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作者:東尼.艾伍德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語言表達 語用學和談話的藝術

第三章 語言表達

研究顯示,大約百分之五十的亞斯伯格症患童在語言方面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最遲到五歲之前,大致都可以流暢地說話(Eisenmajer et al. 1996),只是在與人對話時,很明顯地不太自然。在發音和文法方面大致沒有問題,和其他的孩子都差不多,不尋常的表現主要集中在語用(pragmataics,也就是語言的使用和社會情境的關係)、語意(semantics,如一字多義)和音律(prosody,奇怪的音高、重音和節奏)方面。亞斯伯格醫師曾描述患者在語言方面的特殊表現,吉爾柏格(1989)在其診斷標準中也指出患者語言表現不尋常,在下列五項特質當中,至少表現出三項以上:

(a)發展遲緩
(b)超理智、完美的表達
(c)正式、學究式的言詞
(d)奇怪、特別的腔調
(e)理解方面的困擾,對言下之意或表面涵義的誤解

本章會就以上各項做解釋。薩馬利等人(Peter and Szatmari and colleagues 1989)在其診斷標準中除了列出語言怪異這一點,還加上話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無法接續對談,對某些字有個人的特殊用法,和重複某些說話的模式。
美國精神醫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其診斷標準中提到語言能力,內容是:「在語言方面,並無普遍臨床上的遲緩表現。」不幸的是,這可能被誤解為患者在語言方面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五歲之前,患者雖然沒有普遍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但可能欠缺某些特殊的語言技巧,最顯著的是在語用方面。

語用學和談話的藝術

「現在你坐的這部火車,」他說:「凱莫爾地系列,是由英國史威登廠所製造,設有自動封閉系統,應該是在一九八六年七月至八月之間製造的,最遲不會超過一九八八年的九月。一開始看到椅背的十字縫,我認為不可能是八六至八八年史威登廠的,但是看到那些壁板上的鉚釘,我想,我就想,是誰跑到這兒來了?是我大兒子,塞羅,一個小混血兒凱爾釘子是騙不了人的,這世上沒有比這更確定的事了。所以囉,你住哪兒?」

適當的開場白

培養說「我不知道」的信心

我點點頭。
葛瑞發現這些患童認為別人的想法一定和他們自己的想法一樣,或者一個人只要怎麼說,一定就真的這麼想。漫畫式的對話幫助患童們了解,在同樣的情境下,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可能很不一樣。而且這些漫畫可以將事件的順序、可能的選擇及其影響都呈現出來。
「你喜歡火車嗎?」我才剛說出口,就恨不得我沒問。
在教室裡可以把學生分組,兩人一組練習。每一個人都要練習如何和陌生人說話,如何和朋友聊天等。全班可以先討論開場常用的句子,如「今天還好嗎?」「今天天氣如何?」或談當天的新聞等。如果對談話的對象有所了解,也可以問一些相關的話題,如:「你叔叔的婚禮如何?」「外婆好些了嗎?」「你爸爸買的新車是那一款的?」也可以練習從彼此的對談中找到共同的話題。學校課程中的說話課和表演藝術課,都是練習的好機會。某些特殊的情境,對某些孩子而言特別困難,可能還需要事先打好草稿,如被嘲笑的時候、想要獨處的時候、尋求幫助或玩遊戲輸掉m•hetubook.com.com的時候。
● 抑制說出不相關話題的衝動
我開始可憐他了。我猜他老婆一定兩年前就過世了,恐怕還是自殺身亡。從此他就開始浪跡英國所有的鐵道,數著鉚釘和枕木,直到上帝仁慈地終結他的一生為止。最近我在報紙上讀到有一種自閉症的患者,對火車極端地著迷,叫做亞斯伯格症。
「對不起,您是指……?」我小心翼翼地問。
通常在談話當中,我們可以找到改變「話題腳本」的線索,例如談到買東西時,聽說某人丟了錢,我們可能轉變話題,說些表達關心、同情的話。但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和人的對談中,很少有這種即時表達同情的話。但如果有大人先致意,此症的患者可以把它當成線索,也表達幾句關心的話(Loveland and Tunali 1991)。也就是說患者表達關懷前需要提示,可由父母或老師帶頭先做。另外,也可用說故事的方式,練習把線索融入故事當中。

