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低成長中求生存
一、在高度成長中發展的系統
但問題是發生在接受量和速度經濟的態度。
我心裡在想如果人員仍是必要人數的二倍,省力化究竟是什麼呢?若有使用高性能機械來使人數減半的決心,倒是無可厚非,但是好像並非如此,我想果真這樣,就沒有必要導入高性能的機械,用目前的機械也許就能做的相當好。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自動化或機器人雖然不錯,但是與其目的「真正的效率」的提高,是否能連在一起,具有相當大的疑問。
進入一九和-圖-書六五年,日本經濟的份量一翻二翻愈來愈大,生產現場對於高性能大型機械的期望愈為強烈。不只是生產現場人員,就連企業經營的高階人員亦都為導入這些機械而奔波。
當時我深切的認為這樣地導入高性能大型機械是相當危險的看法,問題發生在協力廠商。
所以很明顯的採用自動化追求省力化的想法本身,就是問題的根源。
用高性能的機械可以減少人員,換言之利用自動m.hetubook.com.com化達成「省力化」的意圖,非常容易理解。總之趁著所得倍增的氣勢中,國民所得水準急速上升,以往以低工資降低生產成本的製造法的確是相當困難,所以各企業紛紛採用自動化設備。
因為在所得倍增的浪潮中,一衝入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日本的企業人已經迷失自身的觀點,日本企業獨自的經濟觀點甚至社會觀點,其主要的力量均依循美國式大量生產思想與消費是一種美德的風潮。
可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自動化機械或設備的缺點是本身不能判斷再自動停止,因此為了避免不良品的大量產生,或防止治工具、模具的損壞,只有派人監視。所以實施自動化以後,人員數目也無法減少,大部分的工作交由機械執行,就像文字表面的意思一樣只是「省力化」的設備。
實際上,如果這些產業人員沒有這些自覺是相當危險,若只想一味隨波逐流,一旦大量生產的經濟遭遇挫折,則如何自處,一旦企業虧損,可預hetubook.com.com見的是必將到處都是一片驚慌失措。
從一九五五年代的後半開始,日本就進入世界少有的高度經濟成長時代。日本從一九六二年開始高度經濟成長時,做為豐田生產方式實踐道具的「看板」已被整個公司所採用。並紮下穩固之根基,因此意義深長。
在當時甚至現在都有許多人這麼想,認為經由自動化或省力化,使用機器人,導入自動化設備,若能減低工時,就可降低成本,可是我們從它們的結果來看,經常是成本非但沒有減低,反www.hetubook.com.com而增加。
在汽車產業之中,也有連續加工機或機械人之類據稱能夠提高能率的高性能機械,像洪水一般的襲捲而來,在數量景氣的時期,只要是能夠製造出來就能賣出去,使量產機械充分發揮了效果。
所以豐田式的製造方法,也要使各協力廠商理解和採用,而因邀集各公司的高階人員,請求他們的協助,當時我談的是「為了減低成本而降低工時」。從豐田汽車的實績中,我想讓他們了解到,若能真正的合理化,即使不使用機器人,也可做出更便宜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