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文化講話

作者:羅香林 饒宗頤 劉百閔 林仰山 徐慶譽 錢穆
中國文化講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中國文學

中國文學

十一、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商務)
清焦循從前有個想法,他認爲一代文學有一代文學的勝處,他很想從楚騷以下,撰爲一集:漢則專收其賦;魏晉六朝至隋,則專錄其五言詩;唐則專錄其律詩;宋專錄其詞;元專錄其曲。王國維在他的宋元戲曲史序上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是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我就拿焦王兩氏的說話,作爲本講底結束,有了這一個槪念,就算對於中國文學有了一個輪廓。以後,我慢慢地和諸位再講一代一代的文學演變及其史迹。
四、青木正兒著隋樹森譯元人雜劇序說(開明)
唐代文章有三變,王(勃)、楊(炯)、盧(照隣)、駱(賓王)四傑為一變,燕(張說)、許(蘇頲)大手筆為一變,而韓愈、柳宗元又爲一變。從周秦以後,漢重辭賦,魏晉南北朝重駢賦,在這些時期中,古文辭是很消沉的,直到韓柳崛起,才轉捩過來,這影響了以後七八百年底文學,關係是何等底重大!我們不能忽視。
末了,我要和諸位講講中國文學底輪廓及其演變。
二、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决定不移軒自刊本)
四、謝无量:中國大文學史(中華書局印行)
劉百閔
文學的發軔,是由詩歌先打陣頭。但文主質實,詩主音節;所以,詩歌底進步,反比散文走得慢些。無韻文底開展,又要走在有韻文底前面。而戲曲底出場,則又更爲殿後。中國文學底演進,自然亦是同樣的軌轍。
二、沈 泰:盛明雜劇(董氏誦芬室影印本)
三、汲古閣輯六十種曲(開明校刊本)
六、孫楷第:日本東京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民二十一,國立北平圖書舘發行)
戴望舒譯比較文學論(商務漢譯世界名著本)
四、王 辰:續殷文存(考古學社印行)
三、羅振玉:殷文存(藝術叢編第二集)
那麼,又什麼叫做「文」?亦即什麼是習慣稱爲「文學」底文學呢?西洋人對於一個名詞一定是有界說的,中國人一向沒有這習慣。易繫辭傳(下)說:「物相雜故曰文」。說文文部:「文,錯畫也」。這些都不能說是「文」的界說。西洋人通稱文爲「藝」,就是說,是一種藝術。孔子亦說:「游於藝」。文,自然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是因爲我們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了思想,有了感情,要用一種工具及許多方法將它表現出來;這就是「文」,這就是習慣所稱的「文學」。所以「文」和習慣所稱「文學」底界說,應該是:人的思想和感情,用一種工具及許多特有的方法,將它表現出來,這叫做「文」,這就是中國習慣所稱的「文學」。
三、錢杏邨(原題阿英):晚清小說史(商務)
清代小說,紅樓夢首屈一指,儒林外史次之。紅樓夢,別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十二釵,是曹雪芹作的。此書以賈寶玉為主角,副以金陵十二釵。全書人物,男子二百三十五人,女子二百十三人,錯綜變化,各盡其妙。它的白描手法,平淡無奇的自然主義底敍述,描寫一個大家庭「坐喫山空」「樹倒猢猻散」底自然的趨勢,真是中國第一部精彩底長篇悲劇小說。懦林外史是吳敬梓作的,它描寫酸秀才的醜態、做官人的醜態以及其他許多的社曾病態,深刻冷雋,亦是小說底傑作;而吳敬梓乃成清代諷刺小說之王。這兩部小說,都是清康乾時期底作品,算是小說底黃金時代。到了道咸時期,有文康的兒女英雄傳評話;李汝珍的鏡花緣,石玉昆的三俠五義,都有它們的特色。兒女英雄傳寫一個富於慈愛底典型女子,同時又爲勇猛豪俠底少女,極其生動;全書用純粹的北平話,充滿漂亮、悄皮、詼諧底風趣。鏡花緣寫許多奇怪的國家,如大人國、小人國、兩面國、君子國、白民國、黑民國等,亦是夠風趣的,理想力亦是很豐富的。三俠五義是俠義小說中底一部大創作。光緖以後,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覩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都是以社會現狀為中心題材之譴責小說,都能哄動一時。短篇小說,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亦是第一流的創作。清代傳奇,以清初爲其極盛時期。道咸以後,崐曲衰歇,京劇代興,傳奇亦隨之而沒落。孔尙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長生殿,是清代劇曲底雙璧。清中葉底戲曲作家,以蔣士銓爲魁首。他的藏園九種曲中冬青樹一劇,寫文天祥、謝枋得底史實,是一種極悲壯的戲曲。他自述寫作:「其時落葉打窗,風雨蕭寂,三日而成是書」。所以,它的情調莽蒼,文詞淒厲,至爲動人。傳奇到了乾隆以後,劇壇即大形冷落,而黃憲清的帝女花、桃谿雪等劇,葱艶冶,不可摹擬,為清傳奇家的殿軍,亦爲傳奇史上最後的一人。
一、FREDERIC LOLIEE著A Hist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秦火以後,漢文學底復興,一直要到漢武帝才匯成洪流。漢代四百多年底文學史,論特色:第一是賦,第二是五言詩。從騷賦到漢賦,是一變;從四言詩到五言詩,又是一變。
二、游國恩:先秦文學(商務)
一、郭箴一:中國小說史(商務)

