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作者:李開元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南北兩翼戰場 七、背水之戰

第三章 南北兩翼戰場

七、背水之戰

韓信難得一笑,回答說:「這是兵法上有的戰術,只是諸君沒有注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這次我所統領的軍隊,並非由我一手訓練和調|教出來,指揮這樣的軍隊作戰,類似於所謂的驅趕市街平民作戰,在這種情況下,非得將士兵們置之於死地,讓他們人人為自己的生存而死戰不可。如果按照兵法常規,將他們安置在安全而有退路的地方,戰況一旦不利,勢必動搖逃走,怎麼還可以用來取得作戰的勝利呢?」
表明了自己的心跡以後,李左車接著說道:「成安君有百戰百勝的計策,因一時的失算,軍敗鄗城,身死泜水。如今將軍渡過黃河,俘虜魏王魏豹,兵及閼與,擒獲代相夏說,又一舉而出井陘口,不到上午結束就擊敗二十萬趙軍,誅殺成安君。真是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就連細民農夫都人人震恐,放下農具,停止耕作,暖衣飽食,得過且過,一心只等將軍的命令落定以後,才敢有所行動。這些,都是將軍的有利之處。
韓信說:「我聽說過,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百里奚在秦國而秦國稱霸,並不是百里奚在虞國愚蠢而在秦國賢明,而是在於虞國不用而秦國重用他的緣故。如果陳餘聽從了您的計策,我韓信怕是已經成了俘虜。正因為陳餘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事奉求教於您?」
韓信看破了部下的心思,又對部下們說:「趙軍已經搶先佔領了有利地形,修築了營壘,以逸待勞,志在全殲我軍。所以,趙軍如果見不到我的大將旗幟和鼓車,是不會率先攻擊我軍前隊的,因為他們不願看到我軍遭遇險阻而撤退。」於是下令前軍萬人乘夜先行出井陘口。
一番話下來,諸位將領人人心悅誠服,齊聲回應道:「服了。將軍的謀略,不是臣等能夠企及的。」

