。內山有些手足無措,想了半天,使出了殺手鐧——「綁蝦米」。
破壞國家欽定交易所的交易,罪名不小。奉行所為了找回點面子,當然下了狠手。主持這次拷問的,是不久以後在天滿橋上被「新選組」(日本江戶幕府末期的右翼暴力組織)暗殺的內山彥次郎。此人是有名的酷吏,另外一方面他又是有名的經濟學者。
「跪算盤」聽起來算是比較輕的刑罰,但是跪的時間一長也不好受,算盤珠會嵌入肉裡、關節裡,使人感覺骨頭都要裂開了。
萬助打小開始,挨打挨踢時,只是蜷起身子,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同參弟兄認為他早到了經受不起的地步,或暈或死了,總之情況不妙。可他總能奇蹟般地恢復過來。時間一久,弟兄們就給他起了個「打不死萬助」的綽號,並漸漸地在大阪地面上叫開了。
萬助除了挨打「打不死」以外,就是撈錢「撈不夠」。
萬助是和*圖*書中了邪,不過迷惑他的不是惡鬼,而是閃閃發亮的黃金。靠唸「錢」字挺過酷刑,有人說這是「小聰明」。筆者認為這樣說不恰當,在生死關頭,靠「小聰明」是矇混不過去的。
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期,大阪地區有一個綽號叫「打不死萬助」的俠客。他姓鍵,名叫萬助。「打不死」是形容他能夠忍受被毆打的苦痛。他的發跡不像有些大佬那樣精彩輝煌,比如在何處手刃了敵方的大佬,或者耍手段併吞了哪位大佬的地盤。這類奇聞軼事,萬助作為一方的聞人,連半件也沒有。
大阪地面上好賭的人千千萬萬,賭得好的就不多了,憑賭博能當上大佬的,更不多見了。萬助知道光有錢還不行,要想揚名立萬,還得做幾件響噹噹的事才行。十四歲開始,他便開始替人「頂缸」,到官府代人受罪。當然,收受的「辛苦費」是不菲的。
萬助十一歲便加入到「河童博彩」。一開始既做不了莊家,亦不能做客家,更沒有介紹人。他想來想去,走出一著險棋。他找了一家賭攤,往錢堆上一撲,順手把錢塞滿了www.hetubook•com.com自己的衣兜。然後就抱頭夾股,等著挨揍。賭攤的老闆被嚇蒙了。不過,到底是白相人,沒一會兒便清醒過來。操起木屐,手腳並用,把萬助打了個半死。可萬助連個「哎」字都沒哼。不久,巡街的「同心」(衙役)趕到時,打人的和被打的都早已作鳥獸散。
有錢就會有賭。這裡的賭風比江戶(東京)更盛,花樣更是五花八門。其中最吸引人眼光的便是「小孩開寶」。「小孩開寶」其實就是一般的「博大小」而已。搖寶的「寶官」一般是十二、三歲的小孩。他們蹲坐在蒲團上,蒲團旁邊就是一堆堆銅錢堆成的「錢山」。小寶官邊搖邊用老練的腔調吆喝著:「哎哎,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單雙博一記,搖一搖,二百變四百,下注了啊,下注了啊!猜不到,不要怨爹怪娘啊!」周圍的人又稱這種開賭方式叫「河童博彩」(河童——日本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身體大小如同四、五歲小孩,臉長得像老虎)。
「浮生若夢」,是萬助的口頭禪,能熱熱鬧鬧地活著就夠了,「錢是用來花的,不是拿來藏的。」m•hetubook.com•com平時萬助是這麼說的,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他一有錢進賬就散財,結交各路英雄。二十多歲時,他直接管轄的手下就不下三百,其它阿貓阿狗的加起來足有上千人。在大阪地面提起「打不死萬助」,可以說家喻戶曉。像他這樣不靠繼承上輩祖業、白手起家的大佬,在全日本也沒有幾個。
對於賭錢,萬助更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去賭場,不要把自己袋裡的錢當是自己的,而是揀來的。輸得多了,就連念三遍『來時一根臍帶,去時一根褲帶』,窮神就會跑開,財神自然照命。」萬助很愛錢,可搞來的錢大部分都資助了別人。他有很強烈的掠奪錢物的野心,而沒有佔有錢物的慾望。
「綁蝦米」就是把繩套在受刑人的脖子上,再往他的雙腳一繞,拉到背後,反剪住雙手。綁好以後,連拖帶扔地把他摔到「白洲」(大堂)上。
萬助的賭博經歷從十一歲便開始了。大阪的堂島是全國米糧的交易市場,這裡那裡都是各地藩主大名(諸侯)的庫房,全國各地的物產為了兌現,都奔大阪而來。正因為這樣,大阪城裡到處金銀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