參考書舉要

五、青木正兒著江俠庵譯南北戲曲源流考(商務)
五、楊啓髙:唐代詩學(正中)
一、孫海波:甲骨文編(哈佛燕京社印行)
二、臧懋循:元曲選(商務萬有文庫影明本)
五、陳士斌:西遊真詮(舊鉛印本)
七、胡懐琛:中國文學史槪要(商務)
此外,酈道元的水經注,敍述山水,文詞典麗,是地理志底美文,亦値得一提的。
一、蕭 統:文選(商務四部叢刊六臣註文選影印宋刊本)
四、劉 勰:文心雕龍(商務四部叢刊本,清黃叔琳文心雕龍輯註,中華四部備要本)
四、胡 適:白話文學史(商務)
王世貞曾經說道:「三百篇亡,而後有騷賦;騷賦入樂府,而後有古樂府;古樂府不俗,而後以唐絕句爲樂府;絕句少宛轉,而後有詞;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這幾句話,是把中國詩歌底內容及其演變,勾出了一個輪廓。散文原出五經,三傳諸子,完備了散文的格式。到了漢魏兩晉南北朝,建立了駢偶的宗風。一般又說,西漢文最近古,到了唐代,韓愈崛起,以「文起八代之衰」爲號召,鋪設了古文的法軌。從宋到明清,又有一種制藝之文,作爲拾取科名的一種工具,流行了六百年,通常稱爲「時文」,與「古文」對稱。元代在散文上,沒有表現。明的復古運動,又祗是承龔前人的衣砵,亦步亦趨。有清三百年,古文是繼周秦漢唐的餘緖,駢文亦極楚騷漢賦底能事,頗稱一時之盛,但亦祗落得一個承襲和模擬底空名。到了民國,受西洋文學底影響,開始以翻譯文學邏輯文學為開鑼戲,而新文學運動,展開了白話文白話詩底一個新場面。於是,俗文學底小說,亦脫潁而出。小說導源於寓言神話,自漢迄宋,短篇為多,而演義長篇,萌芽於話本,具體於元代,大盛於明清,到了現在,駸駸乎風靡於一世。戲曲,西洋文學把它和詩歌小說放在作爲純文學。戲曲原於歌舞,大家都知道直到元代才完全成立;伹是從南北朝到唐,已有一種歌舞戲,不過流行得不廣,齣數亦不多。到了元代,乃大大地演出;而明的傳奇繼起,於是戲曲的變化,躋於極峯。自從印度佛學輸入中國,詩歌和散文,都起了實質的變化,而戲曲受它的影響更不少。燉煌石室所發現底唐代佛曲,其中一種是演維摩經,用五七言詩夾雜白話敍故事,就是宋人「評話」及後世「彈詞」的遠祖。印度歌曲,如婆羅門、無量壽、大燃燈等,亦同時輸入。而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據說,即參酌婆羅門曲聲調而製的。中國文學,自從漢武帝制樂府,採用西域樂器以後,在實質上及形式上,都和外國發生了關係,經過魏、晉、南北朝,到唐,輸入更多,關係亦更深。印度以外,又有波斯阿拉伯人從南方由海道和中國通商,因此,他們的傳說亦多帶入中國,夾雜在中國的故事中,情形更複雜了。樂器中的觱、篥,從龜茲國輸入;此外更多。故事亦從外國輸人,樂府雜錄載:「缽m.hetubook.com•com頭,昔有人父,爲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叠,戲者披髮素衣,而作啼,蓋遭喪之狀也。」舊唐書音樂志,作「撥頭」,謂是西域胡人的故事。這些都是講到中國文學底内容及其演變,亦特別要注意到底一面。
六、鄭振鐸:中國文學論集(開明書店印行)
中國素稱亞洲最古最大的國家,照現在一般愛好中國底外國人來說,現代一切的發明,在中國幾乎早已開其端緖。這些,我們暫且不必說它。現在,我們單談中國關於文學的一部份,因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學,亦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創造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保護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他們的靈魂在那裏?他們的靈魂,是在垂之四千年來的中國文學上面。
傳東華譯比較文學史(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名著本)
九、郭茂倩:樂府雜錄(商務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
「郁郁乎其有文章,」如果從周談起,周武王即位爲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到現在亦已經有了三千多年,如果再從周朝溯上去,到黃帝止,爲公元前二六九八年,又有一千五百多年底歷史。
五、蔣瑞藻:小說考證正續編(商務)
四、邵祖平:純文學發凡(見國學導讀商務印行)
七、國立北平圖書館讀書月刊一卷十二號載有中國小說西文譯本選錄。
有周一代,是中國文學底創造時代,這話是這様說的,——中國文學,從周以後近三千年,無不眙息於羣經諸子;而羣經諸子,到了有周一代,一齊出場,這是一個奇蹟。孔子底刪詩書,定禮樂,繫易,作春秋,這是中國古典文學底劃時代底一個大結集。戰國是中國文學底極盛時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縱橫家、農家以及「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底小說家,都一齊出場。因此,戰國底文章,最爲可觀。齊底稷下,文人學士所集,常數百千人。呂不韋爲秦致游客,珠履者三千人。荀卿爲稷下祭酒,到了楚國,爲蘭陵令,是底文學又盛。這是當時的風氣。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篇:「戰國之文,其源皆出於六藝;後世之文,其體皆備於戰國。」而韓昌黎文起八代之衰,他自述他的文章,是「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和韓昌黎同時齊名底柳子厚,他亦自己說:「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直,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他又說:「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可見羣經和諸子,成了中國文學底倉庫。吕黎雖然說,要「戛戛獨造,惟陳言之務去」,但是含英咀華,脫胎換骨,還是從羣經和諸子底大洪鑪中鍛鍊出來的。所以說,有周一代,是中國文學底創造時代,以後,雖不一定是模倣,但亦祗是文章形式底變動。
一、陳鐘凡:漢代文學(商務)
四、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北新書局)
宗教和箴言,對於人心的啓示力,較之自然的影響力,要更爲偉大而強烈。即就純文學來講:印度最著名的史詩Ramayana和Mahabharata,在歷史上和荷馬史詩,是一様照耀今古的;而古典派的戲劇文學,亦是很深奥而美妙的。波斯的Firdansi寫了很多關於愛民族愛國家的詩歌,亦是民族的大詩人之一。回教徒的Hafiz,著有Diwan一書,歌德發生了很大的興趣;就是穆罕默德的可蘭,富有吸引力和刺|激性,亦是一部驚人的作品。舊約在深奥的思想中和強烈的情感中表示出來,Elijah說,他看見上帝,「不在風裏,不在地震裏,不在火裏,而在幽靜的聲音中。」這就是東方古代文學的力暈。
詞一名詩餘。詩到了晚唐,發展已經到了無可發展底地步,於是詞接踵而起。詞是由古樂府演變而成,又是依前人底舊調塡詞,故又稱「倚聲」。調底各種名稱,叫做「詞牌」。宮調音節,一向是有譜的,和現在的歌譜是一樣的;所以,牌亦就是譜。詞譜淵源,遠溯之於樂府,近溯之於晚唐五代。晚唐的溫庭筠,其所作底詩和詞,一出之於穠纖艶麗,所以,在詩底一面,開了北宋底西崐一派;在詞底一面,又開了五代底花間一派。南唐李後主(煜)爲詞天子,「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哀感顽艶,獨步千古。詞在五代以前,僅有小令。到了宋,慢詞——亦就是長調——大興,於是詞爲橫面的展開。詞亦和詩一様,有婉約一派,亦有豪放一派。這兩大派,前一派,以柳永爲宗,而周邦彥、姜夔為最著名;後一派,以蘇軾爲宗,而辛棄疾、劉過爲最著名。有一段詞話,蘇軾曾經向他的一位幕士問道:『我詞何如柳七?』這位幕士答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郎中那得比學士好!』東坡爲之絕倒。這不免是當面恭維學士,可是道出詞底兩種性格,一種是女郞的,一種是大漢的。女郞好?還是大漢好?這又何從說起。我常想,個人性格影響了文學形式,還是文學形式影響了個人性格?宋詞初期,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張先爲四大家。張先,因爲他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爲張三中;又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捲花影」「柳徑無人,墜輕絮無影」之句,人又稱爲張三影;他官至郎中,所以又叫「雲破月來花弄影郞中」,這自然是北宋底大詞人。范仲淹和歐陽修,同出於晏殊的門下,晏殊是婉約一派。而范仲淹和歐陽修底行己立品,都應該是清勁剛正一類底性格;可是范仲淹,時稱「紅杏枝頭春意鬧尙書」;歐陽修底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倚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何等真摯!何等清雋!那不是文學形式影響了個人性格麼?宋詞到了南宋以後,辛棄疾、劉過、陸游、劉克莊都一齊望「豪放」這邊一面倒,這又是時會世局影響了文學形式。宋室南渡,中原淪陷,詞人皆避地南來,發爲歌詞,自然有激昂憤發聲淚俱下之槪。時世需要文學爲它歌唱,文學亦爲了時世而歌唱。這又是宋詞底時代背景。到了宋末,時代已到了日暮途窮,張炎以賣卜爲生,到處飄泊,詞調淒咽哀婉,藏憤悱於大紅大綠之中,成了宋詞底殿軍,這亦是時代產生了這様的詞人!
到了西洋文學輸入,在中國文學史上,算是一種極重要的事。於是文學形式,起了變化;文學內容,亦起了變化。首先是翻譯。西洋小說的翻譯,人人都知道是林紓。林譯小說,以茶花女遺事爲最早,約在光緖二十年以後;他譯有西洋小說二佰多種。伍光建譯底俠隱記續俠隱記,亦很有名。周作人的域外小說集,出版約在光緖宣統之間,可說是最早的一部白話翻譯短篇小說集。西洋劇本底翻譯,開始有夜未央、鳴不平等一二種。這西洋戲劇,光緖三十年開始在上海試演過;以後有春柳社,以演不如歸著名,弘一大師(李叔同),就是當時演茶花女底角色之一。
那麼,中國文學的領域,中國文學的體類形式,當然,亦不外三個大類。第一大類,除散文外,中國最特色的文體,是騷賦駢文;其次是史、子、小說;這是大宗。此外,如日記、尺牘、演講、寓言、遊記、諷刺文、滑稽文及箴言文等,都包括在這一類。第二大類,是詩、詞和曲。詩又分古體詩近體詩,詞亦稱詩餘,或長短句;曲有小令、有散套、有北曲、有南曲、以及竹枝詞、宮詞、雜事詩和新興的白話詩,都包括在這一類。第三大類,是雜劇、傳奇及近代劇,以及佛曲、彈詞鼓詞和灘簧等,都包括在這一類。
我們不用奇怪,古史底考證,到了現階段,又有許多的發現。從地下底新材料看,金文中,陳侯因膂殷【膂殷二字未能確定】銘有「紹hetubook.com•com統高祖黃帝」這一句。陳侯是齊威王,據丁山考定,舜是黃帝的八世孫。陳是舜後,當然也是黃帝的後人,所以稱黃帝為高祖。韓非子呂氏春秋都說蒼頡作書,相傳倉頡就是黃帝的史官,取象於鳥獸草木底形態,造爲文字。
六、吳之振:宋詩鈔(商務鉛印本)