在患童耳邊提醒該說的話

「你知道嗎,他坐德里快車從拉合爾到伊斯蘭馬巴德,居然提都沒提到火車的引擎。」
他在普立茲丹頓下了車。我從窗口向他揮揮手,總算可以好好享受我的安靜了。聽著火車滑過鐵軌的節奏聲,好像重複著:亞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而剩下的四十分鐘車程,我則一路無聊地數著鉚釘。(p.193-195)
「沙佛……」我重複著他的話,他似乎不覺得有異。
我愣了會兒才發現他在問我問題。「嗯,史開普敦。」我含糊地說。
● 恢復進行中的對談

聽不懂時適時的求助或澄清

有時明明不知道答案,但是患者沒有勇氣和信心直接說:「我不知道」或「我不清楚」。因此,應教導患者合宜地表達自己的困惑和尋求澄清,以避免讓他們覺得不知所措和受到挫折。患者總是專注在某些話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和*圖*書們在此特殊領域累積了相當的字彙和知識,掌握了足夠的理解和流暢性。亞斯伯格症患者很不喜歡被人家說笨,一位患者尙恩這麼說道:
例如,患者之所以常打斷別人的話,是因為讀不懂情境線索(如停頓、一個話題的結束、身體語言或眼神的接觸,表示輪到你說了等)。同時,他們也不知道別人被打斷時的感覺。如何適時的插入談話,又不造成困擾,其實是很難用口語解釋的,有時圖像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在與人談話時若覺得談話被卡住了,有時是因為對方說得不清楚,有時是因為對方的回話不是期待中的反應,這時一般人最常有的反應是「澄清」,以確保雙方不是雞同鴨講。在不知如何回應的時候,亞斯伯格症患者最常有的反應是停頓許久,才轉變話題。他們不會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會說:「我要想一想。」而是直接停頓許久,讓整個談話變得很沉悶,或是患者光談自己的話題,像是一開始的對話是在聊暑假,沒幾分鐘後就變成談恐龍了。

利用說話課和表演藝術課練習說話的技巧

我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和人談話,我總是插不上話、不了解別人的意思,所以我老是問人有關美國各州的事。好像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的聊天,像小溪流水一樣不費力氣,但是我沒辦法,我覺得自卑,覺得我是不重要的。為了彌補這一點,我要讓別人知道,我不只知道美國五十個州所在的位置,還有它們的形狀和大小等等,我要讓別人知道,我其實是很聰明的。我還會用問題來主導,例如,我不會問:「你去過哪些州?」我會問:「你去過蒙大拿州嗎?」這樣就可以顯出我對每一州都清清楚楚。(Barron and Barron 1992, p.107-108)
其實這個技巧可以被廣泛的運用。對話圈圈的邊緣也可以同時用線條來表達情緒,例如銳利的角和_圖_書度代表氣憤,齒狀的邊緣代表焦慮。另外,顏色也可以代表某些意義,如快樂的話語用綠色,不愉快的話用紅色,窘迫用粉紅色,悲傷用藍色等。在此等於將人講話的語調和身體語言用顏色標示出來。
下面是有關打斷別人談話的插畫:
患者的問題出在因應社會情境的語言使用上(Baitaxe et al. 1995; Baron-Cohen 1988; Eales 1993; Tantam et al. 1993)。只要和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對談,就會很明顯地發現他們在這方面的問題。對話一開始,患者可能講一些和當時狀況完全無關的話,或是違反一般常規和習慣的開場白。例如在超級市場對一個陌生人開口就問:「你有圓型的割草機嗎?」然後獨白式地講述有關園藝機械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停不下來,直到預備好的「講稿」發表完為止。有時父母都可以預知孩子下一句話會說甚麼,即使對方的難堪已經顯而易見,或明白表示想要結束談話,患童對對方的反應卻毫無所覺。對話者會覺得患者根本聽不進別人說話,沒有辦法把別人的話融入對談。
亞斯伯格症患者也常有打斷別人說話的傾向。葛蘭汀這樣描述自己的經驗(Temple Grandin, 1995):
在「語用學和談話的藝術」這個章節中,葛瑞(Carol Gray 1994)用漫畫的方式解析溝通時不同的層次。人物,對話和想法被用圈圈和顏色表達出來。
我想繼續看我的書,對他的嘲諷應酬式地點頭示意,希望他能就此打住。沒想到,他居然欠身過來,把書拿了下來,這動作讓我覺得非常不悅。他說:「你知不知道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偉大的鐵路》,內容貫穿整個亞洲,你知道那本書嗎?」
這種漫畫式的對話可以幫助患者分析並了解與人談話時,除了語言之外,很自然會伴隨其他有意義的訊息,而這https://m•hetubook.com.com些圈圈和顏色可以幫助他們抓住隱藏的訊息。
亞斯伯格症患童還可能在下列方面有困擾:
以下摘錄一段著名的旅遊作家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和一位疑似亞斯伯格症患者之間的互動故事:

談話的藝術還包括對別人提出的意見、能力和經驗,表達諸如同意、讚美或同情,如何讓談話變得有趣,如何傾聽或甚麼時候該看對方等。這些是屬於較進階複雜的技巧,對此症的患者而言是很難理解的。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由大人或老師在旁提醒,漸漸地鼓勵他們自發表達。提醒他們的話可以像是:「問問賽門他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甚麼?」或「你可以說我也最喜歡那個節目。」讓對話不只是問問題。
「梭羅,」他點頭示意我正在看的書,「他一點都不懂火車,就算他懂,也都沒有寫出來。」他開心地大笑,然後好整以暇地坐下來,雙手擺在膝蓋上,好像忍不住憶起上次我倆相聚的美好時光似的。
● 察覺何時不該打岔
因此,年紀較小的患童需要學習談話的藝術,包括適合不同情境的開場白。可以在角色演練之前,先解釋面對不同情境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為何有些開場白不適合。老師可以示範一些極端錯誤的例子,由患童指出錯處並演練適合的應對方式。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聽全世界最無聊的人講話,而那本書則靜靜的躺在我膝上。其實我也沒聽進他說甚麼,倒是一直被他的眉毛吸引,並且發現他的鼻毛也長得一樣旺盛,好像每天用生髮水洗澡似的。他不只對火車有興趣,更糟糕的是,他簡直就是個專門談論火車的人。
● 面對不確定或錯誤
「我知道你們那兒的拱橋。」然後他又說了些對我完全不具意義的話,「我現在住在沙佛的上城。」
「別提了,你能想像嗎?一本談鐵路的書,居然不談引擎,這本書幹嘛用的!」
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我突然明白在火車上會和你說話https://m.hetubook.com.com的人,一定是你不會想在火車上交談的對象。因此,這些日子以來,我總是安靜地閱讀。諷刺的是,有一天我坐著好端端地讀我的書,一個穿著厚夾克的人走過來,瞄了一眼我正在看的書,叫道:「哈!梭羅那個傢伙。」我抬頭看到一個人站在我對面,靠在橫桿上,看來六十歲出頭,長著一頭茂盛的白髮和小山峰一樣的眉毛。
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老講一些不相關的話,或問一些完全不相關的問題,有時是因為某個特殊的字,有時是前面談到的某些片段,有些真的是完全不搭軋。他們好像想到甚麼就說甚麼,完全不管別人的狀況,讓人不知是該接話,還是當做沒聽到。碰到這樣的狀況,本書作者的做法是選擇忽略,繼續原有的話題。
我看得出他期待我答腔,所以問了聲:「是嗎?」
這段經歷,雖然讓作家布萊森覺得備受打攪,但這位朋友可能很高興有個暢所欲言的獨白機會。
「對,那條路就在我房子的右邊。」然後他看了我一眼,好像在告訴我不要岔開主題。然後他談到了甚麼圓型的Z-46推進器:「一個人只要聽到那種『派吐——派吐』的聲音,就知道那是Z-46不會錯,和一般火車『卡吐——卡吐』的聲音絕對不同。我打包票,你以前一定不知道這個秘密,算送你的……」

「他不懂他所說的火車,你知道。」他說。
這幾年來,我才開始比較能察覺到人和人之間的電流活動。我觀察到人們相談甚歡時,說話和笑聲會有節奏:大笑,小聲的說話,然後下一次的大笑。我總是找不到適當的時機加入,每一次的切入好像都是錯誤。我就是沒辦法跟上別人的節奏(p.91-92)。

圖3.1 打斷別人談話:就是當我說的話和別人的話撞在一起的時候

察覺對話中回應、中斷或改變話題的情境線索

示範如何表達同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