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作者:王鼎鈞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三 雪夜寫專欄,血液不結冰 病中只讀自家詩

輯三 雪夜寫專欄,血液不結冰

病中只讀自家詩

老牧:文章,尤其是詩,意匠經營慘淡中,讀自家詩,品味那一份意匠經營,自然覺得難能可貴。讀人家的詩,人家那一份意匠經營也許沒有表現出來,我們不知道,也許他表現了,我們沒感應,讀來當然缺乏一份祕密的甜密。此人情之常也。
我在四十多年以前寫的那篇短文,並未收入任何交集,我當年從報紙上剪下來夾在一本書中,倖存至今。文中引〈道山情話〉一則故事:有個讀書人,窮得沒飯吃,拿了家中僅有的一件古董入城求售,換錢買米。途中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遇見另一個讀書人,那人也窮得沒米下鍋,進城去賣家中僅有的一套善本書。兩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在樹下談得很投機,兩個人都非常喜歡對方的東西,彼此一商量,交換過來。那個本來想賣古董的人歡歡喜喜拿著善本書回家,他的太太看了,大吼一聲:「他的這件東西你拿來能當飯吃嗎!」此人始而愕然,繼而恍然,「我的那件東西他拿去也不能當飯吃啊!」言下之意,他這一筆交易並未吃虧。
依我的體驗,人在病中意志薄弱,你想安慰他很難,「自家詩」可以使病中人覺得如同小時候感冒了,母親溫軟的手掌覆在前額上,滿足,安全,陶陶然自我欣賞,病榻上的時間過得飛快。新聞報導說,有和_圖_書個機構發表研究結果,人在數錢的時候可以減輕痛苦。病中讀自家詩的效果大概和數錢近似,除了讀詩,小品文也可以,如果讀長篇小說,那就另是一番滋味,那不是數錢,而是算帳,病中不宜。
回響:
現在常常有人出來獎勵讀書,怎麼讀書還要獎勵!想當年我們見了書如飢似渴,想望作者如慕父母少艾,現在書要靠摸彩摸到飛機票,或者要校長上臺扮成天鵝才有人讀,聽來未免有些悽慘。這些作者一旦生病,看自己的書只有自思自歎,加重病情,「病中只讀自家詩」也得有那個資格!袁子才一方詩宗,粉絲不計其數,自家詩才可以入藥,當安慰劑和-圖-書鎮靜劑使用。這句詩代表性不高,它未能成爲名句,也就無怪其然了。
我已忘記在四十多年以前就有這樣的現象和論調出現,四十多年以來,有過一波又一波的淘汰論,廣播將淘汰報紙,報紙將淘汰圖書,電影將淘汰小說,電視將淘汰廣播,……。結果網路將淘汰一切。無常的年代,好像每天睜眼一看都是夕陽西下,四十多年過去了,一切安然俱在,但危機感仍在增長,我簡直不知道每天在做甚麼。
老牧:「郊寒島瘦」這兩句詩倒是如見其瘦。

聯想到英國的一位散文家一度十分窮苦,他去買麵包充飢,「不幸」看見德國詩人海涅的一本詩https://m.hetubook.com.com集,很想買下來,可是他的錢只夠買其中之一,他想了又想,結果是拿著詩集空著肚子回家。當年無論中外還真有愛書成癖成痴的人,今天還有那樣的人嗎?有人也許要反問一句:今天還有值得你在麵包和閱讀之間掙扎的書嗎?如果當下好書太少,甚或沒有,或者好書埋葬在字紙堆底下不見天日,買書讀書就成了眼界較低的人,也就無怪有人登臺宣稱他已十年沒摸過書本,引以爲傲,而臺下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了。
鏗鏘回音壁:文章是自己的好,自我感覺良好也。
袁子才說「病中只讀自家詩」,頗見性情,亦可人意,可是未能成爲名句。
最近常常感冒,也就常常和-圖-書想起袁子才這句詩,也就常常翻出多年前寫的一些短文來讀。我在一九五六年引用美國小說家賽珍珠的說法,她指出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有很多玩藝兒侵奪人們的時間和金錢,而且一般家庭中已沒有地方放書,原來可以放書的地方,現在要放汽車,音響,電視,以及「像棺材一樣的冰箱」。由最後一句話,你可以體會這位老太太的焦慮。
魯碌碌:賈島詩:「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是甚麼樣的詩?據說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我實在看不出這兩句有甚麼值得他費三年功夫、流兩行眼淚的地方,恐怕也只有他病中自讀了!
魯碌碌:「病中只讀自家詩」,文章是自己的好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