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作者:李偉文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 在荒野,革命也可以溫柔 確定與不確定的

第二部 在荒野,革命也可以溫柔

確定與不確定的

把確定的,委之於不確定的;讓不確定的,來幫自己確定。
這或許得回到「人生是什麼」?「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這樣的大哉問了。
因為熱情,一個人會來聽演講。
我想,應該是希望「感受」到主講者在演講內容之外的東西吧?不只是風采,應該是態度,或者可以說是精神吧?更明白的說,也許是熱情。
在荒野當幹部,沒有任何好處。
其實我很不喜歡演講的。
他們彼此相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
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
https://m•hetubook.com•com
因為熱情,講者與聽者相遇。
「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詩這麼說hetubook•com•com
之所以會想起張愛玲「樂不抵苦」這句話,是這些天在想荒野義工幹部改選的事情。荒野裡大大小小不同群組,不同工作委員會有各自的訓練與制度,但是大部份都訂在七到八月之間進行各小組幹部的交接,因此,難免想到在荒野當一個義工,尤其是擔任行政聯繫的幹部,要有哪些決心與勇氣?
當然,除了被迫接受訓練不得不來的課程之外,若是一個人在自由意志之下,為什麼會選擇來聽演講?
因為熱情,講者與聽者相遇。
況且,我知道自己口齒不清,身體左搖右晃,又不會講笑話,所有演講者須避免的大忌,我樣樣都犯。
之所以敢上台,之所以願意一再勉強自己答應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大概是趕路者的心情。而且我一廂情願的以為,聽眾或許能感受到我趕路的焦急,而容忍我的口齒不清,左搖右晃。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或邏輯,但是卻讓我想到《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蜜,又實在可怕,美麗的事物,常常令人心疼地就忽然幻滅了。」這種無常,大概就是生命之苦的本質吧?佛家以生命之苦為四大聖諦,是否在看似悲觀中想尋求解脫之法呢?
我想,應該是希望「感受」到主講者在演講內容之外的東西吧?不只是風采,應該是態度,或者可以說是精神吧?更明白的說和圖書,也許是熱情。
因為每一次演講都耗損了我大量的精力。
實質上的金錢物質報酬是一定沒有的,甚至在荒野裡似乎也沒有人會理會外在的頭銜榮耀,而且當一個幹部,只有比別人更多的付出,不管是出錢又出力,或是精神上必須承擔比別人更多的壓力與要求,同時好像也沒有人會特別感謝你——蛇不會,烏龜不會,樹木水草也不會開口。
那麼,一個人為什麼會來聽演講?
就如同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當生命不再有偉大的事物可以獻身,人活著的意義只剩下自己時,這會不會是生命中最大的悲哀?
這兩場演講都是在大禮堂裡,麥克風會有回音,我講話又很快,擔心學生們聽不清楚。場地太大,能量太分散,精神不易聚焦。我喜歡的是比較小的場地,最好是暖色調的,人數不多不少,而且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眼睛。
因此,每一次演講,就是一種「相遇」。
我常在想,為什麼一個人會來聽演講?
每次演講結束步下講台,最後一句話我一定是這麼說:「我相信以後,一定可以在荒野遇見你!」
因為熱情,一個人會來聽演講。

樂不抵苦的人生

荒野有一個義工群組,十年來,有數百位夥伴曾經代表荒野到臺灣各個角落演講。我相信這些荒野好夥伴,也都有如同我一般的心情,讓每一個與民眾因緣,都www.hetubook.com.com成為生命中美麗的流轉。
辛波絲卡在〈一見鍾情 〉這首詩中這麼寫著: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下午一陣大雷雨。坐在陽台上看雨,還有飄在山谷中的雲霧水氣。
忽然想起《人子》書中的故事。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有開。
我認為內容應該是其次的。現代資訊取得那麼容易,不管是許多編輯用心的各類書籍,還是上網一查無所不有,短短一場演講,再怎麼樣,實質內容應該不是主要的關鍵吧?
追求個人的幸福是生命的本能,生命的幸福可以讓我們像柳絮般飛揚,但是若找不到更大https://m.hetubook.com.com的關懷,這樣輕鬆的飛翔會不會反而成了生命末了的惶恐與沉重。
一個人為什麼會來聽演講?
在生命中許多時刻,我們不都是如此嗎?尤其在知道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的時候。
在我來說,演講不只是講話,更不是朗誦。事實上,站在講台,開口之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會講什麼內容的。因此,每一場演講其實都是講者與聽者共同的成品。
連趕了臺北與新竹的兩場演講,在颱風前夕的風雨中半夜開車回家,忽然就想起辛波絲卡這首詩。
雖然,演講會場的相遇是偶然的,是在變幻無常的世間裡來自社會不同的角落;但是,我確定,確定彼此將來會在荒野再度相遇,這種心情是美麗的。
因此,每一次演講,就是一種「相遇」。
那麼,誰來當荒野的義工幹部?
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追求舒適的物質享受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若生命充滿了太多輕易的進出,會不會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回首前塵,自問這一生做了什麼事時:「沒錯,我有一份工作,有一些財產,但是我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改編自幾米漫畫的電影《向左走向右走》就以這首詩串起整個劇情的主軸。好萊塢電影《美國情緣》,也利用了類似的概念,篤信因緣的女主角把她的名字與電話抄在一張五塊錢美鈔上,然後在偶遇的男主角面前用掉,宣稱:「假如我們有緣份,你會再度拿到那張鈔票,可以找得到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