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東西南北:聖嚴法師寰遊紀行2

作者:聖嚴法師
東西南北:聖嚴法師寰遊紀行2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七、夏大座談

七、夏大座談

我講完以後,他們又問了好多問題。
一九八二年,我在紐約出版了第一部關於禪修的講錄Getting The Buddha Mind。回到夏威夷大學的Chappell教授見到這本書,很快就寫信告訴我他要三十本做為他課堂上的教材。而由於這些因緣,我和西方社會的歐美學者有了若干接觸,了解到今日西方學府研究佛教的成果和方向。
我回台灣的因緣是因為一九七七年,我的剃度師東初老人往生,一九七八年我就回到台灣來照顧東初老人遺留的道場,同時也接受了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以及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的職務。就這樣讓我開始了在台灣和紐約兩地分頭辦學及弘法的工作。一九八一年起,中華學術院的佛學研究所每年招考碩士班研究生五至十名;三年之後,改制為中國文化大學的原中國文化學院附設中華學術院停止活動,佛學研究所也終止招生。因此,一九和*圖*書八五年我就在我所主持的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設中華佛學研究所,繼續招考研究生,並且出版了《中華佛學學報》年刊,設立各項獎學金,與國際相關的大學建立合作交流計劃。到目前為止,先後和美國的夏威夷大學、密西根大學、日本的佛教大學、立正大學、泰國的法身中心基金會(Dharmakaya Center Foundation)等簽約。也與國內的台大、輔仁、東吳、文化等大學合作舉辦國際會議。現在本所的圖書館藏書共一萬餘冊,是目前台灣藏有佛教相關圖書比較豐富的機構。
下午二點半,從文學院院長處出來,應他們夏大宗教系安排於Sakamaki HallA三〇二教室,為他們師生二十多人介紹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我創所的經過和未來的方向。我很坦白的向他們說明我個人求學及研究佛學的過程,非常崎嶇、曲折,那是因為現在的中國環和-圖-書境以及佛教本身的脆弱。而我本人生逢戰亂,家境寒微,連國民的基礎教育都沒有受完,小學四年級即告輟學,少年出家後,只讀過兩年佛學院,以後即完全靠自己不停的進修,總算是摸出一條可以走的路,也出版了幾本能夠讓人接受的書。就憑這樣的資格和能力,進入日本的立正大學碩士班。本來做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佛教僧侶,是以生死大事的自我修證為主,至於學位的問題不會考慮。可是,為了趕上時代以及環境變遷的需要,我才去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資格。讀完學位以後,我沒辦法回大陸,也沒有想到要回大陸;雖然很希望回台灣,但當時的台灣沒有事情要我做。所以先到美國,暫時把研究的工作放下,弘法以及指導禪修的工作便成了我的專職。
本所在課程方面分為語文、佛學兩大項目。語文項下開有梵、巴、藏等專科語文,英、日、德等研究語文;在佛學項下包括方法學、文獻學https://www.hetubook•com.com、宗教學、佛教史學、專科佛學。在專科佛學內開有阿含經、阿毗達磨、中觀、唯識、戒律、淨土、禪、天台、華嚴以及西藏佛學。
目前我們正致力於開發另外一個計劃,即要在台北郊區的金山鄉為中華佛學研究所建設一個新的校區。它的佛教教育與文化事業將包括:㈠佛學的專門教育——招考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層次的佛教教育。㈡佛法的推廣教育——設立函授部、短期班及空中教學,分層分級,把佛法普遍推廣到全面的人間社會。㈢編譯出版中心——有計劃地整理、編譯、出版有關佛教的各類叢書、套書、工具書、參考書,以及將佛法普及於社會的通俗出版物。
本所也經常邀請國外的學者來作客座的短期授課。我們曾經請到印度國際大學的中文系主任穆克紀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宗教系主任史維仁教授,東京大學玉城康四郎、土田龍太郎兩位教授。另已https://m.hetubook.com.com經預定日本佛教大學水谷幸正教授,立正大學的久留宮圓秀教授,京都大學的牧田諦亮教授,東洋文化研究所鎌田茂雄教授和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史蒂文教授,都將到本所擔任訪問教授。
在研究和教授方面,專任的共有九位,其中兩位是外籍,來自美國和德國,其餘五位是從印度、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國完成學位的佛學專家,以及巴利文和藏文的專門學者。具有博士學位的共五位。至於兼任的研究人員,包括東西方的佛教學者三十多位;有的是在本所兼課,有的是以通信方式指導本所學生做研究工作,或者是擔任研究論文的撰寫和審查。
我因此而在一九七六年五月訪問了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在那兒作了一次演講,也在那兒初次遇見了Chappell教授。
我又說到我自己沒有福報,所以推動佛教教育的工作做得非常吃力。從沒有制度、沒有老師、沒有學生、也沒有財力資源的情況下,首先要找到老師https://www.hetubook.com.com,再去找到學生,懇求老師協助,拜託學生用功,同時要去向各處找錢,錢不會自動來,也不會無故而來,所以做得非常吃力。但是,為了復興中國的佛教,提昇佛教的地位,發揚佛教救世的精神,我會繼續下去,在我有生之年,向我們的老師學習,也向先進國家的諸位專家學習。
當我講完了以上的這一段話,本來他們希望聽我談談關於中華佛學研究所與夏威夷大學合作的前景,我卻只談了我們本所的前景,在座的二十多位師生竟也聽得津津有味而不感到失望,並對我們法鼓山的未來寄以無限的期待。因為李美煌同學曾在本所讀了三年書,對於我的報告感受特別強烈,所以不斷低頭飲泣,使得會場的氣氛溫馨中帶有幾分悲愴的感覺。
本所各項經費的支出並沒有現成的基金或者有一定的財團為後盾,而是靠我們的護法會以會員的方式向各方勸募而來。所以,我們必須要帳目分明,用錢謹慎,否則無法取信於人,將致使我們的財源因而中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