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
現代的都市人,居住愈來愈密集,窗上的鐵框與門上的鎖愈加愈多。一面感到隱私權的重要,一面又感到相互溝通的困難,即使在人羣的推擠中過活,摩肩接踵,心理的距離並不曾縮短,加以感情淡薄,知心難覓,許多人躲不掉寂寞的囓咬。
這種只想緊縮活動空間,甘心自閉在寂寞中的人,往往是不再祈求「明天會更好」的人。像明代鄭履淳在〈衡門集序〉中寫的處世態度是:「晝無接兮是非絕,宵無夢兮神魂清,迹似卑兮未嘗辱,我無事分憂誰生?」他主張白天不要和任何人接觸,就可以斷絕所有的是非;晚上連夢也最好不做,才能神魂清爽。只想少惹憂惱,什麼事也不想多做;只想不受屈辱,地位卑下一點更覺安全。如此不和外界接觸,不求明天更好,眞能心安而不寂寞嗎?
怨人恨己型
第三種寂寞是怨恨性的,一開始疏遠人羣,是爲了孤憤與怨恨,不久,感到自己失落了,自己是被逼孤立的,敵視別人的結果卻疏遠了自己。明末的歐全,法名性函,自號爲「獨往子」,在《蟄聲詩集》中有一首寄給朋友的詩,供述自己矛盾的心境:
其實在空間上自我設限太嚴,對人羣疏遠,人羣也疏遠了他,愈來愈失去自由活動的人際關聯,親朋遠離,空間愈縮愈小,一心想將世界關在門外,結果是將自己反鎖在門內了。李商隱的〈到秋〉詩道:「守到清秋還寂寞和-圖-書,葉丹苔碧閉門時。」門愈閉緊,自然愈寂寞。
畫地自限型
撇開怨恨,先對自己好,獎勵自己的優點,再研究別人的優點,用眞誠與包容,拉近人我間的距離,戒絕「人多怒罵漸逃名」的惡習,才能迎接新生活。
一個不懂反省的人,容易變孤立,但專對自己作苛刻批判的人,也會陷入孤立寂寞中的。恨自己,對自己冷漠,不能友善地對自己,也就不能友善地對待別人,不相信自己好的人,才會不相信別人好。宋代鄭清之寫假山:「眞山不愛愛假山,以假像眞人謂奇。」於是歸納出一個結論:「疊得假山人競看,世間宜假不宜眞!」這牢騷的結論,像栽下了重重荆棘,讓別人不敢來接近,自身也愈來愈自絕於人,扭曲了生活的目標與意義,以偏見看世界,注定只有寂寞。
這首詩將寂寞的肇因,以及心理的轉變過程,說得脈絡清晰。先是想和你見面,一訴衷曲,恨山雲阻隔住了你,繼而知道,恨的不是山雲,實在是恨你!再進一步明白地自剖,原來恨的也不是你,實在是恨我自己!恨自己在友羣中趕走了自己,陷入了寂寂的境地。這時才找到自己寂寞的眞正根源。
第二種寂寞是時間性的,將自己活在從前,一味眷戀過去,不讓時光由過去流到今天;或者一成不變,剛愎保守,不讓時光由今天流向明天。緊緊抓住的,遲早是一個世間https://m.hetubook.com.com並不存在的幻象。像唐代元稹的〈行宮〉詩所寫的寂寞:
第一種寂寞是空間性的,將自己畫地爲牢,緊緊地將自己鎖在特定的近距離之內,或是將自己放逐到遙遠的人羣之外。元代洪希文在〈幽居〉詩中供述道:
孤守在「特定的近處」隨著社會人際的運作,不知不覺就被推移到「邊陲的遠方」,形成自我的放逐。爲了想斷絕「是非」,盡力切斷人際的連繫,像嫦娥一樣背離人羣,逃奔到月亮裡去,結果呢?「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獨自在燭影裡等待曉星沈下,只有寂寞失眠了。
如果你也像這些白頭的宮女,一味生活在過去,當然缺乏面對今天生活的能力。這些十六歲選進宮中,而今六十歲的白頭宮女,只關心過去,對「今天」不再有美好的目標,也無法享用「今天」。
在時間性的寂寞裡,還有一種剛愎保守引起的寂寞,像明代黃景昉寫道:「自笑矜文章漢法,每聞歌唱薄吳腔。」「吳腔」是通俗流行的,「漢法」是象牙塔裡的,一味對自己「矜」,對別人「薄」,長期的爭辯抗拒與對別人的歧視,一定帶來人際的摩擦與寂寞。其實「拙重大」的過去的漢法固然值得尊重,「輕倩薄」的今日的吳腔也有它流行的道理,友善寬容一些,反而解救了自己的疏離與孤寂。
如果要替寂寞畫一張素描,那必然是太陽無光、秋風陰冷、https://m.hetubook•com.com荒漠空虛、了無人煙,是一個無光熱、無情感、無生趣、無音樂、無明天的冷漠世界。
