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作者:馬丁.柯亨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9 萊布尼茲的雙胞胎

9 萊布尼茲的雙胞胎


萊布尼茲擔心的是,如果有兩個人擁有相同的外表、記憶、個性等等,那麼,這兩人不僅無法識別(就像是淘氣的雙胞胎),而且按照他的不可識別事物的同一律,這兩人實際上也會是同一個人(或者「事物」)。對萊布尼茲來說,這樣的結果是無可迴避的後果,原因是他早已認定空間的區隔只是幻象,因此不能用來識別不同的事物。這種說法聽起來雖然古怪,但我們有時候也確實會採取這種方式看待時間與空間。舉例而言,昨天花園裡的那朵花即使今天被人拔出插在屋內的花瓶裡,我們仍然認為是同一朵花。
維根斯坦後來也要求我們想像一個所有人外表都一模一樣的世界,看起來就像是有些特徵會遷移到彼此相同的身體上。「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每個身體都能取不同的名稱,我們卻可能不會想要這麼做,就像我們不會想要為餐桌旁的每張椅子取名。另一方面,為那些特徵取名倒可能是有用的做法……」

討論

在現代的量子力學中,不同的次原子粒子可能具備完全相同的特徵,只能以空間位置加以區分——但是我和*圖*書們對次原子粒子的空間位置也只能猜測而已。因此,一如萊布尼茲的看法,量子力學也認為,只要兩件事物在原則上無法識別,就必然是同一件事物(例如,一顆粒子不斷地閃爍生滅,還是同一顆粒子,而不會是一顆粒子消失之後再由另一顆相同的粒子「取代」)。在心智/身體的轉換機器中,「地點」也不重要。如果有一個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點,我們也不會質疑他不是「同一個人」(儘管這只是想像的情境)。就算這個人經過傳送後已經由不同的原子組成,或者甚至身上的許多部分都已經改變——例如古板的吉卜變成活潑好動的史提夫——我們還是認為他是同一個人。
實驗所需的特殊器材:撲粉假髮、鏡子

假設有兩件無法識別的事物,就等於是假設同一件事物有兩種名稱〔如同牛頓手下的克拉克先生所做的事〕。因此,若是假設宇宙原本可能具備另一個時空位置,而不只在其當初實際上的時空位置,但是宇宙的所有部位卻又位於和實際上相同的位置,我說這樣的假設根本是不可能的幻想……〔的確,所有虛空的空間都只是想像而已……如果空間真的是虛空的,這個空間就會是一種沒有主體的性質,一種沒有延伸物體的延伸……如果空間是絕對的實在……那麼,空間的實在性將會比實體更強烈(康德就是這麼認為。參見實驗11。)。上帝不但無法摧毀空間,甚至無法改變空間的任何面向;整體而言,這樣的空間不但浩瀚無垠,而且永恆不變。如此一來,除了上帝之外,還會有其他無可計數的永恆事物……m.hetubook.com.com
萊布尼茲在給克拉克的第五封信中如此寫道:
世界上沒有所謂無法識別的兩個個體。我認識一位非常聰明的先生,有一次他和我在海恩豪森王家花園裡,在索菲亞公主殿下面前談話〔出身寒微的牛頓看到這裡不禁咬牙切齒〕。他認為他能找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公主不信,於是他就在花園裡四處尋找,找了許久之後,還是徒勞無功。任何兩滴水或兩滴牛乳,只要放在顯微鏡底下,即可看出兩者的不同。這是一項反對原子的論點,原子與虛空的觀念都遭到真正形上學原則的駁斥……hetubook•com•com
至少(可憐的克拉克先生當時自然想不到這一點),「鏡像宇宙」就一定具有這些無法識別的特徵、同時又明顯不同吧?
印度教經典《奧義書》(Upanishads)提出一種觀念,認為我們有可能在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身在不同的地方,換了不同的身體和心智,原本的記憶與存在都從此消失無蹤。印度教哲學吠檀多(Vedanta)於是斷定,只有自我(Atman)才有真正獨立的存在,物質物體則只是幻象。這種說法聽在死硬派唯物論者耳中,可能會覺得難以置信;不過,就某方面而言,每天早上醒來,我們的身體、心智及記憶其實都和前一天不同(記憶是愈來愈模糊)。因此,佛教採取的是一種同樣死硬派的經驗主義觀,認為所有事物都不是真的存在,不論是心智、物質、空間還是時間,其實都不存在。佛教當中唯一的概念就是「當下」。

我不是說物質與空間是同樣的東西。我只是說,沒有物質存在的地方就沒有空間,空間本身不是絕對的實在。空間與物質是不同的東西,就像時間與運動不同;不過,這些東西雖然不同,卻不可區分。https://m.hetubook.com.com
萊布尼茲與牛頓的秘書克拉克(Samuel Clarke)通過一陣子信件,他在當中提出對不可識別事物這項議題的觀點;所謂不可識別事物,自然是指非常微小的東西。不過,這項議題還是頗具啟發性,牛頓認為自己從水桶上發現「絕對空間」(實驗14)就與這項議題有關;至於發明微積分,他們兩人究竟誰的功勞較大,也和這項議題脫不了關係。這些讓人傷腦筋的問題是在信件中提出來的,我們就來看看萊布尼茲第四次嘗試斷定這項議題的說法。
總結來說,沒有任何物體的空間若不是虛空(如同作者所幻想的),那麼空間裡到底充滿了什麼?是不是充滿了可以延展的靈魂,還是自由伸縮的物質,在空間中交疊存在也沒有問題,就像牆上的影子般互相交疊……的確,有些人幻想人類在純潔無瑕的狀態下也有交疊存在的能力,墮落之後才變成不透明的固體狀態,無法交疊。說上帝具有身體部位,靈魂具有延展性,豈不是推翻我們對事物的一般概念?只要利用缺乏充足理由的原理,就能驅走這些虛妄的幻想。人們因為不懂得正確使用這項重要的原理,以致常常幻想虛構的事物……hetubook•com•com
萊布尼茲曾經被人戲稱為「頭戴撲粉假髮的高雅紳士」,他大半生都沉浸在哲學思考中,世人對他的了解,只有透過他和幾百位哲學家及科學家往來的信件,其中充滿各種高深的討論。儘管如此,他在十七世紀的知識圈內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後來和他爭搶微積分發明人頭銜的牛頓便對此嫉妒不已。
相對之下,牛頓與克拉克不但認為物質和時間是「真實」的,就連空間也是(如果沒有「絕對空間」,他們的力學理論就會分崩離析)。只有心智似乎受到他們忽略,成為這個愈來愈機械化的世界中一項不合時宜的事物,儘管牛頓終其一生都不斷地在古人的煉金術中尋求這樣的統合元素。萊布尼茲認為物質與時間存在,但是對「空間」則不是那麼確定。他的做法是把這個問題和上帝的心智綁在一起。
這種說法聽起來確實頗為荒謬。可是,想像宇宙「所有部位」之間的相互關係完全不變,只是移動到「另一個時空位置」,究竟有什麼不對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