參考書舉要

但是,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底工具,不祇一種,有用圖畫的,有用音樂的,有用動作的,有用文字的。而文或文學,是指用文字這種工具來表現的一種藝術而言,不包括圖畫,不包括音樂,亦不包括動作。
評話在當時稱爲「說話」,又稱「講史」,又稱演史,又稱詩話。說話有四家,小說為一家,說經爲一家,說參(禪)爲一家,講史書爲一家。評話在當時又稱爲話本,說話有說話人,話本就是爲說話人用的。話本離不了說話人,猶如戲本離不了演戲人,這種創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値得注意底一件事。話本流傳到現在的,有大宋宣和遺事,新編五代史評話,京本通俗小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四種。
八、劉 復:燉煌掇瑣(國立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印行)
元代戲曲底完成,就是把董西廂有唱有白,再加上扮演,這就是元代底戲曲。由董西廂變到王實甫底西廂,這就是以後中國底戲曲。元代作曲底人,多北人;北音是沒有入聲的,用北音作曲,叫做北曲。元代底雜劇,就完全是北曲。到了明代底傳奇,才變爲南曲。王世貞藝苑巵言:「北字多而調促,南字少而調緩;北則辭情多而聲情少,南則辭情少而聲情多;北力在絃,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合奏;北氣易粗,南氣易弱。」這說明了南曲和北曲底異點,是夠清楚的。元曲共有四體:一、小令,亦叫「散曲」,一曲單行,和詞是一様的作風。二、套曲,以同宮調底各曲合成一套,叫做套曲。三、雜劇,以四齣成一劇本,不夠底時候,再加一個楔子。四、傳奇,將故事演成長篇劇本,有長到數十齣的。這四體中,以雜劇爲最多。
尙書是中國最古的史料,亦是最原始的文獻。「尚」就是上古的意思,說這部書是上古的書。尙書第一篇是堯典,顧頡剛曾經考證堯典是漢人所作。董作賓氏則說,堯典裏底星象,根據近人盧景貴的高等天文學,用歲差求堯時底日躔,證明堯典底記事,於時於天均相合。堯典中所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已有甲骨文武丁時紀日法可為證明。堯典稱「平秩東作」,「厥民析」,甲骨文有卯於東方析,可資證明。堯典稱「寅賓出日」,「寅餞納日」,卜辭中也有祭「出人日」底紀載,可為證明。我們看了以上所舉各例,漢朝人是無法知道,亦是無法寫出的。
三、童伯章選註元曲(商務)
講到唐,漢唐是中國歷史底兩大時代。唐有天下近三百年,而在文學上,亦就是詩底天下。詩以外,是古文辭底復興,是傳奇底創作。
五、鄭振鐸:文學大綱(商務)
中國文學底駢文和律詩,準音署字,長短相等,兩句當中,又要聲分平仄,義相比對;這就是由於中國文字,一字一音,所以造成這樣的特色。字和字對,叫做駢字;句和句對,叫做儷句。駢字儷句,在西洋文學中,亦是有的;這叫做平行語調Parallel Construction。這種語氣,在一篇一節中,是很少見的。Thomas Carlyle的散文,時常亦用平行語氣,來抒寫他的精闢的思想和激越的情緒,亦祇是駢散兼行,從來沒有長篇鉅著,駢儷到底的。而中國文學,除了散文以外所有騷、賦、詩、詞、歌曲,都是極駢字儷句運用之妙,成爲中國文學底最美麗的特質;這就是中國文學底特色。

