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十里帶魚肥
日前華視新聞播報,目前臺灣近海,已進入帶魚盛產季節,漁民冒著強風勁浪,紛紛駕舟入海捕魚,因為魚羣沛集,家家都是滿載而歸,人人笑逐顏開,把漁獲所得,成筐盈簍送到魚貨市場去。從電視上播映情景,不由想到了當年山東沿海一帶捉捕帶魚的盛況。黃海中各種魚產都集中在青島小港近海一帶,凡是魚汎來臨的時候,都會有些珍奇怪異的魚類發現,所以各省的水族館,測知魚汎都會指派專家前來刺探,不惜重金,蒐集價購,如果是不耐久藏的罕見魚類,立即在青島就地製成標本後,再行携回研究。
帶魚到了旺季,青島無論市hetubook•com.com集廟會,到處都有捧著大籠屜,在人羣裏穿梭般叫賣蒸帶魚,一掀籠屜蓋,香聞十里,腴肪噀人,整個籠屜裏,都排滿每塊四寸多長帶魚段,熱氣騰騰滑嫩凝霜。蒸帶魚做法說起來極為簡單,把帶魚用水輕輕洗淨,勿傷銀鱗,用花椒鹽、薑汁、料酒塗勻,上鍋蒸透即可大嚼,當年柯劭忞太史,最愛吃這種蒸帶魚。據說做法看起來簡單,可是手法各有巧妙不同,用料多寡,蒸時久暫,火力大小,在在都是有講究的,青島一地賣蒸帶魚的無慮千百人,其中一位日照人稱曹大鬍子的,允稱個中高手。柯老告訴人他年輕www•hetubook•com•com時候,以魚代飯,有一次吃四斤蒸帶魚的最高記錄。後來入京供職,鄉人知道他的特嗜,每每從山東携來蒸帶魚,請他老人家嘗嘗家鄉風味,此刻雖有盛筵相招,他寧願辭盛筵而在家中大啖蒸帶魚。林長民說柯老是捨熊掌而就魚的老叟,還特地請陳寶琛太傳寫了「魚樂居」三個字橫幅給他。可見蒸帶魚對柯老來說,有多麼醉人了。
帶魚進入盛產期,青島帶魚便宜到給錢就賣,碼頭上的搬運腳行,原本是以火燒槓子頭一類堅硬麵餅為主食的,才能精力充沛能耐重載。可是一到帶魚季節就不吃麵餅,改吃帶魚當飯啦!www•hetubook•com•com外省人初履斯土,還覺得以魚當飯,未免太奢侈點了,殊不知吃帶魚,比吃雜糧還便宜而且可以增加耐力呢!
青島魚汎中以帶魚數量最多,有一年筆者奉派到青島一帶沿海地區公幹,住在舊提督樓,當地漁會的會長來告,青島的魚汎,是一樁奇景,大批的帶魚羣,已逐漸游近小港。既然碰上不可不看,於是我們一同去了漁港碼頭,雖然港灣迴環堪避勁風,可是海風烈烈襲人衣袂,猶覺衣履單薄。憑欄遠眺,只見遠處飛雲迴舞,奔電流霙,頃刻間海面上銀鱗沃雪,碧海翻光,帶魚一條接一條,口尾相聯,魚貫而來,最大魚羣能接成十多里長一hetubook.com.com條魚帶,蘇東坡詩所謂「光搖銀海眩生光」足以說明海裏魚帶子,是多麼矞麗壯觀了。漁民運氣好的碰上兩三萬斤大魚帶子,可以一網而罟,發個小財。
七一、三、五 中華日報
前天電視新聞,看到幾幕漁獲鏡頭,才想起現在又是帶魚盛產季節了。雖然吃海鮮的餐館,鱗次櫛比,元宵前後到鹿港、關渡、淡水吃了幾次海鮮,除了帶魚尚屬鮮嫩鬆美外,其餘海產都極普通。雖然吃海鮮時下很流行,可是真正想吃一頓細色異品,香蝑珍膳,看來還不十分容易呢!
早年松山菸廠廠醫莊金座,愛吃帶魚,對於和_圖_書帶魚頗有研究。他說在日本求學時期,所吃帶魚肉柴而瘠並不覺得好吃,後來回國才發現臺灣海峽,水流溫度都適合帶魚生長,肉才轉為肥厚腴嫩。同時帶魚最愛惜身上的銀翳,一旦受了損傷,魚味便失去鮮嫩。而臺灣所製魚網繩結較為粗硬,網獲的帶魚,要它鱗翳無傷,勢所難能,所以在臺灣吃帶魚,以海釣所獲肥潤鮮腴,才算珍品。他每逢休假就是到花蓮海釣,有一次魚獲甚豐,他在寓所治饌宴客,親自主廚,雖非全是帶魚,盤簋羅列,九孔蝦蟹都是海釣珍味(當時吃海鮮尚沒有像現在這樣瘋狂流行。)魚鮮蝦嫩,味清而雋,皆屬妙饌,一味酸辣西施舌,更是令人吃後念念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