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胡適先生三味藥

作者:李曉丹
胡適先生三味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輯 認識人生 少言與當言

第二輯 認識人生

少言與當言

然而,當今之世,風氣已大有不同,社會上每以能說擅道者為「能人」,尤以慣會「巧言」者處處得利,木訥者不為人所喜,因之,每見有以口爭鋒者為勝,而事理真義反遭湮沒,竟不以「譁眾取寵」者為惡,寧非憾事。
世事雖在不斷進化,但為人處世之道,仍以錦心繡口為好,而在少言與當言之間,若果自覺和圖書分寸無據時,總還是以「吉人辭寡」為至德至善。
流風所至,儘多逞弄口舌之人,瞎三話四有之;亂發議論者有之;譏誚罵街者有之;只顧己利而不知公義者有之;只管評人而不知自檢者亦有之,於是乎,許多無謂的紛擾,都由此而生,大至妨礙了群體的和協;小至傷害了人與人之和-圖-書間的和氣,這種不良的習性,既然人皆惡之,原就不會蔓衍無止,但因仍有些人愛聽這種誑舌諷語,不意卻助長之!
這是古人對於觀世知人的標準之一,總以多言者為戒,故謂之「言多必失」。西方先哲也有一說:「人常因說錯了話而後悔;從未因沉默而後悔。」足見中外為人處世之道,莫不皆然。和*圖*書所以說,人有兩耳,只有一口,就是教人多聽而少言也。
晉代王羲之的少子子猷、子重、子敬三兄弟,同往謁訪名卿謝公(安石),子猷和子重多談俗事,而子敬止於寒溫而已。他們辭出之後,在座客人問謝公:「這三子誰最好?」安石說:「小的最好。」客又問:「何以見得?」安石引用周易繫辭回答說:「『吉hetubook•com•com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而知之矣。」
可是,若當言而不言,或對公義之事亦過分沉默,就又會流於陰沉或被誤為鄉愿,是以先賢也教人:「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這個「好」字,就是要言之有當,言之有物。
慣於逞口舌之快者,又以隨便論人是非者居多,不究真相只攻皮相,實為口德之大害,但竟和*圖*書也有人盲從附和之,看人笑話,隨亦失正心,何不及時有以抑止之呢?
晉人有以謝安石與王坦的優劣作比,問於桓公,桓公沉吟少頃原欲有所言,忽又中悔而止,但說:「你喜歡傳人家的話,我不能對你說什麼。」像這樣的謹口慎言之德,能認清對象,言其當言,勿言其不當言,豈不可以杜絕了慣弄口舌者的事事非非,而亦無由起風吹波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