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生命是一首歌:杏林子散文精選

作者:杏林子 李文
生命是一首歌:杏林子散文精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一 永遠的伊甸 我們能做什麼

輯一 永遠的伊甸

我們能做什麼

「伊甸後援會」的會友可分三部分支援我們的工作:
半年來,我們積極展開各項工作。
大部分時候,他們不覺得自己殘障,別人也不覺得他們有什麼異同。
尤以我們的近鄰日本,其殘障福利制度之健全完善,對殘障者福利與權利之保障維護不僅令我們羨慕,也令我們慚愧!
另一方面,盲人最大的困難還是子女教育問題。盲人的婚姻對象通常也是盲人,而盲人夫妻生育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明眼人(盲人若知道自己眼盲是出於遺傳,就避免生育),他們怎樣教養子女呢?
當然,我們也不光是訓練、訓練、訓練,我們也非常注重他們的精神生活。
中國結及剪紙都屬於中國民俗手工藝術,極富地方色彩,發展的潛力很大,而且具創造力和啟發性,很適合殘障孩子學習。為了不把他們訓練成單純的女工,我們又另外加素描和工藝美學的課程,鼓勵他們自己設計創作。
盲人接受完整教育的並不多,也缺乏進修的機會,加上盲人習用的國語點字,都是由注音符號組成。並不了解國字的基本結構及筆畫順序,許多仍有殘餘視力的弱視盲人,便無法閱讀一般書報雜誌,基於這樣的需要,我們就開了一個弱視盲人國字班,教他們書寫、認字、閱讀,十個學生,都學得挺起勁呢!
目前科技發達,我們已走入電子資訊時代,如果我們能為殘障孩子開設電腦班,教授他們管理操作、程式設計、維護修理等等,對於一些受過大專教育、天分較高的殘障孩子,是一種極好的出路不僅配合國家政策,也充分發揮殘障孩子的智能學識,人盡其才。
青春是這樣的好,然而,對絕大多數的殘障孩子來說,他們的青春是浸在淚水中的。
我們請了農發會的畜牧專家及台大園藝系教授,作了實地勘察,希望規畫成一座教學實驗農場。
保留他們最後一點尊嚴和自信活出一個人的樣子。
人力——您也可以親自參與我們的工作,我們需要大量的義工,義工又分文書組、活動組、輔導組。文書組幫助我們整理資料、圖書,抄抄寫寫畫海報等等。活動組偏重在我們舉辦各類活動時,帶領那些眼睛看不見的。行動不方便的殘障朋友,或是擔任文康、宣廣、連絡等工作。輔導組則包括心理輔導(類似生命線、張老師的工作)或是課業輔導,如盲人家庭需要家教,以及我們才藝班、職訓班的老師,像是素描、美工設計、寫作、編織、農藝、電子各方面的老師。我們目前就有一位文化大學藝術系教授張長傑先生義務擔任「工藝美學」課程,深受同學喜愛。
同時一些戶外活動、野外求生訓練,不僅是一種體能復健,更是一種極佳的心理復健。
那天,我的講題是「青春是這樣的好」。
盲人因為看不見外界,極度自閉,他們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若不是長久的接觸和了解,很難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最糟糕的是我們目前的場地實在太小,一間教室兼活動中心,也不過十坪左右,有人來參觀,連個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甲班上課乙班就只能休息,每一班次一星期最多上課兩次,嚴重影響進度。而人數過多的班次,如手語班、盲人音樂班等,就和圖書得四處借場地,真好像吉普賽民族似的。
談心時間——每月的第一個週末。既然是談心,就不拘形式,僅就某一特定主題共同討論發揮,特別是殘障孩子最感興趣的切身問題。
不過,電腦設備一套動輒幾百萬,除非政府大量補助,否則我們是開不起的。
此外,我們也有間小小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說來可憐,這個圖書館僅有三坪大小;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有兩千餘冊各類藏書,都是向一些出版界朋友募來的。也購置了點字機和錄音設備、隨身聽等,增加有聲圖書充實盲人知識領域。
創辦「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的目的就在這裡。
回顧國內的殘障福利環境,以及今日殘障者的種種問題,忍不住又想套那句老話:
帶他們郊遊、參觀博物館、聽免費的音樂會、辦專題演講——希望他們盡量多吸收一些東西。
此外,台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為山林區,加上二三十年來社會結構改變,工商業繁榮,大量農村青年流向城市,以致有些田地廢棄。殘障者先天上就已缺乏強有力的競爭條件,何不避難就易,從事農牧發展呢?
