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們是以靈魂相互連結
神道,一種對萬物都心存感謝的力量
我們的雙手,不光只負責取、握這類的動作,同時也是大自然能量進出的門戶。日文中的手当て(治療)一詞看似簡單,實則蘊含這一層深意。拍手也不例外,雙手合十,便能產生「祈禱」的能量。
當時我對當事人,以及他家人的「灑脫」深感佩服。
先前提過的「過往付諸流水」這句話,不愧是擁有神道的日本人會說的話。不論遇上什麼樣的麻煩,我們都是一同珍惜上天所賜生命的同伴,所以這句話含有「託您的福,我們要彼此互助」的深意。
有個很典型的證據,可以證明神道並非被規矩儀式緊緊綁束。
世間萬物皆是一同珍惜上天所賜生命的同伴。
從萬物中去感受神性的力量,非常重要。
神道,乃體現愛、和諧、寬容之心的最高境界。
該做的就去做,再來就是別違反神的旨意,如此果斷的決定,可以看出宛如武士道的姿態。
「不管是什麼狀態都好,請想辦法讓他活下來」,許多家屬都會對醫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就一般常態而言,要像上述例子一樣,做出如此平靜的決定,不僅需要勇氣,也考驗著家人的溝通能力。
神道本是沒有成文規範的寬容感性,與戰前被當作國策來推動的國家神道,性質可說是天壤之別。多年
https://m.hetubook.com.com來導致日本人一直錯失與神道面對面的機會,造成這一切的最大元凶,就是國家神道。
拍手本身,除了一般情況外,還有不發出聲音的「偲手」、在「直會」(行完祭典後的酒席)中接酒杯時拍一次的「禮手」等,可說相當深奧。
那就是「拍手」。
某天,一位七十多歲、因肺炎而住進住家附近醫院的男性,希望轉至本院的加護病房。他在臨危之際保住了一命,但最後還是必須進行氣管切開術,並做了透析處理,所以他被安排轉院。之後他因呼吸功能衰退,同時又必須藉由止痛劑來控制,於是再度被送回本院。在這種狀況下,這位男性依自己的意思和*圖*書,決定要採取臨終照護,他的家人也全都尊重他的意願,在「能讓他輕鬆就好」的原則下,進行緩和治療。不久之後,他便安然辭世。
灑脫是一種感性,感性即是靈性。也就是說,灑脫是神道的主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感覺」。
附帶一提,神道與戰前的國家神道是兩碼子事。
在神社拜殿前的「二禮二拍手一拜」中,有兩和-圖-書次拍手,出雲大社或宇佐神宮(宇佐八幡宮)的神官是四次拍手,伊勢神宮的神官則是八次拍手。此外,伊勢神宮不是行二禮,而是行四禮。附帶一提,拍手次數不到三次即稱之為「短拍手」。
我曾遇過一位患者,當時他做了一個遵從神明旨意的決定。
我覺得這是日本人的感性,往好的方向發展的一種徵兆。
若採西方的說法就是「泛神論」(pantheism),相信神即一切一切即神。以一神教居多的西方國家或許會如此認為,但若是站在崇敬八百萬眾神的日本人觀點而言,神明棲宿於萬物之中才合乎自然。和*圖*書
二〇一三年秋天,伊勢神宮和出雲大社同時遷宮,一時蔚為話題,國內外對於神社或神道的關注程度逐年攀升。
神道具有「愛、和諧、寬容」等日本人的特性,凡事都會以「是否違反神意」的觀點出發,這點至為重要。若只著重儀式,想藉由形式來得到心安,根本就搞錯了方向。
它予人一種感覺:不論身於何處,都會恭敬地進行各種儀式。這股風潮無從否認,不過神道最重視的是「從萬物中感受出神性的能力」,此乃其本質。
神道,是充滿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