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作者:馬丁.柯亨
維根斯坦的甲蟲:26個讓你腦力升級的哲學思想實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5 明亮無比的夜空

15 明亮無比的夜空

另一方面,第二種說法雖然可能沒錯,但不論星體數目是否無限,也絕對足夠照亮整個天空。這項說法只是確保我們不會被「烤焦」。
實驗所需的特殊器材:晴朗無雲的天空
因此,奧伯斯和其他人只是想像出若干假設性狀況,並且提出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夜空為什麼是暗的?」結果就因此創造出一項思想實驗,直接指向現代天文學的兩大「發現」:宇宙似乎不斷擴張,而且宇宙的年齡必然非常有限。
有時候,這種說法還會加上一項新理論(所有片面零碎的解釋都是如此):宇宙若是在當初所謂的「大霹靂」之後隨時處於擴張狀況下,有些銀河系便可能以極快的速度「遠離我們」,以致其https://www.hetubook.com.com光芒產生「紅移」現象,也就是星體光線的波長拉長,超出可見光譜之外。
●也許太空中有太多微塵,以致無法看見遙遠的星球?
過去有人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釋,例如:
實際上,這項悖論雖然頗為吹毛求疵,卻觸及了宇宙學─也就是宇宙起源的研究和理論——當中的深刻議題。光是說大多數星星距離太遠、難以看見,理由顯然不夠充分。星光當然和其他光線一樣,都會因距離而減弱,但是光線來源的數目在「視界圓錐」中卻會增加——而且比率大致相同。實際上,單就數學上而言,宇宙如果無限大,而且銀河系與星球平均分布,夜空看起來就不會漆黑一片,不會散布著點點星辰,而是明亮如晝。和-圖-書
奧伯斯悖論是非常典型的「思想實驗」,因為其中大部分推論都是基於假設。如果宇宙無限大會如何?如果是無限古老呢?如果星球和銀河系(平均而言)都均勻分布呢?而且,追尋解答的過程也是在「心智實驗室」裡完成——實際上也非這樣不可。
●說不定星球和銀河系的數量有限呢?
為何實際上並未如此呢?
奧伯斯是維也和圖書納一名醫師,只在閒暇時研究天文學。儘管這項悖論以他的姓氏命名,但其實可追溯到一六一〇年的克卜勒(克卜勒則是以研究行星繞行太陽的運動而著名)。奧伯斯的貢獻除了若干數學上的計算之外,主要在於發現這個問題比克卜勒當初以為的還要嚴重。如果宇宙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樣無限大,那麼夜空不但會明亮如晝,而且明亮的程度也會達到無限大。
●或者,也許星球和銀河系不是隨機分布——甚至連「平均而言」都不是如此——而是聚集在一個地方,宇宙中的其他部分則空無一物。所以,舉例而言,宇宙中可能有很多星球,但其中有很多都掩蔽在其他星球後方。

因此,十九世紀和-圖-書偏好的「解答」就是第三種說法:雖然宇宙無限大,但是星體的分布並不平均,因此夜空中的某些區域自然空無一物。不過,這種說法不免有投機之嫌,而且現代天文觀測也顯示,平均分布的假設和真實狀況其實相差不遠。繞行地球的天文望遠鏡已經證實,雖然我們居住的地方有各種混雜零亂的現象,整個宇宙的星體分布基本上仍均匀稀疏。
奧伯斯(Heinrich Olbers,1758─1840)認為,既然宇宙如此寬廣,而且其中含有那麼多星星(假設這些星星不是全部集中在宇宙的一個角落),我們仰望夜空的時候,就應該是不論轉向哪裡都能看到星星。實際上,夜空理應明亮無比,就像是整個天空和*圖*書被一大顆星星完全佔滿。這裡的悖謬之處是……實情卻非如此。
第一種說法看似合理,但是忽略了已知的事實,例如微塵也會受熱,因此太空的溫度會因而提高許多。此外,要擋住星球的光芒也需要非常多微塵——一旦真有這麼多微塵,太陽的光線也不免遭到阻擋。既然這兩種現象實際上都不存在,這項解釋的前景顯然也就不怎麼看好……
如此一來,奧伯斯悖論的答案究竟是什麼?目前偏好的說法是,儘管宇宙無限大,卻可能不是無限古老,也就是說一定距離以外的銀河系的光線還來不及到達地球。假設宇宙的年齡是一百五十億年,那我們就只能看見一百五十億光年這個範圍內的星球與銀河系。

討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