為了提升殘障孩子的精神層面,心靈上的豐潤和充實,也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交誼聯歡的機會,從二月分起,每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三時半開闢一個「伊甸時間」,包括的內容有:
尤令人擔心的是孩子們行動不便,而台北的交通之擠之亂,以及公車服務態度之差都是有目共睹的。孩子們出門,真可以拿「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有兩位學生家住基隆,為了趕九點鐘的課他們必須早上七點不到就出門,一路轉車換車,常常站得雙腳浮腫、皮下出血,其艱辛可想而知。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訓練的都是台北市的孩子,而要求報名參加的中南部殘障孩子數倍於此。他們大都出身貧寒,念書不多,更需要接受專職訓練。可是我們沒辦法提供他們住宿的問題,只好忍痛回絕。並不是我們厚彼薄此,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集合補習,必須有專門場地,專人專車接送,個別補習則得投注大量人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也常帶他們郊遊,雖然他們看不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但他們聽得見鳥鳴,聞得出青草味,感受得到太陽光曬在皮膚上的滋味。
二月一日起連三天,我們在金山活動中心專為青少年辦了一次冬令營,有肢體殘障,也有視覺障礙的孩子。冬令營的主題是「感謝」。
雖然開辦不久,但家長反應熱烈,希望六月底結束後繼續舉辦,並且擴大服務範圍。此外,也定期舉行家長、子女及老師的聯誼會,溝通意見,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
很多人一聽到我們的計畫,都忍不住大吃一驚,殘障者已經身體不便了,不乖乖留在室內,還能擔負那種勞力工作嗎。其實,並不是所有殘障者都像我這麼嚴重,像是輕度肢體殘障、弱視盲人、聾人、低智能、顏面傷殘、精神異常、心理障礙的孩子們,只要有人從旁指導,都可以勝任。
我也不責怪這些孩子,一個扭曲的生命,面對一些扭曲的遭遇,就很難有一個平整舒坦的心境。
許多殘障孩子一方面因https://www.hetubook.com.com為外界的刺|激,一方面出於本身自慚形穢的心理,多少都有些心理不平衡,無法肯定自我。因此,又專門為他們開了一門「自我成長」的課,幫助他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進而發揮自我,肯定自我。
此外,像是免費(或低價)提供場地做為我們福利工廠、學生宿舍之用,或是提供我們代工機會(特別是電子類),都在我們歡迎之列。
好讓他們在拚鬥的過程中,不被天擊倒,不被人擊倒;最重要的,也不被自己擊倒。
此外,像是企管班。許多殘障孩子在就業困難的情況下,自行創業不失為一條可行途徑,更何況政府也有殘障自強貸款(可惜種類太少,限制太嚴),然而怎麼管理,出貨進貨、市場分析等等都是學問。殘障孩子如果能多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對他們的經營將有很大幫助。
我們越做越覺得做得不夠,想做以及應該做的工作實在太多太多了,雖然能力經驗有限,雖然人手經費有限,但我們仍然努力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我們也陸續開了三個班次的中國結手工藝訓練班,以及一個班次的剪紙班。我們之所以先開這兩個職訓班,主要原因是經費有限,沒有能力添購設備,所以只有從最簡單的做起。
每三個月多出一個週末,我們就安排電影欣賞、郊遊,或是參觀訪問等等活動。
我不否認有少數得天獨厚的殘障孩子,在呵護中順利成長、求學、就業、結婚。他們心理正常,能夠適應社會,也能夠融入社會。
當司儀報著一個個名字,而我把繫著紅絲帶的結業證書和獎品遞出時,我望著這些孩子——我一向習慣於稱他們孩子,雖然他們都不小了,但在心理上,我當他們為自己的孩子,我未曾生育的孩子——辛苦地撐起鐵鞋,艱難緩慢地一步步挪過來時,心中充滿難以言述的感情,有欣喜,有感動,也有疼惜。
今年一月二十四日我曾寫了一篇〈他們能做什麼〉,主要的是介紹大家認識殘障孩子的能力並不輸給一般人,肯定他們,接納他們。現在我要問的是「我們能做什麼」?我們——不止是伊甸的工作人員,也包括了每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中國人!
