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肉眼看不見的事物,自有其重要意義
醫院不是什麼病都治得好的地方
因為平時人們憑内在本能,便能真切感受到自己一直受到一張無形的「網絡」所保護。我覺得就像「彼此彼此」這句話一樣,「託您的福」可用來代表日本人的本質。譬如說,日本第一聖地伊勢神宮就有所謂的「託福參拜」。
在過去的大家庭時代,家家戶戶都是在自家照顧上了年紀的親人,但隨著經濟高度成長,科技與https://www.hetubook.com.com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得以略微延長壽命,同時將「死在醫院,而不是死在家中」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社會上普遍流傳著如下觀念:「醫療是救人的事業。」「醫院是什麼病都能治好的地方。」
但不論是醫院或醫療技術,都有其能力極限,並非任何疾病都能治癒。當這樣的知識開始在社會上擴散開來時,緊接著出現的是「臨終照護」(end─of─life care,terminal care)的概念。
所謂的臨終照護,又稱臨終關懷,與急救這類的急性照護,或是癌症、心臟衰竭、呼吸衰m.hetubook.com.com竭這類的慢性病照護不同,是醫生在判定病患肉體死亡之前所採取的醫療方式,時間可能持續數日至數月不等。一旦認定是臨終期,就會減少原本採取的治療方式(像手術或投藥),或是完全停止治療,專心照顧並護送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
日本人很喜歡「託您的福」或「拜您所賜」這句話。
許多宗教對死後的世界與神的國度,都自有一套理論概念。不過觀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清楚看出一種極為現實的人生態度:「死後一切就結束了,所以追求現世利益最為重要。」對此,我深感遺憾。
以前日本最主要的家庭型態是大家庭,但到了和_圖_書經濟高度成長時期就轉為以核心家庭為主。在核心家庭的影響下,地方社會的聯繫愈來愈淡薄。人們與鄰居往來變少,聯繫家庭與地方之間的情緣轉淡,結果導致「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崛起且備受尊崇。
日本在戰後變化甚鉅,產業結構遽變,其中改變最大的當屬「人際脈絡」。
自古以來,日本都將生與死等同而視。經過一萬多年歷史的洗禮,日本人得以在精神層面下自由連接陽世與陰間,明白死只是單純的肉體死亡,靈魂則會永遠存在不滅。
以往人們都知曉有個偉大的存在讓自己活在這世上,因此都知道與大自然共存共榮才是最重要的事。然而也正因如此,現代人逐漸和_圖_書喪失這種高潔靈性的現象,著實令人憂心。
首先,請將「不可能」的想法趕出自己腦中。這世上多的是我們所不懂的事物。宇宙如此浩瀚,理所當然還有許多人類未知的領域。請讓你自己以泰然處之的態度,來接納各方意見及各種觀點所帶來的資訊。
一般人之所以會對死亡有所誤解和恐懼,只因它是未知的事物。同時也出於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社會如此變動,人民對醫療或醫院的期待自然有所不同。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一方,所扮演的「角色」亦為之改變。
死並不可怕。
我們只是因為不了解它,才覺得害怕。
肉體的死亡不代表一切的終結。
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首先,請先將「不可能會有這種事」的想法趕出腦中吧。
www.hetubook.com.com不過,現代人似乎還不太能接受臨終照護,即使到了生命的末期,仍希望能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企盼醫生盡量設法延長他們的壽命。
對於認為「人死後一切便全都結束了」的人來說,死亡最好離自己愈遠愈好。因為這類人並不相信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對他們而言,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了。人生之於他們就像相撲比賽,而死亡之於他們,簡直就像被對手狠狠踢出了擂臺(土俵)一樣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