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作者:馬丁.柯亨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8 休謨失落的色調

8 休謨失落的色調

每當我們想像一座金山,我們只是把黃金與山丘這兩種觀念結合起來。我們可以想像一匹駿美的良馬,因為我們可以從自己的感受中想像出什麼是好的特質,再結合我們熟悉的動物,將這種特質賦予在馬匹的外貌形體上。簡而言之,我們思想中的所有材料都來自於我們外在或者內在的感受:至於這些感受的交互混合,則獨屬心智和意念的作用。用哲學語言來說,我們所有的觀念(或者較微弱的知覺)都只是印象(或者較鮮明的知覺)的摹本。

然而,有一種矛盾現象卻足以證明觀念還是可能獨立產生,而不仰賴相應的印象。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經由眼睛接收到而產生的各種顏色觀念,或者從耳朵接收到而形成的各種聲音觀念,雖然各有其相似之處,卻也互不相同。若不同顏色如此,則同一顏色的不同色調必然也是如此:每一色調各自形成一個獨特的觀念……
不過,以下這段文字,是休謨在《人性論》(On Human Nature)第一卷中針對「藍色|色調」這個問題提出的意見。他先從可愛的金山談起,以便說明人類所有的觀念都可以追溯到感官經驗上,然後再提出質疑。
在休謨的觀點中,像「藍色」這種「簡單的觀念」絕對必須「由經驗獲得」,但是前述的和-圖-書實驗卻似乎推翻了這種理論;只不過,休謨認為該項實驗只是「個別的特例」,不足以推翻這個如此出色的一般理論。


不過,休謨對於自己的實驗結果所抱持的懷疑態度,倒是頗具啟發性。與其拆解自己精心建構的理論,留下各種例外狀況,休謨乾脆把這個不合作的例子拋到一旁,這種做法和後來孔恩(Thomas Kuhn)的建議恰恰相反。孔恩就是那位二十世紀的哲學家,聲稱科學對世界的理解不是循序漸進的逐步發展,而是呈現間歇性的躍進;也就是各種理論互相爭鬥,直到有些理論出現無法解決的矛盾而遭到廢棄為止。他指出,我們向來以為,人類的唯物世界觀是經過耐心的實驗與發明、將一片片知識細心緩慢拼合起來的結果,但實際上,知識的進展卻是蹣跚前進,一下子在這個狀態,一下子又突進到另一個狀態——他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書中稱之為「典範轉移」。

討論

不過,休謨自己是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呢?
……有些觀念雖然乍看之下似乎與此無關,但是只要詳細檢視,就會發現它們也是源自我們的印象。「上帝」這個觀念代表一個無比智慧良善的存有,就是我們省思自己的心智運作、然後將其中良善與智慧的特質提升到無限大的程度之後得到的結果。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檢視任何觀念,從而發現所有的觀念都模擬自類似的印象。有些人宣稱這種現象並非普遍的真理,而且也不是沒有例外。他們的質疑方式很簡單,就是提出一個他們認為不是出自這種來源的觀念。因此,若要維繫這項論點,就必須提出與該觀念互相對應的印象或鮮明知覺。和*圖*書
休謨在此稍事暫停,然後用含糊不明的籠統說法重述他的主要論點。

其實,孔恩認為思想實驗正好符合這種知識進展方式,在優秀的思想實驗中即可經驗到這種「典範轉移」,促使我們重新考慮原本的假設,甚至迫使我們改採全新的探討角度(不像休謨那樣抱残守缺)。

如果在他面前擺出藍色的各種色調,依序從最深到最淺,只把他沒看過的那一種排除在外,那麼,他必然會發現其中有個空缺,注意到這種色調兩側緊鄰的色調之間的差距比其他色調還大。
雖然這項思想實驗受到許多討論,實際上立論卻頗為薄弱(他的經濟學理論影響力較大)。在一時未經思索的情況下,我們也許會同意每個顏色都是一個獨立的概念——但是,為什麼說每個色調也https://m•hetubook•com.com都是如此呢?而且,所謂一種顏色的「所有」色調又是什麼意思呢?就算我們容許「所有」色調這種概念好了,那麼,色調觀念的形成方式為何就會不同於金馬與良山的觀念呢?我們是否應該同意休謨的說法,認為每一種色調都是一個各自獨特的觀念呢?
休謨又以同樣的方式假設世上的黃金全部消失。他說,如此一來,黃金的地位就會立即被其他貴重金屬取代;如果沒有適當的金屬,也會被閃亮的珠子或形狀奇特的小石頭替代
實驗所需的特殊器材:演色表

m.hetubook.com.com
休謨對思想實驗的態度似乎喜惡參半,對於是否採納不合情理的情境更是猶豫不決。舉例而言,他在《論貿易平衡》(Of the Balance of Trade)一書中曾經假設,一國當中五分之四的貨幣在一夕之間消失殆盡。提出這個嚇人的假設之後,他又假設這個國家的貨幣在另一個時間突然增加五倍。休謨推論認為,在這兩種情況下,物價都會隨著貨幣數量而改變,因此這種變化也許沒有乍看之下那麼有趣或驚人。經由這些實驗,休謨認為貨幣數量與物價的比例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聰明的政府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增進人民與商業的福祉上,不該忙著「保護」貨幣。「政府有充分的理由將心思放在人民與製造業的保全上。至於貨幣,則可安心交給社會運作,無需害怕也無需擔心。」
假設有個人看過各種顏色,但是只有藍色當中的一種色調從沒看過。休謨指出:

我相信一定有人認為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此一來,即可證明簡單的觀念不是完全必須源自相應的印象。不過,這只是一項個別的特例,不僅不太值得我們關照,更不足以改變我們那一般性的原則。

如此一來,這個人「雖然從不曾在感官上經驗過這個色調」,難道不可能自己「想出」這種色調嗎?
所以,假設有一個人在過去三十年來視力一向良好,而且極為熟悉各種顏色,就只有藍色的一種色調沒有看過。那麼,如果在他面前擺出藍色的各種色調,依序從最深到最淺,只把他沒看過的那一種排除在外,那麼,他必然會發現其中有個空缺,注意到這種色調兩側緊鄰的色調之間的差距比其他色調還大。我要問的是,這個人有沒有可能藉由自己的想像填補這個空缺?雖然不曾在感官上經驗過這個色調,他有沒有可能自行想出這種色調的觀念?https://www•hetubook.com.com
如果有人因為器官缺陷無法獲得任何感官經驗,我們就會發現他也無法獲得與這些感官經驗相應的觀念。盲人沒有顏色的概念,聾人沒有聲音的概念,若能恢復他們的感官功能,為他們重新開啟獲取感官經驗的渠道,觀念就會隨之而來;一旦如此,要設想這些概念就不會再有任何困難了。

休謨不但為我們帶來金山,還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痛苦,只有程度不同的快樂。此外,他也在商業科學方面進行過若干頗為技術性的實驗。不過,我們現在只談休謨提出的藍色|色調問題。
休謨曾經舉過幾個例子,包括「北歐拉普蘭人沒有嗜酒的概念」,「個性溫和的人無法產生強烈的報復或殘暴心態」,以及「自私的人也無法輕易理解友誼和大方助人的真諦」;不過,接著他又回頭處理先前提出的挑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