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作者:東尼.艾伍德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診斷 需要接受診斷的六種情況

第一章 診斷

需要接受診斷的六種情況

4 親戚中有自閉症或是亞斯伯格症
近年的研究顯示,此症被診斷出來的平均年齡為八歲,但其實患者的年齡層分布,從小小孩到成人都有(Eisenmajer et al. 1996)。本書作者以多年的研究及診治經驗,歸納分類出亞斯伯格症病患在診斷確定之前,六種主要的求診情況。第一種是先前曾被診斷為自閉症患童,而且通常在兩歲之前就被診斷出此種疾症。
2 新生入學檢查表現異常
某些患童在學齡前的發展與能力表現可能有些異常,例如語言發展較遲緩、曾接受語言治療,並被視為單純語言發展的障礙。即便如此,若能仔細觀察患童社會互動與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他的興趣類型和表現,便會發現情況遠為複雜,亞斯伯格症應為較精確的診斷。有些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腦部有癲癇或纖維腫瘤的問題,並以此解釋所有異常的癥候。就算孩子的症狀不是很典型,但許多臨床工作者其實並不了解亞斯伯格症,根本不知道父https://m.hetubook.com•com母親所描述的問題與此症有關。根據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雙重診斷的機率不在少數,只是第二個診斷,得等到多年後才會出現。

6 成人患者的症狀
吳引建議以較廣泛的角度來定義亞斯伯格症,原因之一是部分患者在學齡前即顯現出古典自閉症的症狀,但後來在溝通及各項能力皆有顯著的進步。這些語言發展和社會互動方面退縮的孩子,順利地發展出流暢的語言能力,並且能夠加入正常學童,參與學校生活,不再那麼冷漠和安靜,變得較為符合亞斯伯格所描述的症狀(Ozonoff, Rogers and Pennington 1991)。這種進展可能在短期間內快速發生,通常發生在五歲之前(Shah 1988)。醫學界目前仍不確定這是自然發展的現象,還是早期介入治療的成果;或許兩者皆有。雖然之前古典自閉症的診斷是正確的,但是孩子後來的發展,又比較像亞斯伯格症狀的描述。因此,自和_圖_書閉症的患童應定期回診,以確定是否有更符合現狀的診斷,並接受相應的資源及服務。
上述六種走向診斷之路的途徑,無論診斷結果如何,本書後續的章節中,都將提供更多有關此症的資訊,以及學習某些技巧的策略。這些技巧對一般人而言輕而易舉,但對此症患者而言,卻得加倍努力學習。


有些成人的個案是因為非典型的精神分裂或是酗酒的問題,而被發現是患者。雖然此症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的比例與一般人相同,但因為表面症狀相似,許多患者因而被誤診。有些酗酒者用酒精減低社會互動所帶來的焦慮或沮喪,後來因酗酒問題求診,才被診斷出是此症的患者。
患者到了青少年期可能會退縮至自我的世界,開始自言自語,對社會接觸、個人衛生失去興趣。他們可能被懷疑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在專業人員仔細檢查之下,才發現那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經歷青春期的現象。本書的第八章將探討如何預防或面對上述的症狀及其衍生的問題。某些個案就是因為這些衍生的問題,才被診斷出和圖書患有亞斯伯格症。
許多年輕的亞斯伯格症患者焦慮的情形很嚴重,需要專業的治療;有些患者會發展出強迫性的行為,例如害怕被污染而不停地洗手等。經過深入了解後,有經驗的治療師會發現隱藏在這些症狀之後的亞斯伯格症。
此症的患者不限於兒童或青少年,亦有成人被轉介,甚至自己主動要求進行診斷評估。有些患者因為自己的孩子或親戚被診斷出罹患此症,發現自己也有相同的特質,因而主動求診;有些人則從報章雜誌讀到相關的文章,懷疑自己也有類似的問題。在為成人進行診斷評估時,回溯其童年時期的能力和行為,取得可信的資料,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本人的回憶外,父母、親戚和老師的看法,也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也有極少數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興趣,出現犯罪及攻擊的行為,而被診斷出罹患此症。曾有一位著迷於火車的患者,決定在火車站月台「偷竊」火車引擎。他其實沒有惡意,只是對火車過於好奇與迷戀,因此被法院裁定接受精神方面的鑑定。有時這些個案是被一些就業服務機www.hetubook•com.com構轉介而來,因為他們的症狀至為嚴重,顯然需要特殊的幫助。
有些孩子在學齡前可能並沒有表現明顯的異狀,因此家長或專業人員可能從不認為孩子有自閉症的特徵。不過,孩子遇到的第一個老師,通常嫻熟於學童的一般行為與能力標準,因而注意到單一學童逃避社會互動、無法了解教室常規、與人對話與角色扮演時表現異常、強烈著迷於某個特定的主題,以及在畫圖寫字或玩球時行動笨拙。他們也可能在與他人無法避免的親近接觸時,會不自主地干擾或攻擊別人,或是無法等待。在家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可能完全不同,與父母、手足的互動都很正常;但只要一進入不熟悉的環境,或是與同年齡的孩子相處,上述的症狀就會明顯出現。以上都是亞斯伯格症的典型症狀,學校的老師卻不會特別注意,或考慮把孩子送到專門機構診治。他們被視為古怪的孩子,這個標籤會持續整個學校生涯,到頭來,只留給老師費解與困惑。
此症的患者可能平安度過童年及小學階段,雖然表現孤僻、古怪,還不至於讓人覺得需要就醫。然而,到了青少年時期,m•hetubook•com•com他們不但開始覺察到自己在社交上的孤立,也想改善人際關係。這種嘗試不但不成功,還帶來更多的排擠和嘲笑,因而引發憂鬱,必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這才發現其憂鬱的症狀,其實是從亞斯伯格症衍生出來。
1 幼兒期即被診斷為自閉症
5 衍生出的精神異常
3 非典型的表現
一旦有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之後,多數父母會透過專業工作者、文獻或社群團體開始找尋相關資訊,並且期望認識其他同病相憐的家屬。有些家庭當中不止有一位患者,他們可能出現在不同的輩分和世代。
瑞典最近曾在研究中使用一套教師版的量表,被這個量表篩選出來的孩子,將進一步接受標準的診斷評估程序。研究人員原以為此症的發生率與自閉症差不多(約為千分之一),但研究的結果卻顯示,它的發生率幾達三百分之一(Ehlers and Gillberg 1993),且大部分的患童並未在幼兒期被診斷為自閉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