參考書舉要

四、胡 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印行)
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單音語,是屬於世界語言文字單音系Monosyllabic之一支。世界語言文字,以單音爲最古。中國文字,是由許多點、劃、撇、捺所構成底方塊形的最獨特的一種文字。這種文字,一字一音——雖然一個字由許多點、劃、撇、捺所構成底一個字,有時亦有由數個字構成底一個字,音還是一個。而且音有輕重、有平仄;平又有陰平陽平;因此遂形成中國文學的特色。
元代雜劇作家,以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喬吉、鄭光祖,六人爲最著名。關漢卿底拜月亭蝴蝶夢,王實甫底西廂記、麗春堂,白樸底梧桐雨、牆頭馬上,馬致遠底青衫淚、岳陽樓,喬吉底玉女簫、揚州夢,鄭光祖底王粲登樓、倩女離魂等作品,都是膾炙人口的。而王實甫底西廂記,描寫劇中人底個性,栩栩欲活,躍然紙上,全劇中詩意底充沛,抒情底優美,真是中國戲曲中描寫兩性戀愛底傑作。
元代文學,在純文學上,佔了「曲」這一個寶座,與漢賦唐詩宋詞同爲中國文學底四大寶座。唐宋以後,詩和詞底發展,已經到了爛熟時期,不能再向前走,於是調轉方向,轉到戲劇和「散曲」方面去,元曲乃被推爲這一個時代底文學代表。曲,一名詞餘。就是說,曲是詞變過來的。

參考書舉要

一、吳 梅:遼金元文學史(商務)
三、聞一多:風詩類鈔(聞一多全集開明印行)
五、陳鐘凡:中國韻文通論(商務)
傳奇亦是唐代底創作。它的形式,是短篇小說,有神仙故事,亦有佳人才子英雄俠客底故事,文詞綺麗,這自然是文人文學,不是民間作品。虬髯客傳寫李靖遇見紅拂妓及虬髯客故事,是兒女英雄傳,相傳是大手筆張說作的,雖不可信,但在唐代傳奇是膾炙人口之作。
現在我們來談中國文學。
十二、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世界書局)
散曲,不是戲曲,是單純的詩歌,但和「詞」又有些不同。因爲詞太拘束了,太不自然了,爲了脫離拘束,爲了接近自然,於是發展而爲散曲。馬致遠的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就是散曲,我們於此可以窺見它底一斑了。
現在,我再來談一談中國文學史迹。
二、李 昉:文苑英華(北平修綆堂)
金底雜劇,叫做院本。院是行院,是妓|女所居底地方。今傳董解元的西廂搊彈詞,就是院本。這彈詞,亦名絃索西廂,是優人用絃索彈唱,有白有唱;是坐着唱而不是起來扮演,所以,彈詞和戲劇還是兩樣。它唱道:「莫道男兒心似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這種唱詞在文學上,是有他的價值的。這些郤是元代戲曲底淵源。
宋詩繼唐以後,首先由「江東三虎」,楊億、劉筠、錢維演底西崐體,爲晚唐温李底嗣響,開宋詩底新紀元。以後有蘇舜卿、梅堯臣底反西崐,爲歐陽修所支持。蘇軾在宋詩,又開了江西宗派;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爲蘇門四學士,再加陳思道、李薦,爲蘇門六君子。而黄陳二人,爲詩瘦硬拗折,實爲其宗祖,於是宋詩又一變。南渡以後,陸游、尤袤、范成大、楊萬里,號稱四大家;以陸游為第一。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四個人底字都有「靈」字,合稱「四靈」。陸游以後,以四靈爲最著。杜本所輯谷音,爲宋遺民二十九人之詩,他們非詩人,而又是爲時世而歌哭底詩人。
因此,要講中國文學,先要講中國文字,本講壇在前面有饒宗颐先生講過「中國文字」,諸位應該很明瞭中國文字底起源和演進。現在,自然不必再講。
三、鍾 嶸:詩品(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近人張陳卿鍾嶸詩品之研究,民十五,北京文化學社出版,陳延傑詩品註,開明出版)。