陳餘墓、陳餘祠
陳餘墓和陳餘祠,都在井陘南道上,是難得一見的與陳餘有關的遺址,堪稱珍貴。清代墓碑文為「趙守將白面將軍陳餘之墓」,惋惜陳餘好儒,將軍盔甲難掩白面書生本色。
https://www.hetubook.com.com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何以知敵?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種間諜。韓信屯兵井陘道西口,各類間諜早已深入趙國,打探消息。陳餘迂腐輕敵,不用李左車計策的消息,也傳到了韓信軍中,韓信大喜,放心部署軍隊進入井陘道。
井陘古道一
青石嶺一帶,井陘北道尚有遺存,方形石塊鋪砌修成的山嶺坡道,地勢險峻,路狹窄處寬不過三米,堪稱「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
漢軍出動之前,韓信曾經傳令軍中,不得斬殺廣武君李左車,有能夠生擒李左車者賞賜千金。戰鬥結束,有將士擒獲了李左車,五花大綁押送到韓信帳前來。韓信當即下令鬆綁,讓出自己的座席,請李左車坐西向東就上座,自己坐東向西陪下座,待以師長之禮,虛心求教說:「我有意乘勝北上攻打燕國,東去討伐齊國,以先生之明察睿智,怎樣才能取得成功?」
背水戰場
2012年6月,我隨歷史到井陘關一帶訪古。幾經反復曲折,終於在威州古城下的冶水河畔,找到背水之戰的古戰場。冶水河岸綠樹成蔭,流水清澈,是靈氣彌漫的好去處,使我想起淮陰水鄉。韓信生於水鄉淮陰,地靈人傑,用兵最善於借助水勢河道。
夏陽渡口
m.hetubook•com•com
韓信又派遣使者前往滎陽晉見劉邦,彙報順利攻克趙國的結果,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趙國,劉邦同意了,正式下令冊立張耳為趙王。
李左車回答道:「如今為將軍計量,不如暫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國,撫恤遺孤,從方圓百里之內,徵集牛羊酒食,日日犒勞將士。在養精蓄銳的同時,擺出大軍北上攻燕的架式。然後呢,派遣說客奉書信前往燕國,顯示漢軍的強勢,張揚我方的長處,如此行事下來,燕國必定不敢不聽從。燕國降服以後,再派遣辯士前往齊國勸降,齊國也一定會隨流順風而降服。」
井陘東口
井陘關的東口,在今河北省鹿泉縣土門關一帶,至今關口樓閣尚存。史書上說,趙軍將領們在關上望韓信軍背水布陣而大笑……。我身臨其境推想,土門關距離綿蔓水太遠,中間又隔了山,陳餘軍的主力,不可能駐紮在這望不見水的地方。
李左車分析了韓信的長處和短處之後,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臣下以為,將軍北攻燕東攻齊的強攻之策是一種失策,因為善於用兵的人,不會用自己的短處去攻擊對方的長處,而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對方的短處。」
背水列陣的漢軍,在韓信和張耳的統領下迎擊趙軍,因為斷了退路,人人拚死作戰。數量優勢的趙軍,在死戰不退的漢軍面前,軍心開始浮動。陳餘見漢軍的數量和戰鬥力都遠遠超出預料一舉全殲漢軍的意圖難以實現,下令停止攻擊,整軍列陣,鳴金收兵,有秩序地向大營退去。待到陳餘軍退回到大營時,只見營門緊閉,營壁上二千面漢軍紅旗,獵獵迎風飄揚,壁上的將軍,乃是漢軍騎將。
韓信堅決而固執地求教說:「我誠心誠意地想要聽取您的意見,務必希望您不要推辭。」
兩軍大戰良久,在趙軍優勢兵力的攻擊下,漢軍開始後退,旗幟和鼓車都被棄置。漢軍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綿蔓水邊,布陣於此的漢軍前軍開陣將撤退的中軍迎入,前行和*圖*書迎擊追趕過來的趙軍,又是一番苦戰。相持對戰中,留守大營的趙軍看到漢軍潰退,大量旗幟鼓車被遺棄,以為勝負已定,於是開營出動,一方面奪取旗鼓等戰利品,一方面支援趙軍主力追擊漢軍。
部署完畢,韓信命令副將傳令軍中開飯,附帶下達通知,今日擊破趙軍以後,韓將軍將大擺酒肉盛宴慶功,款待全軍將士。韓信的部署奇異而詭秘,慶功大宴的話更是不著邊際。諸位將士都覺得難以置信,雖然表面應付道:「遵令」,實則心中都在打鼓。
於是,韓信派遣使者前往燕國勸降,燕國接受了,完全如李左車所謀劃。
到了距離井陘道東口還有三十里的地方,韓信下令停止進軍,築營就食,讓將士們早早休息。半夜,下令起營整軍,偃旗息鼓,秘密開拔,迅速向前推進。同時,選拔兩千騎士,組成一支輕銳的奇兵隊,每人發給漢軍紅旗一面,命令他們搶先通過井陘道,逼近東道口前,折入間道,進入到道口近處的山崗上,用草木枝葉做掩護埋伏起來。韓信命令騎兵隊的領軍將領說:
「然而,連續大戰之後,百姓勞苦,十卒疲憊,實在是難以為繼。如今將軍打算統領疲憊之師,屯軍於堅守的燕國城池之下,欲速戰不得,恐怕曠日持久也不能攻克,一旦不利的形勢出現,軍威氣勢必然削弱,一旦時間拖長,糧食必然短缺,難免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如此一來,弱小的燕國不能降伏,齊國必定據境堅守。如果燕國和齊國都不肯降伏,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爭戰就難以分辨勝負。這些,都是將軍的不利之處。」
韓信一直用心傾聽李左車的話,這時候,他插話問道:「那該怎麼做呢?」
背水之戰圖
埋伏在井陘口外山崗後的二千漢軍騎兵,一直密切注視著戰場和趙軍大營的動向。待到趙軍留守部隊開營出動以後,迅速撲出,一舉偷襲趙軍空營成功,馬上按照韓信的指令,將趙軍旗幟悉數拔掉,換上漢軍旗幟。
韓信讚賞地說道:「好。」當即接受了李左車的計策。
「明日交戰,我軍將會退走。趙軍以為我軍敗退,一定會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候,你等統領部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迅速攻入趙軍的營壘,將趙軍的旗幟拔掉,換上漢軍的紅旗。待趙軍動搖敗退時,再從背後施以攻擊。」
綿蔓水背水之戰,漢軍大勝。戰後,漢軍清理戰場,統計戰果,按照軍法的規定論功行賞。韓信遵照當初的約定,大擺酒肉盛宴,犒勞全軍將士。酒席筵上,部將們舉杯慶賀勝利,一邊開懷痛飲,一邊敘說戰況,開戰之初心中打鼓不安的幾位將領,不約而同的起身禮拜韓信說:「賴將軍神機妙算,致使我軍大獲全勝。不過,有一事臣等至今弄不明白,還望將軍教示。兵法上說,安營布陣,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這次作戰,將軍反而命令臣等背水列陣,還說:『擊破趙軍後大宴聚餐。』當時,臣等心裡實在是不敢信服。然而,結果竟然是因此獲勝,這究竟是什麼戰術?」
井陘古道二
井陘北道穿越青石嶺村而去,村東尚有閣樓,已經殘破,古道斷壁舊屋,處處瀰漫著歷史的滄桑。

