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作者:王鼎鈞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永州山水疑雲

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永州山水疑雲

永州八記,我覺得柳宗元寫到「小石城山記」結尾的時候,他是個「有神論者」他的「神」,就是那個握有絕對權力的皇上,他的「無神」,是暗指沒有聖主賢君,他的猶疑兩可,就是「事實上的皇帝」並非「理想中的皇帝。」神不應該這樣做,神偏偏這樣做!他有難以言傳的悲哀。永州十年,生活匱乏,毀壞了柳宗元的健康,他是怎麼貶到永州來受折磨的?他們這一票人放逐蠻荒,他們的意見領袖遭皇上賜死,並非因爲他們犯下大錯,而是恰恰他們做了該做的事情。他不敢「訕謗朝m.hetubook.com.com廷」,只好用個隱喻說出來。文學啊文學,柳宗元只合做個文學家。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其中兩記因山水之奇提到「造物者」,涉及有神和無神的議題,很有意思。
柳宗元在有神無神之間斟酌的時候說,他看見山中野生的樹林竹叢,姿態不一,高低疏密,恰到好處,好像經過「智者的設計」。我聯想到王爾德的主張,他認爲藝術美,自然不美,自然要模仿藝術才美。我也聯想到基督教有個鐘錶理論,如果你在沙漠中發現一隻錶,你不hetubook.com.com會認爲它是由大自然演化而來,大自然永遠不能演化出一個齒輪或一枚螺絲釘。鐘錶理論又稱智能設計論,原來這個詞語已由柳宗元搶先一步。
柳宗元的無神理論好像缺乏創意,倒是他寫遊記,在有神無神的邊緣遊走,頗能深入人心。我想世上大部分人都忽而覺得有神,忽而認爲無神,有些現象只能用無神論來解釋,有些遭遇又需要用有神論來排遣,有神論可以救無神的狹隘,無神論可以補有神的空泛。人心無主,有神無神輪流主之,頗似英美兩黨之交替執政。文學和*圖*書並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提出問題,屈原,太史公,王安石,歐陽修,都曾把這個問題交付讀者討論,若論提交的方式,柳宗元也許更「藝術」。如照唯物注釋,柳宗元此文解決了問題,把話說死,那就沒有多少情味可以反覆沉吟了。
其中一篇,柳宗元說他欣賞山水的時候好像與造物者遊,這句話表示他承認或假設有造物主。有神論者且慢高興,無神論者也別失望,他並非受造物主之賜而遊,也不是從造物主之後而遊,他與造物者同遊,他好像說,即使神創造了萬物,他自己卻是個例外,他和_圖_書與神平起平坐,加上同在。唯物論的注釋家趕緊把「與造物者同遊」譯成「與萬物一體」,造物者三個字斬頭去尾,只剩下中間一個「物」,造物主是個物,柳宗元也是個物,二者當然合爲一體,注釋絕對「正確」,煞費苦心,可見唯物主義對意識型態的經營仍然抓得很緊。
另一篇,柳宗元多費了些筆墨,全文七百多字,前面四百多字寫景抒情,後面三百字討論有沒有造物主。當然柳氏胸有成竹,他在嚴肅的論文中說過,天地萬物由「氣」而生,這個「氣」並不負責賞功罰過,人的禍福是自己造成的,神和_圖_書道設教只能用來教化愚民。然而這篇遊記前面是「美女」的寫法,如果後面傳道說理,這篇遊記就斷成了兩截,大散文家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他怎樣解決問題呢,他以猶豫不決的口吻,對造物主既疑其有,又疑其無。他「記述」別人提供的答案,表示既可信又不可信。這一部分仍然是觀敘述,而且很有感性,但是他的立場已經表示出來:如果有神,神不應如是。這種寫法現代人稱爲「記敘語言之判斷使用」,記敘文而有議論文的效果,唯物主義注釋家緊跟在後,鐵口直斷,「柳宗元是無神論,有進步的思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