參考書舉要

五、P. VAN. TIESHEM著La Litterature Comparee
不過,在這裏我特別要向諸位提出一講的,中國文字有中國文字底特色;而中國文字底特色,形成了中國文學底特色。
明清以來底五六百年,應該算是小說底天下和圖書。一切事物底發展過程,沒有發展到頂點或終點,是不會停止的。小說到了元代,已經敞開了它的局面,但是他正在變,正在發展。經過明,經過清,進到了現代,又加入西洋文學一股外來的新生的力量,它又在變,又在發展,前程無量,方興未艾。這五六百年來,乃至現在以後,正是它的天下。中國文學底天下,小說要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五分天下,而它的局面還要寬,它的時間還要長,我們還不能加以估計。
從魏晉到南北朝,一共有三百六十餘年。這些年代,政權屢易,世事紛更,但在文學上,亦別有天地。魏晉文學,爲兩漢文學底結朿,亦爲南北朝文學底前導。南北朝時代,在歷史上,是黯淡的;在文學上,却是燦爛的。
一、呂思勉:宋代文學(商務)
一、宋佩韋:明文學史(商務)
東半球,一般認爲是文化的產生地;在這一邊所產生底文學,比之西半球那一邊所產生底文學,要更爲複雜,而且更可尊崇。現在亞洲佔有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在過去時代,其人口比例更大;所以,它的思想底總和是非常複雜的。東半球的文學,大部是宗教的和箴言的。中國、印度、波斯、阿刺伯n和希伯來,都足東方的民族國家。中國的儒教,印度的佛教,阿剌伯的回教,波斯的索羅阿斯忒教Zoroaster,對於西方文化的影響,是很大的;而希伯來的影響更大。舊約就是用希伯來文字寫的,其最前的五章,一般都認爲是摩西作的。所以東方文學,其過去影響於西方文化,悠久博大,正如現在西方科學之影響於東方文化,方興未艾。
二、清康熙敕編全唐詩(同文香局石印本)
從純文學來說,一般都提出詩三百篇和楚騷。詩以言王政得失,雖不得視爲純文學;但風詩底敍述饑渴勞苦聚合離散以及閭巷男女之情,這是純文學。荷馬詩歌,喜用直譬Similes,在依里亞特中,共用了一百八十個直譬。而詩三百篇,除了賦底敷陳直敍以外,便是比和興底作法。這種作法,就文學史上看來,對於以後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就是直譬,而興則是隱譬Metaphor;所謂隱語(A riddle),所謂廋辭(A euphemism)是——廋辭有象徵廋辭Symbolism,有諧聲廋辭Puns,這些都是詩三百篇底特有技巧。修辭學上底言辭底轉義Figure of Speech,就是要擺脫普通的用法,而增進言辭底效力,比和興,便是這一類底技巧。從這些地方,便可以認識詩三百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底地位。小雅大東篇:「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這種反常識反邏輯底浪漫的情調,幾乎是全篇到底,開了中國文學的浪漫文學底端緖。詩三百篇以後,是屈原的騷賦。他的作品,把歷史上神話上底人物,自然界底現象,以至草木禽獸,一起拉到他的詩上,沒有條理,沒有倫次,都是極富於想像力,一句一辭,都秀麗可喜;我們且不必拉它和但丁Dante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相比擬,但這是中國浪漫文學底絕作。

參考書舉要

從甲骨文金文中所見底殷周之際底文學演變,許多字底用法是完全相同的,習用底成語亦是相同的,董作賓氏認爲過去大家把殷周兩代看作不同的文化,這是錯誤的。我們從新舊史科看,它們之間,是多見其同少見其異的。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一切文化,是相因的;其有所損益,亦是很有限的。文學亦是同様的情形。我們講中國文舉底史迹,要溯到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以前,並且一直要遠溯到公元前二六九八年,並不是要自己驕傲我們的國家是文化古國。小亞細亞地方凱爾地亜Chaldea底刻石,是在公元前四零零零年。埃及死書The Book of the Death和塔霍特浦的箴言The Precepts of Ptah-Hotep底出現,約在公元前三零零零年。我們又有什麼可驕傲!但硬要把古代流傳下來底記錄,輕易地一筆抹煞,這又是不應該的了。
中國戲劇底起源,雖然很早,左傳有觀優底記事,史記有優孟等列傅,但非正式演劇。唐始正式演劇,但亦止歌舞戲而止,沒有什麼搬演故事底劇本。這些可以說是元曲底遠源。而其近源,其一爲宋代底大曲,其二爲金底雜劇,亦稱院本。宋底大曲是一種歌舞混合物;演時先由「參軍」「致語」——「參軍」是招呼伶人底人,「致語」就是說話。接着演戲,帶歌帶舞,名爲隊舞。有小兒隊,有女子隊。表演舞劍器底,名劍器隊;表演採蓮底,名採蓮隊。這種歌舞混合物,很和戲劇相近。有一種鼓子詞,趙德麟作商調蝶戀花詞十首,詠元稹會真記中事,實爲西廂劇本之祖。又有一種鼓子詞,詠琵琶記故事。陸放翁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肓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邨聽唱蔡中郞。」可見當時是很風行的。
一、清嘉慶敕編全唐文(廣東省立編印館廣雅書局本)
四、毛 晉:宋六十名家詞(商務萬有文厙影印汲古閣本)
什麼叫做「文學」?其實「文」就是「文」,硏究「文」的專門學問,叫做「文學」。譬如,植物就是植物,動物就是動物,礦物就是礦物,硏究植物,硏究動物,硏究礦物底專門學問,才叫做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文學亦是一樣的。但是習慣上,常常把一個「文」字稱爲文學。所以,本來應該單稱爲「文」的,今多稱爲「文學」。本講所講的,本來單是「文」的部份;不是「文學」,不是關於文學的專門的部份;現在,照習慣的說法,亦就叫做中國文學。章太炎先生在文學總略上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本講所講的,不是文的「法式」底部份,而祗是我們祖先「有文字著於竹帛」底文底部份,而其時間歷史已有四千多年之久。
二、蔣祖怡:小說纂要(正中)
十、 焦 循:易餘籥錄(焦氏叢書)