龍門
龍門在陝西韓城市東北30公里,隔河與山西河津市相望,是黃河山陝峽谷的出口,流傳有「大禹鑿龍門」的故事及「鯉魚跳龍門」的神話。戰國時魏武侯浮西河而下,顧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當在這一帶。
夏陽黃河
2012年10月,我去韓城參加司馬遷傳記文學研究會,瞻仰司馬遷祠之餘,再訪夏陽黃河古渡。黃河出龍門,河道漸廣,到今芝川鎮澽水、芝水入河口一帶,水緩河寬,是古來的黃河渡口。公元前205年,韓信領軍用木罌,在此搭設浮橋,一舉渡河攻入魏國。1937年,朱德領八路軍東進,也由此渡黃河。
https://www.hetubook.com.com
李左車為韓信的誠意所動,回答道:「臣下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狂人之言,聖人也有選擇的餘地。臣下的意見未必可用,只是輸誠奉獻愚忠而已。」
趙軍將士,人人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偷襲趙國成功,趙王及其部下已經成為俘虜,一時軍心大亂。在漢軍的兩面夾擊之下,趙軍大敗,潰不成軍。陳餘向南往首都襄國方向逃亡,被乘勝追擊的漢軍殺死在泜水北岸的鄗縣(今河北柏鄉縣北)一帶,趙王趙歇也被漢軍俘虜。
黎明時分,韓信大張大將的旗幟,車行擊鼓,大搖大擺地統領中軍出了井陘口,渡過綿蔓水,越過前軍軍陣,直接向趙軍營壘開拔過來,列陣求戰。韓信軍的動向,正中陳餘的下懷。嚴陣以待的趙軍,早已做好出擊的準備。陳餘一聲令下,蓄勢待發的趙軍出營向漢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綿蔓水自南而北流經井陘口外,趙軍大營在水東。漢軍出井陘口的動向,趙軍已經察覺。不過,正如韓信所預料的,趙軍並未在漢軍前軍出井陘口時開營攻擊,而是靜觀放行,等待韓信大將旗鼓出井陘口後再一舉全殲。漢軍前軍抵達綿蔓水後,並未在水西築營布陣,而是匆匆渡過綿蔓水,在綿蔓水東岸背水面向趙軍營壘擺開了會戰的陣勢。陳餘帶領部下將領一直在營壘壁上嚴密監視漢軍的動向,當他們看到漢軍竟然犯下兵家大忌,擺下背水之陣而自斷退路時,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陳餘益發輕視韓信,堅定了務必待一舉全殲韓信軍的信念。

陳餘帶領部下將領一直在營壘壁上嚴密監視漢軍的動向,他們看到漢軍竟然犯下兵家大忌,擺下背水之陣而自斷退路時,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陳餘益發輕視韓信,堅定了務必一舉全殲韓信軍的信念。
李左車推辭道:「臣下聽說過,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人,不可以圖存。如今的臣下,不過是一軍敗國亡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商議大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