音樂天地——每月的第二個週末。包括獨唱、合唱、器樂演奏、民俗音樂等等,以優美的音樂與大家共聚一堂。
而我們原本期望正式立案後,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現在才發現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不僅限制極嚴,而且補助的也僅限於設備,一切人事行政、場地師資以及食宿等等費用,仍然需要我們自己負擔。
如果您力有未逮,那麼以成本價格賣給我們也是好的,我們同樣感謝。
目前第一期的學生已經結業了,我們立即在辦公室附近租了一棟民房,作為福利工廠。由於我們本身尚缺乏市場競爭能力與拓銷經驗,然而學生急需工作,為了滿足他們的求職慾及成就感,初期以代工的方式,接了一些外銷廠商的訂單。代工的薪資實在低微得可憐,不得已,我們只好再貼補一些。再加上房租、水電和管理人員費用,也是一筆相當不少的負擔。
有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也有敢於受挑戰的勇氣,有一和-圖-書天不論他們身處何地,都能坦坦然活下去。
跟政府租地倒不貴,每年不過六千元,問題是要把它開發出來,恐怕不是短時間的人力物力所能做到的。
專家們初步的意見是那兒氣候溫和,濕度也夠,極適合種植蘭花。後半段土地由於下臨一條隱密的小溪,風景絕佳,可以開發成營地,給殘障孩子露營遊樂之用,也免得他們老侷促家中,多接近大地,心胸自然寬廣多了。
開始的時候,有的孩子比較膽小,面有難色,可是一看見比他情況嚴重的都過去了,人家能,他為什麼不能?立刻勇氣百倍。有幾位重度殘障,實在過不去,卻也不肯死心放棄,寧可摸著旁邊經過,表示他們也同樣參與。在這種團體氣氛的刺|激和鼓勵下,他們突破心理障礙,不顧身體殘障的限制,奮勇通過了越野障礙。
——原載《中央副刊》
財力——社會福利事業既然是一種長遠而持續性的工作,如果要健全而完整地發揮功能,固定的經費來源不可或缺。因此,我們並不希望救濟性地一下子捐一大筆錢,而是細水長流地每月固定一筆。五十、一百不嫌少,萬兒八千不嫌多。個人可以成為會友,團體也同樣可以參加主要的是這分同心協力、互助互愛的心。
他們也應該是其中的一個,享受著不需要承擔什麼也不需要負責什麼的無憂歲月。
因此,我們急需擁有自己的家,我們希望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置一層地下樓。有足夠的空間解決各種活動以及孩子們的住宿問題。
孩子們只顧玩得高興,那裡知道辦一次六十人的露營活動,至少要花費十萬元經費。
「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只是,還有太多太多的孩子,所面對的是生命中一連串的考驗和挑戰。
因此,我們特別開辦了盲人音樂班,並且成立了瞽音詩班,希望藉著優美的音符,來紓解他們內心的空虛和苦悶。
陶淵明說:「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親!」
記得三月底,參加社會局主辦的殘障福利會議,有幸聽到姚卓英教授的一席演講,談到美、英、日各國的福利設施,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青年節前夕,我應邀到淡江大學演講,滿滿的禮堂是一張張神采飛揚的面孔,看著他們的無拘無束,看著他們的活潑開放,我忍不住為我的孩子們叫屈難過。
他們也應該偶爾有課可蹺有舞可跳,有一大籮筐罩馬子的心得可以吹噓。
美的世界——每月的第四個週末。藉著繪畫、雕塑、攝影、舞蹈、戲劇、民俗藝術等等媒介,帶領大家認識這個有情有愛的美好世界。
這條路沒有捷徑,也沒有一絲可以取巧的地方。
有的孩子初次離家不習慣,第一天還吵著要回家,到了第三天,卻是怎麼也捨不得走了。央求我們:
對於那些喜好文藝及美術的殘障孩子,我們預備開寫作班及美工設計班。分別以兩年時間從基礎教起,由淺入深作系統性的教授,理論與習作並重,結業後希望具備一般寫作及美術完稿能力。
為我們的兄弟,我們的手足同胞,我們能做什麼?
同時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容許學生全天上課。下午三小時理論課程(除了專業和_圖_書知識外,還包括一般常識及語文進修),下午三小時實習課,經過一年嚴格訓練後,程度可以達到一般工廠師傅的水準,並且具備產品設計能力。
這也終於讓他們明白,一個人只要肯嘗試,就能發現自己的潛能有多大,而我們團體輔導的效果也達到了。
按照這個模式,我們希望以後幾年内,陸續開辦陶瓷、景泰藍、編織、刺繡、籐竹具製作、印刷等等班次。我們可以找到最好的師資,唯一困難的是幾乎每一班次的設備,都在數十萬元以上。
寫作是一種自由職業,不必出門,不必求人,也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只要文章寫得好,就不愁沒出路。以我個人而言,每月版稅及稿費收入,並不下於一位普通公務員。
他們與天爭,與人爭,與自己爭。並且經常爭得頭破血流。
「再辦一次好不好?暑假再辦一次!」
特別是最後一天的越野障礙。金山活動中心的野外求生訓練設備都是為一般常人而設,包括爬繩索吊橋、攀木、鑽洞等等。輔導老師先試一次,有些都難以通過,沒想到孩子們卻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嘗試。氣氛的熱烈連輔導老師都深受感動。
憂的是限於法令的規定,這一百萬元基金全凍結在銀行裡,除了孳息所得外,是一毛錢也不能動用的。有等於沒有,唯一的好處大概是別人捐款時可以免稅吧!(一笑)
另外還有幾位學生下肢嚴重殘障,根本連公車也無法搭,只好叫計程車,來回一趟幾百元。本身就已經沒有收入了,還要額外支出,然而看到他們的好強和上進也心疼不忍,只希望能募到一輛九人座或十二人座的小客車,接送遠路或重度殘障的孩子。
空曠的大野,新鮮的空氣,都讓他們身心清爽、感覺一新,他們喜歡出來。
我們了解政府當前處境的艱難,我們不敢也不忍苛求。但我們可以經由民間的力量來推動,我們今天的社會富足繁榮,人人豐衣足食,有足夠的能力關懷參與。我們不怕自己的福利工作不如人,只怕大家漠不關心!