參考書舉要

一、黃公渚:周秦金石文選評注(商務)
現在,我們又要來談中國文學底領域。全世界有五大洲,那麼,世界文學有幾個大洲?全中國有三十多個省區,中國文學乂有幾個省區?文學領域底討論,亦就是文學體類Genealogic底討論。全世界五大洲,住着紅、黄、白、黑、棕各種類底人;各種類底人,又各有各種類人底體類形式。世界文學當然亦有世界文學底體類形式。P. Van Tieghem寫比較文學論,他把文學分爲散文、詩歌、戲曲。「散文」包括論說、對話、演講、隨筆、歷史、傳記及小說;「詩歌」包括史詩、抒情詩、寫實詩、諷刺詩、滑稽詩、及田園詩;「戲曲」包括悲劇、喜劇、正劇(歷史劇)、及田園劇。這就是說,世界文學的領域,有散文、詩歌、及戲曲三大洲。
宋代文學,一般人都以詞為代表。宋有天下三百年,故在文學上,詞亦有了三百年底天下。其次,宋詩亦有它的地位。此外,評話底發達,又是宋代在文學上所表現底特色。
漢代又是五言詩底黃金時代。漢武帝收集了趙代秦楚底謳謠而成底作品,有些合樂,叫做樂府;有些不合樂,叫做徒歌。樂府詩如鐃歌有所思:「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如古辭婦病行:「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愼莫笪笞,行當折搖。」是棄婦的哀鳴,是病婦的絕命詞,何等纏綿,何等悱惻!是樂府底絕唱。五言詩,到了漢代,正式成立。古詩十九首,沈德潛古詩源以爲作者非一人非一時,統名之爲古詩。這些古詩,大都是成間的樸實的抒情詩,成爲文學上新形式新風格底創作。而孔雀東南飛——爲焦仲卿妻作,是中國著名的長篇紀事詩,玉臺新詠以爲東漢末年底作品。蔡琰的悲憤詩,自寫她的遭際,哀婉動人,亦是一種很傷感的敍事詩。這兩首敍事詩,算是五言詩黄金時代中最出色的作品。
史書,有些文藝批評家不以爲文學。但希臘羅馬底文學,都以史書爲第一流的文學體製,和*圖*書文學上底大體裁大文章,均托體於史書。所以,司馬遷史記之在中國文學上底價値,是無可估計的。他所作底傳記,包括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豪門、財閲、滑稽、游俠,敍事富情感;描寫個人性格,活躍紙上;運用俗語,維妙維肖;在文學上,確是偉大的創作。此外,還有班固和他的妹子班昭所完成底漢書。
五、郭紹處:中國文學批評史(商務)

