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馬非馬:故事裡的詭辯術

作者:于惠棠
馬非馬:故事裡的詭辯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章 演繹推理中的詭辯術 日遠長安近還是日近長安遠

第七章 演繹推理中的詭辯術

日遠長安近還是日近長安遠

用這個大前提作為衡量事物離我們遠近的標準,是不能成立的,犯了大前提虛假的錯誤(儘管結論是真實的)。當時晉朝以建業(現在的南京)為首都,如果使用上述標準,那麼在建業聽說有人從長安(現在的西安)來,沒有聽說有人從洛陽來,能證明洛陽距建業比長安距建業更遠嗎?
第二天當著許多大臣的面又問他:「你說太陽和長和-圖-書安哪個離你近?」「太陽離我近。」這個孩子忽然改變了答案。
用這個大前提作為衡量事物離我們遠近的標準,也是不能成立的,同樣是犯了大前提虛假的錯誤。古人云:「目能視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眉。」如果使用上面的標準,就會得出十分荒謬的結論:眉毛離我的距離,比千里之外的事物,比能望見的太陽還要遠https://www.hetubook.com.com
「日遠長安近」與「日近長安遠」,這是兩個具有反對關係的判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只有幾歲的晉明帝卻要想證明它們都真,可謂是個小小的詭辯家。其實,他的兩個論證都是錯誤的。當他論證「日遠長安近」時,引用的理由是「我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個理由和「日遠長安近m.hetubook.com.com」聯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省略三段論,把省略掉的大前提恢復出來就是:「凡是沒有聽說有人從那裡來的地方,都比聽說有人從那裡來的地方離我遠。」
當晉明帝論證「日近長安遠」時,引用的理由是「我抬頭能望見太陽,卻望不見長安」。這個理由和「日近長安遠」聯在一起,也構成了一個省略三段論,把省略掉的大前提恢復出來和_圖_書就是:「凡是我能看見的東西,都比看不見的東西離我近。」
詭辯論者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在論證問題時,帶有極大的主觀任意性。他們不顧實際情況如何,只是隨意地提出一種論據為某一觀點作辯護,也可以提出另一種論據證明相反的觀點是正確的。
只有幾歲的晉明帝,有一天在他爸爸身邊玩耍,正巧碰上從長安來的使臣。
爸爸問他:「你說太陽和長安和_圖_書哪個離你近?」兒子答:「長安近。因為沒有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不就是證明嗎?」爸爸聽了很高興,想把自己的兒子當眾誇耀一番。
《晉書》記載了晉明帝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爸爸感到驚奇,便問他說:「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兒子答:「為什麼說太陽離我近呢?因為我抬頭能望見太陽,卻望不見長安呢!」群臣聽了,都趨炎附勢地誇他說的有道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