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福特系統的真意
八、從量和速度中解脫出來
「效率」並非是量和速度的函數。如同福特所提出的問題,就汽車產業而言,「我們的速度是否太快了」,不可否認我們是以量和速度二大因素來追求效率,但豐田生產方式始終抑止過多的生產,實施可經常適應市場需求的製造方式。
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生活中欠缺均衡,同時在此之前,一直是這樣。一直到最近,大多數人都沒有空閒,就是有也不知應該如何應用。對我們來說,重大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取得工作和娛樂、睡眠和吃飯之間的平衡。再追究下去,應該探尋有關於「人與並和死」的原因才可。
那個時期對亨利福特而言具有何種意義呢?其後雖然福特的人生不斷地受hetubook.com.com到挫折後又復出,成功後又失敗,而後離開了舞台。但在著此書的時期正是福特一世的經營達到頂點,站在展望台上看見今日遇見明日的一段幸福的時光。
那個「效率」之所以令人討厭,是因為沒有效率的事,卻戴著效率的假面具出現。效率者,不以差勁的方法工作,而是以我們所知最好的方法工作,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與其背行李上山,倒不如用卡車載上山。為了讓勞動者能夠做更多的事,獲取更多的工資過更安樂的生活,才訓練他們,使他們擁有更多力量,比起那些中國的苦力,一天到晚為了幾分錢而辛苦地勞動,可以擁有自https://www•hetubook•com.com己的房子與車子的美國勞動者要幸福的多了,因為一方是奴隸,另一方是自由人。
今天社會確實比往日快速變動。正確地說起來,應是更快地被變動著。但是在未舖好的道路上辛苦地花了四個鐘頭走路,與用二〇分鐘坐汽車去,到底是那個較快樂?那個較辛苦呢?到達目的時那一位旅行者還是精神飽滿呢?那個較為節省時間和力氣呢?而且不久的將來坐汽車數日的旅行,坐飛機只要一小時,到了那時候,我們的精神是否會吃不消呢?
而豐田生產方式,正好和過份地追求量和速度以致產生浪費的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方式相反。
與半世紀前比較,
和-圖-書全球局勢產生很大變化,而中國也有很大變化。
我最近(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參觀了中國的工業,他們熱心於現代工業化的發展。
豐田生產方式也正是用此同樣的想法去做事。
在高度成長的時代,因為市場需要特別旺盛,以致於製造過多的損失並沒有表面化。而在低成長時代,製造過多就一定會暴露出來,這種浪費就是只追求量和速度的結果。
我從亨利福特一世的時代,到戰後我們著手於豐田生產方式迄今,甚至中國新萌芽的工業之下,我想其共通的要素是福特所指稱的「效率」。
其內容是「所謂效率,是放棄笨拙的方法,用我們所知最好的方式去做事」。
據說現www.hetubook.com.com在,我們都逐漸變成神經衰弱,這種狀態是事實上發生的事情呢?還是書本上論調呢?許多書都記載著勞動者的神經有過份疲勞的現象,實際上是否真有人從勞動者口中聽到這些呢?(中略)
豐田生產方式的特徵是「批量要小而且換模要快」,實際上其基本的想法是想做出生產的流動,把根深蒂固「更快更多」的既有觀念破除。
不僅是汽車製造,我們的生活各方面是否也是太快了。時常聽到人說,由於苛薄的勞動使勞動者耗盡體力,或是名義上進步,但其實是犧牲別的東西而達成,或者在效率的名義下,生活優雅面逐漸被破壞了。
說真的,即使在豐田汽車廠內部的沖壓部門、樹脂成型部門、鑄造和_圖_書部門與鍛造部門等想要做到像裝配線、機械加工的流動一樣,讓全體生產的流動確實的穩定下來,實在是相當困難。例如在裝換大型的模具,我們經過訓練的結果可以做到三分鐘或五分鐘,與其他公司相比起來已縮短至驚人的時間。今後隨著流動生產的完成,即使速度變成稍慢一點,也可以做到剛好來得及。
我一直懷疑現在美國的大量生產方式,甚至於包含日本在內,生根於美國的大量生產方式,並不是亨利福特的本意。因此我追究亨利福特思想的原點。
希望大家別忘了我現在讀的亨利福特一世所著的「今日、明日」是一九二〇年代,距今半世紀以前所寫的東西。
讓我們看一下一九二〇年代,福特繁榮時期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