參考書舉要

中國文學底特色,自然不是一端,徂這是最特色的所在。
講到南北朝文學,我們可以先作一比較,則:南朝是兒女的,北朝是英雄的;南朝是幽美的感傷的,北朝是宏偉的悲壯的。我們可以說,南朝是婉約一派,北朝是豪放一派。我們祇要看樂府詩,南朝底兒女文學,如子夜讀曲:「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極爛熳旖旎底能事。梁簡文帝(蕭綱)的豔體詩,輕豔極了,亦叫宮體詩;他的玉台新詠,爲古代抒情詩底總集。而陳後主(叔寶)的玉樹后|庭花、臨春樂、自君之出矣,靡麗到了顶點。北朝底英雄文學,如折楊柳:「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婆;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當時南北異族,北方底虜家兒,和南方底漢家兒,情感嗜好,實在距離太遠。我們再看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由鮮卑語譯成漢文底一隻歌,充份表現出北方新民族底特色。駢賦到了南朝,劉宋綺靡,齊梁切響,又是一變。沈約對於駢文底大貢獻,便是調平仄,協音律,成爲他的永明體。梁簡文帝(蕭綱)底輕豔之詞,號稱宮體,影響亦是很大的。北朝則詞義貞剛,重視氣質。號稱徐(陵)庾體底庾信,以南人北去,修詞仍不脫輕艶的習氣,而北周蘇綽,則蔑棄晉宋,崇尙虞夏,開唐人復古底先聲。南朝後來到了陰鏗何遜,開盛唐風格。杜甫論李白詩:「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他自己又說:「頗學陰何苦用心」,盛唐律詩底風格,實在是陰何替他們開了前路。
宋底評話,到了元代,還是繼續的發展,而演變到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底章回小說。水滸相傳是施耐庵作的,又說是羅貫中作的,又說是施羅合作的。水滸傳綜合大宋宣和遺事以及民間流行底梁山泊故事、梁山泊好漢種種雜劇而成。它的描寫技術底精確,寫一百零八條好漢,各有個性,各有不同的環境和出身,在中國小說上,是首屈一指。三國演義是羅貫中作的;羅貫中還寫有隋唐演義、說唐全傳、平妖傳等章回小說,這些小說,流行之廣,實爲中國通俗文學底偉大作品。從此,就開了明清五六百年以來底小說天下。
到了殷商,文字已頗繁複,距離文字始創底時候,大約已有不少的年代。殷商時代底文字,現在可考見底,有兩個來源,一是在安陽出土底龜甲獸骨,一是歷代發掘底鐘鼎彝器。甲骨文字,據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和孫海波甲骨文編,可識的字約一千一百六十二字,不可識的字約一一一零字共約二千餘字。現在陸續發現,尙可增加。可見那時底文化程度,已是很高的了。甲骨文底記載,大約是卜辭爲多。以後又發現兩個獸頭上底刻辭,記載某月王田於某地,記載獲得某物。這當然不是卜辭。可知甲骨底記錄,不單純是卜辭,而且是殷商底文庫了。商代銅器文字底記載,羅振玉氏編有殷文存二卷,王辰續殷文存二卷。我們單看戊辰彝底文辭,雖然很簡單,但亦很質樸,代表了這一時代底文學。
二、金秬香:漢代詞賦之發達(商務)
漢興,是聲流行。武帝左右親信,多以楚辭進;而司馬相如獨變易它的形式,有偉大的體製,有輝煌的文詞,確定了漢賦底鋪張的對偶的格式。子虛上林等賦,敍形勝、土物、虫魚、玉石、草木、鳥獸、宮苑、田獵、宴樂、游弋、釣魚、水嬉等十餘類,極鋪張的能事。而一篇賦底完成,司馬相如有時化到一百天底功夫,張衡左思竟化到五年十年底功夫,可見工力之大。從騷賦到辭賦,後來又從辭賦到駢賦和文賦,所發生底影響很大,足足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底文人墨客,而成爲中國文學底最大特色。當然,這些都是貴族文學。但燉煌發現底寫本韓朋賦晏子賦等,是白話賦體,是民間文學,可能是蕭梁以前底作品。而王褒僮約,則是白話的有韻的賦體。王褒是漢代有數的賦家,這篇僮約別開了賦底生面,可見當時亦有了白話賦體。
四、胡璞安胡懐琛:唐代文學(商務)
三、計有功:唐詩紀事(商務萬有文庫本)
在唐代底發展,第一是詩到了唐代,各體具備;有古體、有近體、有雜體;古體有古詩、有樂府、有騷體;近體有律、有排律、有絕;雜體有聯句,有諧謔,有奇異。三四五言,六七雜言,無體不備。而近體底律,尤爲特色。第二是詩到了唐代,作家特多。清康熙所輯全唐詩,有二千三百餘家四萬八千九百餘篇底作品。這裏邊有帝王、有宮妃、有將相、有朝士、有布衣、有名嫒、有童子、有緇流、有羽客,諸色人等都齊。這是如今可見的,其不可見的,尙不知多少。唐代詩人底特多,可以說多過天上底星宿。一般將唐代底詩,又分爲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這自然是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當中底必然的趨勢;但亦不是說,唐詩到了中晚,便再而衰三而竭了。這四個發展過程當中,每一個過程便有每一個過程底特色。初唐一面繼承齊梁以來底綺靡和輕艶,一面又反綺靡反輕艶,而開後來盛唐底局面。陳子昂始振風雅底復古運動,即其代表。盛唐由李白杜甫集其大成,有王維孟浩然高適王昌齡爲其中堅,而近體詩底建立,開了以後詩底無量法門。中唐則雜體紛飛,韓愈孟郊白居易元稹,都各有其表現。而晚唐則爲唐詩之蛻變期,温庭筠、李商隱、杜牧之穠纖綺麗,以及中唐末期張籍姚合之武功體,爲宋代西崐、四靈各派導其前路。一切事物,有變,有不變。物底兩性,有陽剛,有陰柔。表現之於詩,則爲婉約,爲豪放,這造詩底變而又不變底所在。李白杜甫,稱爲詩聖,李又稱詩仙,杜又稱詩史;王維爲詩賢,王昌齡爲詩天子,劉長卿爲五言長城,孟郊底寒,賈島底瘦;李白爲仙才,則李賀爲鬼才;杜甫爲老杜,而杜牧爲小社;王維爲自然詩人,顧况爲滑稽詩人,白居易爲社會詩人;這些都是唐詩在當時在後世爲一般所推崇底表示。李杜並尊,但李白的詩,是超人間世的,他不了解人間世,人間世亦不了解他;他底詩,是他的歌唱,不是人間世底歌唱。而杜甫底詩,是人間世底詩,他了解人間世,人問世亦了解他;他底詩,是他底歌唱,亦是人世間底歌唱。有人說,李白是天上謫仙,而杜甫才是人間世底詩人,是我們底詩人。孔子說道:「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那麽,詩亦是應該爲「斯人之徒」而歌唱的,這在純文學上是兩個分野。白居易作詩,毎作,必須要老嫗能解。他推崇老杜底新安吏、石濠吏諸篇,而他自己底新樂府、新豐折臂翁、長恨歌、琵琶行諸篇,以及韋莊底秦婦吟,都是爲人間世而歌唱底詩,是他們底獨到之處,亦是文學底生命之流。杜甫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李賀底嘔盡肺肝;温庭筠底八叉其手;唐代詩人,和漢代賦家,工力是一様深的呵!
五、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丁福保刊本)
在這些時代,還有一件事,在文學史上是必須要提到的,是印度佛教經典底翻譯文學。晉初,法護譯了不少如修行道地經一類底佛經(公元後二八四)。鳩摩羅什是當時底一位譯經大師,經、律、論都有翻譯,他所譯底金剛、法華、維摩詰三部經,都是對於中國文學有影響的;而維摩詰經尤富有文學趣味。
三、鈴木虎雄著殷石臞譯賦史大要(正中書局印行)
先講明。明底文學天下,在詩文方面,是沒有多大表現的。而在戲劇及小說方面,却有它的成功。西遊記和金瓶梅,與元底水滸傳,三國演義,稱爲小說中底四大奇書。水滸傳,近人胡適底考定,是從南宋初年到明朝中葉底結晶。三國演義,他說,從羅貫中底三國志通俗演義到明弘治(一四九四)底刊本,内容沒有差別,但各種本子是有不同的。一般講中國小說底人,都給它們放到明代來敍述的。現在專談西遊記和金瓶梅。西遊記是由楊志和底四十一回本進到爲百回本。這百回本底西遊記,相傳是元初道士邱處機和圖書作的。但據近人考證,是明吳承恩所著。這部小說,一般作爲神怪小說或童話看。它敍述妖魔鬼怪,各有獨特的性格,活潑有致;敍八十一難,沒有重複,手法是夠高的。就是作宗教小說來看,用具體的象徵的方法來敍述宗教上有關精神修養底過程,在文學上底價値,和彭揚John Banyan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金瓶梅底著作人,據沈德符野獲篇說是嘉靖間大名士作。全書借水滸傳底西門慶和潘金蓮底事實,加以複雜的描寫而成。全書底主角,是在潘金蓮、李瓶兒、春梅三個人身上,所以叫金瓶梅。它描寫西門慶一家底婦女,酒色、飮食等瑣事,深刻逼真,而且曲盡人情底微細機巧;雖然是一部粉紅色的小說,但在文學上底眼光來看,畢竟是一部巨大的善於描寫人情世故底小說,是有它的地位的。此外更有封神傳、東周列國志、三寶太監下西洋演義、今古奇觀、好逑傳、玉嬌梨、平山冷燕等,那已經是第二流底作品了。而好逑傳最有名。戲曲到了明代,是南曲壓倒北曲。北曲以雜劇為優,南曲以傳奇爲盛。明初有四大傳奇,叫做荆、劉、拜、殺:荆就是荆釵記;劉是白兔記,記五代後漢主劉知遠底事,故簡稱爲「劉」;拜是拜月亭;殺是殺狗記。湯顯祖底牡丹亭,阮大鋮底燕子箋,尤負有盛名。明底戲曲,到湯顯祖起來,然後登峯造極。南曲以外,又由崐山人魏良輔衍變而爲崐曲。
五、王弈清:詞譜(上海醫學書局影印殿本)
首先,辭賦到了魏晉,漸見式微,而五言詩則臻於爛熟時期。曹丕論文,主「詩賦欲麗」。因此,魏晉文體,競尙詞華,盛行駢儷。李調元賦話:「揚馬之賦,語皆單行;班(固)張(衡)則間有儷句。」可見漢賦大都是單行的;到了魏晉,漸漸聲必諧調,詞必對仗,而成其爲駢賦。曹植洛神賦,何晏景福殿賦,全篇就是用駢四儷六及單對和長隔對寫成的。這種格調,進人南北朝,便成靡麗、雕琢、工整底一途。樂府五言詩,曹氏父子,凌跨一世;而曹植憂讒畏譏,其才爲建安七子之冠,其身世尤爲純文學樂府詩人底題材。但結體屬句,還不脫兩漢底風格。惟陶潛歌唱自然,「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成就了田園詩人,獨步千古。潘岳悼亡詩,是抒情老手;左思詠史詩,是詩中豪傑;而郭璞游仙詩,「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厓肩,借問蜉蝣輩,安知龜鶴年!」用具體的象徵的方法,來寫抽象的神幻的理想,手法亦是高超的。
詩歌底翻譯,以王韜譯馬賽歌爲最早。以後馬君武譯拜倫哀希臘詩、哥德阿明臨海哭女詩,蘇曼殊譯拜倫哀希臘詩,雪萊冬日詩,辜鴻銘譯癡漢騎馬歌等,都是光緖三十年前後底事。