其實別人負心,不是我們該替他負責的,不必爲別人的負心而降低對自己的評價與信心。只有把自己也看低的人,才會妨礙把握來日的機會。在空虛無助中的人,首先該寬恕並接納自己,不再受負面感情的迫害與自虐,進一步寬容傷心的事件,坦率認定此生將與傷心事件一併過活下去,是唯一的出路,因爲除了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之外,我們不可能躲到另一個世界。
其實,寂寞並沒有古今的分別,因爲寂寞並不決定於外界的環境,而導因於自我的心靈,外界環境可以因古今而急遽變化,心靈則千古如斯。所以古人的詩篇中,詩人早已描繪出許多寂寞的面貌,歸納起來有四種型:
第四種寂寞是放棄性的,失敗的壓力太大了,人被哀傷所吞沒,人失去了眞正的價值,只想減低自己的活動量,根本推不動自己去改造現實。像明代周拱辰在〈去婦怨〉中所寫的寂寞:
空虛無助型
思君不見恨山雲,
不恨山雲卻恨君,
非是恨君還自恨,
禪房寂寂竟離羣。
不恨山雲卻恨君,
非是恨君還自恨,
禪房寂寂竟離羣。
同時,不放棄我們的創造力,坦然走出去接受生活的挑戰,說不定找比我更寂寞的人,替https://m.hetubook.com.com別人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創意,共享生活的趣味,也會使自己恢復蓬勃的生氣。元代的仇遠有〈自笑〉詩道:「一官本自如冰冷,更有依冰借暖人!」你的職位再低,遭遇再差,也還可以從你那兒幫助更不如你的人。你是冰,別忘了,還有「依冰借暖」的人哩!由你的餘熱,點燃熊熊的生命烈火,可以衝出寂寞的重圍。
因爲缺乏實際感的生活,對「今天」就不會有狂熱。應該學習孟敏,孟敏提著的甑墜地而碎,他連頭也不回,郭林宗問他:「爲什麼不看一看?」孟敏回答道:「甑已碎,看它會有益處嗎?」卽時揮去過去失敗的陰影,是跳出寂寞深淵的好方法。
愛人的冷漠絕情,令人沮喪無助,付出百種情意,卻長期被忽略、被拋擲!如果郎是石頭,石頭雖冷還能用愛心來孵熱;而郎心比石頭還冷,教人寒心,連再嘗試的勇氣也沒有了。每一次挫折,都只能用「使自己受苦」的方法來忍受,但是受苦不能驅散敵意與寂寞,反而更強化了它。
自己把自己的活動範圍加以約束,這不能去、那不想去,柴門掩斷了所有感情的通道。徑上苔蘚繁生,坐看著春天已在門外往回了好幾次,只把自己強行埋沒在一牀書中,一味緊縮地自我限制,自然也不會有客人到訪,只有一陣東風,把幾片殘花吹過牆來。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
和*圖*書
與郎百種情,
春風徒一擲,
石冷尚可抱,
郎心冷於石!
春風徒一擲,
石冷尚可抱,
郎心冷於石!
你聽這羣閒聊著的宮女,談話的內容都是「行宮……宮花……宮女……玄宗」重複著宮這宮那,由眼前的行宮寥落,回想過去華麗的宮殿;由眼前的宮花寂寞,回想過去燦爛的宮花;由眼前宮女的頭白,回想過去宮女的青春美貌,以及君王的年輕英俊。一想起過去,就迷惑了自己,跌入了開元天寶時代狂熱的幻象裡。她們不再有未來與前途,不再有信心與成就,所以連一年一開的宮花,也紅得異常寂寞了。
沈溺過去型
柴門掩斷徑生苔,
坐閱東君幾往回;
看盡牀書無客到,
殘花風送過牆來。
坐閱東君幾往回;
看盡牀書無客到,
殘花風送過牆來。
如果記得「刻舟求劍」的故事,過往刻在船舷上的標記,到現在,下面並沒有沈劍。元代的張養浩就說:「往事鍥舟求墬劍。」已覺悟出緬懷過去,未必有實質的正面意義,反倒干擾了今天再出發的信心。不幸像李後主那樣,老想著「最是倉黃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不驅走昨天的陰影,它會使自我退化,甚至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