小小的房間不過只有十坪,擠滿結業的學生和觀禮的來賓,短短的距離在常人也許一小步就輕鬆跨上來了,然而,對他們卻是一大步,非常艱苦的一大步。
做父母的「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卻只有無奈和焦慮。
我只是想,我們能做什麼,好讓他們的眼淚可以少流一點,路可以平坦一點。
我絕不希望訓練出來的孩子,只是工廠女工或作業員,我要他們比人強,這樣,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才有充分的競爭條件。
我們的原則是只要確實對孩子們有幫助,就盡一切的可能去做。
物力——有時候,不一定捐錢,捐一些合乎我們需要的物品也同樣歡迎。這樣做對某些廠商來說可能更方便些,也省得我們花錢再買,一舉兩便。比如學生上課的課桌椅、床櫃寢具、辦公用具,以及手藝班、職訓班所需的設備、材料等等。
許多殘障孩子往往有一種心態,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上天待他不公平,心中充滿怨懟不滿。我們就藉著各種活動,來「提醒」他們所仍擁有的。
今年當選炬光青年的徐春喜,下肢完全癱瘓,他把已經失去作hetubook.com.com用的雙腿盤在小腹間,利用雙手在地上撐著走路,居然爬山越嶺,上樹摘果,下田種地,樣樣都行,也是歷屆唯一當選的農村青年。可見人的潛力,往往超乎自己想像之外。
大多數盲人都從事按摩業,生活較不匱乏,但他們生活範圍狹窄,也受制視力不便,幾乎沒有什麼消閒活動,更不要提知識上的追求和充實了。
針對這一個事實,我們專為他們開辦了盲家輔教班。我們發現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因為盲家分布廣散,是把他們集合起來補習呢?還是服務到家?
基於這點認識,我們已經向台中縣示範林場承租了一小塊地,大約一甲多,位於中埔公路,離台中火車站只有十二公里,交通非常方便。
當然,也許您所擁有的物品我們一時用不到,您若願意的話,可以捐給我們義賣。或是,先告訴我們您都具備了什麼,等到我們需要時再跟您連絡。
我很可以把證書和獎品直接送到他們面前,不必讓他們這麼吃力地走過來。可是我不能,因為我深知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條更遙遠更漫長的路,需要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我不責怪這個社會,因為一個觀念的開放和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許多隔閡出於誤解,許多偏見出於認識不夠。
好在有世新的社團願意支援我們到六月底(他們要放暑假),目前有七位老師義務到盲家輔導十二位子女的課業。
教他們學習以感恩的心,來代替逃避、抱怨。同時也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節目策畫表演,並由參與的過程中肯定自己的才能。
他們沒有,他們屬於幸福外的一群。
未來,我們希望為殘障孩子成立童軍團。童軍團的的精神就是互助、互信、互愛、大智、大仁、大勇。藉著團隊精神的發揮,培養他們的榮譽心和責任感。
殘障福利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工作,目前我們在草創期間仍然有賴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援。根據我們的發展計畫,如果工作進展順利的話,預計在五年內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在這段期間,希望能組織一個「伊甸後援會」,徵求固定會友。後援者,後勤支援也,伊甸自願衝鋒陷陣,打頭陣,也希望社會大眾予我們以支援,做我們的後盾。
特別是子女上學之後,怎麼樣指導孩子的功課?他們本身知識有限,對外界事物的茫然,往往形成親子之間思想的差距,以及教導上的障礙。也因此,盲人子女的功課程度普遍低落。學業進度跟不上,加上身為殘障者子女的先天性自卑心理,很容易讓他們自暴自棄,走入歧途。
美工設計是一種彈性工作,可以正式上班,也可以在家工作。每月為建築公司繪兩三張透視圖,生活即不成問題。
等到有一天我們的經驗豐富了,生產的成品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便以實習商店、專櫃等等方式來開拓我們自己的内外銷市場,逐步走上訓練——生產——銷售的一貫作業程序。
財團法人已經正式成立了,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總算是名正言順了,對熱烈捐款支持的讀者朋友有了交代,對社會可以徵信。
人物特寫——每月的第三個週末。我們要邀請一些大家最熟悉、最喜愛的「人物」來談談他自己,和大家面對面的「第一類接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