參考書舉要

二、章炳麟:文學總略,收入章氏叢書國故論衡中。(浙江省立圖書館刻本)
魏晉南北朝,在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奇蹟,是文學批評底創作。曹丕典論,是文學批評的先聲;陸機文賦,以駢儷底賦體,論文章底作法,極細腻工巧之至。後來,劉勰底文心雕龍,鍾嶸底詩品,是文學批評底雙璧。劉孟途以文心雕龍爲晉以下底駢儷大宗。這種駢文,實在是邏輯形式底駢文。英國文學批評家亞諾爾Mathew Arnold論:「文學批評底名著,它的本身便是文學。」拿他的話來批評文心雕龍和詩品,是最恰當沒有了。
二、王 易:詞曲史(中國文化服務社印行)
本來,文學的體類形式底硏究,有許多文學家認為是無足重輕的問題。他們說:「心靈要向那裏去,便到那裏去。」這種論調,是有點過分的。因爲文學有心靈亦有肉體,有實質亦有形式。思想和感情,是心靈,亦是實質;文舉體類,是肉體,亦是形式。中國對於文學的傳統觀念,一向是很狹隘的。卜商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摯虞文章流別說:「古之作詩者,發乎情,情之發,因辭以形之。」這些都是側重在心靈和實質這一方面而說的;以後就有性靈一派。蕭統交選序:「贊論之綜緝詞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則以有韻者爲文,無韻者爲筆。這些又是側重在肉體和形式這一方而而說的;以後就是詞章一派。其實散文不必「綺縠紛披,宮徵靡曼,」而亦未嘗不可「唇吻猷會,情靈搖蕩。」駢文不必「性與天道」,「憲章文武」,而亦未嘗不可「意匠有序,遺言無失」。「文」「筆」之分,是可分而又不必分的。無論散文和駢文都是文學的一體。中國文學,一向不包括小說在内,雖然是「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因爲「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班固漢書藝文志分爲十家,而小說亦為一家。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則說:「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譎辭飾說,其功用且與六藝等。這些地方,算是班馬的巨眼。但是,始終以爲「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是君子所不爲的。一直到今天,受西洋文學的影響,才認識小說在文學世界底領域是無限的,而其功用是普遍而深入的。今天中國小說的地位,不但跨進了文學的大門,而且要與六經諸子楚騷漢賦,分庭抗禮,成爲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環節,高坐於文學的殿堂。跟進的是戲劇。而佛曲、彈詞及鼓詞三種作品,體裁都很相近,都是以第三者的口氣,來敍述一件故事,有時用唱句,有時用説白,有時是敍述的,有時是代表書中人說話或唱歌,不類小說,亦不類劇本;現在亦與以極大的注意。有人說,中國沒有史詩,這些佛曲、彈詞及鼓詞,不都是印度的Ramayana和希臘的Odyssey與Illiad底大史詩嗎?有一種人叫做「宣卷者」,一爐香焚了起來,宣講香山寶卷和梁山伯祝英台,有不少的婦人和村夫,圍住着聽。有一種人是瞎子,挾一面鼓和一把三紘,爬上搭在街頭巷尾底臨時的台面上,彈着唱着,唱天雨花、筆生花、安邦志、定國志、再生緣、夢影緣,黑壓壓的一羣人,鴉雀無聲,站着聽着。有一種人叫做「鼓子」的,有說有唱,講三國、水滸、諸葛亮、曹操、魯智深、李逵,說來活龍活現。又有一種人,叫做「木鐸老人」,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敬重長者,和睦鄕里」,擊着木鐸,剝,剝,剝,一班小孩老頭子聽來,亦是津津有味。有人說中國沒有行吟詩人Troubadours,這些宣卷者、瞎子、鼓子及木鐸老人,不都是中國的遊行的行吟詩人嗎?此外,如各地的小唱本、小劇本、皮簧戲的劇木以及灘簧一流的敍事詩,又如各地的民歌,如粤謳吳歌之類,都要擠入中國文學的行列。中國文學的領域,在今日,一定是要大大拓開的。
最後,我還得要說的,小說在中國文學底地位,被大家承認,雖然是最近的事,而其前途,則是無量的。梁啓超「小說與羣治之關係」曾經說道:「今日欲改良羣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欲新道德,必先小說;欲新宗教,必宗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格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必新小說;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他承認小說在未來中國的文學上所負担底任務,是最重大的。我先承認,從明以來五六佰年,在中國文學上,應該是小說底天下;從現在以後不知其幾何年,還應該是小說底天下,中國文學底新殿堂,正在着建築;特別是它這一座殿堂,是巍峩的、偉大的;中國文學界底青年工作者,應該朝着這一座殿堂,繼續前進!繼續努力!
三、劉麟生:駢文學(商務)
三、盧冀野:詞曲硏究(中華)
以後,創作小說如:曾孟樸的孽海花,林紓的金陵秋、官場新現形記、京華碧血錄,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等,便都受了西洋小說底影響;而吳敬恆的上下古今談是一部科學小說,那又是受了西洋科學的影響。一直到民初,陳獨秀、胡適所倡導底新文化運動發生,於是詩歌、戲劇、散文都起了絕大的變化,一切都在發展中進步中,亦可以說,一切都在創造中。中國文學的生命之流,是無窮盡的,是無限大的。
六、李兆洛:駢體文鈔(世界書局鉛印本)

參考書舉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